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弥陀经讲记 十

  阿弥陀经讲记(十)

  四正勤主要说不犯戒,好事要做,坏事不做。出家人要把五戒守好,连五戒都守不好当啥出家人?出家人起码守好五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努力好事要做,坏事不做。戒就是兑现,不是思想问题光说的,要看你的行为,行动语言。四美里有语言美,看你话说出来害不害人,有语言美,行为美,五讲四美就是把三业包进去了。语言美就是你口业清净。行为美就是你身业要端正。思想美就是你的意业,心灵美。环境美对我们和尚更要紧,庙子是净土,要打扫得干干净净,公共的殿堂扫干净。自己住的地方就是你的净土,也要打扫干净。

  三十七道品就叫道,四念处就是我们的认识。修行先要有认识,没有认识就叫盲修,没有稳定性,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叫迷信。四念处就是教我们不迷信,世间的人,迷信把它扭转来。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我们要有正确的看法。身就是对于自己,身不净是说不要把你几十斤肉看来了不起。世间上的人就是为他几十斤肉服务,那是世俗人,不是修行人。观受是苦,世间上的人就是讲享受,所以他流转生死,受都是苦,学佛的人把这个看穿。观心无常,心就是各人的思想,我想怎样就怎样,你自己的思想都保证不了,今天想这样,明天想那样,自己将就不了,自己的心都是无常。观法无我,这太高了,观一切法无我,就是一切法空的道理,是一切法最深的道理。一切法空就是要你不起法执,叫你灵活的看问题,辨证看问题,不要死板看问题。所以首先从这四个方面把你思想上认识上过去错误扭转过来,现在谈认识,这就是佛教徒的认识。

  实践就是四正断,四正勤,止恶修善,结合事实,你的行动,你是不是能止恶修善。已生恶令断,已作的坏事坏习惯要悬崖勒马,马到悬崖勒马。一个人做坏事要自己把自己管住,悬崖勒马,坏思想,坏习惯,最小的坏事令断。有的信佛的弟子,去卖烧腊肉,问我,我说不能卖,她生病了,病得没奈何,她先生不晓得那个事错了,她先生没有病就死了,她就不卖了,她病又好了。这就是已生恶令断。虽没有杀生但卖了肉,取钱。佛弟子受了五戒,凡是跟五戒不顺的事,都不要去做。

  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没有生的善法,没有生起让它生起。没有皈依的人皈依,皈依了三宝跟以前大不相同,皈依三宝就有三皈五戒把你管到。“已生善令增长”,已经做的好事让他天天做,哪怕是很小的好事,自己当了佛弟子,礼拜念诵功课,是好事,一切于人有益的好事只要自己做得到,都要做。我常时爱说我们的老同学涂居士,今年都九十几了,她退休了,天天起来要帮她邻居扫几间铺面,“我帮你们扫你们好早些上班”。已做的好事更做得好,做得虔诚,更做得多。修行就是落实在这个上头,不要看得简单。这叫四正断,断就是断恶,勤就是精进修种种善法,修善法要精进有恒心,不要三分钟热度,要不断的做,越做越好,这就是我们的戒学。

  然后说定学,定学叫四如意足,在三十七道品中叫如意足,又叫神足。足就是走路的,定是我们修行的足。好多人把这个不在意,有了定做什么都有力量,修行有力量。得了定的人不像我们没有定的人,我们要做点好事艰难。如意足又叫神足,修行很快,得定与没有得定大不同,所以要修定,这是三学之一。现在把修定说得玄玄玄,佛法里修定不管哪宗都要修,禅宗的人要坐定,但坐定的人不定是禅宗。要有点定功,在哪见定功?我们念佛的人就说念佛的定功,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是定,念佛的人要念来得定,先得这个定:我受持了念佛法门,就终身受持,这就是一个定,不要今日红花明日紫草,今天念佛明天参禅,后天学密宗灌顶,走哪条路要走到底,那个才走得穿。今天走这道门明天走那道门,道道门你都看一眼,都没有入到门,念佛就念佛,定,首先要选择修行法门。选择这个法门后要坚持不要动摇,你才得定。四神足,得了这个功夫如得了神通的足,第一叫欲、二,勤、三,心、四,观。欲:对那个东西爱好。世间上的人好吃好穿叫世间五欲,财色名食睡,那个欲我们不要,我们要的善法欲。欲就是人的希望。人都有希望,没有希望心人就没有活头了。世间人活起就是升官发财,就是他的欲,希望。佛教徒的希望,就是你选这个法门之后就要对这个法门爱好,寄予希望,对念佛求生西方这个法门先要深信下去。信了之后你要对这个事爱好。我就是修这个法门就要得好处,就要把这个路走穿,修定也要有欲。戒定慧三学缺一不可。我们既然出了家,要想了生脱死,悠悠忽忽,随随便便修一下,靠不住,要认真在心地上用功夫。心地法门,坐下来把自己的心收起来用功才行。我们二天要坐,念佛就是修定的法,我们用不来其它的功,可以念佛,念佛心就定,真正诚心念佛,念佛有多少念法,我们就是持名的法门,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一个修定的法门,一心念佛,心就不想其它的了。那些妄想就没有了。我们静不下来就是妄想多,念了佛妄想就没有了。祖师说个譬喻,念佛像水清珠,水清珠,水浊,把水清珠丢下去水就澄清了,念佛一句佛号到你心头,心乱如浑水,不明白妄想烦恼多得很,你只要诚诚心心念佛,那些东西就没有了,妄想就拿佛号把它赶得走。我们念佛究竟有没有功夫,我们打妄想要想这去耍,那去耍,想买什么好东西来穿来吃,念佛把妄想挡不挡得住?挡得住就是你念佛有功夫,跟人扯是非,你嗔心无明起时,念佛把嗔心无明赶不赶得走,如果赶得走就是你念佛有功夫了。祖师说“清珠投于浊水,”把水清珠丢在浊水里,浊水变清“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你说心乱如麻,乱得很,把佛号放在心里去,心里就是佛号。

