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待人亲切,更是一个有智能、有勇气的女人。
有一次,当她从远方要回家的途中,遇到一个很贫穷的人家,家里只有一位少妇,她刚产下一个男婴,这小孩儿相貌长得很好。可是这位贫穷的少妇,却双手擅抖的抱着小孩,面露痛苦,泪眼婆娑。
银色女刚好从这贫妇门口经过,看到这情形,奇怪地探首问道:“你有什么困难吗?”
产妇说:“我……我饿得快……快要死了……”
银色女同情地说:“啊!我去张罗食物给你吃!”
产妇说:“来不及了,我想……想……吞下这……小小孩儿……充……充饥……”
银色女大惊,说道:“这可使不得,难道除了吃小孩儿以外,没有别的可吃的东西吗?”
产妇叹一口气道:“没有了”说后,双手紧紧抓住小男孩儿。
银色女心里下了很大的决定,在房子里搜索到一把利刀,走到产妇面前,撩起衣服,毅然的把双乳割下来,拿给产妇充饥,并且说道:“你暂且吃下这些,我马上回去拿食物来,免得你再受饥饿之苦。”
银色女回到家中,家人看到她那一付血肉模糊的样子,都被吓坏,问道:“谁伤害你的?”
银色女安然无事的说道:“是我自己做的,我为了救那个产妇和她的小孩儿,我忍痛割下双乳。虽然我失去双乳,但是,我却救了他们母子两条命。”
银色女的作为,可说充分发挥了菩萨的精神,她从自己喜欢的“有缘”人,做到救济那贫困、不带亲情无缘的人。所以,一个人的感情,不必施舍于限定的某些少数人,尤其是学佛的人,更要有“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大慈悲精神,发挥情感的极致,与众生同体,这就是净化的感情生活。
第二、合理的经济生活
“感情”在生活里面占有重要的地位,“经济”在生活中更是不可忽视。所谓“爱情与面包”,孰重孰轻?其实,两者均不可或缺。“人为财死”的事例,已屡见不鲜,常有人说:“只要给我钱,我什么事都肯干。”在金钱的诱惑下,什么贪赃枉法的勾当都做得出来,甚至于为钱财,朋友可以反目成仇,兄弟也会变成冤家;“贫穷夫妻百事哀”,没有钱的人生真是事事难过。可见“金钱”在人的生活中所占的地位之重要。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在日常中应该如何安排一个合理的经济生活?下面我分三点加以解说:
(一)从贫穷到富有
说到钱财,并非人人都能够拥有很多钱财,“有钱要有有钱的命运”,“用钱要有用钱的福报”,一个没有福报的人,即使给他再多的钱财,他也无福消受。
有这么一个传说:一个讨饭的叫化子,买了爱国奖券,结果中了第一特奖,他高兴得不得了,因为需要等半个月才能领到钱,他没有地方保存这张爱国奖券,就权且把它夹到讨饭的棍子里面。以后几天,这个叫化子眉飞色舞,走路都是轻飘飘的,每天讨饭之余,都在梦想他领到二十万元以后,该如何经营?买一幢楼房,冷气、电视、冰箱,应该样样俱全,还要一部轿车,再讨个老婆,只要有钱,不愁找不到如花美眷;几年后,带着妻子,携着幼儿,可以到国外游乐,啊!那种生活说多惬意就有多惬意。当他想得心花怒放时,就把随身携带的木棍扔到海里去,并且还不屑地骂了一声:“哼!我发财了,还要这乞丐棍子干什么呢?”
当叫化子要去领钱的时候,才想起他的爱国奖券还夹在木棍里,可是,木棍已经随着海水不知流到什么地方?叫化子整个人都傻了,一切的美梦都变成了泡影。
佛教常教人要修福报,没有福报,到手的钱财还会再失去。所以,循着正当的途径,努力耕耘,脚踏实地去经营,这才是最可靠的。
佛陀有个大弟子叫迦旃延,他在大弟子中是论议第一。有一次,迦旃延出外托钵,遇到一个贫穷的老太婆,随即上前说道:“老婆婆!我是来托钵的,请你布施一点给我好吗?”
老太婆皱皱眉道:“我穷得连饭都没有得吃,那里还能够布施给你呢?”
“喔!你说你很穷,那么你把贫穷卖给别人好了!”
“什么?贫穷可以卖?卖给谁?谁要买呢?”
“我要,卖给我吧!”
“哦!卖给你?可是我怎么卖呢?”
