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指导(一)
衍空法师
(2010年7月21日下午于普贤阁)
主持人明影法师:从今天下午开始,我们的禅修由衍空法师来讲授。衍空法师出生于香港,在香港和日本接受中小学教育,并在美国的俄勒冈州立大学取得了电脑和国际商贸的学士学位。回到香港后,法师跟随父亲经商并从事股票行业,成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会员。因缘成熟,随罗时宪居士和叶文意居士学习佛教经典,勇猛精进。其后为求专心学佛而投入弘法工作。1990年法师毅然放下尘世事业,于香港大德圣一老和尚座下剃度出家,同年在香港宝莲禅寺受三坛大戒。法师跟随圣一老和尚修学之余,不断讲经弘法利生。1993年法师赴英国伦敦亚非学院进读宗教系,取得硕士学位。现在法师挂席于大屿山宝林禅寺,担任香港佛教联合会常务董事,宝莲禅寺董事等工作。法师除了在香港弘法之外,也经常在香港讲经说法。2002年法师协助香港大学创办佛学研究中心,并担任佛学硕士课程的教导工作。同时法师自己主持一个心灵觉醒、心灵成长中心,以关怀你的心为理念,同时也为医管局员工提供辅导,现为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副总监。总之,法师有非常广泛的弘法利生的事业。去年的禅修就是由衍空法师指导的,我们能够再次请到衍空法师莅临来指导夏令营禅修是非常荣幸的,下面我们就请法师来开示。
大和尚慈悲,诸位法师、诸位菩萨,大家好!首先,我说声对不起,因为昨天你们已经领教过——我的普通话不行,所以今天我请了一位翻译来帮忙,所以大家不用担心了。
的翻译是许珮锜老师,所以现在开始,我说广东话,许老师帮我翻译,希望各位包涵。
今天我来和大家讲一下禅修的入门。来柏林禅寺讲禅修,就好像是在孔夫子庙前卖弄文章,班门弄斧,压力特别大。但是来到了,还是有了解禅修的需要,因为禅修的法门是有不同的层次,柏林禅寺的禅修当然就是赵州禅,赵州禅最出名的就是“吃茶去”。“吃茶去”的故事相信大家也听过了,就是有一位僧人来到柏林禅寺的山门,看到赵州禅师,赵州禅师就问他来过没有,那位僧人就说没来过,赵州禅师就跟他说“吃茶去”,那位僧人就立刻开悟了。然后就来了第二位出家人,禅师又问他来过没有,那位出家人就说来过,禅师又说了一句:“吃茶去。”后来当家师父又问了:“师父,为什么没来过的和来过的都吃茶去呢?”赵州禅师又来一句:“吃茶去!”当家师也开悟了。
其实,以前的人善根深厚,只要轻轻的指点,就已经得到利益了。佛陀在世的时候,佛陀看到一位有善根的人,就对他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意思就是说,你这位有善根的仁者,你现在看到佛陀了,你的头发和胡子就自然地落下来了,并且现出比丘相。当时有很多弟子一刻间就证得了初果、二果,甚至阿罗汉果。
昨天晚上,我也听到大和尚请大家喝茶,可能开悟的人并不多。其实我想带出的信息是,古人,佛陀在世的时候,一句“善来比丘,须发自落”,已经可以证得圣果了。现在,赵州禅师留下来的只有赵州塔。那么我们现代人,听到几句“吃茶去”可能并不够,因为我们的烦恼很多,妄想多,还有贪嗔痴特别的多,这令我们去体会自性、开悟更加困难,需要有更有层次和初级的介绍,才能容易在修行上得利益。如果大家看过袋子里面一本介绍去年禅修开示的书本的话,其实去年我也是讲这个题目,今年也是讲同一个题目。第一课的内容其实是差不多的。为什么呢?因为大家在学英文的时候都是从ABC开始的,你们学算术的时候也是从加减乘除开始的。如果要是学普通话的时候,千万不要学我这样,我们要先学好基本功。那么禅修的基本功就是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内容,如果大家能够把握好这个基本功,令你们的心灵得到宁静,并且对禅修的基本要求有一个初步的把握,将来大和尚请你们喝茶的时候,可能一句“吃茶去”就令你们开悟了。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内容,就在大家现在手上的讲稿第一段,“如何才能禅修成功”。你们要成功地学习禅修,就好像在学习世界上任何事情一样。首先你们要知道,学这个东西有什么好处,还有不学这件事情有什么坏处。禅修的好处,第一就是让我们可以调养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对我们自己来说,是非常的重要。其实今天大家可以来到柏林禅寺,主要就是你们的心所引导的。你有一个怎样的发型,也是由你们自己跟你们自己的心说“你们要一个怎么样的发型”。将来你们要做什么样的工作,嫁一个什么样的老公,娶一个什么样的老婆也是由你们自己的心决定的。所以说,如果你们的心如果是不好,还有沉迷的话,也会给你们自己带来很多很多的痛苦。所以禅修简单来讲就是修心。修心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培养正念,就是正确的念头。我们自己的心常常会想一些混乱无章的念头,现在我就要教大家怎么让自己的心有一些正确的念头。