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你要照我的意思去做,我爱你、我给你好处,但是你要照我的意思去做,这个叫做意思食。在家庭里面亲子之间这一种问题最常发生。父母亲很关心、很疼爱小孩,但是往往也要小孩子:你要听我的,你是我生的、你是我养的,所以我对你好,那你要乖乖听话啊、你应该怎么样啊、你要怎么样啊。
好,如果父母亲本身有智慧的话,他的爱不会带给小孩子痛苦;那如果父母本身你是意思食、主宰欲很强的话,小孩子会被你爱的很痛苦,你是很爱他,但是,他却没有自由的选择权。你要他读医学当医生,但是他对这方面没兴趣,他想要发展艺术、想要发展美术,或是想要发展音乐;为人父母的却认为:“这个没什么“钱途”了”,这个“钱”那是金钱的“钱”;“这个赚不了多少钱,还是不要读这个了,你还是好好听父母亲的话,照父母亲的话去做,这样就没错。”
但是小孩子的兴趣不在此,父母亲却硬是要把他拉过来,符合父母亲的欲求。像这一种情况,小孩子常常被爱的会很痛苦,他会在——我要忠实于我自己的生命、走我自己的路,还是——要孝顺、乖乖听父母亲的话呢?这个他会产生很多的挣扎。
好,小问题还可以妥协,但是大问题——他的兴趣、他的人生、他的理想都被父母亲的欲望主宰之后,父母亲对他爱越深,他的压抑就越大,结果导致小孩子被爱的痛苦,累积久之后,他就会怎么样?会反叛。小孩子会叛逆就是这样引起的。
那为人父母看不到自己所给的小孩子的是错爱,所以反而还怪小孩子:你怎么不听话啊?你怎么形成叛逆啊?你怎么这样啊?但父母亲不容易看到,我们给小孩子的是错爱,我们给小孩子的是太狭窄的空间。这就是错爱它会产生后面很多的痛苦,这就是因为欠缺智慧。
如果我们的心灵能够逐渐地成长上来,我们会真的用智慧来对待我们的小孩子,我们爱护他、协助他成长,是协助小孩子做他自己,把他的生命意义发挥出来,不是让小孩子成为父母亲欲望的投射。仔细听好啊,这就是真爱跟错爱的分水岭。
那什么是真爱呢?真爱就是无条件、无所求的爱你;是希望真的能够看到你的成长、你的快乐、你的喜悦;真爱他的付出——我就是无所求、无条件的付出,至于你要回馈我什么,那是随缘、随你。也不会有那一种你回馈的到底是多或是少,然后如果你回馈少就会生气,不会的。真爱他就是无条件,也没有主宰欲,没有意思食。
一般,一般人常常是这样:我爱不到的东西我也不希望别人得到。比如说男女在交往的时候,如果这个女朋友她不喜欢你了,她喜欢另一个男人,那一般男人就不容易接受这样的情况,总是设法要把她抢夺过来;或是——我得不到我也不希望别人得到。这个都不是真爱,你不是真正爱她。
甚至结了婚之后也是一样,如果夫妻之间相处得常常相处得冲突、痛苦,那另一半想提出要离婚,有的人他放不下,他觉得我爱你,我不能够让你离开。但是却让对方很痛苦。
好,如果是我,我在讲我自己好了,如果我的另一半她提出,她觉得她跟我相…,我现在没事,我是讲以前啦,不要误会啦。如果你觉得你跟我在一起,你不是真正的快乐,那你觉得你是痛苦比较多,如果你觉得你跟别人在一起,你会比较幸福、比较快乐,那我会尊重你,让你有空间、让你可以去选择。如果你真的觉得这样比较好,你真的觉得这样比较快乐、比较幸福,我祝福你。
我们真爱要真的民主,爱你是包括:不管什么情况我都不会伤害你,真正的爱就是看到你喜悦、快乐、幸福,这就是真爱。真爱,真爱就像太阳,给我们光明,给我们能量,给我们生命的动力,给我们喜悦,给我们希望,给我们温暖,给我们爱,给我们温馨;但太阳不会要主宰我们;太阳也不会要跟我们收费,就是这样。真爱就是:爱你,祝福你;看到你快乐,我就分享你的快乐;看到你喜悦,我就分享你的喜悦。这就是真爱。OK。
陶老师:感觉到空海师父把假爱、错爱、真爱分析的淋漓尽致啊。我只是做一点小小的补充。至于假爱,我认为假爱者他是玩一个小聪明,不仅没有真爱,也没有智慧。我经常在教育上行走,我认为绝大、绝大部分老师都很爱他的学生,只有极个别的、极个别的老师他不爱学生,但是作为教师,他不爱还得装出爱,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其实,你别认为这些小孩子他不懂事,我发现他们太智慧、太聪明了,当一个真爱他的老师,他会很亲近他,他也会爱他;但当你真不爱他的时候,你怎么掩饰都不起作用。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假爱的时候是欺骗别人,同时也是自欺欺人。
