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四章 惭愧心▪P2

  ..续本文上一页结」;再来,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我慢,无明,这是「五上分结」。

  「初果」就是断前面三个结--身见结、戒禁取、疑结。「二果」就是断前面三结,再加上贪、瞋这两个结,渐渐的淡薄。「三果」就是断前面的五个结,也就是断「五下分结」,但是后半的「五上分结」还没有断除。「四果」就是十个结全部断,贪、瞋、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不再颠倒梦想,契入无为、无学位。所以,十个结就是我们画的这十个圈圈,用现在大家比较容易了解的比喻,就是十道「自我」的防卫体系。

  有的人会说「奇怪!我怎幺有这些?我觉得我没有啊!」那还是很迟钝啊!不知不觉啊!只要你不是解脱者,这些结都一定都有,只是粗细大小这样而已。我们今天修行就是要你去照见到,这十个结也可以说是十层的面具。我们是带着十层的面具、十层的保护网,把「自我」在这里保护着。本来宇宙的实相存在是「无我」,但是众生就是很怕「无我」,一直不敢去面对,于是用十道防卫体系,把「自我」巩固着。然而,不管你再怎幺巩固,只要你还有「自我」,就会有「我慢」。

  所以,「我慢」是属于「五上分结」,只要还有「我慢」,就表示还有「无明结」存在,「我慢」跟「无明」是一体的,只要有「我慢」存在,死神就一定跟在后面,于是他就要不断再继续逃、继续逃,当有一天整个「自我」消失、「我慢」消失的时候,死神也消失了。当「我慢」消失,死神也随之消失。十个结、十道防卫体系,也就是十个框框,都把自己套在里面,但是我们一般人不容易觉察到。如果你能够觉察到,就好办了!你能够觉察到,就会虚心的学习,然后设法把一层一层的障碍去除掉。你能够去除掉前面三个结,就能够证到初果,再来去掉前面的五个结,就能够证到三果,再来到后面「五上分结」,算是进入到我们生命的核心,进入到「自我」生死存亡的关键,非常不容易突破。但是,只要你继续再深观进去,真正

  解开生死之谜,

  了悟生死大事,你会继续面对「自我」再挑战,因为最后的敌人、这个「自我」,你一定要能够清楚觉察出来,然后愿意大死一番。

  当「自我」大死一番之后,才能够溶入不生不死的世界,这时候「自我」都消失了,你会体证到「空」,体证到「涅槃」,所有的框框都没有了,所有的框框都消失了,就是溶入一体的世界。

  另外,在修行路上常常稍有所得、稍有突破,就容易志得意满、「我慢」生起、想为人师,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名利的腐蚀性很强、很大。大家要慢慢体会名利的腐蚀性很强、很大,迷失在名利堆中的人,会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掩饰自己的贪染、慢染,这方面大家也要慢慢去求证,在此只能点出一个原则,很多宗教师都是落入这里面打转、打滚,但是都不容易觉察到。所以,佛陀就会叮咛交代我们,不要去偶像崇拜。

  (第20页)【法义分享】:在修行路上,只要还没有找到究竟涅槃的彼岸,都要不断虚心的学习求教,如此才能一层一层的超越。我们要老实面对自己,真诚的爱戴自己,你要真正的明眼,才有办法协助众生出离苦海。如果你还没有真正的把「无明结」、「我慢」破除掉,不可能协助众生出离苦海,因为自己还不知道苦海的边在哪里。所以,学佛就是要做一个脚踏实地、老老实实的人,实实在在、不要自欺欺人,要能够慢慢薰习,把各种结、包裹、包装,十个结慢慢去除掉之后,才会完全没有包藏、没有覆藏、没有裹藏、没有包袱、没有系缚,成为一个真人(纯真之人),而解脱自在!所以,宁愿真的丑,不要假的美。虚假的美、自欺欺人,没意义!都还是带着厚厚的面具,久了之后就会很累啦!宁愿真的丑,做一个纯真、率直的人。

  (第274页)第34章 溶入一体世界--体证「心经」,这章本来是要进入实修实证之后,才能够体悟、超越的,但是这里有很多重要的观念,今天先提出来跟大家来分享,大家要慢慢去体会、去求证,这样以后在实际闻、思、修之后,越闻、思、修进入一分,你的体悟就会越深入一分。或许有些是现在还不能够认同的方面,没关系!你就暂时把它保留。

  有人问佛陀:什幺叫做「佛」呢?到底是怎幺样由来?佛陀就回答「佛见过去世、如是见未来、亦见现在世,一切行起灭」「一切行起灭」所有现象界都是缘生缘灭,「行」是现象界一切都是在动的、在变的,但一定是缘生缘灭。所以「明智所了知,所应修已修,应断悉已断,是故名为佛。历劫求选择,纯苦无暂乐」。

  「历劫求选择」就是佛陀在还没有成佛以前,过去也是一样,都一直在苦海里面浮浮沉沉。「选择」就是在二元对立的世界,区分这是好、那是不好,这是对、那是错,这才是圣、那是凡……,给自己带来苦。

