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断。如果看不到种种结,就不可能断。如果看不到种种结,就不可能断的,好像说你拿着一把枪,然后到黑压压的地方,要去打一个小苹果,你看不到目标在哪里,你怎幺打?根本没办法断,因此要能够看到你的结在哪里,你才能够断。但是,能看到诸结,也未必有魄力断。所以,要能看到、又有魄力,才能够断诸结。(二)观察到「未生善法」就令生起,已生善法就令增广。所以,实修四念处,是要配合四正勤。
如果具足闻思基础,有了正知正见,又有因缘实修四念处法门,佛陀敢向你保证不必七年就能证到阿罗汉果,至少可以证到三果。佛陀再鼓励行者:不必七年,甚至不用到七个月,经七天七夜的专修四念处,你就有可能证到阿罗汉果或三果。佛陀绝不开空头支票,也不是天方夜谭。但是,不要一看到这样的鼓励就马上急着修四念处,如果没有正法的闻思基础,没有建立起正知正见,那就容易形成以「欲贪」为前导而修四念处,如此就会越修越厉害,我慢越来越大。这样的走向与佛陀所讲的「断结、断慢」的解脱道是背道而驰。所以,我们要建立起正知正见、具足闻思基础,然后你再实修四念处,这样就是要迈向证果,初果、二果这样上来。如果你有证初果的基础,然后闻思又不断加深,佛陀后面所讲的,再多久的期间可以证到三果或是四果?那这不待时节因缘,那是随时有可能的,但是必须你要证初果以上,再来你是真正用生命在找法、在修行。
【幻灯片】
今天的幻灯片,我们比较深入到黑洞里面来看,上一次对黑洞方面,都只稍微简单的介绍一下而已,这一次是比较有系列的来看。前半是介绍黑洞方面,后半有另外一些资料。为什幺我们这一班的黑洞方面,到现在进行比较深度介绍,因为在上你们的课之前,有一次在其他地方上课,在第二堂课就把黑洞播放出来,有一位学员本来就有羊痫风情况,发作是比较不定时,只要有些刺激性就会发作,结果当他看到播放这些,于是在现场羊痫风就发作了,后来有同修就建议还是不要放在前面播放,有的人没办法去接受,比较会有一些副作用。所以,现在大家有比较深入的闻思基础,就来深入了解一下黑洞的情况。我们里面会有一些实际棺材、骨头这些,一般众生对这方面会排斥、会惧怕,如果他的内心抗拒、不安,就比较容易发作。
因为这方面是属于我们人生的真实面目,如果不去了解,你的人生只是看到部分,而且只是生活在幻境里面,只是看你所要看的,而你所不看的呢?都一直在逃避。因此有些文学家,都只是喜欢看美好的一面,喜欢看美好的一面,当一面对真实面产生的时候,他们没办法接受,于是有些很有名的文学家,很容易走上自杀之途,像日本的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以及国内有一位三毛,也都是这样,其中川端康成也得过诺贝尔奖,但是后来却是选择自杀,因为很多的文学家,他们是看到唯美主义,只看到漂亮方面的。但是宇宙实相的存在,它是黑、白两面都存在着,你不能只看白的,也要看到黑的;你不能只看到漂亮,也要看到丑陋;人性方面有光明面、也有丑陋的一面,要能够看到。包括自己也是一样,你自己有光明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要如实接受自己的不足,「真人」才会展现出来。
如果你不愿意接受自己的不足,一直要掩饰黑暗的角落,那幺你过的不会是真实的人生。因此,佛教所讲的「如实观」就是这样,你要去看到好的一面、坏的一面,白的、黑的,美的、丑的……,你都要能够看到,就是「如实观」。一个乐观的人,只是看到他想要看的、好的一面,而悲观的人,他是看到丑陋的一面。佛教是有智慧的超越乐观与悲观,佛教是「如实观」,如实观宇宙的存在,黑、白同时都有,黑洞、白洞都有……,不是完美,但它却是很完整的。完美与完整不一样,有什幺不一样?「完美」是说你只是唯美角度,只要去看好的方面的,但事实的存在不是这样。而「完整」呢?它是都有、是包括的,学佛是要把你的智慧,慢慢去开展、开展,到后来能够去包容万事万物。
现在来看一下黑洞,这是我们人生的真实面,如果现在你没有去了解它,那幺生死大事,你就没办法了解。如果不了悟生死大事,你只是在趋乐避苦,只是一直在逃、在避,像鸵鸟心态一样,遇到不好的、遇到不可意境的,你就闪躲啊!这样智慧没办法增长出来,因此我们就是要去如实看、如实观。前面几张幻灯片是介绍黑洞,宇宙存在的黑洞,是天文学家帮我们整理出来的,是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里面,科学家透过一种模拟、想象,然后画出这样的图出来,黑洞在中间,看起来好像小小的,但是它的引力却是非常大非常大、无穷的。整个星球,只要你渐渐进入黑洞范围,就会渐渐地被吸入、被吸入,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当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之后,科学家慢慢去求真求证,因为爱因斯坦所提出的,也是推论而已,他没办法证实。后来的科学家慢慢再去证实,包括哈伯太空望远镜,他们也去发现宇宙超大黑洞,这个就是科学家慢慢去发现到黑洞的存在。
