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七章 生信--发出离心▪P3

  ..续本文上一页第二双。所谓「四双八辈」,就是这样一双一双,真正能够证到初果,叫做进入圣者之流,不是佛陀一个人可以成佛而已,只要你能够按照法次法向、次第步骤,一步一步去做,一样都可修、可证、可达。而且在佛陀僧团里面,有那幺多的解脱者,事实上都在告诉你,真的只要照这样做,就可修、可证、可达。所以,你想到这些,会不会很有信心?一样啊!你会信心无穷。除了我们向佛陀学习之外,一样有这些兄长、道友,他们也一样是走出来,想到这些,你就会很有信心,然后跟他们学习。

  其他后面的「念戒」、「念施」、「念天」,大家可以自己看一下,一样啊!「戒」、就是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恶缘、增加善缘,有助于自净其意,所以是念戒的功德。再来「念到布施」想到布施的功德,布施可以打开我们狭窄的心胸,让我们的心胸慢慢扩大、扩大,打破我们的身见,打破我们的亲疏观念,这些都是可以透过布施,不断让我们那些我是、我能,放不下的那些,慢慢能够放下、放下,所以布施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成长的过渡时期,「破除身见」、「破除我见」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包括将来真的进入到整个生命,你都可以舍掉啊!所谓生命的舍掉,不是消极悲观自杀的「舍」,不是啦!你在修行的过程,因为到最来那个「自我」要舍掉啊!这是要生死大事啊!没有经过「自我」要大死一番,后面这一关你是跳不进去的,你没办法超越。所以,布施都是从有形的这些施舍,慢慢的,包括慢慢的成长,到后来就是要整个「自我」的施舍,到将来当你真正成为一个开悟解脱者,或是你真的能够「有

  法做见证」,一样你会不吝啬于「法布施」的,会把你的法喜这些,跟众生来分享,那就是「法布施」。

  所以,布施对修行方面,这是相当重要的,因此佛陀鼓励大家布施,记得!不是我想要你们的钱财,不是我想要你们的物品,不是这样!佛陀鼓励大家要有布施的心,布施并不限于对佛陀或是对于某人,而是你要有这一种施舍的心胸,最重要是协助你逐步把你的心量打开,把你的视野打开,把那个身见、那个抓取,放舍啊!解脱者接受你的布施,也是让你种善根福德因缘,「种福田」的意思,布施有它的功德,但是不要把布施又当作是「以方便为究竟」,整天就忙着人家哪里有贫苦,我们赶快去救济,明天哪里有贫苦,我们又赶快去救济,整天在那里忙着布施,这样也许你要静下来看看,是不是有本末颠倒?你一切的作为,要以解脱道、迈向究竟解脱,为第一顺位、为核心,如果你扣住这个核心,知道什幺是究竟,你就可以权施种种方便。如果你没有把修行解脱,摆在第一顺位,你很多的布施,就会变成只是在方便法上面绕。

  后面的「念天」方面,就是佛陀也鼓励大家,如果说你可以的话,尽量要求自己,这一生这一世就迈向究竟解脱。如果方各面因缘条件还不够、条件还不具足,至少我们要多持戒、行善、布施,多累积善根福德因缘,至少你可以「不堕恶道」,而可以「生天道」。

  「若比丘住于学地」在学习的过程中,「欲求上升安乐涅槃,如是多修习,疾得涅槃者,于正法、律尽诸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这些都是一个很好的方便法,它可以协助你逐步的成长,然后从有依到达无依,从有漏到达无漏,从有学到达无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成长过程。

  安纳般那是禅修方面的解析。刚才有人问:照经文这样看的话,应该是这样做,你就可以到达究竟解脱,略说是可以这样说,但是你实际进入去做,就会自然不断的成长,就好像这里的念天方面,你不是光是念天,就可以到达究竟解脱,而是说它这是一个很好的成长过程,事实上这里讲的「六念法门」,它是一个退可守、进可攻的方便法,只要把整个解脱道弄清楚,你逐步的这样一步一步的上来,像持戒、布施、念诸天这些,包括前面的「念僧」这些,都是让我们培养善根福德因缘,向善知识学习的那个心。包括前面的念佛方面的,如果你弄错,没有体会到佛陀的本怀,你一样又很容易落入在「依人不依法」。

