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会发现心不仅仅二用,甚至三用、四用,妄念纷飞,它总是要来。你要是习惯了以后,边念课诵,还边在打妄想,甚至还边在睡觉。只有你全身心地投入了,它就会把其它的杜绝。所以,妄念并不可怕,最主要是你的修行过程当中,你的正知正见能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样的正念当中。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到正念当中的时候,妄念是不治而亡。所以,一句阿弥陀佛能够念得滋润,能够念得至诚恳切,能够念得专一的时候,何愁功夫不专一,何愁散乱妄念不能够对治,一定能够对治。所以,心性就是这样。
第一章,我们把业的规律和业的根本学过了,下面是第二章。既然然业有这样的规律,我们来了解有哪些业。业,有世间业,有出世间业;有善业,有杂业;有有漏业,有无漏业。今天我们知道痛苦、欢乐,是祸福无门,惟人自召。都是从善恶业当中来的。所以,对于业就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先来学世间业。
第一节,是十业道。业虽然说有很多种,但是归纳起来也并不多,有十个范畴。你把这十个范畴掌握了,学习容不容易?就很容易了。所以,对业的规律有了总体的认识以后,接下来就应该对善业、恶业进行谨慎的取舍。一般善业,我们叫白业;恶业,我们叫黑业。为什么呢?恶业都是从愚痴无明、没有智慧当中来的。它是自心最黑暗当中产生的。有智慧有光明的时候,能够照得清楚因果真理,能够认得清楚人无我、法无我,世出世间的善业才起得来。一般都是发生在光明之下,智慧之中。称之为白业。所以,我们对善业、恶业要进行谨慎的取舍。业,我们无时无处不在造业。面对这无量无边的业,我们该先从哪些方面着手,对业果的道理来引发决定的胜解从而如理取舍呢?所以,我们首先对业果之理要有充分地听闻思维。没有充分的听闻思维,你是分辨不出来的。所以,看经明理。三藏十二部经典,我们学习这些经典主要是为了明了这些理。把法理明了以后,要通过如理思维,实际实修,来引发决定的胜解。把道理想清楚,想透,不要是是而非。今天很多人就是是是而非。怎么说它是是而非呢?他念佛,念了半辈子,时不时跑来问师父:“师父,念对没有?该不该这样念?”对与不对,正确不正确他都不肯定。这样不肯定的行为,干了半辈子。所以,这个很危险。当你不决定的事情,做了半辈子,是善是恶自己不知道,这危不危险?当然危险。比如你开车在路上,是不是走这条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你是不是到达目的地了,你开着车跑了一天两天,这个很危险。等到你觉醒过来的时候,走错了。再回过来就花大功夫了。所以,修行不要急功近利,先要把路找好,修行方法要找好,是是非非要分辨清楚,善善恶恶要看得清楚。看清楚了再干。没有看清楚前,不忙。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先把业果之理通过亲近善知识,听闻相关法理,听闻道理以后,我们要反反复复地如理思维。在如理思维过程当中,要把道理想清楚。有一丝一毫的疑问,都要请求善知识,都要自己努力地思维。内因外缘加在一起,好好地抉择,扫除我们的怀疑心,扫除不定心,让这种道理在内心里面十分确定。所以,要有这样的功夫。这叫胜解。有这种胜解以后,我们才能够如理取舍。
我们今天的修行,可以说大多数的毛病都发生在这个地方。一个是不亲近善知识,不听经不闻法,不看经书,什么道理都不知道,懵懂无知。因为懵懂无知,所以就胡行乱行,走了半天不知道该干什么。所以,这个是我们目前最大的毛病。最后叫他如理取舍的时候,他也发生不了取舍。往往该取的取不了,该舍得舍不掉。原因是什么?道理看不清楚。所以有的人说:“师父,真的不能吃肉吗?真的不能喝酒了?我能不能少喝点?我能不能偷着喝一点?”这种偷心不死,往往就是毛病。随时随地,自己心里面没有一盏明灯,要让别人给你说。但是你现在学法又存在一个毛病,虽然你多而不少听一点。今天从这个法师听一点,明天从那个法师听一点,所听的都没有取得决定的胜解,没有次第性,没有严谨性,没有决定性。所以,他听了这个法师的就拿去问那个法师,法师说:“这个讲的我不太懂。”要说不懂,还是谦虚的。他能够承认自己不懂,他不给你回答还算好的。假如要遇上冒充大德的,那就麻烦了。他明明没有学过这个法门,他要给你说;明明不知道,他要给你评判。要遇上这样的人就麻烦了。我们现在要求每一个法师都能广学戒定慧,三藏十二部经典,显密一切教典,都完全通达,现不现实呢?不太现实。你要遇上这种善知识,是你的福报修得挺好,你往昔时候的善根福德因缘太殊胜了。但是,如果往昔的善业,福德因缘没有修好的话,今天不太容易遇得上这些善知识。