  「生者悉磨灭,远离息尘垢,拔诸使刺本,等觉故名佛」。「拔诸刺使本」的「刺」,就是种种的界线、种种的框框,因为那些会带来给你的苦。【法义分享】:「历劫求选择,纯苦无暂乐」这是「自我」从一体的实相世界,划分出自己想要的梦幻世界。「自我」划地自限之后,从此活在二元对立的世界→落入无边的苦海。大家以后要慢慢去体会,看这一本书的速度,不能够快的,否则只能够看到表层的文字而已,因为里面很多的深义,都是要你的心越宁静,就能够体会到越深层的法义。

  「好、坏、美、丑、是、非、善、恶、圣、凡、净、不净、高、低、大、小……」所有二元对立的观念都是人类头脑的产物。所有二元对立的观念都是人类头脑的产物,都是被「自我」所划分出来的。实相世界是--包含所有相反的两极;整个存在是--一体无分别,但「自我」却不喜欢这样的世界,它有很多的「要」与「不要」,含意都很深!

  自我所「要的」就归纳为好、美、是、善、圣、净、高、大、优……,然后尽力去追求。自我所「不要的」,不合你意的、你不喜欢的,你就打入「黑五类」,归纳入坏、丑、非、恶、凡、不净、低、小、劣……,然后尽力去排斥,赶快设法「划清界线」。自我就这样一直在构筑理想的「梦幻世界」。凡夫在构筑他的梦幻世界,修行人也是同样在构筑他的梦幻世界。

  为什幺修行人也是同样在构筑他的梦幻世界呢?只要还没有解脱,一样都是在构筑他的梦幻世界。只要还没有走上「出世间法」的解脱道上,在修行上面想越修越厉害,越修越有所得,都是在构筑他的梦幻世界,期盼「我修行了之后,我有大神通力,我有大法力,我可以……,可以……,可以……」都是在构筑梦幻世界,但是这个涵义很深!

  如果你现在没办法体会,或是说你还不能够接受,也没关系!暂时保留下来,慢慢去求证。这里是经过自己的实际体悟、体証之后,才把它写出来。凡夫都是用自我的好恶标准去界定一切,「顺我则是;逆我则非」。以前在布袋戏里面,史艷文跟藏镜人讲一句话「顺我则生,逆我则亡」当然那是黑道老大这样讲,我们大家不是黑道老大,我们讲的不是那幺严重而已,我们的程度跟那个都有相同的地方,所以我把「顺我则生,逆我则亡」,稍微调整为「顺我则是,逆我则非」。

  大家要慢慢静下来体会,我们很多是非的背后,有没有符合我们内心设定的标准?你要仔细把它解开,事实上是背后我们有一个框框、有一个标准,符合这个框框标准的,就是「对的」、就是「是」,不符合我所认定、所建构的框框标准,就是「错的」。所以,佛陀说「切莫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罗汉果已,才可信汝意」。因为每一个人的框框标准都不一样,透过你的框框标准,界定出来的是非、善恶,未必是真的是非、善恶,因为这里面有我们的扭曲、有我们的染污,除非有一天「自我」的框框、架构没有了,就能够见如实、知如真,很如实来照见实相,这时候就很清楚了。

  所以,我们要去反观照见到,很多是非、善恶的背后,是我们有一个框框架构存在,于是「顺我则是,逆我则非」,它的标准框框都是从「自我」的喜好及厌恶出发,要慢慢去看到才是真正的修行功夫。真正的修行功夫,是要去深观到这方面,才会看到「我是、我能、我慢」,惭愧心才会生起。再者,「界线」就是冲突战争的导火线,你的界线越多,原则框框越多,你的冲突就越多。国际军事专家都会知道,只要有「界线」的存在,就是有冲突战争的潜伏危机,「自我」所造成二元对立的世界,就是无边的苦海。

  为什幺「界线」是冲突战争的导火线?当你有一个「界线」,对立就产生出来。因为你有了界线,就会有敌对,因为当界线划分出来,就是会有「我」所要的,还有「我」所不要的,里面一定是冲突不断。只要「我」不死,「我慢」、「自我」不死,就有很多的要、不要,于是这个界线就存在,你就会一直在抓、在追,在逃、在避啊!这样都是心没办法安止下来,都是苦啊!所以,「等觉」就是泯除一切二元对立的观念,溶入不可思议的一体世界,但是却不是凡夫所想象的「没有是非善恶的观念」。

  一般人的「二元对立」就是划分出一个白、一个黑,白的代表是好人,黑的代表是坏人;白的就是对、黑的是错;白的是「是」,黑的是「非」。这是圣、这是凡,这是高、这是低,这是大、这是小……。很多的二元对立就是这样,当我们划分出来之后,我就是只要这个就好,然后另外一个我所不要的,就予以排斥。然而这些都是「自我」在划分,实相世界的存在是是一体的,而且白中有黑、黑中有白,不但是一体,而且它还会变化。

  (书本第25页)《葛拉玛经》讲到一些很重要的观念,佛陀来到葛拉玛村一个更小的村落,叫做卡莎布达区,这里的人就跟佛陀讲:我们地区常常有很多传道师、布教师来讲经说法,但是每个人都是讲他们的法是最好,讲他们的宗派、宗教是最好,然后排斥其他的人,都说别人的不好。(经文的第…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四章 惭愧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