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施与受▪P4

  ..续本文上一页反,自己没有错,却一定要烦恼,这是悲剧。这个悲剧,大家自觉不自觉地还在演,拿别人的错误来折磨自己。况且,你就一定对吗?换一个角度看,你不一定对。彼此换一个角度,反思一下自己,或许你可以发现自己不一定对。如果说自己根本就错了,你还有理由生气吗?你应该觉得,自己是不应该生气的。所以,无论你对还是错,你都没有理由生气。况且,在烦恼产生的这个过程当中,你自己也是有责任的。人们常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你的参与可能是次要的原因,但是你烦恼了,就说明你参与了,你一旦参与了,你就是其中的一个条件,否则这个烦恼就不会成就。这说明烦恼也是众缘所生法,但我们感觉不到这一点,所以往往只是抱怨、指责对方,而没有考虑自己,没有考虑到这一过程是众缘所生法。无论你是因还是缘,如果没有你的参与,就不会有这样的烦恼产生。你参与了,你就有烦恼了,问题是你在意了。如果你不在意,我相信对方比你更烦恼,因为他的目的是使你烦恼,他没有达到目的,肯定比你理烦恼。所以你必须清楚,你的参与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不参与,情况恰恰相反。退一步海阔天空,何等自在,你为什么不呢、我们往往不能这样,这是我们的遗憾。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能不会改变别人,何妨改变一下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改变自己,学佛就是要改变自己。你改变自己,你就会改变别人,因为别人在看着你。如果你改变得很好,别人自然会效法你。其实,改变自己会影响别人,也就是改变了别人。改变自己也是随顺诸行无常这个自然法则的一个过程。你不要把思维停留在原来的那个事物上,原来的那个事物已经过去了,但你依然停留在那里,这就不对了。我们为之烦恼的事情分明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这已经发生的事情又分明是我们所播的种子,由于因缘具足而成熟的结果,它属于我的。它属于你的时候,你必须接受它,你没有办法推辞得掉。比如说,你有一个家,你如果不负责任,很难被认为是一个很好的人,更何况是一个很好的佛教徒呢?问题是,当我们愉快地接受它时,这个令我们烦恼的成熟的因果就只会伤害我们一次。如果我们拒绝,乃至报怨,并因此而烦恼,那这个烦恼就永远缠绕着你。你走不出这个圈子了,所以,你就被烦恼压死了,这是很可悲的事情。如此,这个成熟的因果会变本加厉地惩罚我们。如是,我们就可能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使自己一生痛苦不堪,而这将使我们无法再面对一种新的人生旅途。我们老是回头欣赏已经发生的事情,前面的路也不走了,而且觉得自己很有理。于是,一种欣赏昔日的伤痕无法前进的思维方式左右着我们。当伤痕已经结痂之时,为了显示自己的悲壮和无辜,还再对别人抱怨着。我们常常把那层结好的痂揭掉,使它又流出鲜血,以此获得别人的同情和自己心理上畸型的满足。因此,一件不如意的事制造了连续的悲剧,这就是恶性循不。如果你没有智慧,你肯定会陷入这个悲剧。所以,我们应该拥有“无我”的智慧,然后把这种现象杜绝。否则,我们就会在自己制造的痛苦中煎熬,即使偶然快乐,也如昙花一现。根本的原因在于由愚痴所致的我执,有“我”才会这样,没有“我”你会这样吗?仔细想来,新陈代谢的法则告诉我们,过去已去,未来未来,现在不住。当我们对过去挥手自戚戚,凄凄满别情,不愿意告别,恋恋不舍时,分明是在对抗新陈代谢和诸行无常的法则,这样你就根本没有办法成佛。我们应该承认我们错了,我们忏悔,我们尽量避免重复这样的错误,效法君子不二过。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为此追悔和懊悔,过去的真的就是过去了。忍辱波罗蜜,是让你到彼岸的,而不是让你停留在那里。事实是,只要那么一承受,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佛教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当年,无著菩萨对于弥勒菩萨的某些学说不清楚,因为弥勒菩萨尘缘已了,他的肉体的化身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无著菩萨便开始闭关,希望能达到一种境界与弥勒菩萨对话,以解决他的疑难。在三年的时间里,他经过了艰难的忍受过程。然而,他不但没有见到弥勒菩萨,而且连一个好梦都没作成。他失望地走出门来,看到一个人正在一块石头上磨擦一根铁棒,一问之下,那个人说正在做一根针。他听了这句话以后,转身走回到关房,继续忍受那孤独。三年以后,依然如故。他几乎彻底失望地走出房门,突然看见一个人用一枝羽毛,在水桶里蘸上水,刷洗一座大山,说是要把这座挡路的山峰刷平,他受到这种昭示,马上又回到关房加紧用功。三年之后,还是依然如故,他再次走出房门,几乎彻底绝望了,觉得没有回缘见到弥勒菩萨了。他走在路上,突然看见一只狗,这只狗的两只后腿已经腐烂。作为一个出家人,尤其是一个菩萨,他立刻生起了无限的悲悯之心,促使他必须要帮助这只狗。他走近狗的身边,用刀子把自己身上的一块肉割了下来喂狗,又看到狗的腐烂之处生有蛆虫。他想把咀虫摘掉,又恐怕狗感到痛苦,所以决定用舌头去舔,因为他还有一丝障碍,所以他舔下去的时候是闭着眼的,他舔着的是地。他睁开眼的时候,弥勒菩萨现前了。这时,他激动万分,但同时又抱怨地问弥勒菩萨为什么总躲着他。弥勒菩萨说:“我根本就没有躲着你,其实,我一直在你身边,只是你无缘见到我。”无著菩萨无论如何不相信,于是按照弥勒菩萨的指点,把菩萨背在身上,走到繁华闹市,问过往的行人自己身上背的是什么。他一路问过去,没有任何人答理他,因为大家都认为他是疯子。无著菩萨彻底相信了。这时走过来一只位老太太,问他:“年轻人,你的身上为什么背着一只狗呀?”弥勒菩萨告诉他说:“这位老太太的业障已经消得差不多了。”这个故事说明,忍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加智慧,这可以给我们一个启迪:因为我们的功夫还不到,所以就没有因缘见到诸佛菩萨。

