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敬心,称念佛陀您,顶礼佛陀您……唯愿在您无量光明照耀下,一切众生早日得度。我们要以如此虔诚恭敬的心,挚诚恳切地称念佛号,顶礼圣像,可以加速消除业障,增长福慧。所谓「礼佛一拜,福增无量;念佛一声,罪灭河沙。」一点也不错。一提到拜佛,有人就说:「唉呀!我们尊贵的头,怎么可以叩到地下去呢?」其实,这是不了解拜佛有消除贡高我慢、消除灾障的种种微妙功德,对于拜佛,我个人有不可思议的体验。
我十五岁那一年受戒烧戒疤,当时由于年纪小,而戒疤又烧得特别大,因此把头盖骨烧得凹了下去,破坏了脑神经,丧失了记忆力。那时还在佛教学院念书,院方功课逼得紧,由于没有记忆力,一课国文念了几百遍,背了第一句,到背第二句时就忘了,几乎到了过目即忘的地步,因此常常挨打受罚。记得有一位老师打我的时候,一面打,一面还笑着说:「你这个笨瓜啊,这篇文章这么简单,怎么不会背呢?你应该拜拜观世音菩萨求智能啊!」我这一听,不但不难过,反而像见到光明一样。心想:「我以为这一辈子已经没有希望了,原来拜观世音菩萨就能开智能,从今天起,我要勤奋拜佛,从此我就礼拜观世音菩萨。」
由于丛林的团体生活规律严格,不能有私人活动,连拜佛都不自由。我总是等到夜深人静,大家都入睡了,才偷偷起床,到殿堂礼拜菩萨。深山古剎里,大地静悄悄地,只有一盏昏黄的油灯,陪伴着孤茕、瘦小的影子。我拜倒在菩萨座前,口中念着:「悉发菩提心,莲花遍地生,弟子心朦胧,礼拜观世音,求聪明、拜智能,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有人说礼拜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会为你摩顶,赐给你聪明,这种感应我没有经验到,不过,大概一个半月以后,不可思议地脑筋突然变得灵巧起来,无论什么书,已教过,甚至没教过,不管原文或批注,只要一过目,就倒背如流,不会忘记。从此以后,我不曾再被罚跪挨打过,连续许多年在佛教学院里,一直保持优异的成绩。
俗语说:「精诚所至,无事不成。」念佛、拜佛只要抱着挚诚心,专心一意地礼拜,自然会有感应。所谓「人有诚心,佛有感应。」我们念佛,应该诚诚恳恳的称念礼拜。
拜佛是在佛堂,假如礼拜大德则有一定的规矩。有一些虔诚的佛教徒,到处磕头,见人就拜,这是不如法的。一般来说,斋堂、饭厅、走廊、客堂、会议室、车里、走路的时候,都不可磕头礼拜,如果想礼拜师父、大德,应该到佛像的前面,这是礼拜应有的规定。
(三)修持净土应有的观念
修持净土法门的行人,应该具备的观念,就是发大菩提心,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心,来称念佛号,才能与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相应。《观无量寿佛经》上说修持净土法门应该具备三心:一、至诚心。是为了生死而求生彼国,不是为求名闻利养而现精进相的心。二、深心。对阿弥陀佛因地所摄受一切众生的四十八大愿,毫不怀疑,抱着盘石不转移的信心,专心一意地称念佛的圣号,以仗着佛力的加被护持而往生极乐。三、回向发愿心。从自利方面说,将自己所修的一切福德智能、功德资粮,全部发愿回向往生西方;从利他方面说,则将功德回向一切众生,愿所有的有情众生都能往生极乐净土。
希望喜欢修持净土、提倡净土法门的大家,平时能够培养菩提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以坚固求生净土的信念,加速得到念佛的受用。修持净土法门不一定要到寺院里来,在家庭里也可以修行,不过到寺院参加念佛法会,借着大众共修的力量,可以收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家可以依个人的方便,来修持这最为方便的净土法门。
八、天台宗的修持方法
释迦牟尼佛的一代时教,最初讲《华严经》,最后讲《法华经》,现在我就介绍法华的天台宗,作为这次演讲法会的结束。
开创天台宗的智者大师,二十二岁时,前往光州大苏山,亲近慧思禅师,苦练精修法华三昧。有一天,持诵《法华经》至〈药王品〉的诸佛同赞言:「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的经文时,豁然大悟,心境明朗。慧思禅师赞叹说:「非汝勿证,非我莫识……」,师徒相许之情,溢于言表。证得法华三昧以后,得无碍辩才,讲解佛法妙义,口若悬河。智者大师将《法华经》讲说给大众了解时,仅仅一个「妙」字,就解说了三个月,将佛法的大意完全发挥在这一个妙字之中,这就是佛教史上有名的「九旬谈妙」。
智者大师感到闻法的人多,而证悟的人少,恐怕佛法流于文字知解,无法久传于世。三十八岁的时候,进入天台山,进一步修持法华圆顿一实的中道,从法华三昧的禅定工夫至止观双修的境界。大师证悟以后,前往金陵,于光宅寺讲《法华文句》,创建玉泉寺,著作《法华玄义》、《摩诃止观》,教理、实践兼备,阐扬《法华经》的奥妙,建立了天台教学的体系,世上称此三书为天台三大部。由于智者大师以《法华经》为依据,而开展一宗之教说,因此称此宗派为法华宗;而法华思想经大师的阐扬,盛行于世,因此依大师彻悟法华圆顿实相的地点,也是他晚年圆寂的天台山为名,称此宗派为天台宗。而世人则尊称他为天台大师。
