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的特质是什么▪P3

  ..续本文上一页

  基于这种存在的现象,龙树在《中观论.四谛品》中提出“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故,一切则不成。”的论说。佛法中说:虚空是“无碍为性”、“色于中行”。物质──色的特性是有碍,而虚空的特性是无碍。无碍,不但超于物质的质碍外,并且与物质不相碍。由于虚空的无碍性,不但不障碍物质,反而成为物质的活动所依。换言之,如果没有虚空,则物质将不可能存在。因此说,物质的“有”必须依“虚空”而立,即虚空是物质的所依处。

  三.空 

  上面我们曾提到“有依空立”的缘起道理,现在我要讲佛教的另一特质,那就是空的道理。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上面我们讲过宇宙“缘起”的现象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是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下面我们分三点来解释空的真义:

  (一)四大本空,五蕴非有

  “空”是大乘佛教无限的意义,空,不是顽空,而是具有建设性、革命性,从“空”来认识宇宙世间,就是大乘佛教。平时我们常讲“四大皆空”,一般人不了解什么是四大,常妄执酒色财气为四大,甚且常拿“四大皆空”来污蔑佛教,毁谤僧人。

  “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这是佛陀成道后,对宇宙世间诸法万象的说明。山河大地,一切皆是假四大元素因缘和合而成。什么是四大呢?即地、水、火、风四种。地是坚硬性,水是潮湿性,火是温暖性,风是流动性,为什么要称地水火风四种元素为大呢?因为宇宙世间一切物体,皆由此四种元素构造而成。换言之,地水火风是构成一切物体的主要因素,故称其为大。譬如:一个杯子,是由泥土烧成的,泥土是属地大;泥土需掺和水,再用火烧,是有水火二大;经风吹成固体而为杯子,是有风大。

  贵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亦假四大和合而成。如属固体型硬性的爪齿、皮肉、筋骨为地大;属液体流动性的腺体、唾涕、脓血等为水大;体温热度属火大;呼吸动转属风大,故身体上有一大不调,即百病丛生;若四大分散,则生命死亡。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身体是由四大假合而成。又说依五蕴──色受想行识因缘和合。由于生命是因缘结合的关系,没有实体可得,故虽说有情的肉体,也只是假和的存在而已。如和合的因缘力量穷尽时,结合的关系也跟着消灭,生命的肉体,立即灭亡,还有什么实在的自我存在呢?所以佛陀说:“四大本空,五蕴非有”,指出假合的身体,不是坚固实有。《圆觉经》说:“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呼吸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说明我们的肉身是虚幻不实在的存在。

  关于“四大本空,五蕴非有”,有一则家喻户晓的掌故:

  宋朝苏东坡居士,有一次去探望金山佛印禅师。当时苏东坡官封杭州知府,冠带上山,看到禅师正在高台上说法。禅师一见苏东坡,便说:“苏学士何来?此间已无你坐处。”

  苏东坡一听,随即答道:“既无坐处,何不暂借和尚的四大五蕴为禅床呢?”

  佛印禅师道:“山僧一句转语,若学士答得便罢,老僧与你作床座;若答不出来,请解下身上所系玉带,留镇山门。我问你:山僧四大俱空,五蕴非有,学士何处坐?”

  苏东坡一听,瞠目无言以对,于是解下皇上御赐的玉带留镇山门,辞别而去。至今金山江天寺仍有“留玉楼”与“留玉石”,寺中并且塑有禅师与苏东坡两尊像,供后人瞻仰。

  由此可知四大假合,五蕴组成的色身,没有实体可得。

  在一个乡村地方,有一位信佛虔诚的老太婆,她听说念经很有功德,便找了一位教书的老先生教他诵《心经》,这位老先生不但教她念,还逐字替她解释。老太婆学会了诵《心经》之后,每天都至诚恳切地在佛前诵念。有一天,当她念到“无眼耳鼻舌身”这一句时,心里忽然生起了怀疑,她用手摸摸自己的眼睛,拉拉自己的耳朵,再指指自己的鼻子,这一下子她胡涂了,眼睛、耳朵、鼻子不都在吗?怎么说“无眼耳鼻舌身意”呢?于是赶快跑去找老先生,指着自己的眼睛,问道:“老先生!这是什么呢?”

  老先生答道:“眼睛。”

  老太婆又拉拉耳朵问道:“这是什么?”

  老先生奇怪地说:“耳朵。”

  老太婆又指指鼻子,问道:“这个又是什么?”

  “鼻子嘛!”老先生有点不耐烦的说着。随即又道:“上次教你《心经》时,不都读过这些东西吗?”

  老太婆道:“对啊!我就是来问你这件事,《心经》上说无眼耳鼻舌身意,可是,眼睛、耳朵、鼻子不都明明在这儿吗?”

