..续本文上一页,你就是世界的中心。最重要的事情凝聚在当下,人生的价值就凝聚在当下,那个时候就是最大的享受。工作是最大的享受。
从过去到现在,从西方到东方,到目前为止,大概几乎所有的工人,都希望工作的时间少一点、假日多一点。现在我们国家是双休日,在法国,一个礼拜的工作时间是三十五小时,每个星期工作五天,每天工作七个小时。这是经过工会罢工、抗议、交涉才得以实现的。其他时间可以用来休闲、旅游,用来听音乐、玩。因为有过紧张的工作,休闲才成为休闲,才显出它的吸引力。如果从某一天开始,老板说你从明天开始不用来上班了,永远休闲啦,那么这个休闲,对于他就是压力和包袱。很多人退休以后,一下子变得无所事事,没有抓挠,好像是宇航员上天失重的那种感觉,心理平衡被打破了。我们工作的时候想休闲,我相信也有很多人在休闲的时候会想到工作。我们上学的时候好像也是这样。上课的时候盼放假,放假以后过了几天瘾就盼开学。人的心老是在摆动,它就没有说上课就享受上课、休闲就享受休闲,老是在不满足中摆来摆去的。我相信到了未来的某一天,到社会的生产资料极度丰富、工作效率提高到一定程度、资源配备非常合理的时候,也许我们每周工作两天,然后休息五天。那时候工人们可能会游行抗议,找老板谈判:“让我们多工作”——我相信他们会倒过来。所以工作很重要,要在工作中享受人生。
第二,在逆境中开发心灵。前面讲到,禅者开发心灵必须大死一番。心灵本具的智慧,需要超越、突破我们固有的习惯,固有的爱憎、种种情绪,固有的知见、看法,才可以显发出来。在工作中,在企业活动里,困境、逆境大家都会遇到,不过在困境和逆境面前,每个人的表现不一样。有的败下来了,有的走过去了,突破了。突破了的,会得到提升。我们的心,就像一把刀。我们要让刀锋利,得用石头去磨它。我们的心要让它放光,让它的智慧出来,和风细雨是不够的,完全顺着它是不行的,要让它难受。这个难受就是压力啊。在压力之下,我们内心的智慧就会被压出来,很多潜能会开发出来。以正面的心态去面对压力、面对逆境、面对你平时不喜欢的,这是我们修禅的人的心态。
有成就的人,不管是佛教高僧,还是世间的英雄豪杰,无不是经过种种逆境、种种磨难,最后才成就。他们心理的承受力超出常人,他们心理的平衡稳定性超出常人。因为他不止一次地面对逆境,不止一次地面对压力、承受压力,在逆境中发展。在禅宗的传统里,有时候你问,什么是佛?禅师就直接跟你说,那就是。有时候禅师不用这种方法,你说什么是佛?当头给你一棒。临济禅师就是这样。他三次问他师父,师父三次打他——也不给他答案,就是打他。哎呀,没办法,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后来去找另外一位禅师请教,那位禅师说:你师父这是婆心苦切,婆心那么切你还不明白。一句话,他开悟了。但是这个开悟,是与他三次挨棒分不开的。还有云门禅师,他去拜访一位老禅师,每次去问他,那个禅师都不理他,转身就把门关上。去了几次都不理,最后一次他说我这次非要问他不可,所以当老禅师转身关门的时候,他把一只脚插进去,硬要闯进去,可是里面的师父不让他进,使劲关门,把他的腿夹断了。就在夹断的那一刹那,他突然开悟了。云门禅师是这样开悟的。也就是说,我们内心的潜能,如果不经过磨炼与苦痛,用禅宗的话讲,如果不经过毒辣的钳锤,它没有办法迸发出来。所以对人生的一切逆境、压力,让我们鼓掌,让我们欢呼,勇敢地迎接它。当然如果没有你也不要去求,故意去偷点东西让警察抓我,那也没有必要。生活里总会有困境来到的时候,不要逃避就行了。
第三,在团队中超越自我。佛教讲无我,无我的体证可以通过禅修,也可以通过团队生活完成。团队里有很多同事,有的人有长处,有的人有短处,这许多的同事,就是我们反观自己的一面镜子。团队生活对于一个人非常重要。出家人很注重集体生活,僧人的“僧”字是梵文 sangha的音译,它的意思就是“和合众”。不是一个人,起码四个人以上的团体才叫僧。通过团队生活,我们能进一步地丰富人性,因为在团队里我们知道友爱,知道帮助,知道理解别人,知道让,知道妥协,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丰富人性的机会。此外在团队里,我们还能够观照自己的过错和不足,也能观照到自己的长处。在团队配合里,特别容易超越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观念,因为你要有倾听不同意见的心量,别人怎么说,你能接受、接纳,慢慢地心量就会扩大,眼界就会开阔,智慧就能提高。