(一)教观双美
所谓教观双美,教指教理,观是修行,也就是理论和实践兼备,解行并重的意思。这句话是天台宗引以为自豪,胜于诸宗派的话。从天台宗的立场来看,大乘八宗之中的唯识宗、三论宗、华严宗等,偏重理论,属于教相门,而禅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等,则注重修行,为观心门。此三者皆有所偏废,只有法华天台宗又有教理、又重修行,教相门和观心门两者兼备,最为圆融,因此自称为教观双美。
综观天台宗的「教观双美」的思想,在教义、理论方面,乃将法界的实相、众生的法性,摄入整个组织体系,而发展成一圆融无碍的思想架构,譬如有名的五时八教的教判,即为教相门。在修行、实践方面,是智者大师依据他在大苏山所证的三昧,并融和在天台山修头陀时的妙悟,而开显出止观法门的修道体系。如一念三千、一境三谛,即为观心门。而教相门和观心门,好象鸟的双翅,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就实际而言,天台宗的教学特色,确实是值得赞美。譬如天台三大部的《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其主重玄义及消文四意的解经方式,成为千百年来研究经文,贯穿经意,讲经说教的最好规范。观心门方面,如智者大师的《摩诃止观》,不只是天台家观心法门的至宝,也是修禅定、智能的圣典,就是小部方面的《小止观》、《六妙门》,也是禅修必备的良书,因此天台宗,不论在教理方面、观心方面,确实都已具足了完备的教学体系。
(二)思想理论
天台教学的本质,在解明中道实相的奥义。智者大师从两方面来把握。从绝对的理体来考察诸法者,为三谛圆融;从森罗的现象来认识诸法者,为一念三千。而本体与现象,即三谛圆融与一念三千互相圆融无碍,事中有理,理因事显,此即天台一乘圆教最微妙的思想--事理相即为实相论。
所谓三谛圆融,诸法皆具有空、假、中等三个真理。空谛即诸法空无自性,没有实体;假谛即无自性的诸法乃因缘假合而成;中谛是诸法的本体超越空、假等对待的绝对实相。此三谛非个别单独存在,每一谛中具有其它二谛,圆融相关,因此称为三谛圆融。
一念三千是说我们心中的一个念头,具足三千大千世界的诸法。根据《华严经》的说法,宇宙间有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等十法界,而每一法界又见十法界,故为百界。根据《法华经》的记载,每一法界具有十如是,因此百界即具有千如。智者大师将《法华经》的千如,配合《大智度论》的三世间,形成他自己独特的一念三千的教学。关于十如是、三世间等名相,佛教辞典有详细的记载,不一一加以介绍,我们只对一念三千的道理稍加说明。
各位也许会怀疑地问:「我们的心,真的具有三千大千世界吗?」当你看到别人有困难,生起怜悯心,帮助他解除危难,这时就和佛菩萨一样,以慈悲心来救渡众生苦。当你春风得意,心平气和,觉得世间上的一切好美,如同置身天堂一般,这就是人天的心。看到山珍海味,食指大动,起了贪爱心,这就是饿鬼的心。碰到不如意的事,愤怒填膺,生起瞋恨,这就是地狱的心。有时和家里的人呕气,绝食抗议,结果饿坏了身体,没有力气做事,这就和畜生一样愚痴,没有智能。在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的生活之中,时而天堂,时而地狱,时而饿鬼,时而畜生,轮转不停,被自己所造作的痛苦,紧紧地束缚着。今后我们必须努力的是,如何将我们的心拔出于三途的痛苦而入于佛菩萨的法界之中。
(三)修持方法
(1)三种止观
天台宗最有名的修行方法,就是三种止观,什么叫止观呢?止是停止、止息的意思。即停止一切的心念而住于无念之中;摒除一切的妄想,令生正定的智能。观是观想、贯穿的意思。即息散乱的妄想之后,进一步观想诸法,以发真智,彻悟诸法实相的本体。止即要止息一切诸法妄念,为静态、消极性地不造作,也就是禅定门。观即要观想缘境、观想光明,为动态、积极性地再用功,为智能门。此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为求道者修禅发慧之要门。
讲到这个法门,我个人以为大家在日常生活之中,如果能修持止观法门,对你们的生活、事业,一定会有莫大的助益。在忙碌不停的生活里,每一天,我们应该给自己几分钟的时间,安静下来,去检讨一天的所作所为。一个星期之中,能有一天,半天独处的机会,让身心安静下来,对工作做一整盘的计划。一个月,乃至一年之间,能够拨出几天的工夫来实践止观法门,使我们的人生更上轨道。
假如我们要做一件很复杂、很辛苦的事情,十分钟之前,把眼睛闭起来,静坐一下,修学止观,马上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先总统 蒋公在生之日,经常到名山大川,风光明媚的地方。他政务…
《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