“你要布施,布施就是把贫穷卖给别人。”
迦旃延于是教老婆婆布施一钵水给他,种下未来的财富。
一个人想要发财,并不是凭空妄想就可以得到,佛法告诉我们发财的方法就是布施,唯有布施才是发财的正确途径。可是,有些人一听到布施,就面有难色,裹足不前。其实,在佛法里面,布施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对佛法有认识,虽然身在贫穷之中,也仍然可以做到,也一样可以过富裕的生活。下面我告诉各位一段我自己在佛法中的生活体验,供大家参考。
民国三十八年,我从大陆流浪到台湾来,尽有的一个包袱,在兵荒马乱中遗失了,身上除了一套衣衫、一双鞋子外,什么都没有,真是“身无长物”。走在路上,发现路人都朝我脚上看,原来乡下地方的人都赤着脚走路,我为了怕本省的同胞觉得奇怪,所以就赶快把鞋子也脱下丢了,和他们一样打赤脚,希望他们不要用奇异的眼光看我。后来,我又把仅有的一件长衫也送给煮云法师,这样孑然一身,了无罣碍。
最初,我想到台北某寺去挂单,可是一到那儿,他们告诉我说已经人满,没有地方住。当时,外面雷雨交加,很多低洼地方积水漫过膝盖,我冒着大雨走向台北另一座寺院,没想到在路上摔了一跤,跌到水沟里,全身湿透,还被水冲走了一段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到了某寺,当家师告诉我说:寺里大法师交待,不接受外省人挂单。这一下根本就没有地方可以再去了。那时,我饥寒交迫,身心疲惫,又没有地方可去,只好在那个寺院的大钟下屈睡了一个晚上。
翌日,茫茫然的,最后想到不如去基隆某寺,找一找过去的同学,可是,人地生疏,路又不熟,当我辗转找到了那座寺院时,已经下什一点多钟,寺里有人问我:“吃过饭没有?”我说:“不说中饭没有吃,从昨天中什到现在粒米未进,滴水未喝呢!”
我的同学看到了我,说:“赶快先到厨房吃碗饭吧!”
可是,就在同时,另外有一个人说话道:“某老法师交待,我们自身都难保,还是请他们另外去设法好了。”
也难怪,在社会动荡、人心不安的时候,谁也顾不了谁。我看看大家,心想这地方也无法住下去,正想离开,有位同学过来招呼我,叫我等一等,他自己拿出钱去买了两斤米,煮了一锅稀饭给我们三个人吃,饭碗端在手里,我两只手还不停地发抖!吃罢稀饭,眼看只有告别而去。前路茫茫,人生地不熟,只有走到那儿算那儿。
后来,我到了新竹县某寺,住持妙果和尚非常慈悲,他收留我们。当时,我感激零涕,下定决心替常住效命。老和尚叫我当老师教书,我心里想:一个逃难的人,奢想当什么老师?只要有地方住,什么粗活苦工我都不会推辞的。就这样,我在妙果老和尚那里一面教书,一面做事情。那时,该寺有将近一百位的住众,每天所需之水,都要从井里一桶桶打上来,平均每天最少要六百桶的水才够用。我每天毫无怨言地在井边打水,只希望多打一些,供应大家充裕使用。
除了打水供应大众外,我每天一早还要拖着手拉车到镇上买菜。从寺里到镇上市场约有十里多路,常常我拖着车子,走在黄泥土的路上,天上繁星点点,树梢微风轻拂,大地一片沈寂,只有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狗吠,划破宁静的夜空,此时,我心里非常平静,默念着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伴着嘀嘀嗒嗒的木屐声。常常我到了市场,卖菜人家还没有起床,几经叫唤,买妥了果菜,我又拖着沈重的车子,踩过黄泥路,回到了寺中。
如此,日复一日,我在妙果老和尚那里住了两年。身上只有一件小褂,脚上只有一双木屐。
当时,另外还有几位逃难来台的同学同住在一起,他们有时会到台北做功德佛事,每一次佛事或法会结束,他们都会带一包包的东西回来。我住在他们隔壁的小房间,经常可以听到他们拆纸包、翻看东西的欢笑声。那时,我虽然什么都没有,甚至于要一支笔、一张纸写文章都得不到,但是,我却不曾感到自己贫穷,也不曾感到苦恼,相反的,我觉得自己很富有,我觉得自己拥有的非常之多。
各位或许会怀疑,我既然什么都没有,可是又为什么说自己拥有很多呢?我想这大概是受了十年丛林教育的收获。因为我常常觉得一个人不必以拥有很多物质为满足。试看天上的日月星辰,其数无量,可以供我们自由欣赏;宇宙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争研斗丽,可以供我们随意观看;东西南北的道路,任你奔驰;士农工商各类阶层,随你交往。我感到自己拥有三千大千世界般的富有,这就是我“富有”的妙方。
一个人想要富有,唯有从内心着手,因为外在的物质追求,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若一味地在物质上追求,则内心将时常感到空虚,唯有心里的财宝才是丰裕、是无限的,因此,我们应该向内心追求财宝。什么是内心的财宝呢?“真如佛性”就是我们内心的财宝,佛法讲“如来藏”,就是说众生心中藏着如来。如来,不就是我们最珍贵的稀宝吗?
(二)从毒蛇到净财
一般人都以为佛法轻视财物。有道的人不肯讲钱,他们认为一讲钱,嘴巴就肮脏了,“要贫穷才算有道”,其实,富贵又何尝不能有道呢?有人认为“黄金是毒蛇”,但是,若运用得当,黄金不也是成就道业的资粮吗?黄金不也就是弘法的“净财”吗?
《阿含经》上说:有一次,佛陀带着阿难出去行化,忽然在路上看到一块黄金。佛陀说道:“阿难!你看到吗?那儿有毒蛇!”
阿难朝黄金看看,回答佛陀说:“是的!佛陀!我看到了,那是毒蛇。”
说完两个人就走过去了。
这时,在田里工作的父子俩,听到说有毒蛇,就想过来看看。可是,当他们一看,是一块黄金,“那里是毒蛇?刚才佛陀和阿难…
《佛教与生活(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