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现代化▪P2

  ..续本文上一页如何去济度无量的众生?因此现代化的佛教,虽然说三世、十方、无量众生,但是更重视此时、此地、此人。

  佛教的重视现世,可以由有名的三世因果偈看出端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佛教认为人生的祸福苦乐不是前世注定、无法改变的;佛教主张人类造下什么业因,将来一定要对自己的行为付出责任,受到相等的果报,因此佛教有别于机械的因果命定论,也不同于拨无因果的享乐主义者,而提倡不常不断的中道思想。根据佛教的教义,过去我们所做的一切,虽然已经无法挽回,但是我们如果能够把握每一刻真实的现在,努力开垦自己生命的园地,未来的世界仍然是美丽灿烂的。所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因此我们对于既成的过去,不需要再无谓地伤感懊恼,对于未来也不必过份的憧憬幻想,重要的笃实地活在每一刻的现在里,把现在的身心安顿得恰当,使它不出问题,就是善于对待自己的调御师了。因此现代化的佛教,虽然说过去、现在、未来,但是更重视现世的完成;仙邦帝乡虽然逍遥惬意,但是比不上双脚踩在大地上的落实。

  (四)现代化的佛教是正信的,不是迷信的

  谈到宗教信仰,随着民智的开发,而有种种的层次。在过去知识未开的时代,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刮风、下雨、打雷、闪电等现象,无比的敬畏,随时会危及生命财产,因此举凡雷公、雷母、风伯、雨姐都成为膜拜的对象,乃至大树、石头都成为神只,能够降祸赐福,因此而产生自然精灵崇拜的宗教。随着时代的递移,由对自然界的信仰,而进入以民族英雄为崇拜对象的宗教。譬如关云长忠义可佩,遂和孔子并列为文武二圣,成为儒家精神的丰征。岳武穆精忠爱国可敬,到处建有岳王庙,受到万民的景仰。郑成功开垦台湾、妈祖救济苦难,都成为老百姓心目中伟大的神明,香火不绝。乃至封神榜、西游记等神异小说中如李哪里吒、孙行者等子虚乌有的人物,也为民间所膜拜不疑。现代化的佛教,应该从对自然图腾的崇拜、英雄式的神权信仰,走向净化身心、提升生命的层次;现代化的佛教,不可以如过去知识低落的时代迷信怪诞,以神奇蛊惑民众,而应该将人心导引至正信的领域。

  有人一提到宗教信仰,总认为是村夫渔妇的迷信行径,我们以为迷信固然不可宣扬助长,但是有时迷信却比不信更好。我们看看老公公、老婆婆持香祷告于神明之前时,宗教的信仰,使他们不敢心存恶意、作奸犯科,他们的心思是善良的,他们的人格是高超的。有时候这种宗教信仰是维系社会伦理道德的一股力量;迷信有时候何尝不是推动国家进步的能源!譬如军人为国家牺牲,为卫民而献出生命,为什么要为国家、为人民而牺牲奉献呢?因为对自己保家卫国的使命产生一种不问任何原因、不计较任何条件的绝对信仰,也就是“迷信”的情操,因此可以不顾一切牺牲,献出所有,因此迷信不一定就不好,如果善于运用,有时可以收到很大的效果。

  过去有一位老太婆信佛虔诚,没有受过教育,不会看经,因此持诵“唵嘛呢叭弥吽”,并且每诵一句,就拿一颗豆子来计数,昼夜不断,精进不已。由于她不认识字,把“吽”字误念成“牛”字,虽然如此,时日久了,精诚所至,竟然念到豆子自动跳起来的境界。从这则故事,我们可以明了,当我们对一件事产生无比的信心,专注前往,毫不退缩,自然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完成目标。古人说: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倒海如反掌折枝之易。因此对宗教、真理、正义,产生磐石不移的“迷信”,不足忧惧,值得担心的是什么都不信,精神没有寄托的地方,心灵没有安住的场所;心田中毫无善恶是非的种子,才是最令人忧心忡忡的事!在泰国有一种习惯,女孩子选择对象结婚时,要先了解对方有没有当过和尚,当过了和尚,表示此人已受过宗教纯善的薰习,严格的生活训练,有了宗教的信仰,才能嫁给他,如果没有宗教信仰,表示此人缺乏人生目标,不能轻易托付终身。宗教信仰,有时成为衡量一个人人品的准则。

  各位也许会以为我对迷信的行为表示赞同,其实我只是想表明迷信虽然不值得推波助澜、极力宣扬,但是总比完全没有信仰要好。迷信有时也会带给我们极大的束缚,譬如有的人盖房子要看风水、八卦,乔迁时还要算时辰,如果不如此,恐怕祸及子孙、冒犯祖先,其实依照佛教的看法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好地,算命看地理无非是我们自找的一些束缚而已,我们应该从迷信之中挣脱出来,培养正信,开拓自己的生命,才是佛教现代应走的途径。

  迷信是对宗教不计利害得失、全心全意的信奉,由于不明宗教净化人心、提升生命的道理,终究不是十全十美的境界;另外比迷信更糟糕的是不分是非善恶、邪知邪见的信仰-邪信,譬如过去中国社会里,有一些不法的宗教组织,如白莲教、一贯道等,以邪说异行,蛊惑民众,违背宗教劝人向善、敦风懿俗的原则,更是不足采取。现代化的佛教,应该远离邪信的桎梏,摆脱迷信的束缚,建立正确的信仰,培养一颗活活泼泼的心意,徜徉于真理的领域。

