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没有西方这个名词,只是我们将它做出一个定义说有东、西、南、北方,如果向心外要去求个西方,哪里是西方?因为每一分每一秒它都在自转,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动,整个太阳系也都在动,没有一个定点。
所以,冷静去看这个实相,就会知道没有一个固定的西方,而且整个的全部都可以称做西方,我也可以称做东方,也可以称做南方,因为整个地球它都在绕。因此,「净土」的深层意思,净土就在我们的心中,你心净,佛土净啊!心净,众生净啊!把那十个结一一断除掉,贪、瞋、痴止息掉,你就在极乐世界里面,极乐世界就现前,涅槃彼岸就现前。身体上免不了会有死,但是你的心境上,没有生没有死,这个涵义很深,以后我们会再讲到。如果没有证到初果以上,谈这些都会变成只是空谈,所以我降低标准,我们以后在经典里面会讲到。
为什幺我们前面要先有这些法义闻思,再实修实证过来?佛陀也有讲,你要「先知法住智,后知涅槃智」。龙树也有讲过,你要先从世俗谛,才能够见到第一义谛。如果「三法印」、「世俗谛」的「法住智」方面,你没有彻底了悟,没有亲证「无常法印」,要讲涅槃那些,都变成是抽象的,原始佛法就是有一个次第上来。
大乘佛法里面所讲的涅槃、空,有两种情况:有的人误解以为涅槃就是死的,所以很多大师都在劝人家说「你不要入涅槃啊!不可以入涅槃啊!」这是对涅槃不了解。有的把涅槃只是当作一个抽象的名相在讲解,这些都变成落入一种空谈。但是,原始佛法里面,你只要照着步骤逐步上来,一定是可修可证可达,以后大家有因缘,我们这方面会慢慢再跟大家分享。如果你要心外去找个西方,是没有一个地方叫做西方。
阿罗汉就是没有时空的拘限,心净佛土净,解脱者、阿罗汉的心净,到哪里都是极乐世界。这些必须要慢慢去实修实证,不必向心外去求净土。前面有提过连银河系都会相撞,如果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星球,则佛陀所讲的「三法印」中的「无常法印」就推翻掉了。再讲深入一点,没有一个存在的现象界,没有存在的一个星球,或是任何一个银河系,它会恒常不灭,没有这样的一个地方。
现象界一切的存在,它一定就是诸行无常、生灭变异,大家要去求真求证。在这茫茫苦海里面,你要有求真求证找寻真理的魄力、决心。只要还没有真正安心,还没有真正了悟生死大事,就要认真去找!在黑暗之中,茫茫黑夜之中,「灯塔」就好像一个善知识、一部经典,就像那佛陀告诉我们解脱道,他就是一座灯塔,可以指引我们一个方向,告诉我们哪里是解脱道,哪里是涅槃寂静的世界,「灯塔」就是能够在黑暗中指引我们,就像一个善知识、一座灯塔,可以协助众生从苦海、从黑暗中,找到涅槃彼岸,找到解脱的彼岸。
但是,灯塔只是协助你,不是要你把他当作偶像崇拜。善知识也只是协助你去找到法,去自依止、法依止,不是要你去抓他,善知识他只是协助你。今天所讲的章节是「亲近善知识」,他只是协助你从此岸到彼岸,协助你看到现象界的一切,也协助你看到「空」,看到涅槃彼岸。善知识就像一座桥,协助你从此岸到达彼岸,但是这一座桥不是要你停留在上面,不是要你去抓住这个人。
所以,不要抓住任何人,不要抓住任何山头,你要依法不依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样才能够到达彼岸。我们对于善知识,当然是存着一种感恩,但是不会去抓住他,这座桥只是协助你通过,以后课程逐步解析「五蕴」、「六根」、「六界」,就是要进一步了解我们身心「无常」的实相。我们前面课程有讲述过,如果以麻雀的智慧,没办法看到「稻草人」是假的,但是以人的智慧,却可以看到「稻草人」是假的,所以我们人不会被这个「假象」吓到,但是麻雀却会被这个「假象」惊吓到。
同样的,我们在修行,就是要慢慢去深入,把我们原来抓得很牢紧的身、我、我所……这些,慢慢去体悟到「无常」,体悟到「无我」,就是智慧不断的提升,从麻雀的智慧,提升到人类的智慧,再从人类的智慧,提升到佛陀的智慧。
当我们闻思佛法之后,有时候可以到溪边,一方面去净化身心,好好来过滤、来思惟,就是进入「止观双运」实修。溪流水有很多、很深的启示,以后我们再来分享,溪声尽是广长舌,处处都在讲经说法,流水它有很深的含意、很深的启示,都在讲经说法,你会看吗?看得到吗?所以,要去看到法。
我们修行进入闻、思、修,这是进入「修」的阶段,大家有因缘要进入实修实证。如果你的视野心胸是在这里,就会排斥旁边这个,认为你跟他是不同的。但是,如果把你的视野心胸提升,就会跟他有一体的感觉,「一体世界」就能够体悟出来。所以,你不会去排斥它。但是,当你提升到这里,认为这个跟你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于是你就会排斥这个,所以就是「二元对立」。当你慢慢再提升,提升上来到这里,还是会排斥另一个……,这样知道吗?