所以,今天我们是东求求,西求求;这个地方抓一点,那个地方抓一点。但是,什么东西都没有得到决定的胜解。所以,你在发生如理取舍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取舍。所以,我们念佛法门当中的同修,时不时问:“师父,这样念对不对头?”“这样修对不对头?”“我要不要一直念下去?是不是还是要持持咒?是不是还要打打坐?”我要怎么样,怎么样。修了一辈子都在怀疑当中,修了一辈子都在动荡当中。怎么修呢?也不见效果。所以,我们看藏地的佛法。拜了师父以后,就好好地跟着师父学;未拜师父之前,就好好地如理观察师父,看看他可不可以做我的师父。一旦观察好了,就一心一意,死心塌地跟着师父好好学。在师父这个地方学好了以后,再去参学。所以,这都是有规矩的。没有规矩的时候,就像跑摊匠。这个地方跑一跑,那个地方跑一跑。一辈子不要希望得到多少好处。原因是什么?因为他对每个师父都是这样,它是可有可无的。你要讲了我就听,听不懂我也不问。我有问题跟你不相关。我要是不相信,自己不好好地如理抉择。对每一个师父他都是这样。结缘性的。到处拉关系,人人都是朋友,人人都是真朋友。到最后就麻烦了。所以,一定要通过如理听闻佛法,如理抉择取舍。要对因果正见发生正知正见,要发生决定胜解。然后,取舍才有力量,取舍才能够非常果断,非常分明。
一切善恶业都依照身、口、意三门而造作,就此三门所造的无量业当中,首先就要把握那些感果非常大的业,那就是根本业。针对根本能够如理取舍,自然就能防止大罪的发生,从而能够摄持广大的义利。依照这样的道理,佛把一切恶业扼要性的介绍出来,那就是十黑业道。十黑业道就是十种恶业。多不多?不多。只有十种。从身体上来说,表现为三种,杀生、偷盗、邪淫;从口业上来说,有四种,妄语、离间语、粗恶语、绮语;从内心上来说,有三种,贪心、嗔恨心、邪见心。总结起来就是十种恶业。这就是最根本的。犯了这十种恶业,遭受到的罪非常非常大。如果我们断除十种恶业以后,一能能够产生广大无边的功德利益。所以,反过来就是十种善业。这十种善业就是一切善业的重点,一切善业的根本,也是世出世间法的根本。所以,多不多?也不多。这是十个方面。要把它学好,理解深透,其实也简单。
这样,我们对于十种业道能够深入、细致地思维,把十业以及十种业的果报,都能生起确定地,殊胜地,明了圆满地定解,这样才能够在一善一恶,一正一反当中能够断然发生取舍心。才能够把恶业转恶为善、反黑为白、毫不含糊。生起定解之后,我们对于黑业恶业,乃至起心动念都应该善加防护,努力做到身口意三门不沾染恶法罪业。戒经上给我们说:“护语及护意,身不作诸恶,此三业清净,当得大仙道。”“大仙道”就是成佛,不是成仙。佛不成仙,学佛也不成仙。但是,佛法最初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人就最喜欢得道成仙了。所以理解不了佛是什么,认为最高的就是仙。为了随顺我们的文化背景,说最圆满的大仙就是成佛,于是就好理解了。所以,大仙道就是成佛之道。成佛之道在哪里?一个方面,护持自己的语业。语言上,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要保护好自己不说这些话。“以及护意”,把我们内心守好。贪心、嗔恨心、邪见心,让我们的心不要有这些恶法沾染。还“身不作诸恶”,要把我们的身体管好,不要造作杀、盗、淫的恶业。把这三门能够保护好的话,成佛就绰绰有余了。所以说简不简单?说起来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做起来为什么复杂呢?就因为你没有学习,没有理解清楚,认识上不明了,决断上不果敢。所以,现前我们就犹犹豫豫,反反复复。就由于我们没有认识清楚。认识不清楚才犹豫,认识不清楚才反复。对于这样的人没有办法,还是要你从自己内心里面好好地认知清楚。认知清楚了,才是发生动力的源泉。所以智慧是很必要的。
