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不二法門品 第五講 上▪P2

  ..續本文上一頁有辦法。則無取舍,而無取無舍,即是入于不二法門。平等了,原來不平等,心裏不平衡,看見人家發財了不平衡,爲什麼不平衡,人家播種了人家就收獲,你沒有播種那爲什麼要攀緣呢貪求呢,非常公平,那你播種你也收獲,一樣。但是都是無常,得了也會失,都會是一個過程,沒有主宰性,因爲你都在這這裏繞,耕耘了必將收獲。但是這是世間法,佛法中說“來時歡喜去時悲”來的時候很高興,一個孩子生到這家尤其是男孩,大家很高興。去時悲,一旦離開這個世界,六親眷屬,又哭、又痛心、又煩惱,是很傷心,生離死別,爲什麼是苦呀,刻骨銘心呀.空在人間走一回。你看哪一個人臨走的時候帶走什麼呀,存款單沒有帶走,美元沒有帶走,什麼東西也沒有帶走。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什麼是業,是你阿賴耶識的種子,就是你那個記憶,就是你的基因他跟著你,你沒有辦法,你將來投生就靠這個,當然你有智慧你不投生。空來人間走一回,不如不來也不去,也無歡喜也無悲,沒有來沒有去就不二法門了。所以不二法門何等重要,真正的你看不破,你放不下,心裏又執著,還是不行的,你念阿彌陀佛,能念所念融爲一體,不念而念,念而不念,融爲一體。風聲雨聲什麼聲音你念到什麼程度都是在念佛,那個時候你才不二了。否則你一直分別,老琢磨,這阿彌陀佛怎麼就看不見呢,他怎麼不來接我呢。你有這種能所,有這種距離感,那又怎麼可能呢。往生我們心裏的西方極樂世界,你的心可以做佛,心可以做魔。唯識宗講“一心應四境”。這杯水呀地,獄惡鬼看到他是濃血是火焰,魚看到說這是我的宮殿,人看到他是生命的源泉,天人看到他是珠寶、琉璃,都是一樣的水,爲什麼感覺不一樣呢,業力不一樣所以就不一樣。同樣在這個世界,鬼就很痛苦,都是這個世界,但是感覺不一樣,因爲種子不一樣,所以說我們要去改變我們的種子,所以無取我舍即是證入不二法門。

   下面經文“月上菩薩曰:暗與明爲二,無暗無明,即無有二,所以者何?如入滅受想定,無暗無明,一切法相,亦複如是,于其中平等入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經文的意思是第二十八位菩薩他站起來談自己對不二法門的感悟。這位菩薩智慧之光如皓月當空,沒有一絲的雲,沒有一絲的障礙,皓月當空,所以稱爲月上菩薩。他站起來說,暗與明,什麼是暗呀,就是諸惑就是煩惱就是障礙,就是我們每個人的貪嗔癡,想不開看不開,煩惱、痛苦還抱怨是別人事,都是我們自己的事,都是我們自己的事。因爲你有了諸惑有了障礙需要有有智慧去通達這個障礙是真的嗎

  不是的所以有人就以爲這個迷惑、你的障礙和你的智慧、功名是兩個東西。凡夫、二乘以爲二法,凡夫人認爲是有,有煩惱有解脫,有煩惱,煩惱是實在的,我沒有辦法。二乘人認識是空的、假的,一個偏空一個偏有,偏空不對偏有不行,都是錯誤的,所以這是一個二元對立的,哪有空哪有有呢,沒有有就沒有空,沒有空就沒有有,沒有錯,但是如果我再執著空那又錯了,所以既沒有空也沒有有,才是真的入不二法門。

