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打坐及禅修的意义

  打坐及禅修的意义

  我们要修行,不是只是一个自了汉、自私自利,为什么要修行?就是要让我们不断的净化、不断的提升。真正走在正法,真正走在修行解脱道上,一定是具有慈悲心、具有菩萨心,所以只要我们能够净化,你的周遭、我们的世界,就会跟着净化。只要我们越来越祥和、越慈悲,我们的周遭、我们的磁场、我们的附近,就会因为我们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只要我们在成长,我们越来越好,我们的世界就会越来越好,社会也一定会越来越祥和,所以正法所在的地方,正法发扬的地方,这个地方一定是充满祥和,社会一定是越来越安定,因为「心净佛土净」。

  我们真正能够改变自己,我们身心越来越柔软,我们的世界就会越来越安祥。佛经里面所讲的「心净佛土净」就是这样,从改变我们自己开始。当我们真的能够改变,这个社会就会因为我们的净化而净化。

  禅修就是进一步闻、思、修、证的深入,进一步的用功,比光是讲经是要更深入的。中国自古以来有名的修行道场、丛林道场,都是跟大自然、跟森林结合,空海几年以来,也是一直希望国内外能够逐渐的普设丛林道场。大家回复到单纯朴实的修行宗风,佛教界一定要回到单纯朴实的宗风,整个佛教界、佛教的水平才会提升。如果有丛林道场而认真的闻、思、修,然后在市区里面有与众生广结善缘的菩萨道场,这样里外配合是最理想。在林间、在山中,这是修「解脱道」最好的地方;在都市人口众多的地方、在城市里面,是行菩萨道最好的地方。所以,佛教是需要这两方面的配合。

  今天我们在这里有这么好的环境,来好好的深入精进用功,我们也很感恩各方面的因缘,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珍惜。如果我们能够体会到要兴办一次禅修是非常不容易,是要具足很多殊胜的因缘,而且背后有很多的菩萨们在护持、在护法。如果大家能够体会到有这么多殊胜的因缘在护持,我们的内心就会充满着感恩。

  一个人的修行,讲说修得多么高、多好,这是一回事;一个人的修行,要能够产生由衷的感恩的心。在一次禅修里面,如果能够真正身心柔软下来,能够反观、能够懂得感恩,这一次的禅修对你来讲,就是非常大的突破;这一次的禅修对大家来讲,就是非常的成功。

  「修行」不是在练工夫,「修行」不是越修越行。如果没有正确的闻思基础,如果没有正知正见,很容易在修行路上就走偏差了,因为在修行路上真的岔路非常非常多。一个观念不正确,一个知见不正确,走偏了、就不知道。所以,在空海这几年来带禅修,一定都是非常强调要有闻思基础,大家一定要有深厚的闻思基础,这样来参加禅修才能避免盲修瞎练、避免走偏。

  当闻思基础打好之后,你再来实修,就能够事半功倍。当大家有了闻思基础再来禅修,这样就会很快,能够掌握到修行的要领。禅宗是很重视「明心见性」,绝大多数修禅的人,都是希望有一天来到「明心见性」,不错!是真的要这样。问题是,你要来到真正的「明心」,一定要透过闻、思、修…这样逐步上来。

  空海在学佛的路上走过卅几年,是从初中、高中时期,就开始寻道、觅道、在修行。走过这卅几年的路程,绕过北传、南传,对中国佛教也深入去了解、去体会、也去修;各种法门也都涉猎过、也都修过,后来又寻寻觅觅到原始佛法,到南传地区再去寻找、寻法。后来因缘形成、具足之后,才发现南北传都各有各的特色与优点。

  空海是把南北传的优点综合起来,因此我们是来到不局限在北传、也不局限在南传。对空海而言,人家有优点,我们就虚心的学习;别人的优点可以帮助我们成长,我们就虚心的学习。这也是跟大家勉励,我们每一个人要打开自己的心胸,打开我们的肚量,打开我们的框框,因此我们在讲解脱道的第一个课程,就是要「归零」。

  「归零」就是把我们很多的观念知见放下,但是说起来很容易啊!要讲这几句话,很快就能够讲过,但是你真正要做到,那是非常不容易啊!为什么要「归零」?为什么要把我们很多的观念知见放下?这不是空海所独创,而是佛陀以及那些祖师大德们,不断的叮咛我们,禅宗里面常常讲的「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你要来到念头死、死掉,那不是打坐、坐坐坐…,做到念头死啊!不是这样。

  不是说「我一直打坐,打坐到什么念头都不可以起来,都坐…做到没有念头…」所谓的「打得念头死」不是那个意思,而是说「修行」要来到把我们过去的观念知见,习以为常的观念知见,你要让它「死掉」啊!也就是要「归零」。为什么这些观念知见要放下?佛陀在《四十二章经》里面讲得很明显,「切莫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罗汉果已,方可信汝意。」当我在廿年前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是非常的震撼!