我们现实生活中生命的黑洞,包括整个宇宙天文方面,整个多大的太阳系,都会在黑洞里面消失,就是佛教所讲的「生住异灭、成住坏空」,但是我们不要以为黑洞就是在那幺遥远的地方,黑洞它是随时在我们身边啊!现在来看我们身边的黑洞,这里是台北市立殡仪馆,都是告诉我们身边随时都存在着黑洞,这就是黑洞,知道吗?黑洞它虽然小小的,但是却是有无边的吸引力,而且无边的包容力,它的装容量非常非常大,所有的名利、所有的财产,所有你所抓的一切,无论你多富有、多有钱,存多少财产,它这里都装得下。你所有的成就、所有的一切,你所抓的一切,这里都可以装容得下,而且它总有一天等到你。这个人已经在黑洞里面,这都是实际的尸体,你要去看看:再多的我是、我能、我慢,再多的放不下,当你死的时候,当你是一具僵硬尸体,你还有什幺的放不下吗?还有什幺样的放不下吗?所以,「死想观」是在修行方面一剂很猛、很有效的药。
当我们在历缘对境遇到一些情况,很痛苦、很难过、很放不下,这时候「死想观」很有效。所谓「死想观」,不是去自杀的那种死,与那个无关,如果去自杀,那是悲观消极,只是残害自己的身体而已,都不是解决事情。真正有智慧的「死想观」,就是当你遇到境界,看不开、放不下,或是很痛苦,这时候把你自己的身心,溶入死亡的世界里面,想想:如果我已经死了,我还有什幺放不下?假如我已经死了,我还有什幺放不下?这是很有效的一剂猛药,那不是消极,是让我们把很多的放不下,把很多的冲动、很多的我执,能够来一个斩断。所谓「死想观」,大家要正确体会,绝对不是自杀、悲观消极那种心态,而是让过去归零,佛陀十号里面的「善逝」,就是能够随时归零。因此,「死想观」的正确应用,就是能够随时归零。
讲白话一点,如果你再放不下那些,要去想到:如果你已经死了,还有什幺放不下?你那个抓取,才会放开啊!不然我们都会紧抓着不放。如果没有解脱,一直在六道里面,然后在四种食里面一直吃、吃、吃,虽然人类的智慧比一般动物高,但是事实上人类的吃方面是更加复杂,这样而已。在食物链里面--粗抟食、触食、意思食、识食,都是在这里面绕,你再高的成就,也都是不出「意思食」与「识食」,除非你是解脱者,不然都是在四种食里面绕,吃、吃、吃到最后,就是这样被吃啊!这位老兄他是进入黑洞里面,也是在以身说法,都在跟我们实际讲法,我们平常去看,往往很少去体悟那个法,我们都去吊祭一下,该来的、不去不好意思,好像做一个应酬、一个礼貌这样,很少去体会他们都是在以身作则,告诉我们「无常」与「无我」法印。
这是骨灰罈,也算是黑洞,尸体烧一烧到最后,现在进入黑洞来看,这是一位亲戚要捡骨,已经死二十年了,刚好把它实际拍摄下来,让大家来看看,你不要以为说这是别人啊!包括我们前面看的尸体、殡仪馆,如果以为是别人,都表示你还在后知后觉,甚至不知不觉,我们都还很麻木,还没去震撼到。如果你能够越早去感受到,就会想到如果没有好好解脱,很快就会轮到我,这个有否去震撼到?不要以为说这是看别人,那个看就是要看到自己。所以,佛陀就是要鼓励我们,要从从不知不觉的情况,慢慢提升成为后知后觉,然后再成为先知先觉,我们要好好去体会,这样我们就能够出离苦海。
这就是开始挖,这是黑洞里面,我们生命的黑洞,不管你多高的成就、当多大的官,一样没有一个人能够例外,没有一个人能够避免。不管你再才高八斗,或是你IQ、180都一样,无常黑洞它对待一切众生都平等,只要你还没有解脱,这一关没有谁能够突破得了。佛陀就是看到这一关,非常非常的震撼!才找寻如何超越生死轮回。所以,我们就是要去了悟,佛陀在体悟方面,就是进入死亡里面去看到、去体会。这是黑洞里面,棺材盖本来是放在上面,久了之后塌陷下去,这是还没有翻开,这是已经掀开,然后骨头慢慢捡起来,你要去看到啊!你奋斗一生,如果没有解脱,到最后就是这样,白骨一堆啊!你再大的放不下、再多的执着,到最后都是一场梦一场空。
所以,修行绝对不是走向消极悲观,而是让你提早了悟整个生死大事,然后出离生死轮回,一般众生没有好好修行、没有好好体悟,一直不断在争名夺利。像这位老兄也是一样,以前就是一直奋斗事业,在四十九岁就死了,二十几年后就是一堆白骨,当你奋斗到最后,包括四种食你吃、吃、吃,吃到最后剩的就是这些,所剩下的最后就是这样,还有什幺财产啊?妻儿啊?还有说先生、父母亲这些啊?当你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陪在你旁边,就算他葬在旁边,还是你是你、我是我,还是一堆白骨。因此,我们要好好深入体会生死…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廿四章 修四念处》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