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陀欢喜赞歎道:
“做人谁能无过呢?知过必改,就是聪明的贤人了。”
玉耶最后哀求佛陀为她授说六重二十八轻戒,她愿世世生生,作一家庭佛化的优婆夷,须达长者的全家,也都为她祝贺新生。
十四、末利夫人 闻法证果
黄头婢女 供佛得福
在四分律中,有一段记载黄头婢女因持饭供佛而成为波斯匿王之第一夫人,且闻佛陀说法得证果位的故事。
末利夫人本是舍卫城中一大姓婆罗门耶若达之婢女,名叫黄头,职司看守末利园。黄头经常忧愁地说:“我要到什么时候才能不再当个婢女呢?”
有一天清晨,黄头拿着早餐要到末利园去,正巧佛陀托着钵要入城去乞食,黄头见到了后,心想:我今天若将此饭食布施给那位沙门,或许以后可以不再当婢女。于是就将自己的饮食供养了佛陀,佛陀慈悲地接受后就返回精舍,黄头也就进入了末利园。
当黄头进入末利园不久,波斯匿王因出外打猎,天气懊热,觉得很疲乏,看到前面有个园林,就把车子停在外面,走进园中。这时,黄头遥见来人举止庄严,气宇非凡,就趋前迎接道:
“大人!请这边坐。”她除下身上一件衣服敷在座位上面,并且殷懃地侍奉波斯匿王洗脚、洗面、饮水、卧息。
波斯匿王看到黄头容貌秀丽、聪明灵巧,心里很是喜欢。于是,着人打听黄头的身份,便娶之为妻,因其来自末利园中,即称她为“末利夫人”。黄头入宫后,遍习宫中诸般仪节、艺巧,无事不成,波斯匿王对她愈加爱敬。后来,更立她为五百女人中之第一夫人。
末利夫人处居高大王殿之内,不禁自思:我是依何因缘得以从婢女而至今天的荣华富贵?又想:一定是我以前持饭供养了一位沙门的缘故。于是便询问左右,才知道自己曾经供养的那位沙门原来就是佛陀。
末利夫人 闻佛说法
末利夫人非常欢喜,便带着婢女及侍从,一起到只园精舍去拜见佛陀。末利夫人和侍从们出了舍卫城,来到只园精舍,走入园中,远远望见佛陀相好庄严、安祥愉悦的样子,如同清澈的渊水般清湛、宁静,内心不由地升起欢喜、赞歎之情。
末利夫人恭敬地对佛陀头面礼足后,便请问佛陀:
“以什么因缘而生为女人,长相丑陋,见到的人都不喜欢,并且少有资财,威德不具?又以什么因缘而生为女人,长相丑陋,见到的人都不喜欢,虽不缺乏资财,却威德不具?又复以什么因缘,长相丑陋,见到的人都不喜欢,缺少资财而却大有威德?更复以什么因缘,女人长相端正,见到者心生欢喜,资财无缺而又威德具足?”
佛陀听后,微笑的告诉末利夫人道:“若能不起瞋恚心,则颜貌端正相好;因好布施的缘故,得以不缺乏资财;不嫉妒他人,即能拥有大威德。就如同你一样。”
佛陀说完后,并对末利夫人广说布施、持戒、生天、少欲之法,赞歎出离解脱为无上快乐。
末利夫人本就善根深厚,经过佛陀之开示后,尽除一切垢染,心开意解,即得证果。继而禀告世尊,自今以后愿皈依三宝并尽形寿守持五戒。
波利行商 珠宝献王
法句譬喻经中也记载着一段有关末利夫人持斋严谨,不受香璎而供佛的事迹。
有个大商人名叫波利,有一次与五百个商人一同入海寻宝。忽然间,海神从海水中冒出来,手捧着一掬水问波利说:
“波利!你看是海水多呢?或是我手上的一掬水多呢?”
波利从容地回答道:“一掬水较多。为什么呢?因为海水虽多,却不能挽救一个饥渴的人;一掬水虽少,却可及时拯救一个饥渴之人的性命。”
海神听了不禁欢喜赞歎,随即解下身上披带的八种珍奇、稀有的香璎呈献给波利,并且护送商人们安然返回舍卫国。
波利回国后,即将此珍贵香璎呈献给波斯匿王。波斯匿王大歎奇异,就叫所有的夫人们列队出来,要将香璎赠给其中最出色的一位夫人。
波斯匿王的所有夫人各尽其所能地装扮得华丽娇艳,来到大王面前,波斯匿王环视一周后,奇怪何以并未见到他的第一夫人-末利夫人,就问侍从道:
“末利夫人为什么不出来?”
“今天恰逢十五日,末利夫人信从佛法,受持斋戒,穿着素衣,不宜于此场合来至王前。”
波斯匿王一时愤恨心起,就遣侍从去告诉末利夫人道:
“你今天持斋就可以违背国王的命令吗?”
如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遣人去告诫末利夫人。
持戒之香 胜于余香
末利夫人不得已,只好身着素服来到众人之中。末利夫人虽仅穿着素衣,但她那端庄的容貌、安详的举止,却如日月般地发散出光芒,令人一见,油然生敬。
波斯匿王不禁肃然起敬地说:
“你今天是以何等的威德而光耀于往常呢?”
