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你就是世界的中心。最重要的事情凝聚在當下,人生的價值就凝聚在當下,那個時候就是最大的享受。工作是最大的享受。
從過去到現在,從西方到東方,到目前爲止,大概幾乎所有的工人,都希望工作的時間少一點、假日多一點。現在我們國家是雙休日,在法國,一個禮拜的工作時間是叁十五小時,每個星期工作五天,每天工作七個小時。這是經過工會罷工、抗議、交涉才得以實現的。其他時間可以用來休閑、旅遊,用來聽音樂、玩。因爲有過緊張的工作,休閑才成爲休閑,才顯出它的吸引力。如果從某一天開始,老板說你從明天開始不用來上班了,永遠休閑啦,那麼這個休閑,對于他就是壓力和包袱。很多人退休以後,一下子變得無所事事,沒有抓撓,好像是宇航員上天失重的那種感覺,心理平衡被打破了。我們工作的時候想休閑,我相信也有很多人在休閑的時候會想到工作。我們上學的時候好像也是這樣。上課的時候盼放假,放假以後過了幾天瘾就盼開學。人的心老是在擺動,它就沒有說上課就享受上課、休閑就享受休閑,老是在不滿足中擺來擺去的。我相信到了未來的某一天,到社會的生産資料極度豐富、工作效率提高到一定程度、資源配備非常合理的時候,也許我們每周工作兩天,然後休息五天。那時候工人們可能會遊行抗議,找老板談判:“讓我們多工作”——我相信他們會倒過來。所以工作很重要,要在工作中享受人生。
第二,在逆境中開發心靈。前面講到,禅者開發心靈必須大死一番。心靈本具的智慧,需要超越、突破我們固有的習慣,固有的愛憎、種種情緒,固有的知見、看法,才可以顯發出來。在工作中,在企業活動裏,困境、逆境大家都會遇到,不過在困境和逆境面前,每個人的表現不一樣。有的敗下來了,有的走過去了,突破了。突破了的,會得到提升。我們的心,就像一把刀。我們要讓刀鋒利,得用石頭去磨它。我們的心要讓它放光,讓它的智慧出來,和風細雨是不夠的,完全順著它是不行的,要讓它難受。這個難受就是壓力啊。在壓力之下,我們內心的智慧就會被壓出來,很多潛能會開發出來。以正面的心態去面對壓力、面對逆境、面對你平時不喜歡的,這是我們修禅的人的心態。
有成就的人,不管是佛教高僧,還是世間的英雄豪傑,無不是經過種種逆境、種種磨難,最後才成就。他們心理的承受力超出常人,他們心理的平衡穩定性超出常人。因爲他不止一次地面對逆境,不止一次地面對壓力、承受壓力,在逆境中發展。在禅宗的傳統裏,有時候你問,什麼是佛?禅師就直接跟你說,那就是。有時候禅師不用這種方法,你說什麼是佛?當頭給你一棒。臨濟禅師就是這樣。他叁次問他師父,師父叁次打他——也不給他答案,就是打他。哎呀,沒辦法,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裏。後來去找另外一位禅師請教,那位禅師說:你師父這是婆心苦切,婆心那麼切你還不明白。一句話,他開悟了。但是這個開悟,是與他叁次挨棒分不開的。還有雲門禅師,他去拜訪一位老禅師,每次去問他,那個禅師都不理他,轉身就把門關上。去了幾次都不理,最後一次他說我這次非要問他不可,所以當老禅師轉身關門的時候,他把一只腳插進去,硬要闖進去,可是裏面的師父不讓他進,使勁關門,把他的腿夾斷了。就在夾斷的那一刹那,他突然開悟了。雲門禅師是這樣開悟的。也就是說,我們內心的潛能,如果不經過磨煉與苦痛,用禅宗的話講,如果不經過毒辣的鉗錘,它沒有辦法迸發出來。所以對人生的一切逆境、壓力,讓我們鼓掌,讓我們歡呼,勇敢地迎接它。當然如果沒有你也不要去求,故意去偷點東西讓警察抓我,那也沒有必要。生活裏總會有困境來到的時候,不要逃避就行了。
第叁,在團隊中超越自我。佛教講無我,無我的體證可以通過禅修,也可以通過團隊生活完成。團隊裏有很多同事,有的人有長處,有的人有短處,這許多的同事,就是我們反觀自己的一面鏡子。團隊生活對于一個人非常重要。出家人很注重集體生活,僧人的“僧”字是梵文 sangha的音譯,它的意思就是“和合衆”。不是一個人,起碼四個人以上的團體才叫僧。通過團隊生活,我們能進一步地豐富人性,因爲在團隊裏我們知道友愛,知道幫助,知道理解別人,知道讓,知道妥協,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豐富人性的機會。此外在團隊裏,我們還能夠觀照自己的過錯和不足,也能觀照到自己的長處。在團隊配合裏,特別容易超越以自我爲中心、唯我獨尊的思想觀念,因爲你要有傾聽不同意見的心量,別人怎麼說,你能接受、接納,慢慢地心量就會擴大,眼界就會開闊,智慧就能提高。