所以,我们很多的「二元对立」,我们被很多框框架构套住,那十层十层就是这样,你要一层一层的上去,一层一层的突破,你越突破一层,视野心胸就会越来越宽广、越宽大,到后来整个的「二元对立」,都可以会消失,这样才能够真正进入一体世界。当你慢慢地进入「一体世界」,才会真正的大慈大悲悯众生,没有「身见」、「我见」。当大家了悟「无常法印」之后,还要再去体证到「缘起甚深」的缘起,不是说一加一等于二,实相的存在是一加一之后变化无穷。「五蕴」不是五个「一」加起来就等于五,那个是死的,真正活的,它是一加一加一加……,五个「一」加起来,它是变化无穷的。
你要先看到法,然后再去看到「缘起甚深」的甚深,如果没有去看到那个「甚深」,有的人学佛之后会变得很死板或是很僵化,就是没有去看到那个活的。所以,这里面都蕴藏着很多「缘起甚深」,蕴藏着很多的秘密、密码、计算机条形码,竹子的每一枝、每一节都不同,这里面有很多奥秘,都象是计算机条形码、密码。我们学佛就像从地面上看的,跟在比较高层次看的,视野不会相同,因此我们要超越原来的视野,提升到比较高层的视野来看,看到前景、也要看到背景,要看到诸相、也要看到非相,含意很深!以后我们解析五蕴、六界、六入处,都会继续再深入介绍。
要看到前景、背景,看到诸相非相。原来所讨厌、所不喜欢、所排斥的,当我们慢慢心胸打开之后,你不吃它、你不要它,没关系!但是你也尊重它,因为在宇宙中、在地球上,也有它的意义存在。所以,从原来不喜欢的这一种世界,也能够以平等心来尊重它。
这是蝉壳、蝉蜕,蝉就是要剥掉原来的框框,才会飞起来啊!所以,让我们能够脱胎换骨,放下过去种种的执着,放下过去种种的知见,以无限的胸襟、无限的雅量,这样我们才能够接触到无限的真理。
这是河流的尽头,这边是大海,河流流到大海,就像一个「自我」流入大海之后,如果你的「自我」不死,在茫茫大海里面还是很苦啊!你是大海里面的一个小点,只要你有「自我」,你只是一个小点,当「自我」消失之后,你流入大海,是跟整个大海溶为一体,你就会进入到「无所在、无所不在」,只要「自我」还抓着、没有溶入,你在大海里面就只是一直抓着那个「我」,在那个界线一直抓着,只是里面的一个小点,整个大海都是变成是你的界线之外的敌人,死神都在外面等着。如果那个「自我」消失,你就溶为一体。
这一张是在佳洛水拍到的,很像一个人的骨头,这里有两个眼睛、鼻子、嘴唇,然后这样躺着,好像一个人进入涅槃。这一张就像一个人的「自我」死亡,然后一个新生命飞起来、脱胎换骨,也就是你要大死一番,才能够进入不生不死,才能够解脱自在。如果你有「身见」这些,就会排斥它,说「你怎幺跟我不一样啊?」如果「身见」消失之后,大家就是一体、和平共存。
同一棵玫瑰,然后不同的颜色。这是木棉,只要大家好好的闻思,生命就会不断的开花,心花怒放啊!所谓「花开见佛悟无生」,「花开」就是智慧展开,你的心是无限的开展,解开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方向、生死大事,所以有的不安,所有的苦一定会消失,于是你的生命就是不断的开花,就会这样「花开见佛悟无生」。「花开见佛」就是把你过去种种框框,都不断破除掉,你的心花朵朵开啊!那些界线不断一直破除掉。
当你去体悟到法,「见佛」就是见到法,不是看到佛陀的法身、法相,不是看到一个相,是去见到法,去体证到「三法印」,体证到「四圣谛」,花开见佛,然后逐步的在修行,一直闻思修证进去。「悟无生」,就会体证到「无生」,就是进入到不生不死、没有生死。所以,原始佛法所讲的解脱,都是可修、可证、可达,不是抽象的。
有人问:「『末法』的分野是谁在划分的?