“我自己念及因为福薄才生为女人,身体的垢秽积如山高,生命短暂,害怕堕入三恶道,因此日夜勤持佛法,精进修道!”末利夫人严肃地回答。
波斯匿王听了极感欢喜,便欲将香璎赠予末利夫人。
末利夫人说:“我今天奉持斋戒,不应该佩戴香璎,请大王另送他人。”
波斯匿王说:“我本来就是要送给最出色的一位夫人,而你今天最为特出,且又奉持佛法,道德高超,所以要送给你,若你不肯收下,那我只好将之收藏起来了。”
末利夫人转而劝动王夫,将香璎供养佛陀,佛陀慈悲地接受供养后,说:
“莲花、栴檀虽有香气,却不如持戒之香,戒德熏香可遍一切处。若将天下大国中所有珍宝都用来布施,犹比不上末利夫人一日一夜持斋守戒的功德。如是积累福德,勤求智能,指日可证菩提。”
波斯匿王和末利夫人以及臣民们闻法后,无不欢喜奉行!
末利夫人由黄头婢女一跃而为第一夫人,其来由都是凭借供佛的福德因缘。故知世间上没有不劳而获的富贵荣华,只要一心播种恭敬布施的种子,虽然日月漫漫,但终有一日会开花结果。黄头婢女可为第一夫人,就是最好的写照。
十五、贫女一灯 福报无尽
阿阇世王 燃灯供佛
在阿阇世王授决经中,记载一段贫女布施一灯,得佛授记的故事。
有一天,佛陀在罗阅只国耆阇崛山。当时,阿阇世王恭请佛陀吃饭,饭后,佛陀回到只洹精舍。阿阇世王与只婆商议道:“现在我们已经供养过佛陀吃饭,以后再做些什么事,表示对佛陀的恭敬呢?”
只婆就建议:“燃灯供佛!”
于是,阿阇世王命大臣具备百斛麻油膏,从宫门点至只洹精舍,连续不断,煞是美观。
贫女难陀 乞钱燃灯
当时,有一位贫穷的少女,名叫难陀,生成好像对佛陀有颗恭敬的心,她虽然常想供养佛陀,但却苦于没有钱财。这一天,她看到阿阇世王这么大的布施,点燃了万灯供佛,心里非常欢喜。于是,她将乞得来的一个铜钱,到卖麻油的商店,请求店主卖给她油膏,也想燃灯供佛,店主一看,告诉她说:
“你这样贫穷,为什么不用乞得来的钱去买食物,而买麻油膏做什么呢?”
难陀说道:“我听说生值佛世,是百劫一遇的难事,现在,我幸能恭逢佛世,但却没钱布施。今天,我看到大王点燃油灯,做大功德,心里非常欢喜,虽然我很贫穷,也想能点燃一灯供养佛陀,请你卖给我一些油膏吧!”
卖油膏的店主知道了难陀的心意,很受感动。本来一个钱仅能买到两合油膏,店主却多给了她三合。难陀女欢喜的拿着油膏到佛前点燃了一盏灯。
众灯皆熄 一灯独明
难陀女知道这盏灯油膏不多,将点不到半夜就会熄灭了,但是,她虔诚地遥向佛陀合掌顶礼,发愿道:“我愿世世生生能作佛事,请求佛陀加被此灯当通夕光明不灭。”
静静的夜晚,大地笼罩着一片黑暗,但佛子的油灯,希望点亮了众生的心光。
是夜,阿阇世王所点的油灯,有的已经熄灭,有的灯光微弱,只有难陀女所燃之油灯光明不绝,膏亦不尽,通夕不灭,直至天明。
天明时,难陀女又来顶礼佛足。
这时,佛陀告诉目连尊者道:“天已大明,可灭诸灯。”
于是,目连尊者次第熄灭诸灯,惟难陀女所燃一灯,灭之再三,却仍光明炽盛。目连尊者拿起袈裟挥搧,灯光却更明朗;又以威神引强风吹之,贫女的灯光不但不灭,反而更加光亮,上照梵天,傍照三千世界,目连尊者感到非常奇异。
佛陀授记 贫女成佛
佛陀看到目连的举止,便说道:“好了!好了!这是当来佛的光明功德,并非你的威神所能毁灭。难陀女的信心,可灭除无量劫的罪业,如果今后再发心以经法教化人民,再过三十劫,此难陀女功德圆满,当能作佛,号须弥灯光如来,其世界不须要日月光明,人民身中皆有大光,宫室众宝光明相照,如忉利天。”
难陀女闻佛授记,心生欢喜,即时举身腾入虚空,离地约百八十丈,后跃下向佛作礼而去。
阿阇世王听到这件事情后,问只婆道:“我所做的功德这么大,为什么佛陀不为我授记?难陀女才点燃一灯,却能蒙佛授记,这是什么道理呢?”
只婆答道:“大王所作虽多,因心有分别,故功德即有大小,难陀女因能发愿回向注心于佛,故得蒙佛授记,其心已和法施相应,法施无边,故功德其大无比。”
贫女难陀以能诚心之故,因燃一灯的功德,蒙佛授记,当来作佛。由此可知,功德不在于大小,只在于吾人之用心是否专诚!
十六、孝女光目 发愿度众
光目布施 求度母亲
在地藏菩萨本愿经第四品中,有一段是叙述地藏菩萨因地为光目女时,发大愿心行孝道的故事。
在过去无量阿僧只劫时,有佛名“清净莲华目如来”住于世。当时,有一位证果的阿罗汉,修习福德,随缘度众。有一天,他出外托钵的时候,遇到一个女人,名叫光目,她很恭敬地备办酥酡妙供的六味饮食,供养这位修行的大阿罗汉。
大阿罗汉在接受之后,问道:“你有什么愿望要我帮忙吗?”
年轻貌美的光目女回答说:“我…
《佛教妇女的故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