  从因果的角度讲,正是因为有了我的执着,才有了我的痛苦与烦恼,所以才有了我的轮回。化陀在世时,一位婆罗门外道前去诅咒佛陀。佛陀对此外道说:如果你的家里请客,准备了许多饭菜,如果客人不吃,这些饭菜应该归谁呢?那个婆罗门说:那当然归我自己了。佛陀说:你诅咒我也是一样的,我不受。但是我们接受呀!人家骂你,你马上就接受了,就有反应了,就有烦恼了。所以,受是很艰难、很痛苦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接受烦恼,烦恼就绝对不属于我们。但是,我们往往者是愿意接受烦恼,唯恐这个烦恼跑了,还要把它抓回来,这是非常可悲的。

  其次,从本来无事物的角度而言,既然事物没有发生,那么我们就无法知道。对无法知道的事物,你操什么心呢?“人无百年寿,常怀千岁忧。”人生很短暂,但是为什么要考虑比人的寿命更遥远的事情呢?所以,我们能做到的只是把握当下的现在,防患于未然。因为未来的事情在未来,不在现在,所以不要为未来的事忧心忡忡,况且,在为未来分心的时候,我们又失去了当下的现在。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没到来,当下人去了,你一无所获,你的命运无法改变。学佛也是从当下开始,所以叫做“本地风光”。人生的归宿必然是死亡,这是一般人所恐惧的结局。实质上,死又是生的另一种形式。你不觉得在新陈代谢、诸行无常的过程当中,你现在正在死着吗?我想你们肯定会有这么一种感觉:你生着,但你正在死着。如果你相信真理的话,你肯定会有这样一种答案。再者,恐惧的根本是有“我”在做怪,你有了“我”,你才会恐惧,你没有“我”,你就不会恐惧了。可见,无我是不死之学。吃药、锻炼只能延缓衰老,但你不可能不向这个世界告别。所以,我们要想不死,就要服“无我”这副药。这个“无我”就是空性。如果我们能够避免现实当中的苦恼的煎熬,那么今天就不会落入地狱,同时也不用惧怕死后落入地狱。我们在现实中就能感觉到地狱,如果你的贪嗔痴的心起来了,那不是地狱是什么呀?如果你在现实当中没有地狱的感受,你死后也不用怕。你在现实当中什么都解决不了,你死后又能怎么样呢、你现在烦恼,死后肯定马上会烦恼。因为前一念和后一念是相似相续的,不会相隔太遥远。

