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中心提问,请问,清楚自己所愿,探索因果,看透无常,最终觉悟都需要智慧,那么,如何开启自己的智慧?请问,有无循序渐进的方法?
有。刚才我已经说了,从现在开始,你是男人还是女人哪?你现在想干什么呀?灵明觉照的智慧,每一个人当下都有的,问题就是认识自己灵明觉照的智慧,然后加以逐渐地扩充,这就是方法,这就是循序渐进,自觉然后能够觉他。如果目前你都没有把觉性开发出来的话,以后,你就艰难了。所以说今天,你是要得到一种创始性的体验,下来以后就求啊,和尚也在,法师们也在,你要求,求一种创始性的体验。就是今天自觉的体验,不是很深沉的,当下就可以体验。一旦把这种体验了以后,回去以后就用这样的方法,一以贯之。就可以了,不复杂,非常简单。
41、佛教当中说的自在与生活当中说的自在有何不同?
这正是我们今天探讨的问题。我说,你想自在啊?对,我想跳楼,我想怎么样。你倒是自在了,当下你可以自在了,但是,结果不一定自在,是不是?佛法就是从现在开始自在,一直到尽未来际你都可以自在。你自己自在,也能够帮助他人自在。从始到终,从自到他,都是一贯的。于是你这种自在,它才是一种真实的自在。
42、你所说的不走弯路,就是直接出家吗?
假如说,你认为出家是一条直接的路,那就来出家好了,我不反对。但是,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生活样态。走适合于你自己的路。所以我们不太鼓动盲目出家的。你知不知道你为什么出家呀?很多人跑来,师父,我要出家。我说你干嘛要出家啊?我那个老婆太讨厌了。我要躲他几天。我说,你不用出家啊,出家几天,老婆一找来,你还不是得回去,没有办法。所以说,不赞成这种出家。走适合于自己的路,知道吧?那就是直径。这个问题宗和尚也讲过嘛。在家、出家,因人而异,没有一定模式。
43、如果大家都出家了,谁来为社会做贡献?
这就是我刚刚出家时,中学时的老师,问我,天下所有人都不结婚,都不生子,这个世间上怎么传宗接代?我说,你传宗接代干吗?因为传宗接代才有很多众生,所以,你要度他嘛。今天人人都出家,人人都圆满了,你还要对谁贡献呢?人人都贡献了,是最好的方法,最圆满最直接的方法。你还要对谁贡献呢?这个不是脱裤子放屁吗?多此一举。
44、金钱、名誉、地位都不追求,那这个人的一生都来干嘛呢?那些百万富翁、成功人士难道全是傻瓜?
这样问的人,也差不多了。哈哈哈哈……我们所说的,我今天给你讲的几种佛法:人生追求圆满,假如说你喜欢,尽管按照正确的因果追求;你想什么,都能够满愿。我们尊重你的需求。二一个,你认为这些不究竟,有出离的方法。所以说不管你追求什么,我们都是尊重你的。但是,不要陷入于自己的迷宫了。不要让自己追求什么而陷入于什么的痛苦当中。有的时间,往往与自己背道而驰。那就不是你所追求的了,对不对?所以说,凡是有智慧的,凡是不想当傻瓜的,你想追求什么,尽管好好地按照正确的因果去追求。
45、以无常观照人生,所有追求终成梦幻泡影,颇似中国老庄学说,无所作为,然而在现实当中容易陷入消极待事,终而悲观厌世。
佛法是积极的,你只要是陷入悲观厌世,学岔了、学差了。佛法的追求,比任何人的追求都要大,你仅仅是追求一个人的圆满,佛法是追求所有众生的圆满。你仅仅是追求暂时的享受,而佛法追求的是亘古常在的享受。你看看,这个追求难道不是更积极才能够满足的吗?所以说消极待事,你在那里睡个觉就能成佛,没有那种事。今天当和尚越当越懒,我看那和尚也做不成。和尚,应该是比世间上任何人都要更精进。所以说你要认为消极啊,你要看在什么地方消极。假如说,那些不该追求的世俗名利地位,该放下的自己不放下,你认为该积极的,老鼠洞,使劲钻嘛,钻不动,使劲钻嘛,我就不信钻不进去,一定有能钻得进去的时候。那是不是积极?我觉得,那不是真正的积极。
46、你有博客吗?
什么叫博客呀?也许有吧,他们好像给我弄了几个博客,但是,我都不知道怎么进去。
47、是不是一定要学佛,才能觉醒?我觉得现在过得很自在,很快乐,那我是不是觉醒的?
不一定。有的人虽然很快乐,但是,他的快乐是盲目的。没有觉醒的一种快乐,你的快乐是什么呢?所以说,我曾经说过一个观念,不管你信不信佛,其实,每一个真实地学佛的状态,就是学觉悟的状态。你连你自己是不是觉醒你的不知道,请问,你需不需要觉醒一下呢?你的快乐是不是觉醒,你都还在犹豫,还在疑问,还在摇摆,你是不是需要更进一步地觉醒呢?是不是需要更进一步地学佛呢?所以说有的东西不要求证于别人,如果说你真实得到当下的安心处所,当下就是!不用怀疑,直接承担。如果说没有这种承担精神,一辈子都不能安心,那我看你这种快乐,也是一种虚假的快乐。
48、人生就是一张单程的车票,所谓的解脱,是从因果轮回的解脱,还是不生不灭的解脱?
不生不灭不需要你去解脱。是解脱我们自己所制造的问题,如果说你不制造问题,根本你不需要解脱。问题是我们自己制造的,解铃还需系铃人。
49、感恩法师,你所说的,共下士道、共中士道、不共上士道,与宗喀巴大师的上、中、下士道,有何区别?
一样的,我讲的就是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天乘的佛法,声缘乘的佛法,菩萨乘的佛法。
50、请问,有不共的下士道,不共的中士道,不共的上士道?
不共的上士道,那是与中、下二道不共。那么下士道,你一旦学佛,一旦要共同成就,这是要共同走的。中士道也是这样,我们今天在圆满因果,积累资粮,你说你不圆满这些智慧福德资粮,你能成佛吗?不可能。你说你不认识、不出离自己的问题,你能够解决问题,能够成佛吗?不可能。所以说,下士道和中士道,都是我们学佛,所要共同所学的。
51、有时,奉献就会意味着牺牲,名利的牺牲无所谓,但是,有时,令自己的身体健康受到伤害,你比如,过度劳累而生病,那么又对不起自己身体内的细胞,请问,如何去把握这个奉献的度呢?
今天就是很多人,愿不愿意发菩提心啊?愿意!说,来,流流汗!我们大家做点活路。流汗太累了。那你菩提心发在什么地方呢?那你可以把身体一直保护,保护到你临命终,一口气不来的时候,你还保护得住吗?所以说这个身体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要把有限的生命,在有限的时光当中,把身体开发无限的价值,它才有作用。如果不然的话,你的身体养得肥肥胖胖的,养到你六七十岁的时候,估计你那个时候,也干不成什么事儿,烧你呀,还多花些钱财。
时间到了,下面的问题就留在这里,请法师们帮我一个忙,请和尚帮我一个忙,阿弥陀佛。(热烈持久的掌声)
《佛法修持与生活(第六届智慧之旅禅修营)》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