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学之道▪P5

  ..续本文上一页让众生赞叹,让众生敬佩,让众生由衷的感恩。让众生从心里面就会想要跟他看齐学习。所以记得,不要说学了大学之道,我们就是圣贤之人,不要这样错误的解读噢。你要真正把你的“明德”彰显出来,绝对不是在炫耀我慢,而是来利益众生、回馈世间、回馈社会、造福百姓。

  我们上一讲大致在文字上面解析过了,理论上面我们也做了解析,今天这两个小时,我们尽量从实相上面来协助大家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明德”?你要真正的“格物致知”,才能够来到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如果我们对真理实相有偏差的理解,或对某个人有偏差的理解,而我们不知道,没有警觉,没有警惕到的话,我们所做的判断,就是仅从你个人的一个小小的角度去理解而已,很容易落入瞎子摸象的境地,然后见争不断,有人说大象是一根柱子,有人又说大像是一个扫把。这都是因为我们的“知”不是真正来到“致知”,“致知”讲的就是你透彻的了解,“致知”又在于“格物”,就是说:你要透彻了解,必须要有科学家的求真求证的精神,格物辩证。这是鼓励大家不要迷信,要客观、冷静、理智的来探讨,来求真求证。

  所以 当你真正了解生命的实相,了解真理实相,也了解众生的实相,这时候你的判断会非常的正确,你的智慧会很完整的开启,当然你因为了解真理实相之后,就会安心自在,自然就会流露出来一种品质,就是感到我没有欠缺什么,世间的一切我都无所欠缺,我不必有贪,也不需要贪,我很感恩、很知足,自然流露出来的就是崇高的品德——人到无求品自高。知足常乐,那都是来自于我们对生命实相的了解,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本自具足,我们拥有无尽的宝藏。

  整个大学之道,它一直按照层次、次第讲,讲到最根本是来到“格物致知”。上个礼拜我们跟大家留下了这个很重要的关键点,不是说故意保留一手,吊大家口味,不是这样,而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现在有因缘,我们就比较具体、详细的来解析什么是“格物致知”。因为这个观念、关键大家如果掌握到了,你对事情的看法会跟以前不一样,你对事情的判断力、穿透力会跟以前不一样,你不要以为说:噢,我是大学生,我是博士,我是科学家,那我对事情的看法就会是很客观、很如实、很到位的。如果你这样认知,很容易形成聪明反被聪明误。

  我们等一下透过一些实相来跟大家介绍,让我们看看跟你以前所认知的有没有落差?等一下我们会播放幻灯片,就是从我所了解、所认识的角度来跟大家分享,然后对比一下,你是否有这样相同的认知?或是深浅度有没有什么不一样?如果大家对万事万物的看法来到更深、跟广,那你的正确性就会大大的提升。只要你的看法正确、判断正确,你的生命就会大大的成功,而且你生命的光辉会真正发挥出来利益广利众生。

  因为大屏幕跟我的电脑屏幕都是连线的,所以你们不用看我,现在看大屏幕就可以了,要依法,不要依人啊!

  我们说要“致知”,要“格物”,那我们格物致知,是为了要了解什么呢?就是要回到“明明德”,第一个,我们要了解我们本来的心,我们的良心本性,到底具有哪些特征、特色?第二,我们要了解所谓的“明德”是什么,中国造字很奥妙,“明”这个字是由什么所组成?日月对不对?所以“明德”讲的就是日月的德性、德行,我们再把它具体一点,就是天地、大自然的德行。对天地、大自然的德行,你真的了解了,就会更清楚的了解我们的良心本性具有哪些德行,因为我们的心跟大自然的心,我们的特征跟大自然的特征是完全一样、完全一致的。

  不论任何人,也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我们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有谁可以否定吗?我们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我们就是宇宙的缩影,我们就是大宇宙的缩小的一个象征,你就是一个小宇宙。如果今天我们不了解“明德”——大自然的特征、特性的话,我们很难了解我们本来的良心理性是什么样的特征、特性。因为在我们生命成长的过程之中,我们被很多不正确的观念知见污染了。这些让我们的人生带着很多的错误观念、很多偏颇的论断,而我们不知道我们本来的面目、本来的良心是什么。所以,有时候人们很容易产生自卑,自叹我们是业障深重,觉得我样样不如人,或者说我们是女人,少修多少世,那个自卑感会一直不断地涌出来。又或者你不知道生命的实相,因而产生很多的“傲慢”、自以为是。

  今天第一个阶段,先来跟大家介绍“明德”,先从大的范围来讲,先从大家容易看得到的范围来讲。比如说我们这里是文庙,大家所敬爱的孔子的德行是怎么样的,若我们把这样一个至圣先师他的特征、德行讲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具体的见贤思齐。“明明德”,这是孔子对大家的勉励,孔子不是要你只在他个人身上抓取,向他个人看齐,不是这样的。我们学习孔子是向什么看齐学习?是因为他具有那种超越时空的宏观,就是跟整个宇宙的“明德”来看齐、学习。

  