我们对于白业善业,应该非常努力地去行持。应该知道十善业道是一切善法的基础。一切声闻、缘觉、菩萨果位的成就,一切增上生的果报乃至决定解脱的义利的产生,都必须以十善业为基础,不容缺少。所以佛在经中从各个方面对于十善业道的功德作了赞叹。所以说,学佛基础在哪里?第一,是入不入门,皈不皈依;皈依以后,就看你对十善业道、十恶业道了不了解,清不清楚;十善业、十恶业了解清楚以后,看你能不能在身口意三业当中,发生非常分明果敢地取舍;如果说能够发生取舍了,就看能不能够持之以时。实际上整个修行能不能够成功,就是这么几个因素。就这么简单。《海龙王请问经》当中就给我们说:“譬如一切聚落、都城、方邑、国土、王宫,一切草木、药物、树林,一切事业边际,一切种子集聚,生一切谷,若耕若耘,及诸大种,皆依地住,地是彼等所依处所……如是此诸十善业道,是生人天,得学、无学诸沙门果、独觉菩提及诸菩萨一切妙行、一切佛法所依止之处。”这里就是把修行的根本,修行的基础给我们指出来了。不管再高深的道德,再高深的修行,一定是基于十善业道的一种修行。
《海龙王请问经》当中,说一切城市、一切都城、一切方邑、一切国土、王宫。大地上的一切,草木、有情、山川、树木,包括你做的一切事业,都是因大地而有。如果说没有大地,这一切存在吗?那也不存在。所以,大地是荷担一切,是一切的住处,处所。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大地善法就像什么?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就是大地善法。是一切善法的基础。所以称之为大地善法。不管是将来你持五戒,修十善,往生人天途中享受人天增上生的福报,离开十善业能不能够成就?不能够成就。乃至于今天有学、无学果位。“无学”果位就是究竟阿罗汉。阿罗汉之前的初果、二果、三果称之为有学果位。所以,有学无学果位,一切出家沙门所得的功德结果,都离不开十善业道的积聚。所以,今天福德资粮的积聚,实际上就是落实在十善业道当中。
“独觉菩提”,什么叫独觉菩提?独觉是相对于声闻来说。声闻,要依佛讲经说法的声音来开启智慧。由声音而听闻道理,由道理而发生取舍,由取舍而征得果位。所以,他离不开佛的引导。独觉,是因为往昔时候在佛的面前听经闻法,法的种子已经种下去了。今生今世哪怕是没有佛讲经说法,他的智慧也很通达,也很上根。通过自己的了悟能力,就能把多生累世从佛那里听到的法的种子开显出来。秋天,他就看黄叶落;春天,他就看百花开。在一般人的眼里面,花开花落很平常,但是在独觉的眼睛里面,一看花开就知道花要谢,一看花开花落就知道这是无常,一知道无常就知道不究竟,一知道不究竟就知道立马舍弃,追求坚实的法。这种人的智慧不是一般的。我们今天有没有?往往没有。你看到年轻的时候,能不能想到自己年老的时候?想到自己年老的时候,我们也像七八十岁的老太婆,牙齿掉光了,只剩两颗门牙,一笑就不关风。这时候,你在年轻的时候还会想到放逸吗?还会因为自己年轻而贡高我慢、骄傲自大、放逸不修行吗?那就不会了。所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看不远,没有智慧,自然而然只能够耽着于目前。我们健康的时候,就知道早晚有一天病缘、违缘、无常将会到来。所以,知道无常紧迫感的话,在健康的时候就抓紧去修行,储备资粮。但是我们人好多连松鼠都赶不上。你看袋鼠,等等动物,在秋季的时候就知道把东西藏到山洞里面去,冬季才有吃的。你看动物都有这样的远见,而我们人说不定还没有。健康的时候,不知道好好修行,等到生病了,“怎么生病了呢?”年轻的时候从来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我看在公园里,内江、成都、重庆各种大大小小的城市,只有老年人的锻炼,年轻人就睡懒觉。这是一个很反常的现象。说年轻最好锻炼,但是你天天睡懒觉;说老年人都七老八十了还锻炼个啥?但是没有办法,年轻的时候没有锻炼,只能这样。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抱佛脚,稍微锻炼一下,能够延年益岁,多活两年。一到老年才感觉到生命的可贵,一旦失去了才感觉到拥有的可贵,一旦生病了才知道健康的可贵,一旦要死了才知道生时修行的光阴多宝贵。所以,我们不到临头不知道这些的可贵。这就是人类的一种短视之处。
所以,知道善业是世出世间一切好处的根本。增上生、究竟圆满都依靠它来圆满。所以,我们应该把十善业多思维,多了解清楚。所以十善业、十恶业,这就是根本。把根本理解了以后,修学就开始慢慢地上路了。
好了,今天的时间到了。下来要好好看。
(毒 毒 整理)
《《因果明镜论》讲记 五》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