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5)

  好!翻开五十页。

  空,各经举释各有异,意思就是每一部经典对空的解释有所差别,有一,一个解释的,到二十,就是讲空就讲了好多。随处都可以看得到,对空的讲法有很多,有讲毕竟空、人空、法空、我空、一切法诸空,空的讲法很多,到最后讲空空。为契时机语有异,为了讲经说法的方便,契合当时候的根器,所以有一点点不同,约有四义,第一个就是空不管它讲多少,从四个角度的道理,空的范围也就说尽了。第一个空无义,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空无,什么都没有,所谓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所以第一个空的观念就是天地万物,一切都是藉着因缘和合而生的,自体不生,这个体就是永恒,没有一种存在永恒的东西,所以它是不实的,叫做自体不实。自体不实就是我们这个体性都是藉着因缘和合的,没有一种永恒的实体,包括空性的东西,都是由色法去对立衬托出来的,这是空的第一个意思,就是空无。

  简单讲,空的第一个最重要的观念,就是叫你要破除相的执著。第二个呢?虚空义,这虚空义,因为虚空可以包容一切,虚空没有粗糙的相身,但是有微妙色。这个微妙色,也就不是凡夫所能了解、所能看到的。所以我们讲经说法或者是经典里面,常常用虚空来表示空义。譬如说我们这个房间大一点,容纳的人就多,这个教室比房间更大,那么容纳的人数也就比房间更多。外面的运动场空间更大,就比教室能容纳的人更多。藉着虚空无尽的推求,我们会了解,如果胸量像虚空,就能够容天容地;容善容恶;容大容小;能饥能饱;能善能恶;能有能无;能进能退。悟道胸量如虚空的人,日子就不一样了!他就得到真正生命的安详。这个空,可以用中国的儒家思想来讲,就是退让;就是谦虚;就是包容;就是宽恕。你有空的思想,因为一切法都有包容,你就会有宽恕,讲起话来也就知道谦虚,就会懂得退让。因为空虽然没有任何的东西,却是最伟大的,包容!你对虚空放把火烧,它也是这样如如不动;你建造再大的建筑物,它也是如如不动。要是一个人的心,把它放宽来。就像虚空这么大,那不得了了。我们现在的人,大部份的人,都可以见贤思齐,但是有很少几个人能够不见恶如仇敌,大部分的众生都可以赞叹圣贤,但是一般人都是嫉恶如仇。这样也是落入相对的观念。我们要像佛陀一样的;要象耶稣、基督一样的伟大,那就必须要学习那一种宽恕。耶稣基督,在佛法来讲也是菩萨,耶稣基督被人家判为煽动,他在传真理嘛,耶稣基督当时才三十三岁,就被抓起来。抓起来的时候,由大城城门好几万人那边走出来,就扛着一个十字架,他从头到尾,耶稣基督从头到尾没有动过一个念头,说痛苦或者是挣扎,他都是那么的安祥、镇定,从头到尾都是非常镇定的。等到他钉上十字架的时候,雷雨交加,白天都昏天暗地的,杀害圣人嘛。那时候是罗马人统治的罗马人的嘛!耶稣被钉的时候,他说:上帝啊!你要宽恕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自己在做些什么事情。请求上帝,宽恕那些钉死他的人,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自己在做些什么事情。伤害圣人都不知道!所以我们看这个[摩西]太感动了,耶稣实在是太伟大了,这不是普通人有办法的,耶稣挑着十字架,一直到上钉起来以前,从头到尾没有动到一个念头,他恐惧死亡。所以,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是:死亡是生命的一部份,你不需要去恐惧它。太伟大了!圣人说的话太厉害了!死亡是生命的一部份,你不需要去恐惧它。 意思就是没办法,大家都要走的路线。所以这个虚空义,我们一个佛教徒如果比不上神教徒那很可怜!当然耶稣基督是太伟大了,圣人嘛,等于我们这里佛教讲的是大菩萨示现的。我们不能学到耶稣基督的伟大,或是学观世音这么伟大,我们至少要把胸量放宽一点,(别)整天发脾气,整天为了小事情执著。

  再来心空义。心不执著一物,一切俱舍。我现在要灌输你们一个观念是很重要的,我们无量亿劫来,是什么在作怪的?那就是妄想!这个妄想从无始劫以来的造作形成了我们强烈的一种追求欲、执著、我见、我慢,无量亿劫来形成到今天来讲,就是现在的一念。那么如果你解决现在这一念,也就解决无量亿劫以来的痛苦和烦恼。换句话说,今生今世是无量亿劫以来的浓缩,你今生今世如果有办法,当下这一念,心空,空无一物,心不著物,就是不执著一切的境界,会入到空性的,离两边对立的,离善恶、离大小、离是非、离对错、离男女、离天地、离阴阳、离开,放下这些对立的观念,心不著物,一切俱舍,就是了不可得,这是空的第三种意思。那么无量亿劫以来的生死就解决了。所以,我们无量亿劫以来的生死,累积到今天,变成一个习惯性。我们这个习惯性就是我们用念头在支撑我们的生命,这个念头就是我们生命的题材,我们生命藉着妄想、执著、造业,这个业就形成生命了题材,就像劳作,你要有劳作的题材,我们生命的题材就是业。业的形成就是力,业力就是连贯串着生命的连锁。心空当下你悟到当体即空,心不著一物,一切俱舍。

