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俄藏黑水城文献》之汉文佛教文献拟题考辨▪P5

  ..续本文上一页。见成公案,还见麽?便打。

  大凡参禅问道,明究自己,切忌拣择言句。何故?不见赵州举道: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又不见云门道:如今禅和子,三个五个聚头口喃喃地,便道:这个是上才语句,那个是就身处打出语。不知古人方便门中,为初机后学,未明心地,未见本性,不得已而立个方便语句。如祖师西来,单传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那里如此葛藤。须是斩断语言,格外见谛,透脱得去。可谓如龙得水,似虎靠山(89)。

  故此件可拟题为: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一残片。

  三、ИнвNO。1366b 佛经科文

  今案:原件为佛经之科判残页,概述其主要内容如下:

  修行信心分:能治所治契当门。信心品类分剖门。

  其中,能治所治契当门分为“能治”和“所治”两种。能治是指“故说修行信心分”,所治是指“是中依未入正定聚众生”。

  其中,信心品类分剖门又分为三门,即:一、直问信心品类门;二、直问修行品类门;三者略答显示信心门。等等。

  这是为《释摩诃衍论》卷八开头部分作的科判。《释摩诃衍论》说:

  已说解释分,次说修行信心分。

  就此分中则有七门。云何为七?一者能治所治契当门。二者信心品类分剖门。三者修行方便善巧门。四者广释魔事对治门。五者赞叹三昧功德门。六者两轮具阙益损门。七者劝劣向胜不退门。是名为七。能治所治契当门者,其相云何?

  本曰:是中依未入正定聚众生故,说修行信心分。

  论曰:言是中依未入正定聚众生者,即是所治,所谓所化之境界故。故说修行信心分者,即是能治,所谓能化之教法故。所化境界,其量云何?谓摄二聚之众生故。云何为二?一者邪定聚,二者不定聚,是名为二。所以者何?此二众生,皆悉未入正定聚故。言契当者,其相云何?谓二众生中各契教说故。契相云何?谓欲邪定聚众生,故说信心门。欲彼不定聚众生,故说修行门。所以者何?进入次第,其法尔故。谓未信人先起信故,其已信人直修行故。复次,通利益故。

  已说能治所治契当门,次说信心品类分剖门。

  本曰:何等信心?云何修行?略说信心有四种。云何为四?一者信根本,所谓乐念真如法故。二者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愿求一切智故。三者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诸波罗蜜故。四者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乐亲近诸菩萨众,求学如实行故。

  论曰:就此文中则有三门。云何为三?一者直问信心品类门,二者直问修行品类门,三者略答显示信心门,是名为三。言直问信心品类门者,所谓总问信心量故,如本何等信心故。言直问修行品类门者,所谓总问修行量故,如本云何修行故。就第三门中即有三门。云何为三?一者总答门,二者总问门,三者广答门(90)。

  故此件可拟题为:释摩诃衍论卷八科文。

  四、ИнвNO。1366c 佛经论释

  今案:此件为一残片,存四行。可辨识的文字有:

  见答曰诸佛如来法身

  平等遍一切处无有作意

  故说自然但依众生心

  现众生心者犹如镜於镜

  这里抄写的是《释摩诃衍论》卷七开头部分的内容:

  问曰:若诸佛有自然业,能现一切处,利益众生者。一切众生若见其身,若睹神变,若闻其说,无不得利。云何世间多不能见?答曰:诸佛如来法身平等,遍一切处,无有作意,故说自然。但依众生心现,众生心者犹如于镜,镜若有垢,色像不现。如是众生心若有垢,法身不现故(91)。

  故此件可拟题为:释摩诃衍论卷七残片。

  五、俄Ф335 佛经供养偈(92)

  今案:此件为一刻本残页,存下半段,共十一行。可辨识的文字有:

  □□□□□□□合掌一心唱随喜

  □□□□□□□ 身心大喜皆充遍

  □□□□□□□ 为欲供养此经故

  □□□□□□宝 发愿咸为诸众生

  □□□□□部洲 普雨七宝璎珞具

  □□□□□□者 皆得随心受安乐

  □□□□□□宝 悉皆充足四洲中

  □□□□□□须衣服饮食皆无乏

  □□□□□□王见此四洲雨珍宝

  □□□□□□□所有遗教苾蒭僧

  □□□□□□□即我释迦牟尼是(93)

  此为唐/义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九“善生王品第二十一”中的内容:

  尔时宝积大法师即升高座加趺坐

  念彼十方诸刹土百千万亿大慈尊

  遍及一切苦众生皆起平等慈悲念

  为彼请主善生故演说微妙金光明

  王既得闻如是法合掌一心唱随喜

  闻法希有泪交流身心大喜皆充遍

  于时国主善生王为欲供养此经故

  手持如意末尼宝发愿咸为诸众生

  今可于斯赡部洲普雨七宝璎珞具

  所有匮乏资财者皆得随心受安乐

  即便遍雨于七宝悉皆充足四洲中

  璎珞严身随所须衣服饮食皆无乏

  尔时国主善生王见此四洲雨珍宝

  咸持供养宝髻佛所有遗教苾刍僧

  应知过去善生王即我释迦牟尼是

  为于昔时舍大地及诸珍宝满四洲

  昔时宝积大法师为彼善生说妙法

  因彼开演经王故东方现成不动佛

  以我曾听此经王合掌一言称随喜

  及施七宝诸功德获此最胜金刚身

  金光百福相庄严所有见者皆欢喜

  一切有情无不爱俱胝天众亦同然(94)

