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了十多个小时的工作,从始至终他一言不发。他胆子真不小,拿着从五明佛学院弄来的舍利,每粒卖两千元。抓到他时,口袋里大大小小的瓶子里装的都是舍利,问他是真的还是假的,他说都是骗人的。末了他说要谢谢我,要不这戏没法结束。我发现再好的刀伤药,不如不受伤,一旦受伤很难痊愈。
我们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一无所有,不甘寂寞就开始弄故事。猴子没有事喜欢上窜下跳,有一天看到水里还有个月亮,就一个搭着一个去捞,水中捞月,月亮没捞起来,结果树枝给弄断了,全部掉进水里淹死了。这就是著相,认假为真,因此堕落轮回,我们就像这群猴子。大家都知道瞎子摸象的故事,五个瞎子摸象,肯定是断章取义,摸到牙的就说大象长得像棍子,摸到耳朵的说像蒲扇,摸到身体的说像墙壁,摸到尾巴的说像绳子,摸到腿的说像柱子。最后各不相让,谁也不买谁的帐,导致相互残杀。带红眼镜的说世界是红的,带绿眼镜的说世界是绿的,实际上既没有红的也没有绿的,什么颜色也没有。一听说是空的,就以为什么都没有;一说有,就以为是永远的有。有人引经据典说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没有我念什么?于是就跑掉了。这种没有是断灭空,拿断见的观念说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是非常可怕的。永嘉禅师在《证道歌》里讲:“断灭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你怕淹死,但投到火里也是死。执著有的人是可怕的,执著空的人更可怕。
佛教讲的空性不是断灭空,而是正知见。佛教讲宁可破戒,不可破见。没有正知见的人生,真的是没有意义的。台湾只有2300万人,却有20万人自愿捐献骨髓;大陆有十几亿人,只有二万人愿意捐献。这个反差太悬殊了。我们自称是佛教徒,面对现实,却很胆怯、圆滑,这很悲哀,我们应该反省。要把佛法落到实处,而不是落到虚处。有个老故事讲,一对新婚男女感情很好,为了表示庆祝,打开了装酒的坛子。女的看到酒坛子里的形象后,马上翻脸,质问男的怎么可以背着她找一个女的,男的说没有啊!男的往酒坛里一看,反过来质问女的怎么可以背着他找一个男的。两人为此各不相让,就去找了个外道来评理,外道一看酒坛,就责怪他们不应该先去找别的师父来。此时,来了个理性的出家人,一杖打碎了酒坛,结果什么也没有。我们确实就活在这样的幻相之中,还自以为幻相是真的,这样永远不能解脱。
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自己的身体是幻相,不是真的,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做出牺牲与奉献,这种奉献是真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便是菩萨行。反观现实中的人,常常用对佛教的错误理解来处理一些事情。有一天,我接待了一位居士,他告诉我有个人在家里用米、点心养老鼠,认为这是在修菩萨行,而且每天还要给老鼠磕头。有一天,他觉得功夫到家了,想和老鼠的关系靠近些,就用手去碰老鼠,结果老鼠咬了他一口,他傻了,赶快上医院去了。居士问我:那个人的做法对不对?当这种事情出现时,别人指责佛教是迷信,我能觉得委曲吗?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我伤感,我真不知道怎么去回答他。
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的实例。我们把一尊佛像供在上面,是用金子造的;茶杯也是金子造的,我们用茶杯喝茶;下面还有个尿壶,它也是用金子造的。佛教徒会拜那尊佛像,也会使用茶杯,但对尿壶一定认为很脏,但这三者之间有区别吗?从理上讲,它们都是金子造的,没有佛像,没有茶杯,没有尿壶;但在事相上,你可以去拜佛,可以利用茶杯和尿壶,但绝不可以去拜尿壶。你不要以为理上是平等的,就可以去拜尿壶。因为你要恒顺众生,如果你拜了,众生就会更加颠倒。如果你是开悟了的,已经不著相,你依然可以供佛像,不着相不同于不面对它,不著相是面对它更坦然。如果你不敢面对它,只能说你执著一个无相,还是错误的。今天的佛教徒,常常容易走极端,不是空,就是有,其实空与有是平等的。《心经》讲:“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同时要注意恒顺众生,当众生还接受不了时,就有可能产生误导作用,这也是一种悲心。观念是要通过一步一步地改变,不可用猛药。所以,知见不正,是非常麻烦的,结果很可怕。
要认识到实相,要与真相相应,不与假相相应,才有智慧,才能得到自在与解脱。首先要对生死观念发生转变,所有的人都喜欢长寿,都惧怕死亡,所谓好死不如赖活,这是由于不知道死了会去什么地方。我有一次讲经时,引用了孔子的一句“朝闻道,夕死可也”,几个老人家听了不高兴,还派代表向我抗议,说我这么讲,他们就不应该活着。我很尴尬,向他们解释:我不是让他们去死,而是叫他们别怕死。但也不要怕活着,怕活着麻烦,怕活着也是一种执著。法是远离两边的事,不执著生,也别执著死,更何况生死本来是平等的。有生死才有轮回,我们要透视生死,但有人就是不相信轮回。我们可以做个假设,你躺在床上睡觉,做很多很多梦,一会儿去南京、一会儿去北京,而站在你旁边的人不能知道你梦中的故事。轮回就是这样的感觉,各人有各人的因缘,大家的轮回是难以知道的,佛教讲这个轮回是梦,如果认为是真实就是执著,睁开眼睛,的确是梦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解脱,否则永远不能解脱的。