  同学们,我告诉你一句话,究竟的话,如果不顿悟心地,入于空性,一切的持戒、念经、拜佛、忏悔,都是力量不大的,不敢说完全不作用,讲实在是没有什么作用,结个善缘可以。这样讲同学们感觉到没有希望,太严重了,大家也没有办法有这种能力,而确实究竟的地方就是这样,你不悟到本性,你还是没有办法。你说我现在发个脾气,忏悔,那你忏悔拜一拜,你明天过一个礼拜你又发脾气,你是凡夫恨得发脾气,不是圣人示现的发脾气,要弄清楚。你说你不是求忏悔了吗?里面有烦恼,还是没有办法。烦恼没有断,生死还是不了的。所以你务必要顿悟到本性上的东西,彻底地解决这个烦恼,否则的话,持咒、念佛,力量还是很有限的。

  我现在举一个例子,譬如说,我们现在彻底解决问题的人,我们念一声佛,就是一句佛号,譬如说虚空当中,万里无云万里天,一片乌云都没有。我念一声佛号,如日当空。就清清楚楚,你懂吗?你不是拼命念佛,结果乌云满布,遍布在虚空,就是见不到阳光,虽然你很拼命地要冲破云层,可是没有办法,无明和烦恼太多了,还是见不到阳光。所以,我说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人,念一句佛号,就等于你念几百万亿,对不对?他一句佛号就彻底地解决了生死。你没有办法,你老是在那边打转。所以说,什么人比较会修行,还不知道?是躺着睡觉的比较会修行?还是整天常在佛祖面前的比较会修行?很难讲,不过话讲回来,这样讲的话,那算了算了,师父讲了,躺着比较会修行,寻干脆不要去佛祖面前。那也不可以,你不去用功也不行,你必竟是凡夫,不是圣贤。我现在举一个例子就是告诉你,你要顿明心地,你一定要找到那个不生不灭的本性是什么东西,你才有办法下手,你才会一日千里,是不是?所以楞严定里面讲:不历僧只获法身,刹那之间就见自,就见到自己本来的面目。所以,你们要问圣人的心态是什么?这圣人无一切心,了不可得,圣人不恐惧,既不颠倒、也不执著,be afraid of 恐惧,没有!他不恐惧任何事情,也没有得失的观念,善恶来都是这样子的。 所以我们也不能学耶稣基督,我们要学学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他爸爸得了重病,要挖出眼睛来,要和合中药配药吃,观世音菩萨也是挖眼睛起来,给他爸爸和合中药,他爸爸以前是要他死的,因为他不嫁,他不结婚,他是菩萨再来的,他怎么能结婚呢?他怎么跟凡夫的躯壳在一起呢?这不可能的,谁怎么可以碰到观世音菩萨的圣体?不可能!观世音菩萨是示现的,哪一个男人给观世音菩萨看有够重?有够重?哪个有份量,你是凡夫之体,人家是圣人,他当然不结婚。不结婚以后,他爸爸一定要他死,后来眼睛挖起来,这电影一看,就痛哭流涕,观世音菩萨比耶稣基督跟慈悲,更慈悲!耶稣基督是人家处死他的,观世音菩萨是人家没有叫他这样做,是他自己这样做的,是他自己这样做的!所以观世音菩萨一挖眼睛以后,就变成千手千眼。所以看电影有时候还不错!很感动。我告诉你,我现在交代你一个,我们人死前,一定有一个念头,我奉劝你们到老年人的时候,你要专门看菩萨的那种电影。要看六祖慧能传,要看观世音菩萨传,你看了以后,临命终的时候,胸量一直放宽,学学菩萨太伟大了!你临命终以前不要看那个打打杀杀的,我给你死,打……,统统给你死,你那个意识就会受到他的影响,知道吗?年纪大的人,准备死亡的,就放那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给他看,他就引起那本性的东西,有这种功夫,连生命都可以不要,以法为主,以布施六度波罗蜜为主,哪里像我们现在一点小事就暴跳如雷,笑死人了!凡夫跟圣人是不能比的。所以这是心空义。

  再来是法空义。空为诸法之实相,就是中道的意思。空相就包括了无相、无不相。无相就是去一切法,无不相就是立一切法,无相就是空一切法,无不相就是立一切法。空一切法,立一切法,当下同时存在,就是最精进的人。我们很多人不了解这个放下的定义,一些众生都来问师父,请问师父!我有二、三个孩子,我像你们这样出家,那我孩子怎么办?像你们这样放下?我说:那不叫放下,那叫做放弃。师父!那什么叫做放下?放下,就是认清自己的职责,随缘尽分,然后在尽分当下无所求。简单讲,每天都在精进,而每天没有精进的观念,现时存在。就像我要上来演讲,我必须要准备一切法来演讲,可是我却也不觉得说我在准备,我也没有说我在度一切众生,这个就是虽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可度。虽然精进认识自己的职责,不坏事相,却当下顿入无生,这才叫放下。而不是叫你抛妻离子,跑来这里短期出家,以后就不回去了。(笑着说)好不容易来个短期出家,怎么回要再回去呢?所以来我们这边住的,那最好…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5)》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