  「切莫信汝意」意指不要相信我们习以为常的判断,不要轻易相信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知见;「汝意不可信」意指因为大家习以为常的观念知见,是不値得信任、不値得信赖,不値得坚持、固执、执着;「得阿罗汉果已,方可信汝意」到什么时候才能够相信自己的思惟、判断呢?要等到你证到「阿罗汉果」,才能够真正相信自己的思考判断。

  这几句话如果要解开,含意是非常深!一般来讲,佛陀是希望大家虚心的学习,不断的精进用功,在这过程之中,我们很多习以为常的观念知见,要不断的归零、不断的放下。因为佛陀知道很多的观念知见,都是我们自己在颠倒梦想。但是,当众生本身处在颠倒梦想的世界的时候,众生自己是不知不觉、不以为然。

  当众生在颠倒梦想,他是很难很难承认自己在颠倒梦想,他总是这样认为他就是对的,觉得「我这样坚持是有理的…」所以,众生被自己这样的观念知见所捆绑住了、所框住了,我们却不知道。佛陀就百般的叮咛大家,不要轻易的相信自己的判断、知见。

  唯有我们有这样的警觉、我们有这样的警惕,才会对我们的判断、观念知见来一个弹性保留的空间,我们的心才会渐渐的柔软,我们的心胸肚量才会越来越宽大,我们的视野才会越来越大。因此,在修行的路上,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不是任何魔境、外魔的干扰;真正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的观念知见。

  我们太习以为常的观念知见,让我们总是在那个层次里面,不断的上上下下循环,这就是佛教所讲的「轮回」。「轮回」就像轮子这样上下、上下…,但是不管它上上下下,总是在那个层次。比如说,如果修行是从第一层到一百层楼,一般众生的思惟是在第十层到卅层楼之间,一般习以为常就是在第十层到卅层之间上上下下。至于在卅层之上的那些思惟、那些智慧,一般人很难开启。

  所谓的「开智慧」,就是让我们从习以为常的第十层到卅层的空间,再升华上来、再跳脱上来,让你从第卅层再提升到五十层楼来。以大家比较容易了解的比喻,如果你能够提升到五十层楼的这一种境界,这个就是见法、开悟,也就是「四双八辈」里面所讲的证到初果,但不是这样就满足了,不能得少为足啊!你必须还要不断的自我挑战。

  记得一个原则!修行路上最需要突破的,是我们自己的观念,我们最需要的就是自我挑战,因为大家本来就是佛,你们本来就是解脱自在,大家本来就是在净土里面,本来就是在极乐世界里面,大家本来就是佛!为什么今天你会有很多的苦?很多的忧悲苦恼?为什么今天你会有那些贪、瞋?为什么今天我们会有心量狭窄,容易跟人家起冲突?为什么我们今天容易形成不容易接受不同的看法、思想、见解?为什么我们会排斥异己?为什么对待不同宗派,我们就打压别人或是瞧不起别人?为什么对于不同的宗教,我们就认为是「外道」?…

  这些往往跟我们知见的认定、认知都有关系。所以,禅宗就是要我们恢复「自性」,恢复「本来的面目」,也就是「佛性」。从本来清净的佛性,把我们的「本心」、「本性」、「自性」,要找到、要发挥出来,也就是回复到我们原本清清净净、没有污染的本来面目,这样的心就是「佛心」,这样的本性就是佛的本性、特性,简称「佛性」。

  本来我们的良心、我们的本性,是没又贪瞋痴、没有我慢、没有无明。今天为什么很多人会活在忧悲苦恼、怕死的世界里面,这就是因为众生被「无明盖」所遮障。「无明」就我们的清净本心,就象是被乌云、被盖子盖住了,让我们的心没办法真正的清净、没办法明心,导致我们对真理实相的认知,就有很多的错误,很多都是模糊不清楚。

  今天我们要成佛、要解脱、要找到净土,都不是向心外去找,「唯心净土」净土就在我们心中。如果我们能够真正把我们这个污垢的心,把它净化了,净土就现前了;如果我们能够让我们充满污垢、充满贪瞋痴、我慢的这个心,也就是颠倒梦想的心,让它净化了、让它清净了,我们自然就远离颠倒梦想,这样对实相就不会有错误的判断。

  所以,要成佛,记得!不是练功夫;要解脱不是靠十八般武艺、不是靠神通广大;要解脱,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明心」,你的心清净了,非常的清、明,你就能够认清万物实相;你能够看到真理实相,这就是见法。你能够见法,这就是「见性」。当你真的能够「明心见性」,那就很自然的远离颠倒梦想,因为你不会再跟宇宙的运转法则背道而驰,不会了!

  一般人会有很多的忧悲苦恼,就是因为我们的观念知见--我们所要的或是所不要的,刚好跟「三法印」,也就是与宇宙的运转法则背道而驰。我讲说「背道而驰」,也许又有很多人不如此认为,觉得「我没有啊!我没有背道而驰啊!我是在伸张正义啊!我这是在主持公道啊!我在主持正法、真理啊!…」如果你行的是真正的「正道」,你所行的是真正的「正法」,则你本身不会有苦,你本身不会有不安,你本身不会有忧悲恼苦。

  如果我们内心还有苦、还有不安,真的要重新来过,让自己大死一番。空海今天来这里跟大家结缘,我对大家无所求,我…

《打坐及禅修的意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大地风云经(一)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