企業是一個大團隊,每個工作組是小團隊,每一個工作層面的班子都是一個團隊。很多人喜歡一個人單獨把一件事幹得很漂亮,然後特別享受;但是還有一種享受,就是在一個集體裏,大家互相默契配合,把一件工作做得特別出色。那種享受更是難以言表,各位一定都很有體會。善于在團隊裏通過集體配合把工作順利完成的人,當他單獨去做事情的時候,他也一定能做好。善于被領導的人,一定也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被領導有藝術,領導別人同樣也有藝術,裏面的道理是相通的。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要在團隊中超越自我,在人群裏提高自己,在集體生活裏磨煉自己。
第四,在人性中認識佛性。前面講到佛性,講到了生活禅,我們不能把佛性跟人性割裂開,佛性就在我們每天的見聞覺知、視聽言行之中,在我們生命活動的每一個當下。佛法所講的慈悲和智慧,離不開人類文明,裏面有很多價值——真善美的價值。無論是人性的優點還是缺點,處處都能體會到佛性的光芒。我們要認識佛性,不是要在另外一個地方、另外一個世界,就是在有缺陷、有苦難的人世間,在這裏,人性會放出佛性的光芒。佛教講,天上的人很幸福,沒有痛苦,全是快樂和享受,但是佛教認爲天道不是修行人最佳的選擇。因爲它只有快樂的一面,不太容易體會到痛苦和無常。天人的壽命長,要吃的馬上有吃的,要穿的馬上有穿的,非常有保證。在這樣的境界,人性不會放光,只有在有苦難、有缺陷的地方,人性才會放光。只有人才會舍己爲人,犧牲自己、成就他人,有奉獻,幫助他人和救濟他人,等等。人性的美德,都是在有問題的地方、有問題的時候才會放光。這裏講人性的放光,就是講人超越動物的那一面。一方面人就是動物,另一方面,人有超越動物的那一面,人不完全是按照利益去反應,他不完全符合動物界的反應原則。當然現在生物學研究的結果,認爲即使動物裏面也有舍身爲其他動物的,也有愛,也有犧牲。但是總的來說人是突出的。人超越于動物的這一面,發光的這一面,就在于道德行爲裏的舍己爲人,犧牲自己,忍耐、創造、超越、突破。企業是一個大的集體,我們有很多機會看到人性的光明和黑暗,看到人性中有希望的一面和沒希望的一面,我們能有機會看到這一切,最後會理解它、接受它。理解了它、接受了它,那麼離認識佛性也就不遠了。所有人性裏面的醜惡都有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完全有可能變成希特勒。我們的嗔恨、以自我爲中心的觀念不斷膨脹,就會是希特勒;我們的排他思想不斷膨脹,就會是本 ·拉登。我們的每一個欲望、每一個缺點,只要讓它放任地發展,就是我們人類社會文明裏面最醜惡的那一部分。這都是從我們的人性裏發展出來的。理解了這些,我們就能理解“佛性本清淨,一切善惡都在佛性的大海裏,都是佛性大海上的波浪”這句話。
各位可以從每天的活動中去體驗禅心,在工作中享受,在逆境中開發,在團隊中超越,從這四個方面在人性中認識佛性。解放前有一位太虛大師,寫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偈子:“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我們把人生的價值定位在成佛,我們所景仰的是佛的人格,但是要落實在人格上。我們把人格豐富了、完滿了,把人性認識了,成佛也就不遠了,這是最現實、最真實的。
[據2003年11月22日在北方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對企業家的演講錄音整理]
《禅與企業管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