  (五)现代化的佛教是进步的,不是保守的

  二十世纪是科技文明进步的时代,佛教不但要随着时代社会进步,并且要走在时代的前端,领导着现代的人心思潮向前迈进。

  现代化的佛教不能保守退缩、不能遵守成规,在各方面应该力求新的突破,寻新的进展。譬如在建筑方面,应该讲究庄严、圣洁,吸取现代科技文明的菁华,追求现代化。有些人来到佛光山,看到佛光山的殿堂客室舖地毯、装冷气,不能了解我们的作法,不以为然地说:“佛光山是佛教寺院,竟然舖地毯、装冷气。”我请教大家,不舖地毯,难道任它尘土一堆、泥泞满地才美观吗?不装冷气,难道热得汗流夹背才舒适吗?有的人看到出家人驾驶汽车,惊异不已?看到寺院有现代化的电气设备,以为新奇。其实一切物质的发明,都是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幸福、更舒适,如果透过现代文明的种种产物,能够使现代人很容易地了解佛教的道理,自然地接受佛教,为什么佛教要开时代的倒车,矫情不加以运用,而退到蛮荒不便时代呢?事实上佛教在每一个时代里,一直是很进步的,譬如现在大家使用的围巾,原来是出家人御寒的东西;少女们穿的凉鞋,滥觞于僧侣们的罗汉鞋。佛教要我们清心寡欲,并不是否定社会生活的价值,而是对一切的物质不起执着,役物而不为物所役,只要有片叶不沾身的功夫,何妨漫游于百花丛中呢?事实上,佛教的理想世界-佛国净土,譬如极乐世界的辉煌庄严,岂仅是冷气、地毯而已,而是黄金铺地;房屋的建筑不止是钢筋水泥,而是七宝所成。如果我们抱持娑婆的思想,地毯也不要,冷气也不用,自取不便,极乐世界不是也会变成娑婆秽土了吗?

  我们在佛光山利用天然的地形,建设了净土洞窟,希望藉着现代的雕刻,绘画等艺术,把极乐世界的殊胜情形,介绍给社会人士。有人对我说:“你们应该建筑地狱,让更多的人看了,心生畏惧,自然会信仰佛教。”宗教的信仰,是探讨生命的奥秘,而自然发诸于内心的一种需要,不是透过威吓利诱,而勉强入信的。况且十八层地狱在恐怖的极权国家里,我们追求的是民主开放的社会,民主开放的社会是西方充满光明、幸福、富足、安详的极乐净土世界,而不是黑暗、悲惨、痛苦、绝望的地狱。这个净土佛国,并不在西方十万里以外的极乐世界,就在吾人生存的娑婆世界里,因此如何把我们生存的娑婆世界建设成圣洁庄严、雍容肃穆的极乐净土,是我们应该努力以赴的方向!

  (六)现代化的佛教是道德的,不是神奇的

  有人说:科学是万能的。科学确实打开了不少宇宙的奥秘,但是却有更多浑沌未凿的天机,是科学的顽童所无法敲开的。连科学之父的爱因斯坦都认为:人生最后的领域,只能在宗教中才能找到答案。神秘是任何宗教共有的特质之一,但是并不是唯一最珍贵的,宗教更珍贵的内涵是净化人心的道德,而不是神奇。

  有的人看到神明能占卜未来,能以符籙袪邪,就信奉不疑,有的人看到鸾生穀坐关、炼丹修道,就崇拜有加。其实神异怪奇,并不是宗教所推崇的对象。譬如孔子就不语怪力乱神,佛陀也禁止弟子使用神通。神通有时虽然也不失为度化众生的方便,但是究竟不是常道,不宜经常使用,好比有刺激性的食物,偶而食之,可以提神醒脑,但是常久食用,则有破坏性灵之虞,不可不慎!况且不管神通如何的广大,终究无法解决人生的根本烦恼,无济于生命的净化。譬如鬼神也具有天眼、天耳、神足、宿命、他心等五种神通,但是仍然不能免于六道的生死轮回,主要是缺乏烦恼都已断尽的漏尽通。而漏尽通是在日常生活的身心净化中完成的,因此今后我们应该将宗教道德化,不要使其神奇化,将佛教指导社会人心的伦理道德,密切地应用于生活之中,推行人生的佛教、生活的佛教,从生活上的衣食住行、人际来往的关系中,去推动以道德为本、有利于社会的现代化佛教。

  

  二.佛教现代化的依据 

  宗教应该因应时代的需要,而有所革新改进的认识,普遍见于各宗教。譬如天主教、基督教允许祭祖,允许神父参与世间的活动,基督教更是极力提倡革新,我们佛教也需要作一番革新,趋于现代化。那么佛教,要依据什么以达到现代化呢?下面我仍然分为六点,加以说明。

  (一)观机逗教

  所谓“观机逗教”,即对方是什么根器,就施予什么教化。佛教是属于大众的,佛陀为了度尽一切有缘的众生,解决众生们的各种痛苦,敷设八万四千种法门,并且依众生的根机,将佛法分为人、天、声闻、缘觉、菩萨等五乘,网罗一切的学派。譬如儒家讲三纲五常,而佛教提倡三皈五戒中的不杀、不盗、不妄语、不邪婬、不饮酒,依次为五常的仁、义、信、礼、智,因此依佛教的看法,注重人文精神的儒家,…

《佛教现代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