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下饭,睡不着觉,心里狂压抑,甚至痛不欲生。当然也会有人感到心脏非常痛。然而,这只是失恋后的感觉之一,还应有如下几种感觉:
1.很轻松,又可以尽情地呼吸自由的空气了,这多半是因为自己早已想开,并对自己的这段感情已经没有什么留恋,甚至感到这段感情对自己是一种负担。
2.很平静,因为两个人都认识到大家在一起生活已经不合适,彼此都理解对方的心情,因此好聚好散。
3.很气愤,可能是因为吵架甚至打架而导致的不欢而散,这种情况多半很快就没事了,除非两人中有一个人报复心很强或者两个人报复心都很强。
4.很解脱,不开心的事时有发生,分了又合,合了又分,以泪洗面……最后成了“鸡肋”现象,不知这段感情能支撑多久,心情因而十分沉重,分手反而会觉得是一种解脱。
由以上讨论可知,同样是失恋,因人的思维不同,失恋后的感觉因而变得千差万别。若你认为失去了至爱,便会觉得很惨; 若你认为被骗了,便会觉得很气愤;若你认为很累,你会觉得很轻松……推而广之,人生对同一件事情,感觉不一定相同,而感觉取决于思维。你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感觉;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就有什么样的行动;你有什么样的行动,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直接决定我们的命运。因此说,思维很重要。
你们大家到柏林寺第六天了吧,境界应该有所提高,思维应有所不同。我和大家做第三个游戏,测试一下在座的各位的思维层次。
一位心理学家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考题:在一块土地上种植四棵树,使得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考生在纸上画了一个又一个的几何图形:正方形、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然而,无论什么样的图形都行不通。这时,心理学家公布出了答案,其中一棵树可以种在山上,与其余三棵树构成一个金字塔的图案,就能符合题意要求了。考生考虑了那样长的时间却找不到答案,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学会使用一种创造性的方法——立体思维。
立体思维也称“多元思维”、“全方位思维”、“整体思维”、“空间思维”或“多维型思维”,是指跳出点、线、面的限制,能从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佛家称之为“缘起的思维”。
思维决定观念,观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本讲座通过对人生点式思维、线型思维、平面型思维和立体型思维进行探讨,期盼引导人们跳出点、线、面三种思维的限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去思考问题,最终建立起“缘起的思维”,把握事物的本质,作出正确的行动,改变我们的命运。
1.点式思维
有一天,一条蛇的头和尾忽然争执起来,蛇尾对蛇头说:“今天应该我走前面。”蛇头说:“我常常走在前面,怎么可以倒过来走呢?”蛇头和蛇尾各认为自己有理,相持不下。结果,蛇头就自管自向前走去,蛇尾却缠住了树牢牢不放。这样,蛇头走不动了,只得让蛇尾走在前面。不料蛇尾,因为没有眼睛,掉入一个火坑中,这条蛇就这样被活活烧死。
蛇的头和尾本是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因为分工不同而有各自的角色需要扮演。然而,蛇尾不满足于自己长期以来所扮演的角色,坚持要与蛇头调换角色,结果落得这样的下场。对一个团队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从人格上来讲,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然而,为了使一个公司能正常运作,就不能没有分工。时间久了,有些员工便会如同蛇尾一样,越来越觉得自己很重要,盲目自满与自信与日俱增,越来越不安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纷争因此而起。
纷争生起的根源是第七末那识,因它“恒审思量”的功能而使人念念不忘自我,使人在做事时,为了个人的名利而不顾公司的利益,为了眼前的小利而忽视长远的发展,在强调个人自由与权利的同时而有意无意地损害了他人的自由与权利。这种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只看“一点”不顾“其余”的思维方式,统称为点式思维,拥有这种思维的人,只知自己不知有他人,沉醉于编织自己的理想王国,也常因些小事而与人争执,斤斤计较,行事时我行我素,久而久之给自己和公司的发展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2.线型思维
一位青年人,翻山越岭,进入深山求道。一天,他来到一个长期与世隔绝的村庄。好客的村民们设宴招待他。求道者很快发现,该村的居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所有人都没有长耳朵。与此同时,村民们也注意到,求道者的头上多出了两块东西(即两只耳朵)。经商议,大家一致认为,求道者生了病,而且很严重,应该立即治疗。因此大家一起动手,把求道者绑起来,准备为他做切除耳朵的手术。求道者拚命解释说:“正常的人都有耳朵,你们没有耳朵才不正常呢!”村民们听后大笑说:“我们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人的头上会长两块东西,你明明病得不轻,还不肯就医,真是无药可救啊!”一边说,村民们一边动手把求道者的两只耳朵割了下来。
孤陋寡闻的村民以简单的逻辑思考来处理问题,这是造成以上悲剧的根源,是直线型思维的典型例证。拥有直线型思维的人往往以传统与权威为其逻辑思维的依据,误将自己的见解作为普遍公理来对待,遇事不知变通,容易保守,看问题缺乏灵活、开阔的思路和方法。这种人在逻辑思维的影响下,因过于自信而听不得不同的意见,固执己见,坚持所谓的“对”与“错”,一言不和立即不欢而散,甚至置个人、公司的存亡于不顾,这样会把自己和他人都逼上绝路。
线型思维一旦养成,便成为习惯性思维,左右着我们的行动。我先让大家看一个短片:树下两头狮子正在“午休”,一只被追捕的梅花鹿,在逃命途中误撞在这树干上,当场晕死在狮子面前,短片中的两头狮子相对无语,一脸茫然,不知作何反应。请问为什么这两头狮子没有立即吃掉已经差不多送到嘴边的美味?
