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经漫谈▪P3

  ..续本文上一页对儿子尽什么责任和义务。儿子应该做五件事,五件事都和经济生活有关系。第一增益财物,使父母的财产能够不断地增长;第二备办众事,要给父母办他需要做的事情;第三所欲则奉,父母需要什么东西,我们一定要满足他;第四自恣不违,父母的教导,你不应该违背;第五所有私物尽以奉上,你自己有什么特别好的东西,都应该供养父母。现在的人好像很难做到这些,可能是受了西方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化,亲情也越来越淡薄。那么子女以五事来奉敬供养父母,父母也要以五事来善念其子。第一爱念儿子,第二供给无乏,第三令子不负债,第四婚娶称可,第五父母可意所有财物尽付其子。这五件事可以说全面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责任和义务。

  再比如夫妻关系,首先丈夫应该以五件事来爱敬供给妻子。第一怜念妻子,要时时刻刻一心一意想到妻子,这也代表了感情要专一的意思。第二不轻慢,即不大男子主义,让妻子在家中有地位,不是一个附属品。第三为作缨珞严具,就是说有什么好时装出来了,应该想到你的妻子,要给她买。第四于家中得自在,妻子在家中应有安全感,能够做到前面四件事,她就有安全感。第五念妻亲亲,不仅要对自己的妻子爱护、尊重,同时还要对妻子的娘家人,也要恭敬、供养和尊重。如果一个丈夫全面地落实了这五件事,他一定是个模范丈夫。佛对我们众生的关怀,可以说想得非常周到。那么妻子对丈夫应该承担什么义务呢?妻子要以十三件事来回报丈夫。这么看来有些不平等,做丈夫的只有五件事,我想十三事并不是不平等,而是规定得更具体,把一件事分做几件事来说。第一重爱敬夫,就是说妻子对丈夫的爱要专注、要敬重。第二重供养夫,家里有好吃的、好穿的,应该供养丈夫。第三善念其夫,在一些女性不参加社会生活的民族或国家里,丈夫在外边劳碌奔波,妻子在家里主持家政,妻子要时时刻刻爱念丈夫。第四摄持作业,要操持好家业,不要让财富浪费了。第五善摄眷属,要关怀照顾丈夫的眷属,比如说公婆、妯娌、兄弟,要处理好这些关系。第六前以瞻侍,第七后以爱行,第八言以诚实,第九不禁制门,这就是说丈夫要遵守一种信条、遵守一种戒律,妻子不要阻拦。第十见来赞善,来了宾客要欢喜赞叹。第十一敷设床座,第十二施设净美丰饶饮食,第十三供养沙门梵志。印度有一种风俗习惯,和尚每天早晨、中午两餐要到施主家化饭吃。我到缅甸、泰国去看过,和尚们5点钟就出来化饭,打着赤脚,拿着一个大钵,我感觉他们很辛苦。那么家家3、4点钟就起来做好饭摆在门口供养沙门。

  在中国遇到化缘的和尚怎么办呢

   当然化缘的和尚有真有假,但是作为我们供养三宝的人不要存怀疑心,否则供养了也没有功德。假如来了一个假和尚到你家化缘,你可以这样说:“希望师父就在门外,我供养你。”现在的和尚不会要饭吃,也不会要米,他是要钱,那么你给他5块、10块钱都可以,然后很恭敬地向他一问讯,送他走,这样很安全。万一碰上个不法之徒到你家里捣乱怎么办

   这就是说要有智慧,这样做也符合佛教的戒律。因为化缘的和尚只能站在门外,一个人不能进你家里去。如果供养后知道是一个假和尚,那么你也不要后悔,因为不看僧面看佛面。假设你一开始就怀疑,我总感觉不好。只要他穿着这身衣服,我们都要恭敬他,是真的是假的,是他本身的事情,与我们供养的人无关,我们供养了,还是一样的种福田。同时我也希望,在家佛弟子看到佛门有问题,不要到处张扬,这对整个佛门的形象不好,这是我们护持三宝应该注意的事情。因为在家居士有一条戒,叫不说四众过。连在家二众的过都不能说,出家二众的过就更不应该说。僧人当中有问题,僧团会解决,教会会解决。有什么事,可以向教会、向僧团反映,不要在社会上宣扬。

  三

  除了《禅宗七经》、《在家教徒必读经典》以及刚才说的生活禅教科书以外,我想特别劝你们读两部经――《楞严经》和《法华经》。所谓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如果你们想找到一点修行的法门,并且在修行中遇到的问题能解决、得到的境界能印证,那么这两部经一定要读。另外,你们还可以读《大智度论》和《瑜伽师地论》。《大智度论》实际上是一部非常有系统的佛学概论,我们一切的教义来源可以说集中反映在这本书里。

  读这些书时,要注意参考一些工具书。比如要了解整个大藏经的结构和基本内容,可以看明朝藕益大师的《阅藏知津》,它实际上就是佛经提要,所有的大小乘经典在这部书中都有扼要介绍。另外,还需要有一部佛学辞典。现在能够代表佛学研究水平的佛学大辞典,日本有一部叫《望月兴衡》,我们不可能得到;台湾的星云法师编了一部《佛光大辞典》,把《望月兴衡》的研究成果以及中国二、三十年代出的《佛学大辞典》的一些成果都吸收进去了。这本书应该不难得到,前几年国内曾经出版过。其它还有陈兵先生编的《新编佛学辞典》和《佛学小辞典》,一般人有这两本辞典也就够用了。

  课堂提问

  问: 读经典要不要看注释?

  答: 我劝你先自己读。因为经典的解释分宗分派,分门分类,也往往不能真正把握佛经的本义,如果我们想整体把握佛教的内容,那就读原典,慢慢啃。

  问: 有没有这样的事,用功很紧时脾气会很大,如果有,怎么办

  

  答: 确实有这样的事。不用功还好,一用功无明火嗔恨都出来了。无明火就是嗔恨心重,应该修慈悲观,只要心怀众生,瞋恨心就会淡化。你只想到自己,“我在这里打坐,外面怎么那么大的声音哪

   你走路怎么那么重的脚步

   你知不知道我在打坐啊

  ”都是自我在作怪。你要想到,你有打坐的自由,别人也有走路、说话的自由。当然,我们打坐时选择场所是必要的,同家人订好协议也要的。但是如果你完全要求别人,不改善自己的心态,就永远没有一个平静的时候。如果你希望别人都同情你、都不来打闲岔,那时再来修行,我告诉你,你一万辈子也修不了行。

  问: 要尊重经典,应怎么做

  

  答: 尊重经典,首先要从心态上信佛所说,然后还要依教奉行,所谓信受奉行。尊重主要是在信的范围,信了之后要受持,还要奉行。

  问: 台湾有人提倡现代禅,您是怎样看它的呢

  

  答: 现代禅我也接触过,李先生也来北京访问过我。不过我感觉现代禅有一些基本的理念违背了传统的佛教,所以台湾许多法师都把它归并到附法外道这一类。

  问: 经书破了应该如何处理

  

  答: 经书读旧了,如果是线装书,好好保存下来,传到下一代,一直传下去,传个一、二百年就是文物了。如果是普通版本的经书,破了可以带到寺院里来,恭敬地把它放到香炉里烧掉。也许有人不赞同,但我感觉这样处理不违背经义。这不算是毁,因为你是恭恭敬敬的,是为了不糟蹋经书,才这么做的。

  

  

《佛经漫谈》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