   即暗時無明,明時無暗,你有煩惱的時候你就沒有智慧,有智慧的時候你就沒有煩惱,就是背道而馳,只是你一念之差沒有的,你總比那些沒有學佛的人強吧,你雖然也有煩惱,可能你的修行不夠,但是你也知道他是假的,可能你當時沒有看開,背後慢慢想一想釋然了,這不都過去了,那我爲什麼來糾纏呢,爲什麼爲過去的事情煩惱呢,說明你還挂礙還執著,既然那個事情已經過去了,我已不是那個人了,那爲什麼我還在挂礙呢,所以你的問題不就解決了嗎,所以慢慢來,訓練這個過程,沒有這個過程人是不會長大的。凡夫、二乘以爲二法,暗時無明,明時無暗。實際而言,就本質而言,如沒有黑暗就沒有光明,沒有煩惱你哪裏有菩提,沒有生死哪裏有涅槃,所以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這裏面說沒有黑暗即沒有光明,沒有光明也沒有黑暗,可見明暗互爲因緣,相對而說的。你說人有生死,我們要解脫,解脫就是涅槃,就是你要不執著生不執著死,才是涅槃,因爲生和死就是局限就是輪回。但是今天你不執著生死是不可能的,生死是緣起法,生死沒有實在性沒有主宰性,那我們爲什麼還要執著呢。所以你要逐步訓練自己不執著,所以互爲因緣,沒有明就沒有暗,沒有暗就沒有明,原來是相對的,相對的東西可靠嗎,你要去超越這個極限。所以且明暗遷流變化,你的煩惱你的智慧,相對的智慧相對的煩惱也會變化,不會停留下來,你昨天的感覺和今天的感覺都不一樣。于是光明與黑暗是沒有自性沒有主宰性,如是則沒有明沒有暗,但是你必須要感謝明感謝暗,因爲只有明暗你才會入手,才會真正的進入不二法門。所以說對于二而言你要突破他,否則的話一心不可二用。什麼叫一心沒有二用呢,一心本來是平等,你怎麼能再去分別,再去分別你不就又輪回了嗎。爲什麼呢?如證得滅受想定中,受想定也是沒有實在性的,于是不再見有明暗二相。明暗是相對的,一切法相也是同樣的道理,都是沒有主宰性的,不僅僅是光明與黑暗,不僅僅是煩惱痛苦解脫涅槃,一切法都是沒有二相的,所以能夠在一切法上遠離明暗二邊,也就是在一切法上沒有障礙沒有解脫,就是入于不二法門。

   下面的經文“寶印手菩薩曰:樂涅槃不樂世間爲二(喜歡解脫,不喜歡世間法,那麼有人自以爲是,好像自己多有境界,其實自己還不究竟,因爲你分別著),若不樂涅槃不厭世間,則無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縛,則有解,若本無縛,其誰求解?無縛無解,則無樂厭,是爲入不二法門。”

   經文的意思是第二十九位菩薩發言談他對不二法門的感悟。這位菩薩以諸法實相印爲手,寶印手表相表法的。就像孔雀表法的,表示佛母能消化,寶印手就是用手表表諸法實相,這個手是什麼意思呢,諸法實相印,所以叫寶印手,而且他來自于一切法皆是佛法。《無量義經》說無量義者從一法從,寶印手就代表諸法實相,就代表空,所以代表實相印。常以方便智來提攜衆生,而不是我們揮來揮去,我們自己是沒有感悟的,是一種習慣的動作,他是教化衆生的一種方便,他一揮衆生就配合,一揮手他馬上就知道這是實相,這就是相應。當然我們兩揮也不知道,今天可能就知道了,舉手投足,都是佛法,一切法都是佛法,你說能不是嗎,重要的問題是需要你在相上去感悟才是真正的佛法。所以寶印手菩薩用方便智來教化衆生來改變衆生原來固有的價值觀念,所以稱寶印手菩薩。

   他站起來說,對于樂于涅槃和不樂世間。兩邊的執著,樂于涅槃就解脫,世間也就是世間法,一個是解脫的一個是沒有解脫的,凡夫和二乘以爲是二法,凡夫執著有的,這是兩個,二乘人以爲就是空的,那個有這個空,那個空這個有,所以佛法活,爲執空者說有,爲執空者有,事實上沒有空也沒有有,空和有只是教化衆生的一種方便。如果你執著有錯了,如果你執著空錯了。但是你必須通過空有來完成空有,超越二元,打破中間的界限,這個就需要我們明白沒有主宰性的有也沒有主宰性的空。所以這樣的話我們就釋然了,不然的話你不甘心,你得到了高興失去了煩惱,過程都在變化。

  那麼就實際而言,就真實而言,佛法真谛說的,真理上去講、去探討,諸法實相去探討,如果不樂涅槃,涅槃是解脫,你對解脫都不貪,都不高興了,如果不是這樣,不厭世間,我也不厭離世間了,對世間法我認爲那是機遇那是挑戰那是鍛煉,我不厭惡他了,因爲我現在觀念轉變了。就像我們說的垃圾、糞便,你收藏一下,你把他轉化一下可能發電,可能廢物利用,可能更好。那個糞便你作肥料,去發酵一下你說是好還是壞呢,沒有好沒有壞。你善于轉化就沒有好沒有壞。即心行平等。這杯水放在圓的杯是圓的,放在方的杯子裏是方的,你非得說方的是有棱角的,圓的是圓融無礙的,二乘人執著那個空的,都是錯誤的,因爲本來都是水,就是因爲他在的環境不一樣。你到圓的裏他又變了,他本身就沒有二樣,本身是平等,所以這裏面說心行平等則無有二法,沒有兩個,都是一樣的。爲什麼呢?如果有束縛,則有解脫,你被束縛得解脫,如果本來就沒有什麼束縛,那麼是誰在尋求解脫呢?據說禅師,有個人找禅師說我要解脫,我要解脫。禅師說誰縛汝,誰把你捆上了呢,他想了想沒有人縛我呀,那你已經解脫了,確實解脫了,你心裏沒有解脫和束縛的觀念你說是不是解脫了,那你爲什麼束縛了呢,是因爲你希望說我應該賺一萬塊錢,你現在就賺五千塊錢就痛苦不平衡,本來就五千塊錢的緣分嗎,所以你就沒有束縛,你明白這個道理,緣分是不固定的。如果我想賺一萬,努力,努力就好了,你現在在那痛苦解決不好,可能你情緒不好,運氣也 好,可能連五千你也保證不了,事實上是這樣的,再說發牢騷,得病了,可能癌症了,連五千也沒了。事實上是這樣的,如果你多活一些年,五千塊錢還是能保證的,所以很多事情是變化的。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當然你別誤會,佛教怎麼頹廢消極,讓你去努力,沒有人不讓你去努力,但是因爲你的因緣你不能傷害自己,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說沒有束縛,那當然就不需要解脫了。所以又問了,誰在求解脫呢,張叁是假的,李四是緣起,沒有這麼一個實在的人,所以就沒有解脫也沒有涅槃,所以真正的就入不二法門了。這個是很微妙的,說起來是容易的,生活中你得練,自己曆練,曆事練心,機會來了,反醒自己我動沒動心,動心沒關系,沒關系下次來,機會很多,所以你慢慢練,練來練去百煉成鋼,如如不動,這不挺好嗎。

