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五章 至人只是常--反璞归真▪P5

  ..续本文上一页

  就算你证到三果,还是要当助教,还是不能够独当一面的。「若取涅槃,则非我宜,今当精勤自力以留寿命」这时候佛陀生病满严重的,他想说如果这时候我取大般涅槃呢?「则非我宜」现在时机不太恰当,因为很多弟子都不在身边,「今当精勤以留寿命」一个人有一种想要留住生命力、意志力,因为他的生命力希望留住,还会有一个持续性。因此,现在不是讲佛陀放不下,有些人在重病的时候,到后来有很多的放不下,他的生命会在那里拉扯,你跟他讲怎幺样放下之后,他会很快的放下就走。有的人对事情的一种执着也会,但是像佛陀这种解脱者,他是了悟生死大事。他是解脱自在,他只是观察到现在不是大般涅槃的时机,可以用一种生命力,就像一个人旺盛的求生欲,可以让生命再延长一段时间。

  就好像破旧的车子,我勉强再把它维修、维修,仍然勉强可以在用。所以,不是佛陀贪生怕死,而是佛陀当时觉得说我现在还是留住色身,等将来因缘比较成熟的时候再大般涅槃。但是,因为佛陀当时已经八十岁了,身体的疾病一样都会有啊!「吾已老矣,年且八十,譬如故车,方便修治得有所至」一辆破旧的车子就是要多加强维修,勉强才可以用。「吾身亦然,以方便力得少留寿」「方便力」还是要有一些生命意志力,然后让他留着,不然他要走、随时可以走了!他随时放、就走了!「自力精进,忍此苦痛,不念一切想,入无想定,时我身安稳,无有恼患。」佛陀这时候的身体疾病疼痛,要走也可以走,但是因为这时候时机因缘还不是很成熟,于是想留一段时间再走,这时候他的身心病痛怎幺样呢?「不念一切想,入无想定」有时候他入定、入比较深的定,这样身心的分离,身体的痛也比较不会影响。一方面也就是他跟整个法界溶为一体,与这些痛也都溶为一体。

  当你跟这些法界溶为一体,这时候痛一样都会减少。当你进入了忘我,那个痛也会消失。「时我身安稳,无有恼患。是故……当自归依,归依于法(也就是归依于法界),勿他归依」佛陀又再强调你们要自归依啊!要归依法界啊!不要心外求法、不要心外求归依啊!为什幺呢?如果要归依我(佛陀)、要抓住佛陀,我这个佛陀也是无常啊!我也没办法成为你的支柱,我只是协助你去看到真理、协助你独立,因此不要心外去求法、要「莫异依止」,不要向心外去求依靠。

  【法义分享】佛陀的色身仍是会老病死,与凡夫不同的只有随顺缘起,全然接受无常法则,全然安住在每一当下,内心没有任何迎拒之心。一般众生常常会在身体疾病的时候,然后又在那里抱怨、在那里瞋恨、在那里怨天尤人、或是在那里抗拒、拉扯,疾病反而是会让你苦上加苦。如果你能够全然接受,没有拉扯之心,反而苦会比较少。佛陀临大槃涅槃前,仍是再三提醒弟子们要「自依、法依、勿他归依」。不要去抓住任何人。真正善知识只是协助你独立,协助你自依止、法依止,不会要强化弟子对他的依赖。活生生的佛法,不存在任何人的头脑中;脑海中的,只是一些抽象的名相、概念。活生生的佛法、真理,一定是当下、现在如实展现在整个大自然、整个法界中,也如实展现在您的身、口、意中。为什幺后面这里要补充说明呢?因为我们佛教界目前一种很错误的导向,满严重!导向去依止一个法师、依止一个大师,都不是佛陀的本意,常常认为一种偶像的崇拜,你看不到法,因此当时觉得说要讲明,希望让佛教界能够在回复到自依止、法界依止上面,这样你的见法、解脱才会快。

  真正的善知识,了知自己只是个指引真理的手指,协助你去看透身心、内外、宇宙、人生的实相,协助你去看大自然中活生生的真理。引导你以「大自然为师」,引导你逐渐回归大自然。因为我这样体悟过来,发现这个才是很究竟,而且我发现佛陀、耶稣、老子他们都是如此,引导众生回归到法界,回归到大自然来体悟「无上甚深微妙法」。所以,都只是引导你以大自然为师,你的目标要去看到活生生的佛法,不是锁定在某人的身上,引导你逐渐回归大自然,也就是回归法界。逐渐溶入不生不死的「空」而解脱自在,这是「自依止、法依止」的深义。所谓「法依止」,事实上更深入更正确是要讲「法界依止」。如果只是停留在「法依止」,容易又只是头脑的概念、哲学名相而已。