企业是一个大团队,每个工作组是小团队,每一个工作层面的班子都是一个团队。很多人喜欢一个人单独把一件事干得很漂亮,然后特别享受;但是还有一种享受,就是在一个集体里,大家互相默契配合,把一件工作做得特别出色。那种享受更是难以言表,各位一定都很有体会。善于在团队里通过集体配合把工作顺利完成的人,当他单独去做事情的时候,他也一定能做好。善于被领导的人,一定也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被领导有艺术,领导别人同样也有艺术,里面的道理是相通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要在团队中超越自我,在人群里提高自己,在集体生活里磨炼自己。
第四,在人性中认识佛性。前面讲到佛性,讲到了生活禅,我们不能把佛性跟人性割裂开,佛性就在我们每天的见闻觉知、视听言行之中,在我们生命活动的每一个当下。佛法所讲的慈悲和智慧,离不开人类文明,里面有很多价值——真善美的价值。无论是人性的优点还是缺点,处处都能体会到佛性的光芒。我们要认识佛性,不是要在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个世界,就是在有缺陷、有苦难的人世间,在这里,人性会放出佛性的光芒。佛教讲,天上的人很幸福,没有痛苦,全是快乐和享受,但是佛教认为天道不是修行人最佳的选择。因为它只有快乐的一面,不太容易体会到痛苦和无常。天人的寿命长,要吃的马上有吃的,要穿的马上有穿的,非常有保证。在这样的境界,人性不会放光,只有在有苦难、有缺陷的地方,人性才会放光。只有人才会舍己为人,牺牲自己、成就他人,有奉献,帮助他人和救济他人,等等。人性的美德,都是在有问题的地方、有问题的时候才会放光。这里讲人性的放光,就是讲人超越动物的那一面。一方面人就是动物,另一方面,人有超越动物的那一面,人不完全是按照利益去反应,他不完全符合动物界的反应原则。当然现在生物学研究的结果,认为即使动物里面也有舍身为其他动物的,也有爱,也有牺牲。但是总的来说人是突出的。人超越于动物的这一面,发光的这一面,就在于道德行为里的舍己为人,牺牲自己,忍耐、创造、超越、突破。企业是一个大的集体,我们有很多机会看到人性的光明和黑暗,看到人性中有希望的一面和没希望的一面,我们能有机会看到这一切,最后会理解它、接受它。理解了它、接受了它,那么离认识佛性也就不远了。所有人性里面的丑恶都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完全有可能变成希特勒。我们的嗔恨、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不断膨胀,就会是希特勒;我们的排他思想不断膨胀,就会是本 ·拉登。我们的每一个欲望、每一个缺点,只要让它放任地发展,就是我们人类社会文明里面最丑恶的那一部分。这都是从我们的人性里发展出来的。理解了这些,我们就能理解“佛性本清净,一切善恶都在佛性的大海里,都是佛性大海上的波浪”这句话。
各位可以从每天的活动中去体验禅心,在工作中享受,在逆境中开发,在团队中超越,从这四个方面在人性中认识佛性。解放前有一位太虚大师,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偈子:“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我们把人生的价值定位在成佛,我们所景仰的是佛的人格,但是要落实在人格上。我们把人格丰富了、完满了,把人性认识了,成佛也就不远了,这是最现实、最真实的。
[据2003年11月22日在北方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对企业家的演讲录音整理]
《禅与企业管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