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五章 親近善知識▪P4

  ..續本文上一頁沒有西方這個名詞,只是我們將它做出一個定義說有東、西、南、北方,如果向心外要去求個西方,哪裏是西方?因爲每一分每一秒它都在自轉,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動,整個太陽系也都在動,沒有一個定點。

  所以,冷靜去看這個實相,就會知道沒有一個固定的西方,而且整個的全部都可以稱做西方,我也可以稱做東方,也可以稱做南方,因爲整個地球它都在繞。因此,「淨土」的深層意思,淨土就在我們的心中,你心淨,佛土淨啊!心淨,衆生淨啊!把那十個結一一斷除掉,貪、瞋、癡止息掉,你就在極樂世界裏面,極樂世界就現前,涅槃彼岸就現前。身體上免不了會有死,但是你的心境上,沒有生沒有死,這個涵義很深,以後我們會再講到。如果沒有證到初果以上,談這些都會變成只是空談,所以我降低標准,我們以後在經典裏面會講到。

  爲什幺我們前面要先有這些法義聞思,再實修實證過來?佛陀也有講,你要「先知法住智,後知涅槃智」。龍樹也有講過,你要先從世俗谛,才能夠見到第一義谛。如果「叁法印」、「世俗谛」的「法住智」方面,你沒有徹底了悟,沒有親證「無常法印」,要講涅槃那些,都變成是抽象的,原始佛法就是有一個次第上來。

  大乘佛法裏面所講的涅槃、空,有兩種情況:有的人誤解以爲涅槃就是死的,所以很多大師都在勸人家說「你不要入涅槃啊!不可以入涅槃啊!」這是對涅槃不了解。有的把涅槃只是當作一個抽象的名相在講解,這些都變成落入一種空談。但是,原始佛法裏面,你只要照著步驟逐步上來,一定是可修可證可達,以後大家有因緣,我們這方面會慢慢再跟大家分享。如果你要心外去找個西方,是沒有一個地方叫做西方。

  阿羅漢就是沒有時空的拘限,心淨佛土淨,解脫者、阿羅漢的心淨,到哪裏都是極樂世界。這些必須要慢慢去實修實證,不必向心外去求淨土。前面有提過連銀河系都會相撞,如果有一個恒常不變的星球,則佛陀所講的「叁法印」中的「無常法印」就推翻掉了。再講深入一點,沒有一個存在的現象界,沒有存在的一個星球,或是任何一個銀河系,它會恒常不滅,沒有這樣的一個地方。

  現象界一切的存在,它一定就是諸行無常、生滅變異,大家要去求真求證。在這茫茫苦海裏面,你要有求真求證找尋真理的魄力、決心。只要還沒有真正安心,還沒有真正了悟生死大事,就要認真去找!在黑暗之中,茫茫黑夜之中,「燈塔」就好像一個善知識、一部經典,就像那佛陀告訴我們解脫道,他就是一座燈塔,可以指引我們一個方向,告訴我們哪裏是解脫道,哪裏是涅槃寂靜的世界,「燈塔」就是能夠在黑暗中指引我們,就像一個善知識、一座燈塔,可以協助衆生從苦海、從黑暗中,找到涅槃彼岸,找到解脫的彼岸。

  但是,燈塔只是協助你,不是要你把他當作偶像崇拜。善知識也只是協助你去找到法,去自依止、法依止,不是要你去抓他,善知識他只是協助你。今天所講的章節是「親近善知識」,他只是協助你從此岸到彼岸,協助你看到現象界的一切,也協助你看到「空」,看到涅槃彼岸。善知識就像一座橋,協助你從此岸到達彼岸,但是這一座橋不是要你停留在上面,不是要你去抓住這個人。

  所以,不要抓住任何人,不要抓住任何山頭,你要依法不依人,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樣才能夠到達彼岸。我們對于善知識,當然是存著一種感恩,但是不會去抓住他,這座橋只是協助你通過,以後課程逐步解析「五蘊」、「六根」、「六界」,就是要進一步了解我們身心「無常」的實相。我們前面課程有講述過,如果以麻雀的智慧,沒辦法看到「稻草人」是假的,但是以人的智慧,卻可以看到「稻草人」是假的,所以我們人不會被這個「假象」嚇到,但是麻雀卻會被這個「假象」驚嚇到。

  同樣的,我們在修行,就是要慢慢去深入,把我們原來抓得很牢緊的身、我、我所……這些,慢慢去體悟到「無常」,體悟到「無我」,就是智慧不斷的提升,從麻雀的智慧,提升到人類的智慧,再從人類的智慧,提升到佛陀的智慧。

  當我們聞思佛法之後,有時候可以到溪邊,一方面去淨化身心,好好來過濾、來思惟,就是進入「止觀雙運」實修。溪流水有很多、很深的啓示,以後我們再來分享,溪聲盡是廣長舌,處處都在講經說法,流水它有很深的含意、很深的啓示,都在講經說法,你會看嗎?看得到嗎?所以,要去看到法。

  我們修行進入聞、思、修,這是進入「修」的階段,大家有因緣要進入實修實證。如果你的視野心胸是在這裏,就會排斥旁邊這個,認爲你跟他是不同的。但是,如果把你的視野心胸提升,就會跟他有一體的感覺,「一體世界」就能夠體悟出來。所以,你不會去排斥它。但是,當你提升到這裏,認爲這個跟你不同國度、不同種族,于是你就會排斥這個,所以就是「二元對立」。當你慢慢再提升,提升上來到這裏,還是會排斥另一個……,這樣知道嗎?

