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制是修行的条件
大家都知道,佛陀在即将成道之前,曾经遭受到恶魔波旬及数以万计的天魔来扰乱,但是佛陀完全不为所动,终于能证得无上菩提。佛陀所以能不受天魔所扰的主要原因,便是他具有强大的定力与自制力的缘故。因此,我们从事修行学道的人,也必需要学习佛陀,培养一种自我克制的力量,能够自制的人,才是修行可能成功人。
四.从谦卑中长养自尊
我们人要有自尊自重的心,但是自尊自重,并不是傲慢与贡高,我们的自尊自重要从谦卑中去陶冶。古人说:江海所以能成百川之王,是因为它居卑处下,不拒多少。
与人相处,最得众望的人,就是懂得谦卑的人。我们做为一个佛教徒,所从事的是教义的传播,不但要有自尊自信的意念,而且更须要培养谦卑的美德。
过去的出家人,“上与君王同坐,下与乞丐同行”,能够上与君王同坐,那是因为他具有尊贵的德行,得到君王的爱戴;肯与低贱的乞丐并行,那是因为他明白“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道理,虽然是乞丐,人格并没有欠缺,所以能够本着谦卑的态度去纳受他们;一个伟大的人物,一定是谦卑的,唯有不成熟的人,才会趾高气昂,贡高我慢。
谦虚不是要我们畏怯退缩,不是要我们卑劣懦弱,也不是要我们对一切事情推诿而不负责任,谦卑更不是要我们自暴自弃。孟子说:“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一个自暴的人,不可和他讲话;一个自弃的人,不可与他共事,儒家说培养浩然之气,主要在从谦卑中养成自尊,佛法也是一样。
大家都知道,印度的比丘是以乞食为生的,为什么要比丘像乞丐一样挨户乞食呢?为的是要出家人在与众生接近之中,以培养谦卑的美德。平常我们至诚礼佛,把尊贵的头匍伏在地上,以双手接近佛陀的脚,就是要我们袪除我慢贡高,养成谦卑的习性。
为什么我们要谦卑?因为我们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为什么要自尊?因为我们没有什么可以懦怯的。
西方有一位哲学家说:“一个人如果骄傲,即使是身为天使,也会沦为魔鬼;如果谦卑,虽是凡人,也会成为圣贤。”所以我常说成熟的稻穗一定要低垂下来,“宇宙有四尺五寸高”,我们六尺之躯的人,要生存在宇宙中,大家都必须要低一低头。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上,我们要学习常不轻菩萨的德行,过那低头而向前的人生。
关于自尊,我也为它下了三个定义:
(一)自尊是自信的基石
自信心要建立在自尊的上面,没有自尊,那有自信呢?有了自尊才能培养自信心。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自尊,“三旬九遇食,十载着一冠”,他对自己的人格有无比的自信。佛教里多少古德们深山苦修,甚至三餐无以为继,但他们不肯放弃僧侣的尊严,随俗浮沉,他们对自己能体解大道有无限的信心。因为有信心,最后终有所成,所以自尊是自信的基石。
(二)自尊是节操的根本
社会人士有社会人士的节操,佛教徒也有佛教徒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不管什么人,他的节操必须建立在自尊的上面,唯有自尊的人才会尊敬人,自尊的人才不会冒犯人,自尊,是人类高贵的节操。隋朝的道悦禅师,居住在荆州的时候,正遇到朱粲造反,朱粲强搜寺中道粮后,命令禅师引路出城,如果不从,即欲杀害,禅师坐于地上说:“吾沙门也,非引路之人,浮幻形骸,任从白刃!”这种从自尊而产生的节操,虽是盗贼,也不得不肃然起敬。
(三)自尊是人格的标准
一个人有没有人格,主要须看他的自尊程度如何?我们人格的标准,人格的方向,完全在有没有自尊心上决定。出家人应该庄严,不能和俗人一样,一个出家人终日讨好世俗,向权贵奉承,或者只为了一点小利,甘心出卖人格。有人公然抽烟喝酒,不以为耻;有人出入游乐场所,不以为羞;这都是由于不具备自尊心,因而可定出他的人格标准。
五.从笨拙中启发灵巧
我们一向把笨拙与灵巧看做两回事,现在我告诉各位,真正的笨拙就是灵巧的根基,聪明智巧不是从投机取巧中得来的,真工的灵巧是从笨拙中增长的。很多老和尚自称老拙,“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由他自乾了,你也省力气,我也少烦恼。”老拙真的这样胡涂吗?这是老聪明!真正有智能的人,看起来好像很笨拙,这就是所谓的“大智若愚”。
三十年前,杭州武林佛学院院长会觉法师(太虚大师的弟子)在开学典礼上说:“我一生最讨厌的是聪明的人。”为什么聪明的人他讨厌呢?因为多少人聪明反被聪明误,笨拙,可以脚踏实地的慢慢做,所谓慢工出细活,不从笨拙中启发灵巧的聪明是靠不住的。所谓笨拙者,为学不求急取,做人不想取巧,一板一眼,稳稳当当,你笑我傻瓜也好,你笑我笨拙也好,我就是本本份份的做人做事。
