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办法。则无取舍,而无取无舍,即是入于不二法门。平等了,原来不平等,心里不平衡,看见人家发财了不平衡,为什么不平衡,人家播种了人家就收获,你没有播种那为什么要攀缘呢贪求呢,非常公平,那你播种你也收获,一样。但是都是无常,得了也会失,都会是一个过程,没有主宰性,因为你都在这这里绕,耕耘了必将收获。但是这是世间法,佛法中说“来时欢喜去时悲”来的时候很高兴,一个孩子生到这家尤其是男孩,大家很高兴。去时悲,一旦离开这个世界,六亲眷属,又哭、又痛心、又烦恼,是很伤心,生离死别,为什么是苦呀,刻骨铭心呀.空在人间走一回。你看哪一个人临走的时候带走什么呀,存款单没有带走,美元没有带走,什么东西也没有带走。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什么是业,是你阿赖耶识的种子,就是你那个记忆,就是你的基因他跟着你,你没有办法,你将来投生就靠这个,当然你有智慧你不投生。空来人间走一回,不如不来也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没有来没有去就不二法门了。所以不二法门何等重要,真正的你看不破,你放不下,心里又执著,还是不行的,你念阿弥陀佛,能念所念融为一体,不念而念,念而不念,融为一体。风声雨声什么声音你念到什么程度都是在念佛,那个时候你才不二了。否则你一直分别,老琢磨,这阿弥陀佛怎么就看不见呢,他怎么不来接我呢。你有这种能所,有这种距离感,那又怎么可能呢。往生我们心里的西方极乐世界,你的心可以做佛,心可以做魔。唯识宗讲“一心应四境”。这杯水呀地,狱恶鬼看到他是浓血是火焰,鱼看到说这是我的宫殿,人看到他是生命的源泉,天人看到他是珠宝、琉璃,都是一样的水,为什么感觉不一样呢,业力不一样所以就不一样。同样在这个世界,鬼就很痛苦,都是这个世界,但是感觉不一样,因为种子不一样,所以说我们要去改变我们的种子,所以无取我舍即是证入不二法门。
下面经文“月上菩萨曰:暗与明为二,无暗无明,即无有二,所以者何?如入灭受想定,无暗无明,一切法相,亦复如是,于其中平等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的意思是第二十八位菩萨他站起来谈自己对不二法门的感悟。这位菩萨智慧之光如皓月当空,没有一丝的云,没有一丝的障碍,皓月当空,所以称为月上菩萨。他站起来说,暗与明,什么是暗呀,就是诸惑就是烦恼就是障碍,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贪嗔痴,想不开看不开,烦恼、痛苦还抱怨是别人事,都是我们自己的事,都是我们自己的事。因为你有了诸惑有了障碍需要有有智慧去通达这个障碍是真的吗
不是的所以有人就以为这个迷惑、你的障碍和你的智慧、功名是两个东西。凡夫、二乘以为二法,凡夫人认为是有,有烦恼有解脱,有烦恼,烦恼是实在的,我没有办法。二乘人认识是空的、假的,一个偏空一个偏有,偏空不对偏有不行,都是错误的,所以这是一个二元对立的,哪有空哪有有呢,没有有就没有空,没有空就没有有,没有错,但是如果我再执著空那又错了,所以既没有空也没有有,才是真的入不二法门。
即暗时无明,明时无暗,你有烦恼的时候你就没有智慧,有智慧的时候你就没有烦恼,就是背道而驰,只是你一念之差没有的,你总比那些没有学佛的人强吧,你虽然也有烦恼,可能你的修行不够,但是你也知道他是假的,可能你当时没有看开,背后慢慢想一想释然了,这不都过去了,那我为什么来纠缠呢,为什么为过去的事情烦恼呢,说明你还挂碍还执著,既然那个事情已经过去了,我已不是那个人了,那为什么我还在挂碍呢,所以你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所以慢慢来,训练这个过程,没有这个过程人是不会长大的。凡夫、二乘以为二法,暗时无明,明时无暗。实际而言,就本质而言,如没有黑暗就没有光明,没有烦恼你哪里有菩提,没有生死哪里有涅槃,所以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这里面说没有黑暗即没有光明,没有光明也没有黑暗,可见明暗互为因缘,相对而说的。你说人有生死,我们要解脱,解脱就是涅槃,就是你要不执著生不执著死,才是涅槃,因为生和死就是局限就是轮回。