  所以,我們很多的「二元對立」,我們被很多框框架構套住,那十層十層就是這樣,你要一層一層的上去,一層一層的突破,你越突破一層,視野心胸就會越來越寬廣、越寬大,到後來整個的「二元對立」,都可以會消失,這樣才能夠真正進入一體世界。當你慢慢地進入「一體世界」,才會真正的大慈大悲憫衆生,沒有「身見」、「我見」。當大家了悟「無常法印」之後,還要再去體證到「緣起甚深」的緣起,不是說一加一等于二,實相的存在是一加一之後變化無窮。「五蘊」不是五個「一」加起來就等于五,那個是死的,真正活的,它是一加一加一加……,五個「一」加起來,它是變化無窮的。

  你要先看到法,然後再去看到「緣起甚深」的甚深,如果沒有去看到那個「甚深」,有的人學佛之後會變得很死板或是很僵化,就是沒有去看到那個活的。所以,這裏面都蘊藏著很多「緣起甚深」,蘊藏著很多的秘密、密碼、計算機條形碼,竹子的每一枝、每一節都不同,這裏面有很多奧秘,都象是計算機條形碼、密碼。我們學佛就像從地面上看的,跟在比較高層次看的,視野不會相同,因此我們要超越原來的視野,提升到比較高層的視野來看,看到前景、也要看到背景,要看到諸相、也要看到非相,含意很深!以後我們解析五蘊、六界、六入處,都會繼續再深入介紹。

  要看到前景、背景,看到諸相非相。原來所討厭、所不喜歡、所排斥的,當我們慢慢心胸打開之後,你不吃它、你不要它,沒關系!但是你也尊重它,因爲在宇宙中、在地球上,也有它的意義存在。所以,從原來不喜歡的這一種世界,也能夠以平等心來尊重它。

  這是蟬殼、蟬蛻,蟬就是要剝掉原來的框框,才會飛起來啊!所以,讓我們能夠脫胎換骨,放下過去種種的執著,放下過去種種的知見,以無限的胸襟、無限的雅量,這樣我們才能夠接觸到無限的真理。

  這是河流的盡頭,這邊是大海,河流流到大海,就像一個「自我」流入大海之後,如果你的「自我」不死,在茫茫大海裏面還是很苦啊!你是大海裏面的一個小點,只要你有「自我」,你只是一個小點,當「自我」消失之後,你流入大海,是跟整個大海溶爲一體,你就會進入到「無所在、無所不在」,只要「自我」還抓著、沒有溶入,你在大海裏面就只是一直抓著那個「我」,在那個界線一直抓著,只是裏面的一個小點,整個大海都是變成是你的界線之外的敵人,死神都在外面等著。如果那個「自我」消失,你就溶爲一體。

  這一張是在佳洛水拍到的,很像一個人的骨頭,這裏有兩個眼睛、鼻子、嘴唇,然後這樣躺著,好像一個人進入涅槃。這一張就像一個人的「自我」死亡,然後一個新生命飛起來、脫胎換骨,也就是你要大死一番,才能夠進入不生不死,才能夠解脫自在。如果你有「身見」這些,就會排斥它,說「你怎幺跟我不一樣啊?」如果「身見」消失之後,大家就是一體、和平共存。

  同一棵玫瑰,然後不同的顔色。這是木棉,只要大家好好的聞思,生命就會不斷的開花,心花怒放啊!所謂「花開見佛悟無生」,「花開」就是智慧展開,你的心是無限的開展,解開生命的意義、生命的方向、生死大事,所以有的不安,所有的苦一定會消失,于是你的生命就是不斷的開花,就會這樣「花開見佛悟無生」。「花開見佛」就是把你過去種種框框,都不斷破除掉,你的心花朵朵開啊!那些界線不斷一直破除掉。

  當你去體悟到法,「見佛」就是見到法,不是看到佛陀的法身、法相,不是看到一個相,是去見到法,去體證到「叁法印」,體證到「四聖谛」,花開見佛,然後逐步的在修行,一直聞思修證進去。「悟無生」,就會體證到「無生」,就是進入到不生不死、沒有生死。所以,原始佛法所講的解脫,都是可修、可證、可達,不是抽象的。

  有人問:「『末法』的分野是誰在劃分的?