营员1:这两个狮子吃素的!
营员2:狮子的大脑有问题。
营员3:狮子已经吃饱了。
其实,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都是按照我们的习惯去思维。狮子也是如此,平常的食物都是通过自己追捕猎获,从来没有不劳而获。现在即使看着梅花鹿在眼前意外身亡,狮子还是“无动于衷”,因为这不符合它们的进食习惯,这就是典型的线式思维在起作用。
线式思维一般有因有果,逻辑性强,一般由以往的经验或习惯而成,是一种依赖性思维。为什么会养成这种思维呢?佛教关于这方面的阐述和讲解非常多,而在现代心理学中,一个人收集了各种信息输入了大脑储存,不同的部位储存不同的信息,这个跟佛教唯识学所说有惊人的相似。大脑在接收新信息的时候,会根据以往所收集和储存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处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第七识,凡对我有利的,便会喜欢,认为是好的,接着下来便想占有,随之而来的便是行动,经不断地重复,就形成了习惯性行为,进而影响我们的思维,最后变成习惯性的思维,逐渐形成概念,储存到第八阿赖耶识。其实,真正影响我们命运的是由习惯性的动作演变成习惯性的思维,这种习惯性的思维反过来又会影响我们未来的行为。因此说,我们一定要养成好的行为与思维,因为好的习惯性思维对人生是有很大帮助的,坏的习惯性思维有时会对人产生很多困扰。更重要的是,在习惯性思维的影响下,我们坚信自己的认识是唯一的正确,因而听不得不同的意见,变得固执己见,坚持所谓的“对”与“错”,一言不和立即不欢而散,甚至置个人、公司的存亡于不顾,这样会把自己和他人都逼上绝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人有各人不同的利益,每个人的观点与角度随之而不同,不同的“是非、善恶、对错、好坏”等伦理道德评判标准因而产生,最终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这都是习惯性思维起作用所带来的恶果。
再比如说,为什么商家肯花大笔、大笔钱去做各种各样的广告,其实,就是要影响我们的思维。因为只要影响到我们的思维,就会影响到我们的消费取向。平常我们通过各种的管道接收大量的重复的广告信息,这些海量的信息在不知不觉进入我们的第六识——中央处理器,我们的大脑中就逐步地形成对某些商品好与坏的观念和判断,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观念一旦形成,便贮存于第八阿赖耶识中,犹如种子,时机成熟时,即会破土而出,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动。消费就是这一种习惯性的动作,现在的商家有时就用习惯性思维控制人们的消费。人现在拥有的思维会影响我们的习惯,故一旦形成了不好的习惯性思维,思维就容易僵化,喜欢钻牛角尖,遇事一成不变,不懂变通,然后把自己和别人都逼上绝路。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逻辑思维都是不好的,只是纯逻辑、纯理论的太多了,往往会使人墨守成规,固执己见,失去了创新力和活力。人生想要突破,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突破自己的习惯性思维。大家到柏林寺来,有机会接触佛法,通过学习如何认识自己、管理思维,就是要突破这种习惯性思维,养成好的习惯性思维。那么应该怎样去管理我们的思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突破原来的思维,把那种习惯性的不好的思维慢慢去掉;与此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好的习惯性思维,生命的轨迹将因此而改变。佛教的缘起法对此有深刻的解释。
佛教的缘起法告诉我们,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条件组合而成;组成事物的任何元素一旦发生变化,事物也随之产生变化,怎能用僵化、静止的观点来对待发展的事物呢?在这样的认知下,相对的“对”与“错”是存在的,但单一的思维看待事物,无异于盲人摸象;只有以不同的角度思考,将各种观点统一起来,才有助于我们了知事物的本来面目。换而言之,只有放下对线型思维的执著,才能走出束缚;只有将各种思维辩证地统一在一起,才能使我们的思维走进新的境界——平面型思维(创造性思维)。
3.平面型思维
有位老师…
《人生的四种思维(净因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