但是今天你不执著生死是不可能的,生死是缘起法,生死没有实在性没有主宰性,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执著呢。所以你要逐步训练自己不执著,所以互为因缘,没有明就没有暗,没有暗就没有明,原来是相对的,相对的东西可靠吗,你要去超越这个极限。所以且明暗迁流变化,你的烦恼你的智慧,相对的智慧相对的烦恼也会变化,不会停留下来,你昨天的感觉和今天的感觉都不一样。于是光明与黑暗是没有自性没有主宰性,如是则没有明没有暗,但是你必须要感谢明感谢暗,因为只有明暗你才会入手,才会真正的进入不二法门。所以说对于二而言你要突破他,否则的话一心不可二用。什么叫一心没有二用呢,一心本来是平等,你怎么能再去分别,再去分别你不就又轮回了吗。为什么呢?如证得灭受想定中,受想定也是没有实在性的,于是不再见有明暗二相。明暗是相对的,一切法相也是同样的道理,都是没有主宰性的,不仅仅是光明与黑暗,不仅仅是烦恼痛苦解脱涅槃,一切法都是没有二相的,所以能够在一切法上远离明暗二边,也就是在一切法上没有障碍没有解脱,就是入于不二法门。
下面的经文“宝印手菩萨曰:乐涅槃不乐世间为二(喜欢解脱,不喜欢世间法,那么有人自以为是,好像自己多有境界,其实自己还不究竟,因为你分别着),若不乐涅槃不厌世间,则无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无缚无解,则无乐厌,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的意思是第二十九位菩萨发言谈他对不二法门的感悟。这位菩萨以诸法实相印为手,宝印手表相表法的。就像孔雀表法的,表示佛母能消化,宝印手就是用手表表诸法实相,这个手是什么意思呢,诸法实相印,所以叫宝印手,而且他来自于一切法皆是佛法。《无量义经》说无量义者从一法从,宝印手就代表诸法实相,就代表空,所以代表实相印。常以方便智来提携众生,而不是我们挥来挥去,我们自己是没有感悟的,是一种习惯的动作,他是教化众生的一种方便,他一挥众生就配合,一挥手他马上就知道这是实相,这就是相应。当然我们两挥也不知道,今天可能就知道了,举手投足,都是佛法,一切法都是佛法,你说能不是吗,重要的问题是需要你在相上去感悟才是真正的佛法。所以宝印手菩萨用方便智来教化众生来改变众生原来固有的价值观念,所以称宝印手菩萨。
他站起来说,对于乐于涅槃和不乐世间。两边的执著,乐于涅槃就解脱,世间也就是世间法,一个是解脱的一个是没有解脱的,凡夫和二乘以为是二法,凡夫执著有的,这是两个,二乘人以为就是空的,那个有这个空,那个空这个有,所以佛法活,为执空者说有,为执空者有,事实上没有空也没有有,空和有只是教化众生的一种方便。如果你执著有错了,如果你执著空错了。但是你必须通过空有来完成空有,超越二元,打破中间的界限,这个就需要我们明白没有主宰性的有也没有主宰性的空。所以这样的话我们就释然了,不然的话你不甘心,你得到了高兴失去了烦恼,过程都在变化。
那么就实际而言,就真实而言,佛法真谛说的,真理上去讲、去探讨,诸法实相去探讨,如果不乐涅槃,涅槃是解脱,你对解脱都不贪,都不高兴了,如果不是这样,不厌世间,我也不厌离世间了,对世间法我认为那是机遇那是挑战那是锻炼,我不厌恶他了,因为我现在观念转变了。就像我们说的垃圾、粪便,你收藏一下,你把他转化一下可能发电,可能废物利用,可能更好。那个粪便你作肥料,去发酵一下你说是好还是坏呢,没有好没有坏。你善于转化就没有好没有坏。即心行平等。这杯水放在圆的杯是圆的,放在方的杯子里是方的,你非得说方的是有棱角的,圆的是圆融无碍的,二乘人执著那个空的,都是错误的,因为本来都是水,就是因为他在的环境不一样。你到圆的里他又变了,他本身就没有二样,本身是平等,所以这里面说心行平等则无有二法,没有两个,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呢?如果有束缚,则有解脱,你被束缚得解脱,如果本来就没有什么束缚,那么是谁在寻求解脱呢?据说禅师,有个人找禅师说我要解脱,我要解脱。禅师说谁缚汝,谁把你捆上了呢,他想了想没有人缚我呀,那你已经解脱了,确实解脱了,你心里没有解脱和束缚的观念你说是不是解脱了,那你为什么束缚了呢,是因为你希望说我应该赚一万块钱,你现在就赚五千块钱就痛苦不平衡,本来就五千块钱的缘分吗,所以你就没有束缚,你明白这个道理,缘分是不固定的。