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湖北高僧本煥長老的參禅與念佛說——《本煥長老法彙集——方便開示》述評

  湖北高僧本煥長老的參禅與念佛說

  ——《本煥長老法彙集——方便開示》述評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黃夏年

  位于長江中遊地區的湖北是我國古文化重要發源地,曆史上這片熱土曾經出現在了不少重要人物。佛教是湖北的重要曆史文化傳統,在這裏同樣曾經出現過禅宗史上著名的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等一代大師。本煥長老則是當代荊楚大地出現的一位有廣泛影響的一代高僧。2006年11月,是本煥長老百歲壽慶的吉祥日子,深圳弘法寺出版了《本煥長老法彙集——方便開示》(以下簡稱《法彙集》)一書,作爲向本老百歲壽誕的賀禮。此書由著名的,已有百年曆史的江蘇揚州刻經處負責製作,采用了線裝仿木刻雕版和宣紙印刷,封面用黃綢履裹,再套用金黃色的套函,極具精美,古色古香,恰到好處地體現了當今中國佛門泰鬥的百歲高僧的身份,爲本老的百歲人生送上了一份帶有書香味的厚重賀禮。

  一、緣 起

  本煥長老是當今中國佛教界非常著名的高僧,他的百歲人生與曲折複雜的經曆一直在廣大佛教徒中流傳,甚至于有各種各樣的流傳版本。又由于他的崇高威望,很多信衆都對他的說法渴望了解,希望能夠見到他說法留下的文字記錄。但是本煥長老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他一直以自己是一個“小和尚”之居,不願過多宣傳自己,所以他的多年講法一直未能彙編成冊,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極爲遺憾的事情。此次適逢本老百歲誕日,弟子們抓住這個機會,努力勸說師父出版語錄文集,既可爲隆重地百歲壽誕獻禮,也能滿足多年來信衆提出的願望。本老悲心願大,面對弟子們和信徒的渴望,最後同意出版他的開示與語錄,爲此他專門在2006年8月14日上午9時召集有關人士召開會議,就編輯工作提出了幾點意見。本煥長老說:

  我今年已經100歲了,出家78年。1948年開始當方丈。從1949年至今,我有很多講話、方便開示、法語、禅堂開示以及法子卷等文稿需要編輯出來,這是弘法的需要,不是宣傳我本煥本人。所以,我就編輯《本煥長老文集》一事提出以下要求:

  一,凡是對國家、對人民、對佛教有益的就編輯出來,凡是對國家、對人民、對佛教沒有利益的就不要編它。我也是人民中的一員,佛教徒只是信仰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是在政府的領導下,所以,凡是大家看後歡喜的就編輯出來,凡是大家看後不高興就不要去編它。

  二,我文化水平不高,對我的東西需要認真編輯,要分類整理。整個集子要用一條線貫通起來,使人們看了順眼,順心;對那些不夠完善的要補充,要注意與原件核對,所有的原件一律交常住存檔。編輯中感覺明顯不足的要修改,有些過頭的話要刪除,以臻完善。

  叁,印順法師是當家師,這件事他牽頭好,搞好編輯工作需要大量的協調、服務、後勤保障工作,有什麼事,你們找他解決。在編輯工作中要形成一個核心,所有的工作都以弘法寺名義出現,不是個人行爲,也絕不允許有個人行爲。智慧集中起來,團結一致,既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又協同好,這個力量不得了。編輯好《本煥長老集》是對佛教的貢獻,我本煥感謝你們!你們是在做一件好事,做積功德的事,相信你們會把這件事搞好的!

  在本老的指示下,編輯工作隨即開始進行,第一批著作于當年10月出版,現在已經出版了叁本有關本老的開示與語錄和法彙之文集,較好地滿足了信衆的願望。

  二、《法彙集》的內容

  《法彙集》共5萬字,收入文章15篇。全書目錄如下:

  印順總序:弘法·弘道·弘心——寫在《弘法文庫》發行之際

  一誠會長序

  1995年臺灣靈泉寺傳法開示..

  1995年在臺灣爲居士開示.

  2001年在黃梅四祖寺首屆弘法夏令營開示

  2002年深圳信德圖書館開示

  2004年弘法寺傳法開示

  2004年北大演講錄

  2006年華嚴法會前的開示

  1998年弘法寺佛七開示

  2002年弘法寺佛七開示

  2002年佛七結束日過堂開示

  2004年佛七期間上堂齋開示

  這是世界佛教曆史的轉折——賀世界佛教論壇大會召開

  本煥法師訪談錄

  從上可以看出,《法彙集》主要是收集了本老十年來在不同場合所做開示或演講,所謂“開示”是佛教的特殊用語,指法師講說的佛法。“開”,即開發,破除衆生之無明,開如來藏,見實相之理。“示”,即顯示,惑障既除則知見體顯,法界萬德顯示分明。既有開示,必有所得,故在佛教裏,開示總是與悟入聯系在一起的,所謂“開示悟入”四個字,悟是證悟,障除體顯後,則事(現象)、理(本體)融通而有所悟。入是證入,事理既已融通,則可自在無礙,證入智慧海。

