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最后都无法脱离黑洞的引力,只有什幺可以超越黑洞的引力?只有空啊!只有「空」可以超越黑洞的引力。这个空,你不要想得很玄;这个空,就是修行解脱要体证的世界,慢慢的你要先了解这些无常、无我法印,然后慢慢去体证到「空」,这样你就不会怕空、不会怕无常,要慢慢去体会。
如果你不是空,所有所抓的这些,到最后都是荒冢一堆草没了,古今将相今何在啊!荒冢一堆草没了。看这些不是说学佛就变成好像消极悲观,绝不是这样啊!而是如实观,你要看到「味」,也要看到「患」,中道「离」的力量才会出来。这就是被无常所吞噬掉,这是新航的空难,一堆一堆的都是焦尸,就是被无常吞噬掉。这是华航空难,也是被无常吞噬掉,那一次就是央行总裁徐远东,也在这里挂了,不是说你身为央行总裁,对国家很重要,你是国家的栋梁,这个空难、无常要抓,只能够抓其他的小百姓,大官不可以抓,不是这样啊!一视同仁。所以,我们要去体会无常法印。
怎幺样去断无常火?对无常法印要有很清楚的了解,就像你要驯服一匹野马,必须要去了解牠,到后来跟牠溶为一体。这也是一样被无常火所吞噬掉,这是九二一大地震的实况。这是王储枪杀自己的父母亲,就是世间的「意思食」在争夺、起冲突,父母亲有父母亲的意思,你是我的儿子,你就应该要这样做,我是国王、我是皇后,我「权」大「力」大啊!你怎幺可以不听我的话?!但是当儿子的,有当儿子想要走的路,我这样好像你们的一个傀儡,所以彼此都有苦,父母亲的「意思食」要吃,但是吃不到,他们也苦啊!儿子想施展他的「意思食」,施展不了啊!所以也有苦啊!那种苦一直酝酿、酝酿,累积到最后,就形成这样的一个悲剧。所以,要去看到我们内心的苦,或是带给对方家人的这些苦,这里面是不是有「意思食」在冲突?有没有「识食」在冲突?去看到这些、然后把它解开来,就是修行上面很实用、、很实际的。权高位大的国王,世间的荣华富贵、权力啊!名利啊!金银财宝都有,哪知道说意思食的冲突,竟然全部都死掉了。
所以,要去看到世间的悲苦,世间众生就是在食物链里面吃跟被吃,所谓食物链里面,不光是嘴巴的吃而已,要去看到意思食在吃,还有识食的吃,大家对这方面要越看越深,要有智慧眼。真正要有智慧眼,你要闻、思、修,把你的智慧眼打开,对世间的事情实相,你要看得越深入,看得越宽、越广、越大,味、患、离、寂、灭、味、患、离这些,正面、反面要能够看得到,这就是修行方面的重要,让你看得有深度、看得很透彻。当你有闻、思、修,你的视野、视线的深度会加强,你的心胸也都会扩大,你的视野会提高,于是能够从一个比较高的地方,来看待这滚滚红尘。
走在这里的众生,跟站在比较高处的众生,他们所看的视野不相同,我们修行就是要不断的提升,大家要随时归零,不要被「自我」的意识束缚住了,随时归零、虚心的学习,虚心去求证,把我们的心胸不断开展、开展,让我们的视野不断加强、加广,让我们的智慧不断的提升,到后来就可以像佛陀一样,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了悟世间的实相,了悟世间的真理,然后以「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以平等之心、以慈悲之心善待一切众生。如果你有智慧,你在跟世间、众生相处,你快乐、我也快乐,大家可以相辅相成,而不是互相残杀,这就是修行。
一般钓鱼的人,用东西给鱼吃,背后怎幺样?我用东西给你吃,背后我是要钓你,是有条件的、有所求的。如果你是有条件、有所求的,去做很多事情,去对这个世间、对众生,背后就会产生苦;如果你能够以无条件、无所求的一种心来做,你可以自己快乐,众生也快乐啊!你是这样善待世间、善待众生,你不是拿着钓杆、拿着钓
,在等着牠们,不是这样。所以,我们也要不断去学习无条件、无所求的善待一切众生。能够慢慢去透视四种食,慢慢去了悟「三法印」,然后就对世间的实相,可以很深度去看到,不管这个世界,人家形容怎幺样的五浊恶世或是怎幺样,都没关系啦!它一样都可以成就你开出美丽的花
,所以不要厌离了世间种种,认为这个世界不好,想要逃到他方世界去,我才可以修行、才可以见法,错了!佛法,它就在当下、眼前,处处都在展现,只要静下来,就可以看到这「无上甚深微妙法」。
所以,你在滚滚红尘里面,一样就是有这些,出淤泥而不染,在淤泥中,可以长出漂亮的莲花。你在滚滚红尘之中,会有一种超越、超然的胸襟,一样会去做事情,一样去尽心尽力做你该做的事情,随顺着缘起去做你该做的事情,你不会偷工减料、不会怠惰,你的人生会很乐观、很积极,但是会有一种超然的心胸在面对滚滚红尘,因为你知道方向、知道目标。如果慢慢修行之后,你的内心会很悠闲、很快乐,如果慢慢修行到相当高的境界,当你解脱自在,你内心、你外表,一样是很快乐啊!你能够返璞归真,快乐自在啊!
