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弥陀经讲记 四

  阿弥陀经讲记(四)

  苦就是矛盾,就是逼迫性,各人有各人的一本账,大人有大人的,老人有老人的,哪一界的人都有矛盾在他心里头,没有矛盾的人没有,矛盾普遍存在,每个人都有矛盾。你们这些小同学好像清净无为,你说你有矛盾没有,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矛盾。矛盾就是苦,矛盾普遍存在。要怎样才没有矛盾?涅槃才没有矛盾。我们不能细细观苦,我们就总的观娑婆世界的苦。释迦佛的办法就把极乐世界的乐跟娑婆世界的苦来比较,没有比较不觉得,娑婆世界住惯了就是这么样,所以给你说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一说晓得那个世界那么好,我们这个世界这么困难,有个对比。有了对比才有欣厌,欣是心头希求那个地方;厌是厌这个地方,不满意,学佛从这开始的。哪个学佛都有一个不满足,我们不学佛就是没有觉悟这个事。第一没有觉悟这个苦,没有觉悟无常、空。无常故苦,苦故空,空故无我,苦谛的定义就是四个:无常、苦、空、无我。第一我们最容易领会的就是无常,刹那无常我们不容易感觉到,一天从早到晚那么大的地球在打滚我们没有觉得,这个无常好大啊,我们就晓得我们凡夫的感觉太迟钝了!只看得到太阳出来太阳下去,好像觉得太阳在走路,我们没有走路,实际上地球这个大飞船把我们几十亿人载起,一天到晚在打滚,我们一点没有觉得,所以我们直觉靠不住,但我们晓得天亮天黑,又去了一天。我们晓得百年三万六千日,如钱串一千个就是一吊钱,若活一百岁就有三十六吊钱,三十六吊钱一天拿一个来用,百年三万六千日,终究有一天要用完,但我们看到天亮天黑,我们非常麻木,好像这一天度过无所谓,天天都是这样度过…..二天度完了就不好耍了。所以在这个当中我们要抓本钱,那个吊钱一天用一个,用完本钱就没有。这个本钱我们要换取我们的代价,所以我们要积集善法,每天不能空过。

  第一个就是念无常,念佛的人第一个念无常,随便哪个都晓得我要死,阿弥陀佛来接我,这个就是念死无常,念的是粗大的无常,也叫一期无常。一期的期限一个人活五十八十是一个期限,世间人说大限到来。安居三月是一个期限,上学一个学期是一个期限,三年是期限,人要死是大期限,大限到来。一个人活多少年,一年三百六十天如果用钱一天用一个,三百六十个就用完了,这个无常我们应时时警惕。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不能克服。怎样克服?就说我们有限的光阴换成一个不坏的东西,什么是不坏的东西?就是佛法说的培福培慧。一个是做利人的事叫培福,这是不坏的。从因果上说做了好事永远不坏的,以后自己享受这个果实。那成佛的万德庄严从哪里来?不培福从哪里来,那就是无因而至了。一个是培慧,努力的学习,世出世间的种种智慧,出世间的智慧,我们是佛弟子不懂得佛法实在是太糟糕了。学佛法要努力学,这个是个艰深的学问,说艰深又不艰深,释迦佛想有很多办法,光信念阿弥陀佛这个办法,你信得下去就算是个好学生,你好好念总有好成绩,所以佛法办法多。

  真正学佛法的教理要磨脑筋,办佛学院懂一点佛教的专门学问,那些老年人没有文化的就没办法,你们上学,念佛是简单的办法。是佛从佛法里提炼出来的万应灵丹,三根普被,哪种人都能够学。第一要晓得娑婆世界这么坏,是我们自己的业,所以说“爱不重不生娑婆”。爱就是业的动机,爱这样就厌那样,一正一反两个方面。爱的东西就起贪心;跟你相反的就起嗔心。一个爱就包含了无数烦恼,所以要生娑婆世界——堪忍世界,难忍能忍。我们应想到我们为什么滚到娑婆世界来?我们过去就是爱。“念不一不生极乐”,你要往生极乐世界,你念头要专一。不要一会想到极乐世界还没有娑婆世界好,那就不好办了。所以佛说阿弥陀经要说极乐世界这么殊胜,跟娑婆世界作一个对比,要让你不愿意再在娑婆世界受生死,极端的想出离,由这一念的出离,念佛的力量才得力。厌是怎么办?厌不是厌世消极,厌是晓得我以后不愿在这个地方受生死了,并不是我们在这无所作为,我们现前还要在这培福。所以十六观经有一段文要读,就是一个菩提道次第,从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都包含在里头。

  念佛是我的行门还有好多助缘,不是光念阿弥陀佛就百事不干,那也不行。你还修种种善行,你也可以修下士道,也可以修中士道,也可以修上士道。所以这个厌是厌娑婆的苦,但是并不是让你变成厌世的人,无所作为。我们自己的心有个归宿,我一天做的善法都不是为我二天得个什么好报,我最终目的是不再在娑婆世界受生死,哪怕把娑婆世界建成跟极乐世界一样,我都不来了,然后真正求生西方的心才能坚决。