  他的四十八愿都要成就,他发了愿要接引众生,他一定接引。第一念佛法门信哪个?念佛法门的人当然信释迦佛,释迦佛在阿弥陀经告诉我们念佛往生,释迦佛在我们娑婆世界来了,是我们娑婆世界的人,在娑婆世界说的话,弟子记在经书里,这不是假的。第二信释迦佛说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接引念佛的众生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不是假的,对于释迦佛,阿弥陀佛要信,释迦佛不信就不会信阿弥陀佛,信阿弥陀佛是为了信释迦佛。不信释迦佛就不是佛教徒。我们佛教徒就信佛不会打妄语,佛说的阿弥陀经不会打妄语。阿弥陀经中说的阿弥陀佛的愿力,阿弥陀佛不会打妄语,所以先要这样信,要信进去。信念佛法门,阿弥陀佛这个法门,只要你念佛,甚至你就是临终十念,都要来接引,要相信这个法门,这个就叫正修。念佛的人念佛就是主修。持名法就是口念耳听,有一定的规律,天天定时定量的念,相信我念佛定能往生,阿弥陀佛决定在我临命终时来接我,要把这个法门先信进去。信了这个法门之后佛弟子应修的戒定慧,三皈五戒我们在家菩萨少不了,那些是助道,念佛是正道,附带条件要有。当然弥陀经说五逆十恶临终十念都能往生,那是偶然的,碰运气。一辈子不念佛临终一念善心念十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接引,那不是一定的。有的人一辈子念佛也没有往生,要靠临终时念佛,冤家仇人恶业现前咋个念佛?所以念佛的人至少三皈五戒要严守,这叫助道法。十六观经说,起码要求念佛的人“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行十善业”。在菩提道次第是下士道,是初一步。普通人修人天乘也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旧社会堂屋要供个排位:天地君亲师。要拜天,拜地,天没有下雨,阳光,没有地载,怎么生存?皇帝是领导,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不好造反的人把皇帝打倒,自己又当皇帝,又当昏君,三宫六院,修他的宗庙。历史就是这样循环,以报易报,当皇帝也永远走那条老路,打了几十代都没有打出一个好皇帝。但国家不能没有领导,没有领导不是天下大乱!从前的文人忠君为啥?皇帝倒了,没有中心领导外国人就来了,异族入主。不要当专制皇帝。君:就是我们这个国家必要有个领导核心,今天共产党里还是有贪污,也是个别的,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外国人就会来打。亲:就是父母,没有父母你从哪里来,生出来还把你养大,上大学,能谋生。父母没有对不住当儿女的,各人都有一本账,想想父母对得住自己。现在有一种爹妈对不住儿女,离了婚都不要儿女,不晓得哪来的古而怪之的爹妈!当爹妈的,不但生,要养、教,教了还要担心他的成长。有的小孩要挑好工作,叫妈去说好话,不去,就把妈砍死,那是多生累劫的无明,这种人是从地狱出来的。

  所以佛法里念佛有助道法,念佛是正修还有帮助的东西,如吃药不是单独的一位,还有配的药,念佛法门不光是念佛,还有助道法。十六观经说,第一是孝养父母……父母都对不住,还希望你对得住朋友?人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就是互助互爱,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大家互相关心父母都不关心,还关心谁?这是起码的要求,对父母都对不住,对哪个还对得住?所以这个不是封建。当然当父母的把儿女当成财产也不对的,当当儿女的应该孝顺父母,这是天经地义。所以十六观经说起码是下士道孝顺父母。孝顺父母就是要知恩报恩,父母就是首先对你有恩的人,这样大恩都不报,别人给你的好处你还晓得?社会就烂了。大家都不记得你的好处,不晓得知恩报恩,只记得你的仇,还了得!孝顺父母,中国自来讲孝道,佛法也讲孝道,这是做人起码的道理。释迦佛跟韦提希这样讲: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老师没有生养我们,他帮助教育,培养了你,作为出家人对自己出家的师父即是法身父母。不认自己披剃师父,我们比丘尼中有,师父没有文化,对师父不恭敬,她不度你出家你咋出家

  在家人你总要学点技艺,不学本事咋生存?学本事要靠老师。所以七十二行都对师父非常恭敬,唱戏的对师父比对父母还恭敬,他学本事靠那个立身过一辈子。…

《阿弥陀经讲记 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