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婦女的故事▪P7

  ..續本文上一頁陀歡喜贊歎道:

  “做人誰能無過呢?知過必改,就是聰明的賢人了。”

  玉耶最後哀求佛陀爲她授說六重二十八輕戒,她願世世生生,作一家庭佛化的優婆夷,須達長者的全家,也都爲她祝賀新生。

  

  十四、末利夫人 聞法證果 

  黃頭婢女 供佛得福

  在四分律中,有一段記載黃頭婢女因持飯供佛而成爲波斯匿王之第一夫人,且聞佛陀說法得證果位的故事。

  末利夫人本是舍衛城中一大姓婆羅門耶若達之婢女,名叫黃頭,職司看守末利園。黃頭經常憂愁地說:“我要到什麼時候才能不再當個婢女呢?”

  有一天清晨,黃頭拿著早餐要到末利園去,正巧佛陀托著缽要入城去乞食,黃頭見到了後,心想:我今天若將此飯食布施給那位沙門,或許以後可以不再當婢女。于是就將自己的飲食供養了佛陀,佛陀慈悲地接受後就返回精舍,黃頭也就進入了末利園。

  當黃頭進入末利園不久,波斯匿王因出外打獵,天氣懊熱,覺得很疲乏,看到前面有個園林,就把車子停在外面,走進園中。這時,黃頭遙見來人舉止莊嚴,氣宇非凡,就趨前迎接道:

  “大人!請這邊坐。”她除下身上一件衣服敷在座位上面,並且殷懃地侍奉波斯匿王洗腳、洗面、飲水、臥息。

  波斯匿王看到黃頭容貌秀麗、聰明靈巧,心裏很是喜歡。于是,著人打聽黃頭的身份,便娶之爲妻,因其來自末利園中,即稱她爲“末利夫人”。黃頭入宮後,遍習宮中諸般儀節、藝巧,無事不成,波斯匿王對她愈加愛敬。後來,更立她爲五百女人中之第一夫人。

  末利夫人處居高大王殿之內,不禁自思:我是依何因緣得以從婢女而至今天的榮華富貴?又想:一定是我以前持飯供養了一位沙門的緣故。于是便詢問左右,才知道自己曾經供養的那位沙門原來就是佛陀。

  末利夫人 聞佛說法

  末利夫人非常歡喜,便帶著婢女及侍從,一起到只園精舍去拜見佛陀。末利夫人和侍從們出了舍衛城,來到只園精舍,走入園中,遠遠望見佛陀相好莊嚴、安祥愉悅的樣子,如同清澈的淵水般清湛、甯靜,內心不由地升起歡喜、贊歎之情。

  末利夫人恭敬地對佛陀頭面禮足後,便請問佛陀:

  “以什麼因緣而生爲女人,長相醜陋,見到的人都不喜歡,並且少有資財,威德不具?又以什麼因緣而生爲女人,長相醜陋,見到的人都不喜歡,雖不缺乏資財,卻威德不具?又複以什麼因緣,長相醜陋,見到的人都不喜歡,缺少資財而卻大有威德?更複以什麼因緣,女人長相端正,見到者心生歡喜,資財無缺而又威德具足?”

  佛陀聽後,微笑的告訴末利夫人道:“若能不起瞋恚心,則顔貌端正相好;因好布施的緣故,得以不缺乏資財;不嫉妒他人,即能擁有大威德。就如同你一樣。”

  佛陀說完後,並對末利夫人廣說布施、持戒、生天、少欲之法,贊歎出離解脫爲無上快樂。

  末利夫人本就善根深厚,經過佛陀之開示後,盡除一切垢染,心開意解,即得證果。繼而禀告世尊,自今以後願皈依叁寶並盡形壽守持五戒。

  波利行商 珠寶獻王

  法句譬喻經中也記載著一段有關末利夫人持齋嚴謹,不受香璎而供佛的事迹。

  有個大商人名叫波利,有一次與五百個商人一同入海尋寶。忽然間,海神從海水中冒出來,手捧著一掬水問波利說:

  “波利!你看是海水多呢?或是我手上的一掬水多呢?”

