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湖北高僧本焕长老的参禅与念佛说——《本焕长老法汇集——方便开示》述评

  湖北高僧本焕长老的参禅与念佛说

  ——《本焕长老法汇集——方便开示》述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黄夏年

  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北是我国古文化重要发源地,历史上这片热土曾经出现在了不少重要人物。佛教是湖北的重要历史文化传统,在这里同样曾经出现过禅宗史上著名的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等一代大师。本焕长老则是当代荆楚大地出现的一位有广泛影响的一代高僧。2006年11月,是本焕长老百岁寿庆的吉祥日子,深圳弘法寺出版了《本焕长老法汇集——方便开示》(以下简称《法汇集》)一书,作为向本老百岁寿诞的贺礼。此书由著名的,已有百年历史的江苏扬州刻经处负责制作,采用了线装仿木刻雕版和宣纸印刷,封面用黄绸履裹,再套用金黄色的套函,极具精美,古色古香,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当今中国佛门泰斗的百岁高僧的身份,为本老的百岁人生送上了一份带有书香味的厚重贺礼。

  一、缘 起

  本焕长老是当今中国佛教界非常著名的高僧,他的百岁人生与曲折复杂的经历一直在广大佛教徒中流传,甚至于有各种各样的流传版本。又由于他的崇高威望,很多信众都对他的说法渴望了解,希望能够见到他说法留下的文字记录。但是本焕长老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他一直以自己是一个“小和尚”之居,不愿过多宣传自己,所以他的多年讲法一直未能汇编成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极为遗憾的事情。此次适逢本老百岁诞日,弟子们抓住这个机会,努力劝说师父出版语录文集,既可为隆重地百岁寿诞献礼,也能满足多年来信众提出的愿望。本老悲心愿大,面对弟子们和信徒的渴望,最后同意出版他的开示与语录,为此他专门在2006年8月14日上午9时召集有关人士召开会议,就编辑工作提出了几点意见。本焕长老说:

  我今年已经100岁了,出家78年。1948年开始当方丈。从1949年至今,我有很多讲话、方便开示、法语、禅堂开示以及法子卷等文稿需要编辑出来,这是弘法的需要,不是宣传我本焕本人。所以,我就编辑《本焕长老文集》一事提出以下要求:

  一,凡是对国家、对人民、对佛教有益的就编辑出来,凡是对国家、对人民、对佛教没有利益的就不要编它。我也是人民中的一员,佛教徒只是信仰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是在政府的领导下,所以,凡是大家看后欢喜的就编辑出来,凡是大家看后不高兴就不要去编它。

  二,我文化水平不高,对我的东西需要认真编辑,要分类整理。整个集子要用一条线贯通起来,使人们看了顺眼,顺心;对那些不够完善的要补充,要注意与原件核对,所有的原件一律交常住存档。编辑中感觉明显不足的要修改,有些过头的话要删除,以臻完善。

  三,印顺法师是当家师,这件事他牵头好,搞好编辑工作需要大量的协调、服务、后勤保障工作,有什么事,你们找他解决。在编辑工作中要形成一个核心,所有的工作都以弘法寺名义出现,不是个人行为,也绝不允许有个人行为。智慧集中起来,团结一致,既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又协同好,这个力量不得了。编辑好《本焕长老集》是对佛教的贡献,我本焕感谢你们!你们是在做一件好事,做积功德的事,相信你们会把这件事搞好的!

  在本老的指示下,编辑工作随即开始进行,第一批著作于当年10月出版,现在已经出版了三本有关本老的开示与语录和法汇之文集,较好地满足了信众的愿望。

  二、《法汇集》的内容

  《法汇集》共5万字,收入文章15篇。全书目录如下:

  印顺总序:弘法·弘道·弘心——写在《弘法文库》发行之际

  一诚会长序

  1995年台湾灵泉寺传法开示..

  1995年在台湾为居士开示.

  2001年在黄梅四祖寺首届弘法夏令营开示

  2002年深圳信德图书馆开示

  2004年弘法寺传法开示

  2004年北大演讲录

  2006年华严法会前的开示

  1998年弘法寺佛七开示

  2002年弘法寺佛七开示

  2002年佛七结束日过堂开示

  2004年佛七期间上堂斋开示

  这是世界佛教历史的转折——贺世界佛教论坛大会召开

  本焕法师访谈录

  从上可以看出,《法汇集》主要是收集了本老十年来在不同场合所做开示或演讲,所谓“开示”是佛教的特殊用语,指法师讲说的佛法。“开”,即开发,破除众生之无明,开如来藏,见实相之理。“示”,即显示,惑障既除则知见体显,法界万德显示分明。既有开示,必有所得,故在佛教里,开示总是与悟入联系在一起的,所谓“开示悟入”四个字,悟是证悟,障除体显后,则事(现象)、理(本体)融通而有所悟。入是证入,事理既已融通,则可自在无碍,证入智慧海。

