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今日佛教复兴的希望在哪里▪P2

  ..续本文上一页学穿的衣服布料,大都出自他的工厂。过去同学们要衣服,都是请他染成统一的颜色。如果,他来听经,我们就说,学佛的人何必要穿这么好的布料,何必还要讲究颜色,我们只要有百衲衣、坏色衣就可以了。这时,吴修齐先生心里一定想,不太对劲呀!我如果再拥护佛教,佛法盛行了,大家都穿百衲衣,那我的太子龙衣料岂不是没有人买了吗?

  嘉义的晋安药厂,负责人吴大海先生,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他的厂里出产各种药品。如果我们不注重保健,一直排斥现代的医药,生病了,或是感冒了,“去拜拜佛!流流汗就好了。”如果患的是肠胃病,“都是不发心修行,去打坐!喝喝大悲咒水就好了。”如果吴大海先生听到这话,一定会想,我若拥护佛教,佛教信徒多了以后,有病不肯吃药,我的晋安药厂也该关门了。

  我的意思是说,大家对于现代社会的文明生活,人间生活上所增加的富乐,都要像极乐世界一样,不但不要排斥,而且还应该提倡,佛教要嘉许信徒拥有财富。“黄金不是毒蛇”、“有钱不是罪恶”,这样的佛教,才容易为今日的社会大众接受。

  五.发展教育 

  复兴佛教的希望在那里?第五点要发展教育。

  佛教有最丰富的文化,有最高深的教理,藏经丰富,典籍浩瀚,可是佛教又太不重视教育。没有教育,纵有再高深的教理,再众多的经典,谁去研究呢?所以必须要提倡教育。信徒,要有信徒的教育;僧伽,要有僧伽的教育;甚至于儿童、妇女,也要有儿童的教育、妇女的教育。目前的台湾佛教,虽也在办教育,比方说,社会的教育,若与其它的宗教相比,佛教实在相差太远了,如泰北中学、慈航中学,虽办了,最后却离开了佛教,为社会所有。为什么呢?因为佛教没有人才。佛教至今没有一间大学,类似外教所办的辅仁大学、东海大学。教育的不兴在复兴佛教的路程上,实在是一个致命伤!我们希望今后能有人以办佛教大学为目标!

  至于佛教的专门教育,也只是可怜兮兮的聊备一格而已。而且很少得到佛教界的重视,得到信徒的支持。如果,我们现在发起装佛像、建佛殿,一定有很多人响应;如果,我们发起办英语班、办研究部,那就很少有人关心了。佛教的青年,自身也犯了一个毛病,不肯接受教育!多少年来,台湾各地传戒,有时候承他们要我去帮忙做个尊证,每次坐在上面,我总是要注意一下新戒子,看看这个人能不能受教育,我发现很多青年,都是一表人才;但是却很遗憾,他们都不肯念书,不肯接受教育。为什么呢?因为在佛教里,生活太容易了,不认识字没有关系,不懂英日文也不要紧;不会传教,没有人怪你;不会看经,做苦工也是很好。佛教中的一些师父们,甚至阻碍青年人受教育。整个佛教,似乎是在推行愚民政策,师父怕徒弟受教育,因为他的学问好,程度高,会看不起师父;因此,做师父的,也不希望徒弟们学问很好、很高。

  佛教徒不重视教育,实在非常悲惨。古时的高僧大德,不但通达社会上老庄孔孟等哲学,而且进一步的更精通三藏。可是现在的佛教徒呢?不要说社会的世典不懂,连佛学也一窍不通。因此,大家不但要自己发心好好受教育,更应该提倡、鼓舞别人去受教育。如果,信徒受教育,他就不会迷信,不会以人神感情为主,他会知道以整个佛教做为他护持的对象。如果是出家人受教育,那他将来即能弘法利生,名符其实的像个出家人。

  最近山上要举办“僧伽夏令营”,预备每一个到这里来参加的出家人,都先作四事供养的准备,另外讲义用品,全部免费供给,结训以后,每人再供养长衫一件。大家想想看,这总算很优待吧!但是,我知道这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因为现在寺庙的生活太容易了,这一点并不稀罕。可是,如果是几十年前的大陆,当我们年轻参学的时候,知道有这样的优待,一千里的路途,走它一个月,就是夜里赶,也要赶去参加。为什么?你们听煮云法师讲过这样的话吗?暑假到了,出去赶经忏,赶了一个暑假,天天念经,白天念经拜佛,晚上放焰口,一个多月下来,还是在最忙的七月,所有赚的钱,还不够做一套挂裤。那时候的生活,就是那么样的艰难。

  “发展教育”这个责任,还有待我们大家今后发心,去提倡、呼吁、鼓励,使佛教的教育,能再成长,能再发展。

  六.进取创造 

  复兴佛教的希望第六点要进取创造。

  今日的佛教徒,太保守,太故步自封,太墨守成规,没有一点积极的精神,没有一点进取的热心。像观音菩萨那种“大慈大悲”的精神,像地藏菩萨那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愿力,可说大乘佛教的悲心慈愿,在现在中国的佛教徒里,似乎没有生根,没有发挥力量,大家都好像停滞在小乘思想的阶段。一个年轻人,如果没有热忱、没有悲愿,就不像个年轻人。我们常常把佛教的菩萨比喻成青年。

