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07年 第十五屆夏令營 禅修指導

  禅修指導

  明海大和尚

  (2007年7月21日上午于普賢閣)

  

  大家請坐好。我們今年夏令營每天早上安排將近一小時靜坐的課程,這是我們夏令營中間重要的一部分。希望各位通過這次夏令營能夠學會、能夠掌握靜坐的一些基本知識和技巧,能夠對靜坐有哪怕是很粗淺的體會。

  在我們中國人的文化中,在我們這個文化的體系裏面,涉及到人生修養,有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要能夠靜下來,這個“靜”是安靜的“靜”。古人有這樣的話“每逢大事多靜氣”,說一個修養好的人遇到大事——這個大事可能指麻煩的事,可能是指責任重大的事,可能是指利害成敗都比較嚴重的事。遇到這種事,人反而顯得很從容、很安靜。所以,我們要培養一分靜氣,我們要有靜下來的心,然後要有靜氣,然後要有靜的功夫。想要有靜下來的心,一個人的氣質有幾分靜氣,那是從做靜的功夫培養出來的。所以,一個人的一生學業和事業的成就,它的大小取決于這個“靜”。我有一個朋友,也算個信徒,他有個兒子,在清華大學生物系畢業的時候才十八歲,屬于少年班進去的。當他要進清華大學的時候,同時也被中央音樂學院錄取,因爲他在國外辦過鋼琴演奏會。後來他父母決定還是讓他上清華大學,學生物。清華大學畢業後,又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繼續深造生物學,去的時間不長。同時,也在紐約辦過個人鋼琴獨奏會,很轟動,中國駐美國大使還去請。大概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在生物學專業上也有很重要的發現。當然他也跟了美國最有名的老師,是生物學領域得過諾貝爾獎的。就這個小孩子,我見過他,他到這裏來過,確實跟一般的孩子不一樣,不一樣在哪裏呢?沒有別的,他顯得安靜,他就是靜,他身上有一分別人沒有的靜氣。這個“靜”呢,在佛教裏就講“專一”“專注”。以我剛才講的這個小孩來說,我相信他這分靜氣有他的天賦,以佛學來看人生,與他上輩子積累有關系,因爲他一共才18歲嘛!這個是娘胎裏帶來的,但是娘胎裏帶來的也是來自于過去世的修養。所以我們人生有一些修養,有一些氣質,有一些興趣,有一些傾向性,在生命生生世世的流轉中它有連續性。你說我是一個很靜不下來的人,那麼現在你就開始靜下來,永遠也不遲。所以,佛教教給我們的是從根本上改變人生的方向,開發生命的資源,奠定未來人生光明前景的基礎。這些修養的方法,靜坐的方法要在這個意義上來看。

  清朝有一個非常有影響的人,你們都知道,叫曾國藩。曾國藩是一個讀書人,他考官以後在北京,那個時候考上不等于有實職,不等于馬上有職務給你。後來,他的父親去世,中國古代的製度父母去世的時候,不管你是多大的官,一定要請假回家,去奔喪,否則是不孝。曾國藩遇到這件事就回家,從北京回湖南,他家是湖南湘潭。在路途上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在廣西金田,太平天國洪秀全在那裏發動了要推翻清王朝的武裝起義,叫太平天國起義,曆史書上叫太平天國革命,也可以說是太平天國造反吧!當然關于太平天國的評價,現在大家因爲在思想領域比較開放,大家也都比較敢說了。以前都是認爲他們好像是代表了曆史進步的一個力量,其實,他們在有些地方是有點過激,特別是對傳統文化的摧毀。曾國藩在這個情況下,從朝廷受命,在地方組織武裝——因爲那時候太平天國已經從廣西發展到兩湖了,朝廷任命他在地方組織武裝,剿滅太平天國的武裝力量,這就是曾國藩這一輩子所辦的——後來沒有想到,也許他從北京請假回家時也沒想到,他辦了一件他一生中可能是最大的事,應該說也是影響中國文化命運的事情。他在湖南招募鄉兵訓練,和太平軍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武裝對抗,最後終于把太平天國消滅。

  他的事情怎麼評價不講它,現在說曾國藩這個人的修養。你們知道帶兵打仗,每天是多麼緊張,多麼忙,而且生死攸關,經常是生死攸關。在打仗中都是九死一生,有的時候是差點被敵人抓住,有的時候是打敗了,氣得要死,要跳江自殺。這是講他的戎馬生涯是多麼的緊張。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呢,曾國藩的日記中講到,他每天堅持要做兩個功課,一個功課是寫小楷字一百個,而且是正楷。第二個功課是每天靜坐數息——數呼吸一百下,不管多忙,這兩個功課他每天要堅持做。所以,在中國文化裏面不光是佛教,儒家、道家都有關于靜的修養功夫。

