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的特质是什么▪P2

  ..续本文上一页大善果来盖覆它,令它不起现行,不发生作用,也就等于抵销了恶报。有人问过这样的问题:成了佛的释迦牟尼有没有罪业?回答是:还是有的。《法华经》说,人性有二种意义:即一、性起,二、性具。意思是说人过去的生生死死、善善恶恶,所造的业力数不清,所受的果报也偿不完。但是,本性里虽有善恶之业,若不令它生起现行,也等于没有一样。如播种田地,幼苗种下去,如果勤于施肥、灌溉,稻禾逐渐成长,即使有一些秽草参杂其间,也不足影响稻苗的结实。这就是说,我们可以不必挂虑过去世所造的恶因,只要注重今生所播下的善种,纵然以前曾做过一些罪业,但在大善功德的覆掩之下,也不会发生影响,由此我们可以更清楚的认识业力的定义,并且把握业力来谋求自己的幸福。

  二.缘起 

  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成正觉,他觉悟了什么道理呢?他体悟了因缘的原理和缘起的真理。佛陀体悟万物皆从因缘而生的原理,觉悟了“缘起”是宇宙人生不变的真理。佛陀四十九年的说法,就是将自己所发现的缘起真理,如实的为人类宣示出来。此即为佛教异于其它宗教的特质。

  缘起是因果性的普遍法则,一切的存在,是因缘而起的,即因缘条件和合而生起。宇宙人生的一切,是彼此相依相待而存在。广泛的说:大如世界,小如微尘,一花一草,无不是缘起。扼要的说:佛教的缘起论,是以有情的生生不已的存在为中心。此因缘之理,并非知识领域所能诠释的道理,如果想用知识去了解缘的价值,则如隔靴搔痒,抓不到痒处。必须实际去修证体验,才能体悟充塞宇宙人生的缘起道理。佛陀在出家之前,已经通达四吠陀的哲学、五明的科学,以及当时九十六种外道的各种思想,最后再经过六年的苦修、冥思,终于在菩提树下证悟缘起法则,成就佛果。

  佛陀成道后,有婆罗门教的教徒舍利弗,从婆罗门教追求真理已经很久,且拥有很多门徒,但是却始终不能证得真理。有一天,舍利弗在王舍城的街巷里行走,忽然遇到最初从佛出家的五比丘之一的阿说示。阿说示经常闻佛说法,受到佛陀的德化,表现在身行上,也是威仪堂堂,使人一见,不自觉的对他生起崇敬。舍利弗很尊重的问道:

  “你是什么人?你的老师是谁?他平常怎么教导你们?”

  阿说示答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此“法”即指宇宙人生,亦指世间的事事物物。“法”就是“事事物物”。“诸法因缘生”,是说不论什么事物都是因缘和合才能产生,因缘离散就消灭。

  舍利弗听后,如同天崩地裂,当下即得到真理的消息。大喜之余,于是和好友目犍连,带着门下弟子一齐归投佛陀座前,而成为佛陀门下智能第一与神通第一的大弟子,可见佛陀所说的因缘,确实是诸法的真理。

  对于缘起的认识,我们可以分为三类:

  (一)果从因生

  因缘两字拆开来说,“因”是主要的条件,“缘”是次要的条件;“因”是生果的直接力,“缘”是生果的间接力。宇宙间的万有诸法,不论自然界、生命界,无一不是由于种种关系的结合而成,离了各个结合的关系,绝对没有实法可得。又说诸法的万象,这是一种结果,此结果的存在,必定有其生成的原因,所谓“法不孤起”。既有诸法的存在,一定有其因果间的循环性。譬如:一粒黄豆种子,这是主要的因;水土、日光、空气、肥料、人工等,这是次要的缘,如是因缘和合,然后方能抽芽、开花、结果,所以说果从因生。如果将一粒黄豆,始终放在仓库里或沙石上,它永远还是一粒黄豆。因为没有外缘的助长,不能成为果实。诸法因缘生,凡是从因缘生起的万事万物,不论在时间或空间方面,彼此之间都有欲切而切不断的密切关系。

  从竖的时间来观察:前一时代的社会现象与后一时代的社会现象,前后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关系。实际推论起来,任何一个新的时代社会,绝不能离开旧的时代社会而突起。譬如薪火,旧薪燃烧过后,火焰移往新薪,旧薪与新薪是两个不同的个体,但它们之间却有微妙的关系存在,因为新薪的火是旧薪的火的延续,故知离开相互的关系,要在时间流中,求个实有的东西,是绝对不可能的。

  若从横的空间来观察:诸法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因缘关系,但若仔细加以分析,法法都有因缘关系存在。譬如:今天大家在这里见面,这是果;这个果的形成,则有它很深的因缘存在。你们请我来讲演,我没有其它事情羁绊,学校批准使用场地,大家发心前来听讲,有这许多因缘促成,所以今天的讲演会能够顺利举办。如果当中有一个因缘不具足,或者我没有时间,或者学校不批准,或者你们不能来听讲,那么这一场聚会将流于无形,所以说一切的存在,无一不是因缘而生起。