  同样,如果我们能够避免像动物一样的愚痴,像饿鬼那样的贪心,像阿修罗那样的嗔恨,那么我们就不用害怕死后转生为畜生、饿鬼和阿修罗。既然这一切都体现在我们的心中,那么我们的心便能改变这一切。所以说:“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若被物转,即是凡夫。”我觉得这个心非常敏感,也非常重要。无论是佛教的哪一个宗派,在探讨佛法的过程之中,都离不开我们的心。我们应该在心中避免随时出现的恶道这景!要时时保任自己,要随时随地保持一颗平常的心,而不应让它有波动,不让它有贪嗔痴的念头。这种念头一旦出现,当下即是地狱、饿鬼、畜生。改变自己是可能的,如是,当下不落恶道,死后自然也就不落恶道。所以,我们要学会一种“刹车”的本事。该刹车时,一定要把车刹住。这就是忍的力量。要学会刹车,你自己的眼睛、耳朵反应都必须很灵敏,要做到无我。如果有我,就容易和别人撞上。如果你觉得没有“我”了,你就不存在撞上的问题。要随时能够停下车,说停就停,而不是见景生情,随光所转,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所以,我们只能是做这样一种训练,这种训练是要逐步地、一点一点地趋向圆满的,是一种渐进的过程。真正无我的人是不会说自己无我的,他在接人待物之间觉得很自在、很安详,那时你会感觉到他很有修养,很有修行。

  最后,我想引用一位大德的话来证明菩萨的境界,并以此与大家共勉:“孔雀在毒草丛中昂首阔步,无视于邻近美丽的药草园,孔雀并不喜爱药草园,它们都因食毒草而茁壮。勇敢的菩萨身处红尘之中,也是如此行道。尽管世间之乐赏心悦目,勇敢的菩萨却不为所动,而在苦恼丛中成就。不应该躲避烦恼,应该直视烦恼,应该承担烦恼。菩萨一如孔雀,以毒草为食,以毒为修行本,日益茁壮于生活林。广纳一切景,力破贪之障。”如是,我们应该效法菩萨的无畏,在多苦的现实中宛转世间弘佛化,尽将东土现西方。西方只在当下。

  答问

  1、如何理解“我思故我在”?

  答:你所说的“我”,是一种主观上的东西。佛教讲三界唯空,万法唯识,一切了不可行。我并没有否认“我思”的存在,也并没有否认“我”。只是这个“我”不是真实的。假我是存在的,但假的并不是真的。否则,我们就永远没有希望了。唯识中讲“由假说我法”,要是真的,也就没有办法教化众生了。真是永远不变的,而永远不变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思故我在”是一种假“我”的思。假的主宰、假象的存在,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

  2、人会不会永世轮回?善种会不会失掉?

  答:人不会永世轮回,否则就变成了一种“常”的东西,但也不是断。因为常是一边,断是一边,离是两边,是为般若波罗蜜。善种不会失掉。对人来说,善种永远不会失掉。对菩萨来说,善种是一种福德因缘。

  3、“常乐我净”与三法印是什么关系?

  答:“常乐我净”是针对无常无我来说的。因为大家认为这个世界是无常,无我,不净,苦的,对此才说常乐我净。如果人们认识到了根本就没有无常、无我、不净、苦,那么常乐我净是没有意义的。

  

  

《施与受》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