什幺会有「末法」的名相、分野出来?」
这是后来在佛法流变上的区分,以原始佛法方面来讲,是没有所谓的末法之分。因为真正的法,它就是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必然如此,法就是真理,真理就是超越时空。只是说,如果这一条解脱道没有厘清出来,你见不到法,纵然法呈现在你眼前,你见不到,也等于是「末法」,「莫法度」啦!
法、真理实相,它就呈现在大家眼前,如果你没有看到,有、等于没有,于是就变成「末法」。所以,真正「末法」,就是没有见到法,都是活在末法时期,不管你学哪一个法门,都一样啦!但是,如果我们纯粹以原始佛法方面来讲,法是没有末法之分,过去、现在、未来都是这样,我们今天的修行,今天的闻、思、修,主要就是透过正确的闻思再实修,然后就是要去体证活生生、每分每秒,都呈现在大家身、口、意,呈现在大家眼前的这个法。当你真正认清「法」的时候,就能够远离颠倒梦想,所以这个法没有末法之分。
有人问「释迦牟尼佛是否真的由右
出生,然后走七步指天、指地,说:唯我独尊?……这是文学的赞美?还是奇人轶事?」
坦白讲,这是属于宗教信仰的问题,你是怎幺样出生的,佛陀就是怎幺出生的,耶稣也是怎幺出生的。但是,以宗教信仰方面,会变成要把我的偶像神圣化、崇高化、要与众不同……,这样才可以。我们这样出生,他不可以这样出生,他要特别的一些现象,这样才能够显现出他与众不同,这是属于宗教信仰的层面。
我们以冷静、智慧来面对这种事实,你怎幺样出生,佛陀就怎幺样出生,就是这样!有传说说我们的神不是从子宫出来,我们的神是从右
的,于是佛教就认为释迦牟尼佛,我们的大偶像,怎幺可以跟我们凡夫同样都是从子宫、从阴道出来呢?!因此,才会有这些穿凿附会的说法。所以,大家要回归到理智的了解。
有人问「所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个僧一定是出家人吗?还是只要宣示法的人,都可以叫做僧?」
这个僧,并不限出家人,事实上讲的就是四双八辈。什幺叫做「四双八辈」?「四双」就是向初果、证初果,在证初果以前,你要努力积极精进闻、思、修,这样才能够到达证初果。以各位来讲,在还没有证到初果以前,现在大家在闻、思、修的过程,都是在向初果。向初果、证初果,叫做「一双」,「一双」就是八辈里面的两种人。事实上,「四双八辈」的意思是相同,只是不同的用词而已,然后再来向二果、证二果,这是一双,这样就是四种人了。再来向三果、证三果,这样就是第三双,这有六种人了,再来是向阿罗汉果、证阿罗汉果,叫做「四双八辈」。
真正能够让众生皈依做善知识的,以佛陀的高标准要求,是要证到阿罗汉才可以。你要阿罗汉,才可以真正做众生的善知识,以及众生的皈依处,这只是一个引导的皈依而已,不是真正究竟的皈依。所以,僧讲的不是说理一个光头之后,然后现个出家相,就是属于那个僧、僧团,然后就可以收弟子,接受人家的皈依顶礼,不可以这样!至少要证到初果的最低标准,否则绝对不可以收任何弟子,不可以让人家顶礼,因为你自己的路、方向,该怎幺走都还不懂,什幺叫做正法,什幺叫做解脱道,都还不知道,你怎幺去引导别人呢?!就很容易以盲引盲。
僧,就是有修有证的修行人,当然出家人会占比较多,因为他们等于说是专业,以佛陀当年,出家人会占比较多,当然在家居士也会有,但是比例会比较少一点。然而今天已经是本末颠倒了,看到很多事实呈现在眼前,很多出家人反而忙于一些法会、法务,都是属于「在家法」。曾经有一位比丘到慈莲寺找我,就很感慨讲说,他这五年来很喜欢研究原始佛法,看了这本书之后,很喜欢!就感慨的讲:今天研究《阿含》、原始佛法的,竟然大部分都是在家人在研究;而真正研究有成的,也大部分都是在家人,出家人反而占的很少。
当然,因为他本身是出家众,也是很感慨,于是我问他为什幺会有这种现象?他也笑一笑说:因为出家人太忙了!太忙啊!一出家之后,就忙着很多的法务,真正实实在在去闻思修的很少。没有真正走在阿含解脱道上,没有真正走在「出世间法」的修行,你随便现个出家相,然后就在收弟子,往往很容易以盲引盲。
「是不是宣示法的人,都可以叫做僧?」以高标准而言,不是说你会讲法,就可以叫做僧,而是你要有真修实证,要真正有所体悟体证的,这样才可以,不然你光是闻思,这样都还不可以。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五章 亲近善知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