   即沒有束縛自然也就沒有解脫,如是也就沒有了“樂涅槃”、“不樂世間”的觀念。你不逃避了,所以佛法爲什麼說乘願再來,來幹什麼,這世間很苦。爲什麼來呢,他心裏不牽挂也不執著,他沒有煩惱也沒有痛苦也沒有快樂,所以他來,來爲誰爲我們,我們現在還苦呀,還樂,還局限,鑽牛角尖,他還幫誰,幫我們,當然也幫他自己,他要完成無上正等正覺,所以在利他中完成自利,利已了才能利益別人。否則你自己還在那水裏掙紮,你說我要度人,你度誰呀,你自己都要死了,你要有能力,你才會幫別人,當然你幫別人才會幫了自己,這就是入于不二法門了。所以證入不二法門,寶印手菩薩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我們應該向他學。

   下面經文“珠頂王菩薩曰:正道邪道爲二,住正道者,則不分別是邪是正,離此二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經文的意思是第叁十位菩薩站起來談他自己對不二法門的感悟。這位菩薩頂戴實相,如同珠髻。自己腦袋上有咎,所以他代表實相,其實這個咎是不是實相呢,沒有主宰相他就是實相,表法的。但你不知道,他是這個東西,這個很美,那個不美,其實我告訴你無論美不美他都是表法的,他都是讓你轉變觀念不要去著相的,否則的話諸佛菩薩來到世間幹什麼,他以衆生心爲心,然後去改變你的執著心,你看到很高興很法喜充滿,然後他就跟你有緣,然後你慢慢走進來,然後你的觀念就改了,原來我是誤會,他跟我的想法是不一樣的,他是智慧我是分別,他是解脫我是輪回。當然你可能有這種相對的觀念,但是到了最後你發現也沒有解脫也沒有輪回,于是你才會真正的感恩佛陀,感恩菩薩。這個是入不二法門了,所以稱爲珠頂菩薩。

  他站起來說,對于正道和邪道,一般人以爲是二法,正邪,正法,佛法講大正道,胡說八道,你別誤解胡說八道是正的,胡是外國的相對于天圓地方的中國而言,他屬于非正統的,胡說,外國的講佛法八正道,胡說八道。第一個是正見,如果你的破戒不可破見,如果你的見破了,那你的輪回非常可怕。所以在修行在學佛法的過程之中,正見是何等重要,不可不注意,不可不嚴肅對待。所以正見對于我們每一個佛教徒來講,今天我覺得是最好的正見,不二法門中正觀、中觀。那麼對于這樣一位菩薩,他說對于正道和邪道一般人以爲是二法,兩個是對立的,所謂“住正道者不分別是邪是正”,即是明心見空性。不分別不是不面對,有遊戲規則,大家念經,念《心經》,觀自在菩薩,你在那摻和,你非得瞎念,那不行,那有規則,不是沒有規則,只是你面對而不執著,練心,是心法,你不練心你怎麼能成就呢。所以說這位菩薩他住正道者不執著邪不執著正,不執著邪不執著正。隨緣說法,哪有固定的法呢,沒有定法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沒有固定的法才是無上正等正覺。《法華經》說“法無定法”,法沒有固定的法,本身他就不固定,本身他就沒有實在性,哪有定法呢。人應該活得很自在,但是我們活的不自在,所以從誤區裏要走出來,佛法教給我辦法了,如果你不會用那你也沒有辦法,所以我們大家工作周探討佛法,尋找適合我們自己的方法。

  

  

《入不二法門品 第五講 上》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佛教的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