  《法汇集》前面两篇序,一篇是弘法监院印顺法师撰写的《弘法文库》的总序。作者用《弘法·弘道·弘心》作为文库的标题,旨在说明“《弘法文库》愿将此心来弘度众生,与众生弘方共勉,弘通菩提彼岸。”“《弘法文库》愿借着古人的激言,在与众生在弘扬弘大之道的弘业中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弘法文库》是由弘法寺倡导,为众生和广大读者提供可以有益资粮的一套丛书。”本焕长老是以修《普贤行愿品》而卓世立名的,普贤行愿的最大特点是要发愿,有了愿力才能精进,才能成就正果。印顺法师发愿编纂《弘法文库》,正是本焕长老愿力的继承与凸显,能把这个愿力坚持下来,弘法寺的文化就会走上蓬蓬勃勃的发展道路,“续写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篇章,促进和谐社会的早日到来,实现世界和平的大同理想”, 引导众生得到菩提解脱,为佛教界走爱国爱教的道路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另一篇是中国佛教协会长一诚长老专门为《法汇集》撰写的序。一诚长老也是一位当今中国佛教界德高望重的高僧,与本焕长老同为虚云老和尚的法子,他在序中表达了对本焕长老的景仰之情,评价本焕长老是一位“匡正道风,身体力行,为法忘躯,奔走于国内外,助建和谐世界”之人,“实为我辈后学之典范楷模,堪称当今佛门之泰斗。”《法汇集》的出版,“其意义不可思量:一则可使末学之人闻之见道,启迪无尽;二则可使普罗大众闻到佛法,因此得度;三则可供专家学者研究之资,穷理探源。”可见,一诚长老对本焕长老的“开示录”评价甚高。

  《法汇集》最后一篇《本焕法师访谈录》是上海玉佛寺《觉群》编辑部在过去对本焕长老做的一个采访,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本焕长老的为人,编者特地将此文收入其中。

  《法汇集》中所收录的本焕长老的12篇文章,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本焕长老在寺院里的各种场合下所做的开示,有的是为新戒开示,有的是禅七开示,有的是上堂开示。二是本焕长老在一些公共的的场合,如图书馆、大学和夏令营的讲演。三是本老在佛教界大型会议上的发言,如像有影响的世界佛教论坛会议上的报告。所有这些,说明本焕长老是一位活跃的高僧,他的影响不仅是佛教界的,而且也是全社会的。

  三、参禅与念佛

  时下禅宗一直非常流行,不仅在佛教界里,而且社会上也对禅宗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学术界与出版界在出版禅宗的著作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让禅宗的影响更加普及,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禅宗是中国人自己创立的民族化的佛教宗派,在中国佛教中一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本焕长老是禅宗大德,临济宗第四十四代传人。禅宗亦称“心宗”,因为它讲心性,其特点是“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见性成佛”。也正是由于禅宗的不立文字特点,很多人都以为禅宗是不讲修行的宗教,因为禅宗的祖师大德曾经说过,行、住、坐、卧皆为修行,劈柴担水皆是妙道,禅宗的解脱注重的是在当下成佛,所以专门的修行并不重要。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作为禅门泰斗本焕长老,他就是一位非常注重修行的僧人,而且就是由于有了高深的修行,才受到禅门内外的尊敬,做了弘法寺的开山祖师。修行是禅宗里面最重要的方法,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上什么禅宗。对此本焕长老做了一个比喻,他说:“比方我们去广州或香港,这一千里路,我们是坐飞机、火车、搭汽车,还是步行?当然我们坐飞机最快了,是不是啊?火车要慢一点,汽车更慢一点,步行就更慢了。但是不管快慢,总是要走;几时不走,几时不能到。所以,我们佛教,最主要的不是讲,讲得再好,那是假的;最主要的是要行。我们一定要行才能到家,不行不能到家。”

  对于修行,本焕长老认为重要的是修心,这也是禅宗最显著的一点。他在《1996年在台湾为居士开示》中指出,禅就是我们思想清净地去来回思虑,可以在这个思想上去来回思维,去修它,也就称为禅。禅宗的特点就是悟,“如我宗门下,大悟十八,小悟无数。” 我们对于一桩事物不明了,最终明白了,这就是一种“悟”,这是一种“小悟”;“大悟”则是彻底明心见性,可见二者完全是不同的。悟是一种过程,是修行的最基本的方法,如何去悟,本焕长老对此做了很好的说明。他说:

  宗门下这一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起疑情”。什么叫“疑情”呢?它是指我们对一桩事情不明了,不明了这桩事情究竟是什么东西,体现在禅宗这一法门里面,就是禅宗历史上诸多的公案。过去祖师也讲: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我未生以前,究竟哪一个是我本来面目呢?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一个“疑情”。也有祖师提“狗子无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无佛性”呢?大家就可以从这里入手,去参究它。这就是从那个你不明白的地方去起疑情。

  禅宗修行一门,重在用心,如何用心,就是要去“参”,要了生死,就要参透生死,只有将生死看穿,才能超越生死,这就是禅宗教人如何去认识生死的办法之一。参的过程就是悟的过程,起疑生情才能有悟,本焕长老强调的要…

《湖北高僧本焕长老的参禅与念佛说——《本焕长老法汇集——方便开示》述评》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