  什幺會有「末法」的名相、分野出來?」

  這是後來在佛法流變上的區分,以原始佛法方面來講,是沒有所謂的末法之分。因爲真正的法,它就是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也必然如此,法就是真理,真理就是超越時空。只是說,如果這一條解脫道沒有厘清出來,你見不到法,縱然法呈現在你眼前,你見不到,也等于是「末法」,「莫法度」啦!

  法、真理實相,它就呈現在大家眼前,如果你沒有看到,有、等于沒有,于是就變成「末法」。所以,真正「末法」,就是沒有見到法,都是活在末法時期,不管你學哪一個法門,都一樣啦!但是,如果我們純粹以原始佛法方面來講,法是沒有末法之分,過去、現在、未來都是這樣,我們今天的修行,今天的聞、思、修,主要就是透過正確的聞思再實修,然後就是要去體證活生生、每分每秒,都呈現在大家身、口、意,呈現在大家眼前的這個法。當你真正認清「法」的時候,就能夠遠離顛倒夢想,所以這個法沒有末法之分。

  有人問「釋迦牟尼佛是否真的由右

  出生,然後走七步指天、指地,說:唯我獨尊?……這是文學的贊美?還是奇人轶事?」

  坦白講,這是屬于宗教信仰的問題,你是怎幺樣出生的,佛陀就是怎幺出生的,耶稣也是怎幺出生的。但是,以宗教信仰方面,會變成要把我的偶像神聖化、崇高化、要與衆不同……,這樣才可以。我們這樣出生,他不可以這樣出生,他要特別的一些現象,這樣才能夠顯現出他與衆不同,這是屬于宗教信仰的層面。

  我們以冷靜、智慧來面對這種事實,你怎幺樣出生,佛陀就怎幺樣出生,就是這樣!有傳說說我們的神不是從子宮出來,我們的神是從右

  的,于是佛教就認爲釋迦牟尼佛,我們的大偶像,怎幺可以跟我們凡夫同樣都是從子宮、從陰道出來呢?!因此,才會有這些穿鑿附會的說法。所以,大家要回歸到理智的了解。

  有人問「所謂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個僧一定是出家人嗎?還是只要宣示法的人,都可以叫做僧?」

  這個僧,並不限出家人,事實上講的就是四雙八輩。什幺叫做「四雙八輩」?「四雙」就是向初果、證初果,在證初果以前,你要努力積極精進聞、思、修,這樣才能夠到達證初果。以各位來講,在還沒有證到初果以前,現在大家在聞、思、修的過程,都是在向初果。向初果、證初果,叫做「一雙」,「一雙」就是八輩裏面的兩種人。事實上,「四雙八輩」的意思是相同,只是不同的用詞而已,然後再來向二果、證二果,這是一雙,這樣就是四種人了。再來向叁果、證叁果,這樣就是第叁雙,這有六種人了,再來是向阿羅漢果、證阿羅漢果,叫做「四雙八輩」。

  真正能夠讓衆生皈依做善知識的,以佛陀的高標准要求,是要證到阿羅漢才可以。你要阿羅漢,才可以真正做衆生的善知識,以及衆生的皈依處,這只是一個引導的皈依而已,不是真正究竟的皈依。所以,僧講的不是說理一個光頭之後,然後現個出家相,就是屬于那個僧、僧團,然後就可以收弟子,接受人家的皈依頂禮,不可以這樣!至少要證到初果的最低標准,否則絕對不可以收任何弟子,不可以讓人家頂禮,因爲你自己的路、方向,該怎幺走都還不懂,什幺叫做正法,什幺叫做解脫道,都還不知道,你怎幺去引導別人呢?!就很容易以盲引盲。

  僧,就是有修有證的修行人,當然出家人會占比較多,因爲他們等于說是專業,以佛陀當年,出家人會占比較多,當然在家居士也會有,但是比例會比較少一點。然而今天已經是本末顛倒了,看到很多事實呈現在眼前,很多出家人反而忙于一些法會、法務,都是屬于「在家法」。曾經有一位比丘到慈蓮寺找我,就很感慨講說,他這五年來很喜歡研究原始佛法,看了這本書之後,很喜歡!就感慨的講:今天研究《阿含》、原始佛法的,竟然大部分都是在家人在研究;而真正研究有成的,也大部分都是在家人,出家人反而占的很少。

  當然,因爲他本身是出家衆,也是很感慨,于是我問他爲什幺會有這種現象?他也笑一笑說:因爲出家人太忙了!太忙啊!一出家之後,就忙著很多的法務,真正實實在在去聞思修的很少。沒有真正走在阿含解脫道上,沒有真正走在「出世間法」的修行,你隨便現個出家相,然後就在收弟子,往往很容易以盲引盲。

  「是不是宣示法的人,都可以叫做僧?」以高標准而言,不是說你會講法,就可以叫做僧,而是你要有真修實證,要真正有所體悟體證的,這樣才可以,不然你光是聞思,這樣都還不可以。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五章 親近善知識》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