  波利從容地回答道:“一掬水較多。爲什麼呢?因爲海水雖多,卻不能挽救一個饑渴的人;一掬水雖少,卻可及時拯救一個饑渴之人的性命。”

  海神聽了不禁歡喜贊歎,隨即解下身上披帶的八種珍奇、稀有的香璎呈獻給波利,並且護送商人們安然返回舍衛國。

  波利回國後,即將此珍貴香璎呈獻給波斯匿王。波斯匿王大歎奇異,就叫所有的夫人們列隊出來,要將香璎贈給其中最出色的一位夫人。

  波斯匿王的所有夫人各盡其所能地裝扮得華麗嬌豔,來到大王面前,波斯匿王環視一周後,奇怪何以並未見到他的第一夫人-末利夫人,就問侍從道:

  “末利夫人爲什麼不出來?”

  “今天恰逢十五日,末利夫人信從佛法,受持齋戒,穿著素衣,不宜于此場合來至王前。”

  波斯匿王一時憤恨心起,就遣侍從去告訴末利夫人道:

  “你今天持齋就可以違背國王的命令嗎?”

  如是一而再,再而叁地遣人去告誡末利夫人。

  持戒之香 勝于余香

  末利夫人不得已,只好身著素服來到衆人之中。末利夫人雖僅穿著素衣,但她那端莊的容貌、安詳的舉止,卻如日月般地發散出光芒,令人一見,油然生敬。

  波斯匿王不禁肅然起敬地說:

  “你今天是以何等的威德而光耀于往常呢?”

  “我自己念及因爲福薄才生爲女人,身體的垢穢積如山高,生命短暫,害怕墮入叁惡道,因此日夜勤持佛法,精進修道!”末利夫人嚴肅地回答。

  波斯匿王聽了極感歡喜,便欲將香璎贈予末利夫人。

  末利夫人說:“我今天奉持齋戒,不應該佩戴香璎,請大王另送他人。”

  波斯匿王說:“我本來就是要送給最出色的一位夫人,而你今天最爲特出,且又奉持佛法,道德高超,所以要送給你,若你不肯收下,那我只好將之收藏起來了。”

  末利夫人轉而勸動王夫,將香璎供養佛陀,佛陀慈悲地接受供養後,說:

  “蓮花、栴檀雖有香氣,卻不如持戒之香,戒德熏香可遍一切處。若將天下大國中所有珍寶都用來布施,猶比不上末利夫人一日一夜持齋守戒的功德。如是積累福德,勤求智能,指日可證菩提。”

  波斯匿王和末利夫人以及臣民們聞法後,無不歡喜奉行!

  末利夫人由黃頭婢女一躍而爲第一夫人,其來由都是憑借供佛的福德因緣。故知世間上沒有不勞而獲的富貴榮華,只要一心播種恭敬布施的種子,雖然日月漫漫,但終有一日會開花結果。黃頭婢女可爲第一夫人,就是最好的寫照。

  

  

  十五、貧女一燈 福報無盡 

  阿阇世王 燃燈供佛

  在阿阇世王授決經中,記載一段貧女布施一燈,得佛授記的故事。

  有一天,佛陀在羅閱只國耆阇崛山。當時,阿阇世王恭請佛陀吃飯,飯後,佛陀回到只洹精舍。阿阇世王與只婆商議道:“現在我們已經供養過佛陀吃飯,以後再做些什麼事,表示對佛陀的恭敬呢?”

  只婆就建議:“燃燈供佛!”