我们中国人常笑日本人很笨,呆板不懂取巧。有一次,我在日本一家饭店的楼上,看到一辆卡车开到十字路口,刚好红灯亮了。这时候四周静静的,正是清晨两点的时光,一点声音、一个行人也没有,那辆卡车停在那里等了一分多钟,等到缘灯亮了才开车。有人一定会觉得他很笨,这时深更半夜的,那里有行人?尽管往前开车就是了。是的,这时候没有行人,我通过去,养成闯红灯的习惯,下次就要出车祸了。他就是守着规矩,虽然笨,但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终身可以安全。现在日本的社会很进步,是世界第三个经济强国,如果说日本人不聪明,为什么他们会富强呢?因为他们的国民从笨拙、守法之中,养成不取巧、守本份的习惯,所以社会就有秩序,国家就会强盛。
我常看到有些同学念书,正楷还不会写,就先学草字,龙飞凤舞,写到最后乱七八糟,不成字样。如果能够承认自己笨,慢慢一笔一划的写,自然而然的就会运用灵巧了。
在这儿,我对灵巧也下三个定义:
(一)灵巧是贯通的慧解
灵巧,是闻一知十、闻十知百的能力;灵巧,不是凭空捏造,虚造的假聪明,而是贯通的智能。因为有了灵巧,可以举一反三,可以无事不知,无理不明。禅宗大德们,有的看到桃花开放而悟道了,有的听到婴儿的啼声而明心见性了。但这种大道一以贯之的灵巧,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这是从多少经历中,多少笨拙里才能贯通的。
(二)灵巧是敏捷的反应
有了灵巧的心思,对事情才会有敏捷的反应。过去学子亲近善知识,善知识没头没脑的说话,这并不是善知识不长于语言善巧,实在说他是在考验你的灵巧,能不能有敏捷的反应。快川禅师被织田信长军阀放火烧寺逼得无路可走时,快川禅师要求随他的寺众参“大火中如何大转*轮”的话头,并且不时的摧着快!快!快!假如有灵巧的禅者,在敏捷的反应下,就应该开悟了。
(三)灵巧是活用的经验
灵巧,是从经验中去多做、多说、多看、多用心想,从经验中去灵活运用。俱胝的一指,可以使许多学子契悟佛法;黄檗和临济的棒喝,可以让多少人接触到禅机;高明的医师,砒霜、毒药,都可以治病。要灵巧才能活用,若无灵巧,好事好话,有时也会惹来麻烦。
灵巧,是非常重要的,你们学道,要先有灵巧。
六.从理想中实践抱负
说到理想,我不禁感慨万分,今日的佛教青年最缺少的是什么?没有理想,没有抱负。你问他将来的理想抱负是什么?没有几个人能够回答?一个人没有理想,没有抱负,可以说这就是没有未来,没有未来性的青年人,这会有什么成就呢?
有人把人分成上根、中根、下根的三种等级,上根的人凭着崇高的理想而行事,为理想而辛苦工作,为理想而牺牲奉献;能否达到目的是另外一回事,我就是为我的理想而贡献一切;中根的人,凭经验行事,做到那里说到那里,认为理想太空幻了;下根的人,凭需要而生活,我有面包才会不死,我有老婆儿子才满足,所以下根的人能努力做事,是只讲需要不谈理想经验;禽兽凭本能,如牛马除了寻找水草作为食物以外,就不会有其它的要求。
我们青年,尤其我们佛教青年,可以只求满足生活上的欲望,而抛弃一切理想吗?如果这样,又与禽兽有何分别?佛陀告诉我们,众生是无边的,烦恼是无尽的,法门是无量的,佛道是无上的,人生有那么多的无边、无尽、无量、无上,等着我们去追求,我们还能做一个没有理想的行尸走肉吗?人要是有了理想,工作就不会觉得辛苦;有了理想,吃点亏也不会去计较;有了理想,生活中就有好多力量。所以大家要有志愿,要有抱负,要有理想。
关于理想,我也为它下三个定义:
(一)理想是正当的希望
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有很多的希望,而崇高的理想,则是我们正当的希望。希望,可以引导我们走上正途,哀莫大于心死,人生最悲哀的事,就是没有希望,没有希望的人生,眼前一片灰色,暗淡无光。就算猫狗,也希望有美好的三餐;就算花草,也希望朝露的滋润;何况万物之灵的人类,怎能没有正当的希望,怎么没有崇高的理想?
(二)理想是力量的源泉
人生有了理想才有奋斗的力量;没有理想的人生,好比干涸的泉水,就不会长养生机,有了理想,才有力量。人类征服埃弗勒斯峰,因为人类从理想中能够产生出登高的力量;人类能够登陆月球,因为人类有上天的理想,所以就有力量上天。世界上多少伟大的事业,都是靠理想所产生的力量。
(三)理想是快乐的国土
有了理想生命才有意义,人生才有希望,理想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有了理想,你就拥有了一个理想国度;人间的世界,你不容易拥有,你要有一百坪的土地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其它的了。可是你如果拥有理想的国度,则谁也没有办法奈何你。你为何不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度呢?可怜的佛教青年,没有崇高的理想,他们顶多希望有一间小庙就好了,根本不敢想成大功、立大业。拥有一间小庙的理想太不值一道了,靠一些小庙怎么能复兴我们的佛教呢?
大家要想成功立业,就必须具备理想,我今天贡献各位以上六点,希望大家不要把它当作是讲演,这不同于对世俗青年的演讲,因为我们是佛教学院,不是单纯为了做学问而来的。我们是学人间菩萨道而来的,主要是实践人间菩萨的理想,希望大家确实去力行,不要辜负我对大家的希望。
《佛教青年成功立业之道(二)》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