到后来你的内心就是这样很快乐的,当你了悟这些实相,然后又能够在尘不染尘,同流但不合污,到后来就是返璞归真,快乐、解脱自在啊!跟一切众生相处、和平共存。
第十二章 受相应(part2)
(第五节)「佛告比丘: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诸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知诸行无常,皆是变易法;故说受悉苦,正觉之所知。于诸一切受,黠慧能了知。悉知诸受已,现法尽诸漏,比丘勤方便,正智不倾动」佛陀就很明白告诉我们,一切行无常,一切诸行变易法,所以说诸所有受是苦。
(第六节)「佛告阿难:『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又复,阿难!我以诸行渐次寂灭故说,以诸行渐次止息故说,一切诸受悉皆是苦』」阿难就问佛陀:「云何,世尊!以一切诸行渐次寂灭故说?」「佛告阿难:『初禅正受时,言语寂灭;第二禅正受时,觉观寂灭;第三禅正受时,喜心寂灭;第四禅正受时,出入息寂灭;空入处正受时,色想寂灭;识入处正受时,空入处想寂灭;无所有入处正受时,识入处想寂灭;非想非非想入处正受时,无所有入处想寂灭;想受灭正受时,想受寂灭,是名渐次诸行寂灭』。
「云何渐次诸行止息?」只是把前面「寂灭」,改成「止息」,其他的经文内容都一样,佛陀跟我们归纳出,什幺叫做一切行无常?「行」代表什幺意思?这里所讲的「行」,一切诸行,就是现象界的一切。所谓「诸行」,因为现象界的一切都在动,都一直在变、在动,就是诸行,因为它都一直在变、在动,佛陀就归纳整个万事万物的实相,为一句「诸行无常」,一切现象界都在变、都在动,包括我们五蕴的身心,还有六根、六尘、还有六界,不管你从任何角度,都要去看到一切都在变、都在动,这不是幻想、不是想象,而是事实存在,只是我们心太粗,而觉察不到而已。
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行变易法故,它就一直在流动变化、变化、变化。「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这里就大有学问,为什幺一切行无常、一切行变易法?归结出来就是「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为什幺?因为在抓常,不错!最主要这里所讲的,从无常、还有变易,后面会跳出来,「说诸所有受都是苦」,为什幺所有受都是苦呢?众生在六根跟六尘接触之后,就会有各种的感受,各种的感受产生之后,就会产生有你的「要」、你的「不要」,对于你所要的、就是顺境,你所不要的、就是逆境。当你遇到顺境的时候,就会贪、就会抓,然后又怕失去,或是怕得不到。如果你遇到逆境,就会起瞋,就会抗拒、会排斥,而且你会怕它来,或是来了之后,又怕逆境不走。
这是重要的一个心行过程,要清楚知道从无常、苦,从无常变异之后,为什幺所有受都是苦?因为一般众生是这样,当六根跟六尘接触之后,你不是三轮体空的触,不是单纯的接触而已。当你触了之后,就很习性的跟着境界在转,遇到顺境,这是你「要」的境界,你就贪啊!抓啊!然后顺境呢?你希望它赶快来啊!你怕得不到啊!或是得到之后,又怕失去啊!如果你是遇到的境界是逆境,这是你所不要的,于是内心就会起瞋、会抗拒,这时候你怕逆境、怕它来啊!在担心、你怕它来,来了之后、又怕它不走,于是我们的一颗心,就被这个境界,顺境、逆境一直牵着走,心都成为境界的奴隶,这样你就不能够自在。
所以,佛陀说诸受都是苦。因为一切都一直无常在变化、变化,你不了解这个实相,就有你很多的设限,你的「要」、你的「不要」,偏偏境界有很多是你所不要的。虽然境界有很多是你所要的,但是它又一样会一直无常的变化、变化、变化,所以你得到,也会担心它失去;得不到,你也一直要追,一直要求、一直要抓。逆境也是一样,我们的心就是成为境界的奴隶,于是佛陀就归纳出来,「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那个受就是里面有我们的贪、瞋,有我们的情感的、情绪的一种溶入里面。
佛陀又继续讲:「我以诸行渐次寂灭故说,以诸行渐次止息故说,一切诸受悉皆是苦」前面是讲无常、讲变易,后面又继续在讲「一切诸行」,所有现象界呢?「渐次寂灭」除了代表无常,一直的生、住、异、灭,成、住、坏、空以外,「渐次寂灭」与「渐次止息」都在宣说涅槃寂静的法印,更深的一句话就是一切来自于「空」,然后以「空」为背景,以「空」为舞台,然后又回归到「空」。所以,任何你所抓,如果那个「自我」不死,你想抓、抓,抓到最后你又发现一场梦一场空,因为你只是在抓那个泡影,你没有活在当下,没有活在缘生缘灭的当下,你的生命不是真正的活着,都是在抓那些泡影。
所以,佛陀也是一样,一直在告诉我们,所有的行,它都是一直在生灭变化,除非你能够全然…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二章 受相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