  教了几十年书的老先生被不识字的老太婆这么一问,竟也瞠目结舌,无以作答。

  这故事告诉我们:一般人以为眼睛、耳朵、鼻子都是实在的东西,殊不知如前面所说,都是由于因缘和合而成的,只是一种形质的假合,没有实体实相,所以《心经》上说“无眼耳鼻舌身意”。宇宙世间各种事事物物,皆因缘聚集而生,所谓“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暂时的假相,暂时的存在而已,故说“四大本空,五蕴非有”。

  (二)空是什么

  大乘法中一个“空”字,可以把三法印统一起来。空,是真理中的真理,是最高的真空,此空义不仅为佛法的重要思想,实为佛法不共世间法的主要特质。

  一般人不了解佛法所说的空是什么?以为空是空空洞洞的空,是空无所有的空。其实不然,佛法所说的空,是一种最深刻、最奥妙的哲学,若能透彻的了解佛法的空义,那么对全体佛法也就能通达了。那么空到底是什么呢?要想用一句话,就将它表达出来,事实上是不可能的。《释摩诃衍论》中曾论虚空十义,它虽然不能将绝对超越──不住有、不住无的超越──的空义淋漓尽致的描绘出来,但在人类的语言中,可说已经说得很中肯了。所谓虚空十义,即:

  1.“空”有无障碍的意思,如虚空,虽遍一切处,但绝不障碍任何一色法。

  2.“空”有周遍的意思,如虚空,遍满一切,无所不至。

  3.“空”有平等的意思,如虚空,无有简择,于一切平等。

  4.“空”有广大的意思,如虚空,广大、无限、无际。

  5.“空”有无形相的意思,如虚空,无有形状相貌。

  6.“空”有清净的意思,如虚空,恒常清净,无有垢染尘累。

  7.“空”有不动的意思,如虚空,恒常寂止,离一切生灭成坏之相。

  8.“空”有绝对否定的意思,把一切有限量的事理彻底否定、消灭。

  9.“空”有空空的意思,彻底否定一切自性和摧毁一切空执。

  10.“空”有不可得的意思,如虚空,不可取得,不可把捉。

  这空义十喻,虽未必能尽述“空”之真义,但对空性之主要性质,确已作了生动之描绘。

  有人说:“空是佛教的X光。”这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话,因为宇宙世间的任何一样东西,都要经过空的X光加以透视,然后才能体认它的本来真相。一般人所以不能如实地体认万有诸法,就是因为不能透过空性,不能透过空性所认识的诸法,被妄执为实有,有了实有的妄执,又如何能认识诸法的本性呢?

  “空”是什么?我们可以说,空就是“○”,○本身什么都没有,但若将○放在一的后面,则成为“一○”;若将○放在一○的后面,则成为“一○○”;放在一○○的后面,则变成“一○○○”。由此可知,一个“○”,你说它没有用,它却能生起大作用。“空”也是如此,若说空是什么都没有,其实,空在宇宙世间却能包含万有。

  “空”是什么?我们可以再说:空是数学中的“X”-未知数,它能代表很多的数字。

  “空”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空,因为空是人生之本,是宇宙之体,而阿弥陀佛是真理,真理是阿弥陀佛,所以说空是阿弥陀佛。平常佛教徒经常嘴边都挂着一句阿弥陀佛,看到小孩子跌倒了,“哎呀!阿弥陀佛!”,表示同情、关心。有人送给你东西,“阿弥陀佛!”,表示谢谢。一句阿弥陀佛可以代表一切言词,空亦如此,能包括一切。如袋子空了,能装东西;肚子空了,能装食物;心空了,能容真理。所谓“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这就是空有不碍的无限妙用。

  (三)如何见空

  诸法虽然是空不可得,但假现的作用形态,并不是也空无所有。诸法所以是空,因为无自性可得;诸法所以是有,因为相用是非无的。诸法其本体虽然是“空”,但我们可以从各种作用上见到“空”。

  1.从相续假看空──无常故空。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旧人换新人,时间相续不断,世事苦空无常,从无常的相续中,我们可以看到空。

  2.从循环假看空──因果故空。宇宙万物,世间诸法,皆离不开因果的法则,因为果,果为因。如一粒种子,有了阳光、空气、水分、泥土等外缘后,于是抽芽、开花,乃至结果。种子是因,结果是果;如果再以所结之果接受外缘,再开花,再结果,则原有的果,即变为因,因因果果,互为因果,从这循环的假相中,我们可以看到空。

  3.从和合假看空──缘起故空。诸法因缘和合而生,如人:由皮肉、筋骨、血液等和合而成为人;若将各种组织分开,则无人的自体可得。故从和合之中,可以了解“空”。

  4.从相对假看空──相待故空。世间万物,…

《佛教的特质是什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谈禅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