  再说,人之所以为人,并非没有来由,今日科学虽然非常发达,能够创造各种东西,但却不能制造生命。所谓生命,是父精母血的因缘结合,方能生成;有社会士农工商等各种物质供需,生命才能延续。譬如:有水泥、木材、砖头等各种建材聚集,方成其为房子。若把这些建材分开,则无房子可言。人也是如此,若将皮肉、血液、骨骼等各种组织分开,则亦无人的存在。故知诸法万有,莫不由缘而起。

  讲到生命的形成,古来有一个最引人争论的问题:究竟先有鸡子呢?还是先有鸡蛋呢?如果先有鸡子,没有鸡蛋,鸡子从哪里里来?如果先有鸡蛋,没有鸡子,鸡蛋从哪里里来?鸡子、鸡蛋,究竟哪里个先有呢?以佛教的看法,哪里个先哪里个后呢?

  其实,佛教并不讲先后,佛教不讲从什么到什么,不讲有始有终,佛教讲的是一个“圆”,这个“圆”是无始无终的,这无始无终就是佛所说的缘起法。譬如因缘,哪里一个是先因缘?哪里一个是后因缘?这是无法分辨的,因为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由许多的因缘聚集而成的。如壁上的时钟,从一点走至十二点,又从十二点走到一点,继续不停的走,哪里一边是开始?哪里一边是结束?这是说不上来的,因为它是无始无终,既没有开始,也就没有结束。由此可知因缘是相互相成的,“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就是缘起最好的定义。

  (二)事待理成

  缘起的道理,微妙复杂,艰深难解,不是科学的技巧可以分析,也不是哲学的玄理可以说明。在《阿含经》中,佛陀曾有特别的揭示,说明缘起是佛法的特质,是不与世间学术共有的宇宙真理。

  所谓事待理成的缘起,就是因果的法则。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不能得豆,种豆不能得瓜,如是因感如是果。这因果的法则,就是真理。一切法则如果合乎“本来如此、必然如此、普遍如此的条件”,这个法则,就是真理。真理是不待口辩,不须言传的。譬如:佛陀说有生必有死。有生的东西一定会死,从时间上讲,古代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必然如此;从空间上讲,中国如此,外国如此,世界各处皆如此;不论文明昌盛、科学发达,有生必有死,是本来如此、必然如此、普遍如此的。因此,佛的说法就是真理。

  人从哪里里来?有些宗教说:人是上帝创造的。上帝从哪里里来?上帝是本来就有的。这是一种荒谬的说法。以佛教“事待理成”的缘起观来看,上帝的存在既然是真理,就必须合乎“本来如此、必然如此、普遍如此”的三个条件。而事实上,上帝是特殊的存在,不合乎缘起的道理,它不能普遍如此、必然如此。所以说上帝怎么会本来就存在呢?

  基督教又说:信我者永生。这也是幼稚的学说。因为宇宙间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譬如:人有生老病死的现象,物有成住坏空的过程,那有永久不灭的事物?人既然是有形的肉体,就有生死循环的变化现象,这里死了,那里又生了,生生死死,轮转不已,所以死并不是结束,而是生的开始,上帝也无法让你不再受生,获得永生。要泯除生死的轮回,唯有证入寂静的涅槃,因为涅槃没有死,所以没有生;没有生,所以也没有死。故佛教说“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这才是永久的解脱。永生而仍然“生”于烦恼之中,这种永生有何意义?况且说:“信我者得永生。”那么不信的人,难道上帝就遗弃他吗?这样的上帝充满爱憎的私情,怎么配称为博爱世人的神?比较佛教的佛菩萨,不弃众生的心怀,孰优孰劣,自明于人心。

  (三)有依空立

  宇宙诸法,如何才能安立呢?依佛教的缘起来看,必须依空而立,没有空则万法不能成立。因为没有“空”,就没有“有”。这个“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与一般所言纯粹的“空”不同,这是万法的“空性”。事物本身如果不具备空性的空,则无法显出它存在的价值与作用,这个作用就是“空用”。譬如建筑一栋房子,除了要有木料、水泥、钢筋、砖头等等建材,再加上设计、绘图、测量等等规则之外,最重要的,必须具备空间,才能建造房子,没有空地,再好的材料,再精的计划也没有用,所以有空间一切事才能办成。

  一般人一提及“空”就很害怕,以为佛教要人否定一切,其实佛教所说的“空”,却是诸法所以成就的根据。譬如大家今天聚集在这儿,如果这儿没有空间,我们的讲堂又将设在哪里里呢?又人之所以能够生存,那是因为人的身上有许多的空间:如耳朵是空、眼睛是空、鼻子是空、排泄系统是空,所以人才有生命。反过来说,如果耳朵不空、眼睛不空、鼻子不空、排泄系统不空,试问人还能生存吗?生命还能存在吗?

  没有空间就不能建房子;袋子里不空,也不能装东西;宇宙若不空,则人类不能生存,所以要“空”才能“有”,宇宙诸法就是建立在这个空义上面。因为“空”,并不是虚空,而是一切法之所依,一切法不离的真性,是一切法存在与活动的原理。换言之,如果没有空性,一切法则不能从缘而有,也不可能有生有灭。…

《佛教的特质是什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谈禅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