比如说,有的老师他想捞点钱,他怎么做呢?讲课没讲完就说了:“同学们,这个问题很重要,但是我今天不讲了,谁要愿意辅导的话,可以再单独找我”。“单独找我”就得送礼物、送钱,这就是真正的假爱。所以作为老师来说,他应当是灵魂高尚之人,可是如果假爱,我认为应当走出教师的行列。
但是刚才空海师父也说了,有的他还不是不爱,但是他错爱。这里面家长当中表现最为突出,老师当中也有。比如说他叫孩子、学生,他布置了大量的作业,他叫他12点做不完,一夜睡不几个小时觉。他说我叫他多做练习题好,他也想叫学生好,但是不行。有的老师上起课来拖堂,他想多讲几分钟,其实学生休息的时间很重要。
有一个老师很有意思,他跟我说:“陶老师,我全身心地爱孩子啊,你不知道,我这个自行车只要放到我的校园里,保险我走的时候这些学生把我的气门芯给我拔了!”他太不理解了。我说:“你是错爱。”
家长也是这样,比如说孩子向别人要个东西,本来不该要,他一哭,“哎哟别哭了,我赶快给你买去!”错了。比如说上学的时候,小孩上一年级,学生书包他应当自己整理了,家长要给他整理得一干二净,每一次都给他整理好,把他本来应当具有的自理能力给扼杀了。
其实孩子他有这个能力,但是长期的越俎代庖就出现了我们新闻上报道的可悲的一幕,到大学的时候,竟然有的家长,甚至跟上两个、三个的家长,干什么呢?把孩子送到那里,然后给孩子铺上床铺,有的是定向给孩子洗衣服等等。其实,要看孩子对他的生命发展是有益还是有害,他如果有益,就是让孩子难受一点也要去做,这才是真爱。
刚才我给大家谈到的福州师范二附小的黄思路,她的妈妈王晶老师,是咱国家教育部家庭报告团的成员,家庭教育做得太好了。她的真爱,我在采访的时候,叫我一次又一次地流泪,甚至在很多人看来很狠心,但是这正是大爱。
我给大家举个小小的例子。黄思路将近三岁的时候该上幼儿园了,好在幼儿园不远,她的妈妈把思路送到幼儿园。但是她回到家里没有多长时间,幼儿园阿姨就把黄思路送来了。王晶没有叫她进门,说:为什么把孩子送来了?阿姨说:你这个孩子哭得太厉害了,我们真不忍心,给你送来了。
王晶老师表示感谢,送走这个阿姨之后,把门堵住,对黄思路说:“路路,你这是错误的,你必须自己再回幼儿园”。黄思路第一天离开妈妈,嚎啕大哭。王晶老师说:“你哭破天,我也不会叫你进这个门。”然后把门关上了。黄思路在外面大哭不止,到最后嗓子都哭哑了,没办法,就敲门:“妈妈,送路路上幼儿园”。
王晶老师打开门,还是没有叫她进来,说:“路路是个好孩子,你自己去幼儿园,妈妈第一个去接你,如果你再哭,你是一个坏孩子,我绝对不会叫你进门的。”把门又关上了。黄思路又大哭不止,黄思路妈妈王晶老师也是心里跟割肉一样,毕竟是她心头肉啊,但是她知道什么是真爱什么是假爱,如果这个时候把她送去,她第二天、第三天还会跑回来叫她送去,所以不管你怎么哭,我不开门。
黄思路又哭了好长时间,再一次敲门,嗓子全哑了:“妈妈,路路自己上幼儿园。”在说的时候满脸是泪啊。王晶老师说:“路路是个好孩子,妈妈一定早点去接你。”黄思路带着个小黄帽,背着个黄书包,从三楼倒着走下来,走一步,哭着喊一声妈妈再见,一直看不见妈妈才走到幼儿园。但是从此之后,黄思路再没有中途从幼儿园回来,都是自己去了以后,在那里呆着,到放学的时候她妈妈再去接她。
其实这样的孩子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不能溺爱、不能放纵。现在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溺爱,好像看着是爱孩子,实际你是一步一步在害孩子。包括看黄思路的这个小小的细节,她妈妈要她知道,错误的东西用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尽管很小,正误观念很强。
所以爱和溺爱的分水岭在哪里呢?爱是真爱,溺爱是错爱。所以老师们,要真爱孩子还不单单要一个真心,还要了望孩子他未来的发展前景。如果你只是看当下,看不到有益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很可能当下的所谓爱扼杀了孩子的生命前途。所以,作为老师、作为家长,甚至作为丈夫、作为妻子都要学会真爱,而不是假爱,也不是错爱。
休息十五分钟,接着再讲。
《国内著名教育学家陶继新与空海法师(灵峰寺讲座)》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