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和平走进全球化与多元化时代▪P3

  ..续本文上一页无所举措,无路可逃。相比之下,阿育王和石勒、石虎的残暴伤生,在今天强大威力,大面积杀伤武器下,不过是一个“小巫”而已。只要现在世界战争不停,各国之间军备竞赛不止,致力于世界和平,反对战争,拯救人类,仍然是佛教界在当代肩负的历史责任。今天的中国佛教界正是这样做的,积极参加发起世界各种和平活动,参与宗教和平组织,用“佛法不杀”的精神,换来和平的明天。正是由于这一传统,佛教才被人看作属于“和平的宗教”一类。

  三、发挥佛教的黄金纽带作用,推进与亚洲和世界各国佛教界的友好往来

  中国大乘佛教在5世纪时就开始传入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并在那里发生了重要的影响。赵朴初会长生前曾经称赞佛教是联结中外各国的“黄金纽带”。如今中国佛教已经进入了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随着中国的地位在世界上不断地提高,又经僧侣们的不断努力和进取,佛教的影响将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影响越来越大,其覆盖面也会越来越广。

  发扬佛教国际交流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对外友好工作,是我国佛教三大优良传统之一。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第一代领导人十分重视中国佛教协会对外友好交流工作,多次会见和宴请来访的国际佛教友好人士。当代中国佛教界,一直重视发扬这一优良传统。1952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举行期间,赵朴初居士将一尊佛像赠给日本佛教界,率先打开了中日两国民间交往的大门。中日两国佛教界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开展多项友好交流活动。日本佛教界最早访问山西玄中寺和西安各宗派祖庭。1962年,中日两国佛教界和文化界共同发起纪念鉴真逝世1200周年的活动,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进程。1971年,在邓小平、邓颖超关心支持下,中日两国佛教界共同发起日本唐招提寺鉴真大师像回国探亲活动。中国佛教协会还同日本佛教界举行空海大师圆寂1150周年大会和惠果、空海纪念堂在西安落成仪式。与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和日中友好佛教协会的联系全面开展。赵朴初会长、隆莲副会长先后荣获日本佛教传道协会颁发的传道功劳奖和传道文化奖。中国佛教学会还与日本佛教大学共同举办了三届佛教学术研讨会。与此同时,朝鲜、韩国佛教界的友好交流,也已经全面开展。

  1956年和1960年,中国佛教协会组团护送佛牙舍利分别赴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巡礼。1960年12月,喜饶嘉措会长率领中国佛教代表团作为周恩来总理率领的中国政府代表团的一个组成部分访问缅甸。喜饶嘉措大师、赵朴初居士先后赴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国参加佛陀涅槃二千五百周年纪念活动。中国佛教协会还接待了印度总理尼赫鲁、柬埔寨首相西哈努克亲王、老挝首相富马亲王、缅甸总理吴努、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来访。组织佛教文化代表团访问印度,捐赠“玄奘法师纪念堂”建筑费人民币30万元;接待和举办亚洲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佛教会议。作为世界佛教徒联谊会(“世佛联”)的创始人,赵朴初居士长当选为该会副主席,出席了第4届、第5届、第6届大会。赵朴初会长等率团参加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第3届大会和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第14届大会,皆当选为副主席;组团出席世界佛教领袖和学者会议;在北京承办了世界宗教和平会议国际理事会会议;班禅大师率团赴尼泊尔参加“世佛联”第15届大会开幕式等。中国佛教协会领导人先后出席在斯里兰卡举行的国际佛教大会、在尼泊尔召开的世界佛教领导人大会、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宗教和精神领袖世界和平千年大会”、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人权会议、在泰国举行的世界宗教领导人和平峰会、在斯里兰卡举行的国际上座部佛教大会、在印尼举行的世佛联第22次大会,以及世界和平理事会、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的工作。赵朴初居士还出席了在日本京都、东京举行的世界宗教徒和平会议和“禁止原子弹、氢弹大会”。赵朴初会长和本会领导人多次访问日本,并先后访问泰国、新加坡、韩国、朝鲜、美国、澳大利亚、尼泊尔、印尼等国。泰国僧王智护尊者应邀访华。中国佛教界与缅甸佛教界实现多次互访,接待孟加拉政府代表团迎奉阿底峡尊者遗骨,接待了泰国总理炳·廷素拉暖和泰国国王特使、斯里兰卡总统贾亚瓦德纳、泰国公主和日本皇族等贵宾来访。

  根据赵朴初居士倡导的中韩日三国佛教“黄金纽带”关系的构想,1995年至1997年,分别在北京、汉城、京都举行了中国、韩国、日本佛教友好交流大会,发表了《北京宣言》、《汉城宣言》和《京都宣言》。从1998年到2002年,共举行了5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委员会会议,第4次会议邀请香港、澳门、台湾佛教代表参加。中韩日三国互派僧人到对方国家佛教寺院体验修行生活,与日本佛教大学互派访问学者,与日本佛教界共同举办了5届佛教学术交流会议。中国佛教协会与东南亚各国佛教界多次互访,我国佛牙舍利两次赴缅甸巡礼供奉,我国佛指舍利和佛牙舍利先后赴泰供奉。有10名尼泊尔沙弥尼在广东受具足戒。中国佛教协会在尼泊尔蓝毗尼兴建中华寺,成为中尼佛教友好的象征。中国佛教协会积极开展与欧美各国佛教界的友好交流,中国佛教协会领导人分别率团赴法国和欧洲七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进行友好访问。还先后访问日本、韩国、朝鲜、泰国、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泊尔、越南、老挝、柬埔寨、斯里兰卡等国家,接待了日本、韩国、朝鲜、泰国、缅甸、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印度、越南、斯里兰卡等国家的佛教代表团来访。近年来,中国佛教协会还分别赴法国、日本、澳大利亚、尼泊尔、泰国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举办中国佛教文化展。

  新世纪的今天,中国佛教界仍然会贯彻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友好、合作、和平”为基本宗旨,继续加强与世界各国佛教界的友好联系;继续发展与韩国、日本的黄金纽带关系;继续加强同南亚、东南亚国家佛教界的传统友谊;继续开展同欧美等西方国家的佛教友好交流;建设和管理好尼泊尔中华寺;积极参与“世佛联”、“世宗和”、“亚宗和”等国际宗教和平组织的工作,与世界各国宗教界一起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各项活动;增进同世界各国佛教界的人才交流、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活动。

  四、结 语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在《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通过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展示了中国佛教健康发展的美好前景,对中国佛教的光明前途更加充满信心。今后的二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中国佛教搞好自身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佛教协会已经走过曲折的道路,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迎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昌隆盛世,迎来了佛教事业恢复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全国人民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构建和谐社会自然也包括了妥善协调各种宗教和宗教徒的利益,将他们的积极性最大的调动起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杀生,要人善待众生的和平有益思想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它们在当代社会中可以在帮助人们增长诚信,安定人心,化解矛盾,稳定社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新世纪,中国广大佛教徒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佛教协会的指导下,一定能够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光大佛法,走上新的坦途。

  

  

《佛教和平走进全球化与多元化时代》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