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指导
明海大和尚
(2007年7月21日上午于普贤阁)
大家请坐好。我们今年夏令营每天早上安排将近一小时静坐的课程,这是我们夏令营中间重要的一部分。希望各位通过这次夏令营能够学会、能够掌握静坐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能够对静坐有哪怕是很粗浅的体会。
在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中,在我们这个文化的体系里面,涉及到人生修养,有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能够静下来,这个“静”是安静的“静”。古人有这样的话“每逢大事多静气”,说一个修养好的人遇到大事——这个大事可能指麻烦的事,可能是指责任重大的事,可能是指利害成败都比较严重的事。遇到这种事,人反而显得很从容、很安静。所以,我们要培养一分静气,我们要有静下来的心,然后要有静气,然后要有静的功夫。想要有静下来的心,一个人的气质有几分静气,那是从做静的功夫培养出来的。所以,一个人的一生学业和事业的成就,它的大小取决于这个“静”。我有一个朋友,也算个信徒,他有个儿子,在清华大学生物系毕业的时候才十八岁,属于少年班进去的。当他要进清华大学的时候,同时也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因为他在国外办过钢琴演奏会。后来他父母决定还是让他上清华大学,学生物。清华大学毕业后,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生物学,去的时间不长。同时,也在纽约办过个人钢琴独奏会,很轰动,中国驻美国大使还去请。大概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在生物学专业上也有很重要的发现。当然他也跟了美国最有名的老师,是生物学领域得过诺贝尔奖的。就这个小孩子,我见过他,他到这里来过,确实跟一般的孩子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呢?没有别的,他显得安静,他就是静,他身上有一分别人没有的静气。这个“静”呢,在佛教里就讲“专一”“专注”。以我刚才讲的这个小孩来说,我相信他这分静气有他的天赋,以佛学来看人生,与他上辈子积累有关系,因为他一共才18岁嘛!这个是娘胎里带来的,但是娘胎里带来的也是来自于过去世的修养。所以我们人生有一些修养,有一些气质,有一些兴趣,有一些倾向性,在生命生生世世的流转中它有连续性。你说我是一个很静不下来的人,那么现在你就开始静下来,永远也不迟。所以,佛教教给我们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人生的方向,开发生命的资源,奠定未来人生光明前景的基础。这些修养的方法,静坐的方法要在这个意义上来看。
清朝有一个非常有影响的人,你们都知道,叫曾国藩。曾国藩是一个读书人,他考官以后在北京,那个时候考上不等于有实职,不等于马上有职务给你。后来,他的父亲去世,中国古代的制度父母去世的时候,不管你是多大的官,一定要请假回家,去奔丧,否则是不孝。曾国藩遇到这件事就回家,从北京回湖南,他家是湖南湘潭。在路途上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在广西金田,太平天国洪秀全在那里发动了要推翻清王朝的武装起义,叫太平天国起义,历史书上叫太平天国革命,也可以说是太平天国造反吧!当然关于太平天国的评价,现在大家因为在思想领域比较开放,大家也都比较敢说了。以前都是认为他们好像是代表了历史进步的一个力量,其实,他们在有些地方是有点过激,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摧毁。曾国藩在这个情况下,从朝廷受命,在地方组织武装——因为那时候太平天国已经从广西发展到两湖了,朝廷任命他在地方组织武装,剿灭太平天国的武装力量,这就是曾国藩这一辈子所办的——后来没有想到,也许他从北京请假回家时也没想到,他办了一件他一生中可能是最大的事,应该说也是影响中国文化命运的事情。他在湖南招募乡兵训练,和太平军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武装对抗,最后终于把太平天国消灭。
他的事情怎么评价不讲它,现在说曾国藩这个人的修养。你们知道带兵打仗,每天是多么紧张,多么忙,而且生死攸关,经常是生死攸关。在打仗中都是九死一生,有的时候是差点被敌人抓住,有的时候是打败了,气得要死,要跳江自杀。这是讲他的戎马生涯是多么的紧张。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呢,曾国藩的日记中讲到,他每天坚持要做两个功课,一个功课是写小楷字一百个,而且是正楷。第二个功课是每天静坐数息——数呼吸一百下,不管多忙,这两个功课他每天要坚持做。所以,在中国文化里面不光是佛教,儒家、道家都有关于静的修养功夫。