  所以,你要有正确闻思的过程,就好像说在幼儿园的阶段,你有很多的玩具、很多的那些工具,让你能够进来;很多的一些方便法,让你能够进来。进来之后,善知识他会协助你逐步的去成长,包括前面所讲的法方面,因为你真的念佛,体会到佛陀的这些,真的体会到僧方面,整个核心,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它一定是引导你来体悟、体证那个法,然后迈向解脱。你要究竟解脱以前,一定是了悟真理实相,这是一定的过程,是必然的过程。

  【法义分享】本经解释「六念法门」的修行方法。有它的功效与对治作用。但是值得一提的就是:原始佛法的「念佛」是忆念佛陀的种种德行。而主要的目的,是引起「见贤思齐」的作用,第二、体悟「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因而效法佛陀、勇猛精进用功。以佛陀为榜样,现世就到达究竟解脱自在的彼岸。如果没有真的去体证到法,然后没有回到自依止、法界依止,你还是一样只是在方便法里面绕而已。所以,

  什幺后来的人在解脱道迷失之后,一直绕不出来,一直在那里绕?结果就认为说要三大阿僧祇劫,都是因为把真正核心的法、解脱法遗漏掉了。

  后世出现的「唸佛法门」,不但量变,质也都变了。大家要慢慢平心静气的体会,原来的念佛的念,是这个「念」,后来的「念」是变成这个「唸」。一个是用心去忆念佛陀的功德,那些都要用心去体会,后来的这个「唸」,变成又是嘴巴方面的唸,就很容易失去了它的本质。原始佛法的念佛,是要向佛陀学习,基本上跟佛陀是平等的,而且佛陀也告诉大家,你们大家跟我佛陀也是平等,只是你们不了解而已,要把从不了解,转变为了解,这个过程。所以,原来是这样,大家跟佛陀是平等,只是说我们不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向佛陀学习。原来的念佛,都是要向善知识学习,学习成就大丈夫,学习佛陀的大慈大悲愍众生。

  但是后来的念佛,转变出来的,却不敢成就,不敢此生此世成佛;后来的一些念佛,容易形成有一种乞求的心态,原来是平等,我是向佛陀学习,成为究竟解脱者,如果你有这样一种乞求心态,很容易沦为次等人民,很容易无形中,如果没有善巧、体会到真正法义的核心,很容易就沦为次等人民,然后又成为被救渡者,一直要乞求被救渡、被救渡。事实上,佛陀、所有的佛,都是要协助大家成为大丈夫,协助大家解脱自在。

  所以,「法」没有所谓「末法时期」,「法印」就是「真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是如此;在地球如此,遍十方世界也是如此,「法印、真理」都是很清楚、很明白的呈现在众生眼前,问题只在于你要不要打开慧眼去如实正观而已。像净土方面,如果你能够透过念佛这个法门,而让你的心宁静下来,然后再好好的进一步去深观身心内外、宇宙人生的实相,能够到达大彻大悟,这个念佛法门它是相当好的。所以,所有的佛,他都是要协助大家成佛,不是引导你去成为一个不断地在那里乞求的次等人民,那不是阿弥陀佛的本意,阿弥陀佛也是要协助你成长、成长,协助你能够到达究竟解脱。

  八万四千法门、这些法门,我们都可以平等心来接受,也尊重一切的法门,法门不用在那里比较谁高谁低,而是八万四千法门这些,都是要让我们的心静下来,如果这些法门没有让你心静下来,然后如实去现观这些真理实相,没有真正的帮助你成长,它反而很容易是形成一种法的束缚。如果有正确的闻思,知道什幺是究竟法?透过各种方便法都可以。你觉得说哪一种方便法,能够协助你真的去了悟真理实相,能够真正协助你去透视身心内外、宇宙人生的实相,让你从颠倒梦想的世界里醒过来,真正去体证到真理实相。所有的法门,只要能够帮助你到达,都是很好的法门。

  举例来讲,如果阿弥陀佛是类似开银行的董事长,他会跟你们讲:「如果你有需要,可以来向我借贷,我可以协助你们成长,可以协助你们解决困难、渡过难关,因为我今天有这些能力,我愿意反馈世间、协助大家成长」这是他的悲愿、协助大家成长,因为还没有完全独立,如果我们还有需要向外借贷的时候,但是这只是他协助我们一个成长过程,而不是协助我们以向他借贷为目的,他是协助我们成长,最好能够不必借贷,这样成长的过程,到后来你就不用借贷。所以,要回到「自依止、法依止」上面来。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七章 生信--发出离心》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