有一位禅师带着弟子去一个死了人的家里,他敲着死人的棺材,问他的弟子:“生耶?死耶?”弟子很聪明地答:“不可道也,不可道也。”因为当你说生,他现在已经闭上了眼睛;如说他死,他已经去投生了,阿赖耶识永远存在。有人总认为阿赖耶识是灵魂,如果是,那么人永远是人,狗永远是狗,就不用耽心自己轮回。自己认假为真的时候,就会贪、嗔、痴,就会造业。造业就会如是因如是果。现实生活中已很明显,烦恼的时候就如身处地狱,想不开时就如同畜生,聪明的时候就是解脱,就这么简单,但很多人就是不相信地狱。信仰是不可强求的,来了我不拒绝,走了我不挽留,到处抓人去度,这是在攀缘,不合适,别人也不买帐。众生来了把他推出去是不负责任,作为出家人,度众生是天然的职责,在利他中也同时是在自利。
我们的生命是无常的,但我们对无常的感受比较迟钝。就像看电影,画面的间隙仅二十四分之一秒,眼睛根本没办法透视是一段段连续的假象,还自以为是真的,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我们上当了,自己觉得非常有趣,日子过得非常快活。正是由于认识不到无常,故在无常中陶醉。有个故事,国王要惩罚一个罪犯,让一头喝醉酒的大象去追罪犯。大象喝醉酒后会发疯地追人,直到追上后用脚踏烂为止。罪犯为了求生,本能地拼命逃跑,不幸掉到了枯井里。井壁上正好有一条树藤,他就使劲抓住,此时,井下面有条毒龙要把他吞食,一黑一白两只老鼠正在咬噬着树藤,井壁还有五条毒蛇窥视着罪犯的身体,醉象在井口边继续吼叫着,生命危在旦夕。罪犯突然看到井上有棵树,树上有窝蜂巢,蜂蜜正一滴滴往下掉,犯人张开嘴,觉得非常美味,很享受,很陶醉,所有的恐惧都忘掉了。此事就比喻我们人生,醉象好比无常一直在跟着我们,我们一出生就开始倒计时,无常一直在紧紧追着我们;井下的毒龙是三恶道,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井边的五条毒蛇是五蕴,是我们的身体;那根藤是我们的命根,是我们的意识,我们躺着睡觉时,之所以是活人不是死人,是由于我们有意根紧紧抓着身体;两只老鼠好比日月,白天黑夜;蜂巢里掉出的蜜滴好比五欲之乐。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这种无常里,随时随地可能堕入三恶道中,但我们还觉得五欲之乐是很美的。认识了生命的真相就一定乐不起来,应该想办法赶紧解脱,这是最关键的,也是当务之急。
在《华严经》里有句偈子:“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蕴,世间及诸法,无往而不适。”这就告诉我们,主动权在自己,我们想作佛就能作佛,想作魔也可以,随你怎么耕耘,就怎么收获。南岳怀让禅师提倡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也可以说是心是魔、是心作魔。有的人自己着魔还不知道,尽管也可以说魔即是佛,如果你感觉不到两者之间都没有自性的话,那么魔就是魔,佛就是佛,两者之间是有分别的,这与分别心是不一样的。当然,这也产生于分别心,如果没有分别心,我们就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实际在佛的境界之中是没有好的,也没有坏的,因为好坏是我们制造出来的。所以我们不必执著自己长得英俊、丑陋,这与学佛没有关系,如果你一直耿耿于怀,恰恰成了学佛的障碍。
在《醒世因缘》中有段话讲:“莫说人间没鬼神,鬼神自古人间有。”鬼神确实是有,我出家前住的院子里,有个人就能看见鬼,结果他活得特别痛苦,而看不见的人则很快乐。如果没有智慧,看到了就成了业障,就会与之相应。“鬼神不在半空中,鬼神只在汝身行。”鬼神是我们自己造出来的。“良心与鬼相兴衰,良心没有招鬼来。”有了良心,鬼就不存在。“若还信得自家心,那有鬼来开得口。”有些人老是自己吓唬自己,也被别人吓唬。我认识一位居士,曾被别人蒙骗了好几年,有那么几个人看他有些钱,就说他家的猫、狗及他的孩子都不是平常的,讲狗是哼哈二将,说猫是天猫,孩子是善财童子变的,这分明是在捣鬼,而他还配合得很好,几年来贡献了那几个人很多钱财,这要怨他自己没有智慧。我还认识一位大干部,去算卦,人家蒙他说三月之内有车祸,他很害怕,我告诉他如相信我的话,就没有车祸,他说他相信,我就告诉他去流通处请尊观音菩萨带走,如还不放心,随时随地念念,结果已经五、六年了,也没出现车祸。一个人算卦有车祸,就会老琢磨,一心一意琢磨车祸,当然就有车祸,是自己制造出来的,而不是别人给的。所以每个人必须把握自己的心,如把握不住,可能真要倒霉,别人会乘虚而入。
还有一个故事,也能说明这个问题。有位画家想画耶稣,耶稣是很漂亮、伟岸的,他便去找了…
《学佛与思维观念的转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