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学佛法的正常途径▪P6

  ..续本文上一页清清明明地活在当下,这就是一种禅者的正定修行,是非常重要的。

  八正道是修学佛法的根本之道,修学佛法的正常途径主要就是八正道。我今天只是做一些简单地介绍,希望大家在今后学习佛法的过程中,时时能够与八正道相对照,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学好佛法。

  课堂提问

  问,当境界现前时,怎样才能把心静下来?

  答:我们要培养一种智慧观照的习惯,觉照的习惯。当境界现前时我们肯定要出现相应的念头、幻想,这个时候我们马上要智慧地观照,觉照马上要提起来。对一个初步学佛的人来说,这种观照的力量可能非常薄弱,对付不了情绪,但是久而久之这种智慧现照力会越来越强,妄想会像烟影一样自然消失。就是随着你的智慧力越来越强,妄想就越来越容易熄灭,最后就能时时保持这种智慧的觉照;

  问:怎样去除贪心和瞋恨心

  

  答:佛教关于贪心、瞋恨心都有对治的方法,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破除我执。为什么要贪呢

  因为有我执,我贪、我喜欢。为什么要起瞋恨心呢

  因为我不喜欢,我讨厌,你伤害到我的利益。一个无我的人,他自然不会起贪心,也不会起瞋恨心。这是根本的对治方法。还有具体的针对性的对治方法,就是多贪众生不净观,修不净观。比如女孩子喜欢男孩于,他的影像总是挥之不去,怎么办呢

  修不净现,观想这个人死了之后腐烂,九孔常流不净,想一想就不见得可爱了,所以你爱上谁就观谁。瞋恨心就要修慈悲观,要多有一些慈悲心,包容心,瞋恨心自然就少了。为什么会有瞋恨心

  因为没有慈悲心,心胸狭窄。学佛的人如果能够在无我的前提下产生慈悲心,或者观想一切众生无始以来跟我有父母关系、眷属关系,你的瞋恨心慢慢就会淡的。这个要靠观想,要靠智慧来捶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认识。

  问:改变自己的心态,还要不要去改变周围外在的客观环境呢

  是不是要让自己的心态去适应变化的客观环境

  答:其实当我们改变我们的心态的时候,我们也在改变客观环境。就像一个人对其他人用一种瞋恨的心态,对方与我们关系可能如隔千里,当我们转变心态,用一种慈悲心与人家接触,对方肯定会对我们很友好的,甚至亲密无间。所以改变心态不是被动的,心态本身也在改变环境,而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问: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敬佛、礼佛的功利主义非常盛行,法师有何看法?如何引导

  

  答:因为社会就是一个功利的社会,所以很多人自然很容易跟菩萨做生意,摆上几个水果,提出一大堆条件,求菩萨保佑,搞得菩萨也好为难。所以菩萨也不好当啊!这从人的常行来说是非常正常的,从学佛的角度来说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所以对于这种现象,做为一个真正学佛的入来说我们还是要保持一种慈悲心、怜悯心和包容心,去引导他们,“先以欲勾牵,后令人佛智”,慢慢地再提高他们。如何引导就要看你的本事了。

  问;一般学佛者烃书存放在哪里最合适、量恭敬

  

  答:就是放在你觉得最恭敬的地方。一方面你要有恭敬心,另外一方面要根据你家里的条件,不可能叫你去专门盖一栋房子来放。在书房里、客厅里找一个清净的地方,搞得整齐一点。恭敬心的产生对自己的修行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问:请问六道轮回的主体是什么

  

  答:佛教不讲灵魂、不讲神我,所以在轮回问题的解决上,对一般学佛人来说会产生许多困惑。佛法认为生命体的延续不是永恒的,而是像流水一样,相似相续、不常不断,前面的水不是后面的水,后面的水不是前面的水,前面的水和后面的水又有一贯性。生命的流转也是这样,不常不断。唯识宗里边对此有一个更明确的说明,提出了阿赖耶识为生命延续的一贯性的东西。那阿赖耶识同灵魂有什么区别

  其实还是不一样的。灵魂是永恒的东西,而阿赖耶识是念念生灭、相似相续,就是做为生命主体的存在它的内容会不断地改变,而灵魂的内容是不会改变的。从唯识宗的角度看,轮回的主体基本上是阿赖耶识。当然说它是主体也不是很合适,勉强地套一套。

  问:请您谈谈对净空法师和他弘扬的(无量寿经》的基本看法。

  答:净空法师对净土法门的推广贡献卓著,能够从事一种宗派的弘扬并做出这么大的贡献,对我们这些年轻的法师来说,自然是仰之弥高。但是传统的宗派佛教在弘扬的过程中,比如净空法师弘扬挣土,还有一些法师、居士弘扬唯识,或者弘扬其他宗派,往往有个弊病就是只见宗派不见佛法,弘扬净土宗时就把净土宗推到极端,弘扬唯识宗时就把唯识宗推到极端。我觉得这种做法不是很可取,因为它不利于整个佛教的弘扬。尤其是净空法师,他把净土法门不断地折价出售。

  问,谈谈您走上正道的因缘。

  答:我学佛的因缘其实很简单,因为我出生在一个佛化的家庭,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接触了很多出家人,经常到寺庙里去,所以最初做出出家的选择是在一种非常感性的情况之下,当时也就十七、八岁,说实在的对佛法没有什么认识。出家之后读佛学院时也比较蒙昧,反正觉得出家了就应该好好学习,一天到晚对佛学院的课程——唯识、中观,各个宗派的经论如饥似渴地学习。但是随着我对佛法认识的探入,尤其走上弘法的道路之后,对许多问题思考得越来越多,就知道我选择走上这条路是投有错的,对这个事业越来越有信心,而且觉得应该让更多的人走上这条路。

  问:基督教上帝的“三位一体”跟佛“三身”有联系吗

  

  答:“三位一体”大概是圣父、圣子、圣灵吧,佛教讲的“三身”是法身、报身、应身,应该说是不太一样的。佛教讲个人成佛都具备“三身”,不是三种东西,是佛陀的不同的显现。法身是以法界为身,代表着宇宙人生的真相;报身、应身是佛陀为不同的众生所示现的不同的身相,报身是为地上的众生(即菩萨)示现的,应身是为二乘人示现的。“三身”是一个人在修学佛法中到成佛所展现出来的不同的方面,而基督教所说的圣父,圣子、圣灵指的是把三个东西合在一起,佛教讲的“三身”是一个生命在修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三种不同的形式,是不一样的。如果讲“三位一体”,佛教讲“三身”一体更合适。西方文化是二元的,主体和客体无法统一,而中国的文化是一元的,讲究天人合一,主、客体统一,能所双亡,是名副其实的“三位一体”。

  

  

《修学佛法的正常途径》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