  關于“靜”,昨天劉威先生講了叁個“靜”很有意思,儒家講主敬存誠,主敬的“敬”是恭敬;那麼佛教呢?是自淨其意,淨化心靈的“淨”;道家比較多的講安靜的“靜”。其實,這叁家都有安靜的“靜”——靜下來,有這樣一個修養課程。雖然方法可能有差異,系統性、境界的深淺有差別,但是這個價值取向是一樣的。所以,在今天這樣一個競爭越來越激烈,越來越忙碌,我們的心越來越浮躁的時代,年輕的朋友,你們學習、掌握“靜”的功夫,培養一分“靜”的氣質,修煉一種“靜”的心態,是很有必要的。不要認爲這會消弱我們的競爭力,恰恰相反,這會提高我們的競爭力。在這樣一個競爭劇烈、人心浮躁的時代,誰能成爲勝者,誰能成爲勝利的人呢?就是那個能靜下來,能專注、能持之以恒地學一樣東西,做一件事,走一條路的人。在人心很浮躁的時候,是那些能冷靜地觀察、決斷、行動——有力的行動的人,能夠取勝;是那些能夠克服自己的劣根性,戰勝自己的惰性——是這樣的人能夠取勝。所以靜坐對于我們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我覺得很有必要,這是我們這個夏令營安排這個課程很重要的一個出發點。當然,如果你們要學佛,坐禅是佛教戒、定、慧叁學中的第二個環節 ,“定”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戒”是行爲上的一個規範,“定”是心態的訓練,“慧”是心性的認識。所以,心態的“定”的訓練,也是我們了解佛教文化學習佛法必須要掌握的一部分內容,這是我們每天安排這個課程的想法,給你們彙報,下面我們開始講具體的。

  通常我們說“靜”,如果我們要訓練“靜”——其實你的心要靜的話,你躺著能靜下來,走路能靜下來,你坐著能靜,怎麼坐都能靜,你跟人說話也能靜,要是依六祖大師講的,你在戰場上輪刀上陣也能靜。但是,以我們訓練來講呢,盤腿坐的姿勢,我現在講的是身體姿勢,盤腿坐這一種姿勢,是特別有助于靜下來的。在訓練階段,這個姿勢是必要的,有它的合理性。

  下面我來講一下,我們在回家以後練習靜坐要注意的,一般我們後面要墊高,坐穩以後起碼要高出這麼多,大概兩叁寸。把臀部墊高,最好用什麼做墊子呢?有的人說用棉花,棉花剛開始很軟,後來坐死了成了一塊了;有人說用布,也是一樣的問題;有人說用海綿,海綿一坐沒有了。我個人多年的經驗,發現最好的方法,是用街上賣的裝枕頭的荞麥皮是最好的。如果你自己要做,你最好爲自己做一個專門打坐的墊子。我們有很多隨身的東西,喝水的杯子……打坐的墊子,其實你也可以精心地做一個,厚度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調整。荞麥皮有什麼好處呢?它永遠不會坐死,在打坐中有一定的彈性,這個彈性又是相對的,你可以隨時調整它。通過身體的運動讓它高一點或者矮一點。所以這個墊子一定要好。我們爲什麼打坐時把臀部墊高?這是有原因的,把臀部墊高,腿盤起來這樣是一個叁角形,如果我們不墊高,下面是一個平面的話,我們的重心在哪裏呀?在軀幹這條線上,你們學過幾何的。如果下面是平的,重心在軀幹這條線,他的後果是什麼?後果就是你要坐直就很困難,而且人也會往後仰,因爲重心在軀幹這條線上。爲了避免往後仰,你本能地會弓身體,弓腰來維持身體的穩定。後面墊高重心就會前移,然後呢,這個身體軀幹容易自然坐直,同時下面這個叁角,形成一個類似于金字塔的形狀,你想想是不是這樣?所以後面墊高是很有必要的,這是講墊子很重要。你們進來的時候每人發一條毯子,一般我們靜坐的時候,兩個膝蓋一定要有保護,就是我們靜下來以後身體放松,毛孔放松很容易受風,這當然意味著你們打坐的時候要選擇地方,不要讓風從你們背後吹過來、從側面吹過來。空氣可以讓它從迎面過來,迎面過來不能傷著我們,從側面從後面過來都有問題。所以包腿的毯子很有必要。如果在冬天,根據你的體質,你最好有一塊布,把你的後面也包起來,後面腰部、肩部都是容易受風的地方,在靜坐放松以後容易著風的地方。這是幾個關于身體的問題。

  下面說腿的姿勢,分幾種:第一種叫雙盤,印虛師雙盤給你們看,雙盤就是兩個腳都放上來。現在在座的人都試一試,看能不能雙盤上。好,雙盤上來的舉手。手放下,腿不要放下。我發現女生這邊比男生多,這說明什麼問題呢?她們的腿軟。雙盤不了的,就是你的腿僵硬。堅持幾分鍾,我剛學打坐的時候,這樣盤只能五分鍾,現在盤一個小時沒有問題。雙盤的已經盤上來的不要放下來。大家跟我一起念一遍《心經》。獎品都沒了,你們都會背了。我們再數十下,不要放下來,十、九、八、……二、一,好放下來,還不錯。這個是雙盤,不要勉強,如果你能雙盤你就雙盤,不能雙盤的不要勉強。下面再講單盤,單盤相對簡單,一只腳放在另外一邊的腿上,下面大家都做,一條腿在下面,另外一條腿呢,要放上來,這叫單盤,當然左在上或右在上不要緊,根據你的情況。好,第叁個姿勢,你們很多人就是這樣的,叫散盤了,就是兩個腿隨意地交叉,有的人腿很僵硬,隨意的交叉也可以,這是關于腿的。那麼關于手的呢?一般我們是要把左手在上,右手在上也無妨,然後兩個大拇指輕觸,放在腹部這個地方。

  最重要的是講身體,關于身體。身體的姿勢呢,軀幹自然直,注意不是要挺直,不要這樣,看我的手指,(食指做微微彎曲狀)略微有點弓,這是自然的,這是因爲你放松了,放松了以後自然就這樣,放松的狀態就會是…

《2007年 第十五屆夏令營 禅修指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