  宇宙人生的真理、最深的奥秘,都显露在大自然中,而不是在任何的经典里。(经典只是寻宝的参考地图,并不是宝藏所在之处。)经典文字都只是指月的手指,记得!宇宙的真理法则实相本来就是存在,不是先有经典,不是先有大师,是先有这些真理实相的存在,那些解脱者、大彻大悟的人,他们看到这整个大自然的法则,然后再把它诠述出来、再把它归纳出来,描述大自然法则的运转是怎幺样?现象界一切人事物的运转法则是怎幺样?再把它诠述出来,诠述出来有文字记录也可以,没有文字纪录也可以;你有经典也可以、没有经典也可以啊!但是为了保存那些开悟者、解脱者所讲的,于是以文字记下来,才有后来的经典。但是后代众生却本末颠倒的迷执在经典文字上面,有的人甚至讲说:依经一字等同魔说。如此被经典文字框住了,你不知道啊!

  所以,我们是要透过经典文字,然后去看到活生生的真理实相,如果有问题错误的地方,是法界错。还是经典错?法界不会错的!不要认为说我的经典才是正确的,错是法界的错,然后要法界来配合经典的纪录,不是这样啦!法界不会有错,真理实相就是这样,因此佛陀才讲: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必然如此。纪录有错,是经典文字方面可能有错,你要透过这些去求真求证,不要被经典文字束缚住啦!你看台北市街道跟你所拥有的地图有出入,明明我手上的地图来到这里是有路啊!这里现在怎幺没有路?你认为这是台北的问题,你是要去拆房子?还是要去买一本新的地图来?这个比喻大家要慢慢去体会。实相的存在才是正确的,抽象脑海中的概念,别人怎幺跟你讲,大师怎幺跟你讲到哪里湾、到哪里湾,结果你照着那样碰到好几次的鼻子,你回来骂他;这样不行啊!也许是我们的理解错误,也许是他以前记忆中的跟实际的有不同地方,我们是要以实际的为主啊!

  所以,一切以大自然为师,回到大自然、回到法界来,那是最究竟、最正确的。而你的身心都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他本身都是在印证「无常」、「无我」的法印,任何经典只是寻宝的参考地图,他不是宝藏所在之处。这本书是「迈向究竟解脱的宝藏图」,这地图的一个指标,是协助你去寻宝,而不是说宝在这里面,宝就是在大自然之中、在你身心之中。

  淡中知真味,常里识真人,至人只是常。老子在你面前出现一百次。你也看不出老子的踪迹,除非你已通达「无为」之道。凡夫都想要成为不平凡、想成为圣贤;解脱的智者,只是回归到成为平凡的人。这里我们引用两段话来让大家参考,第一段就是引用王国维的人间实话跟大家分享,他把寻寻觅觅的人生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昨夜西风凋必速、独上西楼望尽天崖路」,第二个阶段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不断在找法、觅法、实修,一直在修,为法粉身碎骨在所不惜的阶段。第三个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慢慢去体会,跟禅宗所讲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第二个阶段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像我们谢大师有一段时间也很想专研中医,但是当他后来体会到生死大事很重要之时,我什幺都可以放啦!真的就是要解脱,这是很正确的、很好。有一次记得我刚进到中鼎大门,还没有上楼梯,这里有一位经理,记得他就跟人家讲说其他的同事晚上有事要去,他那时候就讲:啊!解脱、生死大事比较重要啦!我不去啦!因此他要上来上课。当我听到那些话,我觉得不错。你当到经理的,还是能够放下晚上的交际应酬,然后也是有上来听。因此要经过「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阶段!第三个阶段你才能够找得到啦!