  你们看!“罗汉像”有老和尚的样子,“菩萨像”却没有老人家的样子,没有菩萨长胡子的,没有菩萨脸上有皱纹的。为什么?因为菩萨是年轻人的象征。所以,如果大家要行菩萨道的话,必须常常鼓舞自己,发心进取、发心创造。为佛教成立念佛会、成立居士林、建设讲堂、兴办图书馆、设立幼稚园或设立托儿所,争取到处布教的机会,或乡村、或监狱、或电台等。

  大家要知道,我也在积极行菩萨道,比如朝山团来,或那一个机关团体的人来,要求我讲演,我从来都不推辞,总之,“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我们应该去做,找地方去布教,找众生来听我们说法。你们看!基督教不都在到处拉人,还很少有人要听呢!为什么很多的人走进了佛教的大门,我们还不肯带着热心去教化他们呢?看到社会上那么多的苦难,为什么没有悲心去救度呢?儒家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实佛教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对社会的责任,对众生的承担,应该胜过儒家,主要的在于佛弟子并不能真正奉行佛法。

  现在的佛教界,有这么一个现象,讲出世,就太出世;讲入世,又太入世。一讲出世,则恨不得赶快离开这个世间,一刻也不能停留。赶快参禅悟道,赶快念佛往生,管他众生,什么都不要了。其实,离开众生,自己逃跑,在佛法里是最不容许的。至于太过入世,一天到晚,只想到在社会上、在名利里找生活,在人情上求攀缘,这又未免太世俗化了。

  因此,我们进取创造,要有出世的思想,作入世的事业。有出世的思想,才不会为功利主义所束缚;作弘法利生的入世事业,才不会像槁木死灰,毫无生气。佛教讲中道,我们对于世出世法,在进取创造中,应该要去找寻一个中道的生活。

  七.团结合作 

  复兴佛教的希望第七点要团结合作。

  常听佛教徒一直在喊口号,我们佛教徒要团结!我们要合作!可是整个佛教界,好像越来越不团结,越来越不合作。过去,大醒法师讲演,他说:中国佛教徒,只要有十个人合作团结,中国佛教就有希望了。那时,我心里想,法师怎么这样讲呢?十个人团结还不简单,集合几十位同学这不就是能够团结吗?其实,当利害关系没有到来时,可以团结;一旦利害关系来了,那团结就很困难。

  举个例子说,大家现在提议,“我们来团结!”好,来团结!你们一百多位同学组织一个台湾环岛弘法团,大家团结,一齐去布教!“好!团结布教!”首先选一个团长。“选哪里一个做团长呢?”大家考虑,团长一选,至少有十个人不服气。“哼!他当团长,我不参加。”已经有十个人退下来不去了。交通工具,目前本院有两部车子,大车子一部,小车子一部,一齐去环岛布教。“哼!他们为什么可坐大车子,而我们要坐小车子?我们十个人该倒霉啊!算了!我们不去!”又减少了十个人。到了台东,要上台讲演了,可是没有讲台,怎么讲演?“喂!你们十位先去布置,抬桌子、搬凳子、准备麦克风,现在我们要布教了。”

  “嘿!为什么只有我们做啊?大家都是同学,我们该倒霉啊!我们是来做奴才的,是来搬桌子的,你们才是讲演的法师!不干了!”又少了十个人。这样一直减少下去,还没有到台北,统统都散了。你们看!利害关系来时,要团结很难啊!

  台湾的佛教,别的地方不知道,在台北,我知道他们也想要团结,每年的春节过年,要举行团拜,以示团结。可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有一天团结,还是不够啊!高雄市的佛教会,集合很多寺庙的住持,每个月聚餐一次,表示团结。不过,一个月吃一次饭,也还不够团结啊!所谓团结,并不是说大家在一起吃饭,在一起团拜;你来看我,我来看你;今天天气好,大家哈哈哈,就叫做团结;主要的团结合作,要在对佛教的信愿、思想、事业,要有共同的认识,共同的发心。要团结就要分工;要分工,就要合作。在佛教里,慈悲、宽恕、容忍之心太缺少;瞋恨心、嫉妒心太重了,所以不容易团结,不容易合作。把私利看得太重,也不能团结,不能合作。如果每一个人都不肯自我牺牲,又怎么团结,怎么合作呢?

  各位青年同学们!你们今后要跟人团结合作吗?所谓团结合作,并不是说,叫人家来帮忙我们,有利我们;而是我们要去有利别人,帮忙别人。我也常常在这里自我检讨,是我们诚意不够,要发惭愧心,一定要委屈自己,才能跟人团结;一定要作自我牺牲,才能跟人合作。我希望今后大家都朝这团结合作的目标迈进。

  八.重视人才 

  佛教复兴的希望第八点是重视人才。

  《觉世》上说今日佛教不能复兴的症结是嫉妒人才,我们现在复兴的希望是重视人才。佛教重视人才,有一个观念上很难打破的地方,那就是你很会讲经,照说他已算是人才了。可是在佛教里,一般人的观念就会说:“只是一张嘴会说,有什么了不起!假和尚说法能说不能行,光是会说,没有修行没有用啊!”这一听,“对的!我光是会说,不能行,好!赶…

《今日佛教复兴的希望在哪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