  于是,阿阇世王命大臣具備百斛麻油膏,從宮門點至只洹精舍,連續不斷,煞是美觀。

  貧女難陀 乞錢燃燈

  當時,有一位貧窮的少女,名叫難陀,生成好像對佛陀有顆恭敬的心,她雖然常想供養佛陀,但卻苦于沒有錢財。這一天,她看到阿阇世王這麼大的布施,點燃了萬燈供佛,心裏非常歡喜。于是,她將乞得來的一個銅錢,到賣麻油的商店,請求店主賣給她油膏,也想燃燈供佛,店主一看,告訴她說:

  “你這樣貧窮,爲什麼不用乞得來的錢去買食物,而買麻油膏做什麼呢?”

  難陀說道:“我聽說生值佛世,是百劫一遇的難事,現在,我幸能恭逢佛世,但卻沒錢布施。今天,我看到大王點燃油燈,做大功德,心裏非常歡喜,雖然我很貧窮,也想能點燃一燈供養佛陀,請你賣給我一些油膏吧!”

  賣油膏的店主知道了難陀的心意,很受感動。本來一個錢僅能買到兩合油膏,店主卻多給了她叁合。難陀女歡喜的拿著油膏到佛前點燃了一盞燈。

  衆燈皆熄 一燈獨明

  難陀女知道這盞燈油膏不多,將點不到半夜就會熄滅了,但是,她虔誠地遙向佛陀合掌頂禮,發願道:“我願世世生生能作佛事,請求佛陀加被此燈當通夕光明不滅。”

  靜靜的夜晚,大地籠罩著一片黑暗,但佛子的油燈,希望點亮了衆生的心光。

  是夜,阿阇世王所點的油燈,有的已經熄滅,有的燈光微弱,只有難陀女所燃之油燈光明不絕,膏亦不盡,通夕不滅,直至天明。

  天明時,難陀女又來頂禮佛足。

  這時,佛陀告訴目連尊者道:“天已大明,可滅諸燈。”

  于是,目連尊者次第熄滅諸燈,惟難陀女所燃一燈,滅之再叁,卻仍光明熾盛。目連尊者拿起袈裟揮搧,燈光卻更明朗;又以威神引強風吹之,貧女的燈光不但不滅,反而更加光亮,上照梵天,傍照叁千世界,目連尊者感到非常奇異。

  佛陀授記 貧女成佛

  佛陀看到目連的舉止,便說道:“好了!好了!這是當來佛的光明功德,並非你的威神所能毀滅。難陀女的信心,可滅除無量劫的罪業,如果今後再發心以經法教化人民,再過叁十劫,此難陀女功德圓滿,當能作佛,號須彌燈光如來,其世界不須要日月光明,人民身中皆有大光,宮室衆寶光明相照,如忉利天。”

  難陀女聞佛授記,心生歡喜,即時舉身騰入虛空,離地約百八十丈,後躍下向佛作禮而去。

  阿阇世王聽到這件事情後,問只婆道:“我所做的功德這麼大,爲什麼佛陀不爲我授記?難陀女才點燃一燈,卻能蒙佛授記,這是什麼道理呢?”

  只婆答道:“大王所作雖多,因心有分別,故功德即有大小,難陀女因能發願回向注心于佛,故得蒙佛授記,其心已和法施相應,法施無邊,故功德其大無比。”

  貧女難陀以能誠心之故,因燃一燈的功德,蒙佛授記,當來作佛。由此可知,功德不在于大小,只在于吾人之用心是否專誠!

  

  

  十六、孝女光目 發願度衆 

  光目布施 求度母親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第四品中,有一段是敘述地藏菩薩因地爲光目女時,發大願心行孝道的故事。

  在過去無量阿僧只劫時,有佛名“清淨蓮華目如來”住于世。當時,有一位證果的阿羅漢,修習福德,隨緣度衆。有一天,他出外托缽的時候,遇到一個女人,名叫光目,她很恭敬地備辦酥酡妙供的六味飲食,供養這位修行的大阿羅漢。

  大阿羅漢在接受之後,問道:“你有什麼願望要我幫忙嗎?”

  年輕貌美的光目女回答說:“我…

《佛教婦女的故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教現代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