  另外,这是苏轼的「庐山烟雨」这句偈,也满有意思的,「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时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庐山烟雨浙江潮」这是第一个阶段,人家讲说庐山的烟雨与浙江的潮都是很迷人的,哇!很壮观!听说你这一生这一世没有去看到,会遗憾终生喔!一定要设法去看。所以,你平常就百般设法一定要去看,「未到千般恨不消」,当你没有看到庐山烟雨、没有看到浙江潮以前,人家告诉你那没有什幺啦!你就是不死心,你就是「千般恨不消」啊!跟你讲说解脱就是回到最平实、平凡、平淡的生活,解脱就是回到成为平实、平凡、平淡的人,涅槃彼岸就是在这里,但是你就是恨不消啊!未到千般恨不消。中间过程就是要不断的寻寻觅觅,告诉你说要「无为」才能体证到法流,但是你没有十八般武艺通通耍过,你就是没办法体会到何谓「无为」,没有十八般武艺通通让你玩过,你就是不死心。所以「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来无一事」等到你到那里看了之后,才发现也是如此嘛!就是这样啊!庐山烟雨浙江潮,当你看了之后,人家讲的很多都是:当你实际看到之后,发现实际就是这回事啊!因此你的心也恢复到了平凡、平实、平淡。但是在我现在跟你讲:解脱可以在这一生这一世就做到,而且就是在这平常日常生活之中,平凡、平实、平淡里面,彼岸就在此岸,可以不用修行,但是你是「未到千般恨不消」啊!你内心的放不下就是要、要、要,一直要求、一直要追,但这是很正常的过程,如果你的善法欲没有出来,没有真正用生命去找、没有积极去找,你没办法回到平凡、平实、平淡的。如果没有经历过用生命去求法、去找法的过程,你说现在就过着平凡、平淡的生活!你还是一样啊!凡夫一个。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你只是在逃避而已。

  所以,当你真正经历过这样的洗涤之后,才会甘于平凡、平实、平淡,经过真正大死一番之后,才能够溶入不生不死的世界,就是「至人只是常--反璞归真」。以后也许我们有因缘会讲老子《道德经》,事实上在1977年就看老子《道德经》,当时也以为懂啊!也以为知道啊!但我是在1975、1976年当时,都在看佛经的《金刚经》、禅宗方面的书,包括《六祖坛经》这些,当时也以为老子《道德经》好像讲得比较不切实际!比较玄啊!觉得说子的体证不如佛陀!因此当时以为看懂啦!结果到1999年,经过22年之后,当有一些体会之后,经过整个佛法不断觅道、求道、修道,到后来当因缘一些转变之后,再回来看老子《道德经》,才发现老子实在太厉害了,智慧之高啊!真的是无法可说,他对宇宙整个的透彻了解,对众生心的了解,现在任何的心理学大师都没办法跟他相比的,真的!所以,以后我们有因缘再来分享老子的内心世界。

  对于佛陀,我们现在没有褒贬之意,而是说佛陀展现出相当大的大慈大悲,把这一条解脱路讲得很详细、很清楚,老子也不是说他不慈悲,而是老子讲的很精简、很扼要,但是却非常重要,他直接讲述核心。事实上,佛陀成佛的足迹与老子比较起来,佛陀的足迹还比较容易看得到,因为佛陀会讲很多的有为法,有为法的足迹是我们比较容易看得到,然后佛陀是透过这些有为法,让你再契入无为;而老子就直接讲无为、讲空、讲道。因为他讲的很深,因此老子在中国来讲,就没有成为一个教的教主,后来有道教方面,道教与老子所讲的,你把老子当成一个神、一个仙,在那里所谓修道那些,跟老子所讲的道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真正的解脱之道,佛陀讲的很清楚,老子把核心、无为、道、空、宇宙的本体、众生的实相……方面讲的更具体。以后我们有机缘再诠述这些,大家就可以更清楚的体会到,为什幺佛陀讲涅槃、无为、空甚深极甚深,以后我们可以再分享。

  事实上,都可以让大家对究竟解脱方面体证得更深入,当然讲这些我是觉得老子是代表东方,尤其代表中国人的智慧,在老子身上展现出很高深的人类智慧,老子却是以最平凡、平实、平淡的,把它显露出最高深、最玄妙的。在老子整个道德经里面,都没有讲那些迷信方面的,没有讲那些神通鬼怪方面的,没有!因为老子对整个宇宙方面了解得非常深入,因此自我都完全消失,他也看到纵使我再神通广大,对宇宙来讲、对大自然来讲,都只是雕虫小技啊!所以,完全没有我慢,就是溶入整个法界里面,跟整个法界一起脉动。所以,就是真正的体道、悟道而行道,解脱自在的一位智者。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五章 至人只是常--反璞归真》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