  娑婆世界最苦,就是凡夫的心不清净,心不清净是做事不清净,业不清净,业不清净,报不清净,只能生在娑婆世界。物质的世界不好克服的,一会又涨大水了,一会又火山爆发了,娑婆世界害不害怕嘛!这就是说用娑婆最苦,西方极乐两个对比,使你的心有个趋向,然后你的心才入定,跟修世间禅定一样。修世间禅定有一欣一厌,厌下地,欣上地,必须有这个动力。念佛的动力一心一念,千方百计的赞叹极乐世界的殊胜。愿有两个,实际上是一个,一个是愿离娑婆一个是愿生极乐。有了这个愿你在娑婆世界就好过日子了。反正我要走,我还有好大的执著呢?我就不跟哪个争了。众生互相争就是短视,觉得就是我现前一点点大的世界,争得不得了,修行学佛的人根本这个娑婆世界二天再也不来了,我争什么?我争西方极乐世界,求的是出生死,出了生死苦海,随便怎么说没有什么可以留恋。所以要厌,第一要厌人生是苦,人人都有这个体会。

  哪个满了意?秦始皇到死也没有满意。其它不说,单是生老病死,人人跑不脱的。另外各人有各人的矛盾,各人有各人的苦。有人的矛盾,有环境的矛盾。

  第二不晓得世间是无常,不管有多好的环境,万般将不去,什么都拿不走。现在大家争房子争得厉害,死了什么都带不走。第三不觉人命无常,一百五十岁最后那天还是要死。第四不觉悟无我,我是什么?总觉得我有我的自由,我要怎么就怎么,我有我的主宰!我们各人试想,是不是我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人是一个条件,要看环境,环境许你怎么才能怎么,哪里由你想怎么就怎么。但我们执著实实在在有个我,我要钱,有钱什么都买得来,买来我享受;再一个我出名,成了名流到处都有面子,二天做个大点地位。吃,有的人什么都不在乎,好吃,吃得好,培补得好,健康多活。其实有时吃那些东西反而不好,没有益处。睡是什么?睡:安逸。代表一切的舒服不光睡觉,怎么才安逸,想耍、安逸出去逛逛,朝山旅游。不晓得旅游不是味道,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有好多人想去旅游,人生就值得了。人家请我去旅游我都不去,我是个懒人,我最不愿旅游。那个旅游部门听到我这么扯她的闲,要骂我,这一说他们都没有生意了。我最不愿旅游,旅游是苦,你以为旅游是乐。旅游就是叫你吃苦。

  老上师说朝山两个事:一个是为了亲近善知识,那些名山大寺那个地方有善知识,我要亲近他去跟他学法。这个无论如何跑好远的路都值得起。光是跑去磕两个头,磕头随便哪都磕得。普贤菩萨到处都有,何必跑在峨眉山去?普贤菩萨遍虚空,我何必跑峨眉山

  观世音菩萨遍虚空,我何必跑普陀山。那些居士要朝山我就要打他的破锣。我说你花那么多钱朝山,吃那么多辛苦,你把那些旅费住宿费一齐汇给普陀山修庙子,就是天大的好事你安安逸逸坐在屋里,多磕些头,什么都完结了,不用吃辛苦,各人的看法不同。好多人一退休把一家人带去旅游。我跟人家的习惯不同,有些人觉得是乐,实在是苦。有的人贪睡,懒,图安逸,这个最要不得,所以佛最呵斥这个贪睡。佛最鼓励人少睡。你这个人的寿命有限都拿在睡眠中把它浪费了,少睡觉多做点事情,这个是佛鼓励我们。与其睡不如修定,修定比睡觉对人的身体更好,老上师给我们讲的。有时做可怕不如意的梦,虽然睡在那没有休息到。我们第一其它不贪了,就贪懒。睡就代表懒,“不干活,气还歇得匀均点”有的人说的。“你喊我发心做那样,做到麻烦,做不好还批评我,我最好一样任务不承担,这个最好,无事道人”!这个睡我们众生最后是五欲,但世间上的人就追求这个,追求这些享受就是苦,你想钱就是苦,找对象就是苦。现在有的女青年来要出家,说不出个理由,有些人就有这些问题,有些人在庙上躲着。那天有个青年人来铁像寺,我看他就是来躲事情,总是婚姻上有什么问题。这个是个大烦恼,出家人就把这个烦恼丢掉了。世间上这个事真正麻烦,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现在独子独女,就要给他把这个事安排了,安排了二天事情又出来了,孙儿也来了。当爹妈的要上班,工资低请保姆,婆婆爷爷拿钱比起。带了一辈又一辈,和尚只管自己这一辈。

  不学教就去学参禅,参禅教你开悟,现在我们要参禅在哪找师父?哪个说我开悟了?没有好多人肯承担这个任务,也有人在参,很不容易找到。如果我们走参禅这条路,必须找到开悟的师父才行,开悟的师父都没有找到,你坐了半年到底开悟没有开悟,哪个下决断?现在走禅宗这条路,尽管走这条路顿、快,国外“顿悟”盛行的很,究竟有好多“顿悟”的善知识给你领路?所以顿悟很困难,有很多问题,所以最便宜最方便还是老实念佛。学教理是学来帮助你对念佛法门这个道理信得下去。懂得佛法的道理还是要学,不是说念佛就不学,学了不信还是不起作用,有好多大佛学家到头来跟释迦佛唱对台,那起啥作用?所以最可靠的是相信释迦佛,释迦佛都不信,你还当啥佛教徒。相信释迦佛,释迦佛说了这个法门你就信下去,最好办的,就念南无阿弥陀佛,又不要你读好多书,不管你老少身体好不好都该念,身体不好、老了更该念,快些都要到极乐…

《阿弥陀经讲记 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