关于“静”,昨天刘威先生讲了三个“静”很有意思,儒家讲主敬存诚,主敬的“敬”是恭敬;那么佛教呢?是自净其意,净化心灵的“净”;道家比较多的讲安静的“静”。其实,这三家都有安静的“静”——静下来,有这样一个修养课程。虽然方法可能有差异,系统性、境界的深浅有差别,但是这个价值取向是一样的。所以,在今天这样一个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忙碌,我们的心越来越浮躁的时代,年轻的朋友,你们学习、掌握“静”的功夫,培养一分“静”的气质,修炼一种“静”的心态,是很有必要的。不要认为这会消弱我们的竞争力,恰恰相反,这会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在这样一个竞争剧烈、人心浮躁的时代,谁能成为胜者,谁能成为胜利的人呢?就是那个能静下来,能专注、能持之以恒地学一样东西,做一件事,走一条路的人。在人心很浮躁的时候,是那些能冷静地观察、决断、行动——有力的行动的人,能够取胜;是那些能够克服自己的劣根性,战胜自己的惰性——是这样的人能够取胜。所以静坐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我觉得很有必要,这是我们这个夏令营安排这个课程很重要的一个出发点。当然,如果你们要学佛,坐禅是佛教戒、定、慧三学中的第二个环节 ,“定”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戒”是行为上的一个规范,“定”是心态的训练,“慧”是心性的认识。所以,心态的“定”的训练,也是我们了解佛教文化学习佛法必须要掌握的一部分内容,这是我们每天安排这个课程的想法,给你们汇报,下面我们开始讲具体的。
通常我们说“静”,如果我们要训练“静”——其实你的心要静的话,你躺着能静下来,走路能静下来,你坐着能静,怎么坐都能静,你跟人说话也能静,要是依六祖大师讲的,你在战场上轮刀上阵也能静。但是,以我们训练来讲呢,盘腿坐的姿势,我现在讲的是身体姿势,盘腿坐这一种姿势,是特别有助于静下来的。在训练阶段,这个姿势是必要的,有它的合理性。
下面我来讲一下,我们在回家以后练习静坐要注意的,一般我们后面要垫高,坐稳以后起码要高出这么多,大概两三寸。把臀部垫高,最好用什么做垫子呢?有的人说用棉花,棉花刚开始很软,后来坐死了成了一块了;有人说用布,也是一样的问题;有人说用海绵,海绵一坐没有了。我个人多年的经验,发现最好的方法,是用街上卖的装枕头的荞麦皮是最好的。如果你自己要做,你最好为自己做一个专门打坐的垫子。我们有很多随身的东西,喝水的杯子……打坐的垫子,其实你也可以精心地做一个,厚度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调整。荞麦皮有什么好处呢?它永远不会坐死,在打坐中有一定的弹性,这个弹性又是相对的,你可以随时调整它。通过身体的运动让它高一点或者矮一点。所以这个垫子一定要好。我们为什么打坐时把臀部垫高?这是有原因的,把臀部垫高,腿盘起来这样是一个三角形,如果我们不垫高,下面是一个平面的话,我们的重心在哪里呀?在躯干这条线上,你们学过几何的。如果下面是平的,重心在躯干这条线,他的后果是什么?后果就是你要坐直就很困难,而且人也会往后仰,因为重心在躯干这条线上。为了避免往后仰,你本能地会弓身体,弓腰来维持身体的稳定。后面垫高重心就会前移,然后呢,这个身体躯干容易自然坐直,同时下面这个三角,形成一个类似于金字塔的形状,你想想是不是这样?所以后面垫高是很有必要的,这是讲垫子很重要。你们进来的时候每人发一条毯子,一般我们静坐的时候,两个膝盖一定要有保护,就是我们静下来以后身体放松,毛孔放松很容易受风,这当然意味着你们打坐的时候要选择地方,不要让风从你们背后吹过来、从侧面吹过来。空气可以让它从迎面过来,迎面过来不能伤着我们,从侧面从后面过来都有问题。所以包腿的毯子很有必要。如果在冬天,根据你的体质,你最好有一块布,把你的后面也包起来,后面腰部、肩部都是容易受风的地方,在静坐放松以后容易着风的地方。这是几个关于身体的问题。
下面说腿的姿势,分几种:第一种叫双盘,印虚师双盘给你们看,双盘就是两个脚都放上来。现在在座的人都试一试,看能不能双盘上。好,双盘上来的举手。手放下,腿不要放下。我发现女生这边比男生多,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她们的腿软。双盘不了的,就是你的腿僵硬。坚持几分钟,我刚学打坐的时候,这样盘只能五分钟,现在盘一个小时没有问题。双盘的已经盘上来的不要放下来。大家跟我一起念一遍《心经》。奖品都没了,你们都会背了。我们再数十下,不要放下来,十、九、八、……二、一,好放下来,还不错。这个是双盘,不要勉强,如果你能双盘你就双盘,不能双盘的不要勉强。下面再讲单盘,单盘相对简单,一只脚放在另外一边的腿上,下面大家都做,一条腿在下面,另外一条腿呢,要放上来,这叫单盘,当然左在上或右在上不要紧,根据你的情况。好,第三个姿势,你们很多人就是这样的,叫散盘了,就是两个腿随意地交叉,有的人腿很僵硬,随意的交叉也可以,这是关于腿的。那么关于手的呢?一般我们是要把左手在上,右手在上也无妨,然后两个大拇指轻触,放在腹部这个地方。
最重要的是讲身体,关于身体。身体的姿势呢,躯干自然直,注意不是要挺直,不要这样,看我的手指,(食指做微微弯曲状)略微有点弓,这是自然的,这是因为你放松了,放松了以后自然就这样,放松的状态就会是…
《2007年 第十五届夏令营 禅修指导》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