  

  故此件可拟题为: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九残页。

  六、俄 Дх02823 佛教名词问答(95)

  今案:被拟题为“佛教名词问答”的部分,共存22页。但由于原件开本很小,故每页所抄之字甚少,似为方便随身携带者。由于原文不多,现按原格式录文如下:

  问三宝有/几种答有/三种二体/三宝法身/体有妙觉/名为佛宝/法身体有/妙轨名为/法宝法身/体有离违/诤名为僧/宝二别相/三宝丈六/化身以为/佛宝所说/言教以为/法宝大乘/十信已下/少乘初果/已上以为/僧宝三住/持三宝泥/龛塑像以/为佛宝纸/(后阙一页)/僧宝是名/三种三宝/又问四谛有/几种有二/一者小乘/有作四谛生/死果为苦/谛烦恼业/为集谛寂/灭为灭谛/戒定惠为/道谛甚是/戒防非止恶/名为戒甚/是定系心一/□名为定/甚是惠了/别之义名/为惠二大乘/无作四谛小/乘中不合假/释 又问众生/几物成身/答九物成身/何名九物答/四大五蕴是/名九物 问/四大有几种/答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何名外四大/答地水火风是/名外四大何名/内四大答内/有骨肉坚硬/以为地大血/髓津润以为/水大遍体/温暖以为火/大出息入息/以为风大 又问/何名空色二大(后残)

  此件所抄,是唐/李师政所撰的《法门名义集》中的内容,共有三宝、四谛和四大三项。由于《法门名义集》也仅有敦煌抄本传世(96),故二者文字略有差异:   三宝,佛宝、法宝、僧宝。三宝有三种:一者一体三宝。法身体有妙觉,名为佛宝。法身体有妙轨,名为法宝。法身离违争,名为僧宝。二者别相三宝。丈六化身,以为佛宝。不说教法,以为法宝。大乘十信已上,小乘初果已上,名为僧宝。三者住持三宝。泥龛素像,以为佛宝。纸素竹帛,以为法宝。凡夫比丘,以为僧宝(97)。

  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为四谛。四谛有二:一者小乘有作四谛,二者大乘无作四谛。生死果为苦,烦恼为集谛,寂灭圣是名灭圣谛,以无二法得道,是名道圣谛。大乘无作四谛,观苦圣谛,知集无和合,是集圣谛。知灭无灭,是灭圣谛。以无二法得道,是名道圣谛(98)。

  四大,地水火风是也,和合成身。地者,骨肉形体也。水者,血髓润也。火者,温暖也。风者,出入气息也(99)。

  故此件可拟题为:法门名义集。

  目前没有辨识出的文献全部在第四册,共有四件:俄TK220 佛经论释(100);俄TK272 佛书残片(101);俄TK275V 佛经(102);俄TK283V 佛经等(103)。这四件有的过过於零碎,有的是藏外文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俄藏黑水城文献》中汉文佛教文献部分的拟题,还存在一些小问题。比如,已经拟定的个别题目,子目还可以更为细致。给题标准也要统一,避免同一类型的文献,有的给了题,有的则不给的情况。拟题时,应当充分考虑能从题目上反映文献的基本面貌,如对文献的保存情况,可用“残卷”、“残页”、“残片”、“碎片”等描述性的语言进行说明,避免笼统,更好地为研究者提供帮助。当然,这些问题不是在短期内就能够完全解决的,需要有更多的研究者为此发心。

  黑水城汉文佛教文献的研究,可以说尚为空白。目前亟待开展的工作,一是撰写《黑水城汉文佛教文献叙录》,全面反映黑水城汉文佛教文献的概貌。通过比较详细的介绍,使研究者能省便地了解黑水城汉文佛教文献的基本情况。对已经入藏的文献,要比勘异同;对没有入藏的,要考镜源流,从而使教界、学界充分认识黑水城文献价值所在。二是编辑《黑水城藏外汉文佛教文献汇编》,在《黑水城汉文佛教文献叙录》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藏外文献进行钩辑、校点,以弥补目前佛教藏外文献研究的一个空白,为中国佛教史、尤其是辽代和西夏佛教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2000年12月9日写定於苏州

  西园戒幢佛学研究所无尽灯楼

  (本文发表于《敦煌研究》2001年第一期)

  1 据史金波等主编之《俄藏黑水城文献》(汉文部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印行。下同。第一册原书未能识别文献仅一件,现已辨识并拟题。

  2 见347下。

  3 案:原文旁已加圈为句读,但断句多误。

  4 见《大正藏》14/446/364下。

  5 见《大正藏》14/452/418中。

  6 第二册原书未能识别文献共二件…

《《俄藏黑水城文献》之汉文佛教文献拟题考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