  大 学 之 道(四)

  我们要如何看懂宇宙的这个“明德”?因为他是无字天书,所以你要具有一些悟性,用你的心灵去体会。天何言哉,地何言哉,我们虽然听不到他在讲话,但事实上天地父母一直都在跟我们示现“明德”是什么,只是我们看得懂或看不懂,这样而已。

  我们现在就一一来解开天地的“明德”,日月的“明德”。我们现在就回到这里——大家看得到的大地,先从大地的特征、特性来看。“天地”指的是什么?我们说天地父母,地球、流水、空气、土壤,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母亲,太阳、阳光、虚空,我们可以把它称为父亲。我们就是这地球、太阳系天地父母化育下的子

  ( 图 一 ) 女。你、我、他任何再有钱的人,权位再高的人,或者是地球上所有的领袖,没有一个人例外,都是这地球、太阳系、天地父母的子女。因为你、我、他都是整个大自然所化育、所长养的啊,所以我们要具体的理解。我讲的这些不是让你去迷信,只是要你真的冷静、理智、客观的去了解。我讲的都是实相,是要协助大家去看到生命的实相。好,我们现在来看这一张。图片上的这个人(图一),他背着丰收的五谷稻米。这些稻米来自于什么的化育?来自于大地土壤的化育,天地父母在化育我们,而且同时展现出那种“明德”给大家看,但是一般人不容易看到。

  这张是三面镜子(图二),有的是破碎的,有的是凹凸的,有的是很平、很明的镜子,这个镜子代表的是我们的心,如果你的心是充满了贪嗔痴,充满了傲慢,或者心是很散乱、很狂野的时候,就像第一个凹凹凸凸、破碎的心、破碎的镜子;而第二面镜子是你处在诚意、净心的阶段,心比较明、比较完整一点,但是凹凸

  度都还很大,这就是古圣先贤勉励我们要 ( 图 二 )

  身修、意诚、心正——修身养性的阶段,慢慢的要让我们心灵的污垢逐渐减少,来到第三个阶段,就是明心见性。明心,也就是说你的心清净了、污垢没了,心清净的时候,你就可以如实的去看到实相,看到宇宙、大自然所示现给我们的“明德”,你看到之后就知道我们怎么样去学习、怎么样去启发、激发我们本有的那些天赋。

  我们现在来看这三面镜子,它们照出来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看下一张(图三),这是一只兔子在三面镜子前所呈现出来的样子。兔子,它本来是一个完整的实相,但是在不同凹凸层次的镜子面前,所呈现出来的却不一样,镜子就代表众生的心,如果你是第一个凹凹凸凸的心,那你看到这个兔子时,你的心里面反映出来的兔子形状就是这样的,你

   (图 三 ) 心里面会觉得:哦,我看到了魔鬼,我看到了一个大坏蛋、一个很令人嗔恨的仇敌,这时候你的心是这样一个凹凸的投射。

  当你慢慢走在身修、意诚、心正的阶段,“心正” 就是心慢慢的在矫正、慢慢在平整的过程,这时候你看的事情就会比较接近实相、 接近原貌,这时候“格物致知”就渐渐的呈现出来,但还不是完整的,这时候不要得少为足,而是继续 “格物致知”、“意诚”、“心正”。到后来,我们的心是一面又平又明的镜子,这时候在你的心镜里面看出来的兔子就是原来兔子的形象。这是一个启示,大家要以此类推那些圣贤他们能够成就圣贤的德性、德行是什么?是因为他们的心是如此的光明磊落、如此的浩瀚,所以他们看事情能够看得正确又深入。

  大自然,他每天都在跟我们启示,只是一般人不容易看得懂啊。庄子一直鼓励我们大家以大自然为师,这太奥妙、太深了。你看大自然它就像我们大家伟大的母亲,它不断的化育万物,让这些稻米五谷成熟,也化育很多的蔬菜来养育众生。我们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啊,如果妈妈怀孕的时候,胎儿在母亲的肚子里面,他要不断的吸收母亲的营养,母亲就要不断的吸取营养来供应肚子里面的胎儿,这个大家都可以理解嘛,对不对?所以母亲胎中的小孩,他是不断吸收母亲身体里面的营养,那不要忘了,我们每天吃饭、喝水,我们每天在吃东西、在补充营养,就是我们每天不断的在吸收我们天地父母亲的营养。

  大家要把那个范围打开,不要认为我现在长大了,我怎么还在吸收我妈妈的营养呢?如果你这样的思维,那范围就很狭窄,我们要把这个范围打开,每一个人都一样,不管你是任何宗派、任何宗教都一样,每个人、每天我们都在吸收大自然的能量营养,这就像母体中的胎儿,他不断在吸取母亲的营养。你看,我们的天地父母它长养、化育出很多的食物让我们可以吃。所以每当我看到农人在收割的时候,不管是收割稻米、或是收割水果、五谷,我的心就像小孩子一样的,跟他们一样好喜欢、好喜悦,因为看到五谷丰收,…

《大学之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四念处修行要领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