如果我想赚一万,努力,努力就好了,你现在在那痛苦解决不好,可能你情绪不好,运气也 好,可能连五千你也保证不了,事实上是这样的,再说发牢骚,得病了,可能癌症了,连五千也没了。事实上是这样的,如果你多活一些年,五千块钱还是能保证的,所以很多事情是变化的。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当然你别误会,佛教怎么颓废消极,让你去努力,没有人不让你去努力,但是因为你的因缘你不能伤害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没有束缚,那当然就不需要解脱了。所以又问了,谁在求解脱呢,张三是假的,李四是缘起,没有这么一个实在的人,所以就没有解脱也没有涅槃,所以真正的就入不二法门了。这个是很微妙的,说起来是容易的,生活中你得练,自己历练,历事练心,机会来了,反醒自己我动没动心,动心没关系,没关系下次来,机会很多,所以你慢慢练,练来练去百炼成钢,如如不动,这不挺好吗。
即没有束缚自然也就没有解脱,如是也就没有了“乐涅槃”、“不乐世间”的观念。你不逃避了,所以佛法为什么说乘愿再来,来干什么,这世间很苦。为什么来呢,他心里不牵挂也不执著,他没有烦恼也没有痛苦也没有快乐,所以他来,来为谁为我们,我们现在还苦呀,还乐,还局限,钻牛角尖,他还帮谁,帮我们,当然也帮他自己,他要完成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在利他中完成自利,利已了才能利益别人。否则你自己还在那水里挣扎,你说我要度人,你度谁呀,你自己都要死了,你要有能力,你才会帮别人,当然你帮别人才会帮了自己,这就是入于不二法门了。所以证入不二法门,宝印手菩萨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应该向他学。
下面经文“珠顶王菩萨曰:正道邪道为二,住正道者,则不分别是邪是正,离此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的意思是第三十位菩萨站起来谈他自己对不二法门的感悟。这位菩萨顶戴实相,如同珠髻。自己脑袋上有咎,所以他代表实相,其实这个咎是不是实相呢,没有主宰相他就是实相,表法的。但你不知道,他是这个东西,这个很美,那个不美,其实我告诉你无论美不美他都是表法的,他都是让你转变观念不要去著相的,否则的话诸佛菩萨来到世间干什么,他以众生心为心,然后去改变你的执著心,你看到很高兴很法喜充满,然后他就跟你有缘,然后你慢慢走进来,然后你的观念就改了,原来我是误会,他跟我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他是智慧我是分别,他是解脱我是轮回。当然你可能有这种相对的观念,但是到了最后你发现也没有解脱也没有轮回,于是你才会真正的感恩佛陀,感恩菩萨。这个是入不二法门了,所以称为珠顶菩萨。
他站起来说,对于正道和邪道,一般人以为是二法,正邪,正法,佛法讲大正道,胡说八道,你别误解胡说八道是正的,胡是外国的相对于天圆地方的中国而言,他属于非正统的,胡说,外国的讲佛法八正道,胡说八道。第一个是正见,如果你的破戒不可破见,如果你的见破了,那你的轮回非常可怕。所以在修行在学佛法的过程之中,正见是何等重要,不可不注意,不可不严肃对待。所以正见对于我们每一个佛教徒来讲,今天我觉得是最好的正见,不二法门中正观、中观。那么对于这样一位菩萨,他说对于正道和邪道一般人以为是二法,两个是对立的,所谓“住正道者不分别是邪是正”,即是明心见空性。不分别不是不面对,有游戏规则,大家念经,念《心经》,观自在菩萨,你在那掺和,你非得瞎念,那不行,那有规则,不是没有规则,只是你面对而不执著,练心,是心法,你不练心你怎么能成就呢。所以说这位菩萨他住正道者不执著邪不执著正,不执著邪不执著正。随缘说法,哪有固定的法呢,没有定法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没有固定的法才是无上正等正觉。《法华经》说“法无定法”,法没有固定的法,本身他就不固定,本身他就没有实在性,哪有定法呢。人应该活得很自在,但是我们活的不自在,所以从误区里要走出来,佛法教给我办法了,如果你不会用那你也没有办法,所以我们大家工作周探讨佛法,寻找适合我们自己的方法。
《入不二法门品 第五讲 上》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