而禅修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让我们自己培养一个自知之明,有了自知之明才能让自己成长,有自知之明才能够做到知己知彼,这样才能百战百胜。在佛教来说,称之为“自觉觉他”。所以,不管你是自知之明、知己知彼还是自觉觉他,其实就是对我们自己心的了解,和对他人心的了解。你们可能会说,为什么一些师父常常会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呢?因为师父的心比你们的心静。一个宁静的心是可以看破一个乱的心,一个站着的人可以看到动的车,一个动的车是看不到一个站着不动的人。所以说,禅修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你们来参加这个夏令营,如果可以记住这几句话,已经是非常受用了。其中一句话,我希望大家记住的就是:你不一定要聆听自己的心所说的话,你是可以改变你自己的心;你喜欢的东西不一定要拥有,你不喜欢的东西可以去学。你应该知道怎么才是对你来说是有长远利益。简单的说,什么是禅修呢?就是为你们自己做思想工作,令你培养正念。
禅修既然这么好,我们就要决定去学。好像学其他的东西一样,起初学的时候是困难的,就像学脚踏车、弹琴一样,都是最初的时候困难的。你要克服最初的困难,你们就要有决心,也要有愿望。有决心和愿望的话才能够克服困难。还要珍惜机会,能够接触禅修,其实机会并不是很多。在忙碌的生活里,要找一段时间来禅修其实并不容易。所以,大家在禅修的时候要对自己讲:“这段时间对我来说是非常难得和珍贵的。”
然后禅修还需要我们有知识和资粮,学所有的东西也要有相关的知识。如果你将来做律师,要有做律师的知识;你做农夫,要有做农夫的知识;禅修也要有做禅修的知识,有一套修行的指引和方法,要把这个指引和方法弄明白。你不清楚就去修,就是盲目的修炼,很容易会有错误出现。所以要有知识培养的过程。第二,我们要有“资粮”。“资粮”就是禅修的福报,大家现在也非常有福报,你们坐的座垫,这个空间也是特别设计来给大家来学禅修的。将来你们回家后,没有这些学禅修的工具,当然你可以继续去学。但是你们家要禅修的地方是不是足够宁静的呢?你会不会赶时间要去上课呢?这些都是你们要累积的资粮。
刚才我说了讲义上第一到第三点。第四点我要说的,在禅修里面特别的重要,选取合适的“所缘”。什么是“所缘”呢?就是我们的心所想、所专注的目标。禅修并不是我们坐着然后空白一片。我们在禅修的时候,心是有一个专注的对象。我们的心所专注的,就是我们的心所攀缘的。这就好像我们想着“吃茶去”,“吃茶去”就是我们的心所缘。如果你们想的是《心经》里面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两句话就是我们心的所缘,也可以念“阿弥陀佛”作为你们的心所缘。可是你们的心所缘不同,后果也会不同。所以在禅修里面选择一个合适的所缘,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选择“念佛是谁”作为他们禅修的所缘。而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所缘,就是我们自己的呼吸。我等一下会再详细地跟大家介绍。
选取了合适的所缘之后,我们就要培养把心专注于我们的所缘。我们的心通常是不习惯专注的,我们很喜欢看看这,看看那,很容易被外界所牵动。有时候会被内心的贪嗔痴牵动,那就是你的定力不够。如果你的定力是够的话,你根本不会被外境所转,你内心的贪嗔痴也不能摇动你。所以禅修就是培养我们对所缘的专注。可是禅修还有一样非常重要的东西,我们要成功禅修,一定要有禅悦。禅悦,就是我们在禅修的时候有一份喜悦。如果你们禅修到感觉很辛苦的话,弄得你们眉头也皱了,觉得很痛苦的话,那很有可能有些东西搞错了。因为要生起禅定,其中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要有身心的轻安。你们看很多老和尚,个个都是笑眯眯的。所以我们学禅修的时候,一定要学到专注于所缘,然后因专注而生起身心轻安的喜悦。
那究竟我们要学习什么呢?我们要学习去欣赏,欣赏一份宁静、轻松和自在。年轻人很喜欢激动,或是很有激情,可是禅修就是教导我们享受一份宁静的喜悦,一个宁静的安乐是很有味道的。比如说,我们来到寺院吃饭,如果你们能够尝到菜根的香味,能够嗅到茶的香味,这个需要你们要有一颗宁静安乐的心,才会感受到它的美丽。有这份宁静的美丽,你才会向往禅修。你享受禅修,才能够在禅定之中培养到大智慧。
刚才给你们介绍了在禅修的时候应该培养的态度,当然你们还是要多读佛经,去学习用佛教的角度去看事情。有些人认为佛教是一个绝对客观的宗教,其实学佛是有立场的,并不是绝对客观的,绝对的客观是没有方向的,学佛的方向就是离苦得乐,离苦得乐就要学习放下我们的偏见,放下我执,培养真正的智慧。
以上就是禅修的一些基本要求。下面要说的就是“因缘和合生诸法”,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在这个世界的事情是不能被创造的,所以佛教并不相信有一个创造者。那佛教怎么解释事情…
《禅修指导一(衍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