  《法彙集》前面兩篇序,一篇是弘法監院印順法師撰寫的《弘法文庫》的總序。作者用《弘法·弘道·弘心》作爲文庫的標題,旨在說明“《弘法文庫》願將此心來弘度衆生,與衆生弘方共勉,弘通菩提彼岸。”“《弘法文庫》願借著古人的激言,在與衆生在弘揚弘大之道的弘業中作出自己應有的努力。”“《弘法文庫》是由弘法寺倡導,爲衆生和廣大讀者提供可以有益資糧的一套叢書。”本煥長老是以修《普賢行願品》而卓世立名的,普賢行願的最大特點是要發願,有了願力才能精進,才能成就正果。印順法師發願編纂《弘法文庫》,正是本煥長老願力的繼承與凸顯,能把這個願力堅持下來,弘法寺的文化就會走上蓬蓬勃勃的發展道路,“續寫中國傳統文化的新篇章,促進和諧社會的早日到來,實現世界和平的大同理想”, 引導衆生得到菩提解脫,爲佛教界走愛國愛教的道路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另一篇是中國佛教協會長一誠長老專門爲《法彙集》撰寫的序。一誠長老也是一位當今中國佛教界德高望重的高僧,與本煥長老同爲虛雲老和尚的法子,他在序中表達了對本煥長老的景仰之情,評價本煥長老是一位“匡正道風,身體力行,爲法忘軀,奔走于國內外,助建和諧世界”之人,“實爲我輩後學之典範楷模,堪稱當今佛門之泰鬥。”《法彙集》的出版,“其意義不可思量:一則可使末學之人聞之見道,啓迪無盡;二則可使普羅大衆聞到佛法,因此得度;叁則可供專家學者研究之資,窮理探源。”可見,一誠長老對本煥長老的“開示錄”評價甚高。

  《法彙集》最後一篇《本煥法師訪談錄》是上海玉佛寺《覺群》編輯部在過去對本煥長老做的一個采訪,爲了讓讀者更好地了解本煥長老的爲人,編者特地將此文收入其中。

  《法彙集》中所收錄的本煥長老的12篇文章,可以分爲叁種情況。一是本煥長老在寺院裏的各種場合下所做的開示,有的是爲新戒開示,有的是禅七開示,有的是上堂開示。二是本煥長老在一些公共的的場合,如圖書館、大學和夏令營的講演。叁是本老在佛教界大型會議上的發言,如像有影響的世界佛教論壇會議上的報告。所有這些,說明本煥長老是一位活躍的高僧,他的影響不僅是佛教界的,而且也是全社會的。

  叁、參禅與念佛

  時下禅宗一直非常流行,不僅在佛教界裏,而且社會上也對禅宗給予了更多的關注。特別是近二十多年來學術界與出版界在出版禅宗的著作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讓禅宗的影響更加普及,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禅宗是中國人自己創立的民族化的佛教宗派,在中國佛教中一直有著旺盛的生命力……。

  本煥長老是禅宗大德,臨濟宗第四十四代傳人。禅宗亦稱“心宗”,因爲它講心性,其特點是“不立文字,以心傳心,見性成佛”。也正是由于禅宗的不立文字特點,很多人都以爲禅宗是不講修行的宗教,因爲禅宗的祖師大德曾經說過,行、住、坐、臥皆爲修行,劈柴擔水皆是妙道,禅宗的解脫注重的是在當下成佛,所以專門的修行並不重要。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作爲禅門泰鬥本煥長老,他就是一位非常注重修行的僧人,而且就是由于有了高深的修行,才受到禅門內外的尊敬,做了弘法寺的開山祖師。修行是禅宗裏面最重要的方法,離開了這一點就談不上什麼禅宗。對此本煥長老做了一個比喻,他說:“比方我們去廣州或香港,這一千裏路,我們是坐飛機、火車、搭汽車,還是步行?當然我們坐飛機最快了,是不是啊?火車要慢一點,汽車更慢一點,步行就更慢了。但是不管快慢,總是要走;幾時不走,幾時不能到。所以,我們佛教,最主要的不是講,講得再好,那是假的;最主要的是要行。我們一定要行才能到家,不行不能到家。”

  對于修行,本煥長老認爲重要的是修心,這也是禅宗最顯著的一點。他在《1996年在臺灣爲居士開示》中指出,禅就是我們思想清淨地去來回思慮,可以在這個思想上去來回思維,去修它,也就稱爲禅。禅宗的特點就是悟,“如我宗門下,大悟十八,小悟無數。” 我們對于一樁事物不明了,最終明白了,這就是一種“悟”,這是一種“小悟”;“大悟”則是徹底明心見性,可見二者完全是不同的。悟是一種過程,是修行的最基本的方法,如何去悟,本煥長老對此做了很好的說明。他說:

  宗門下這一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起疑情”。什麼叫“疑情”呢?它是指我們對一樁事情不明了,不明了這樁事情究竟是什麼東西,體現在禅宗這一法門裏面,就是禅宗曆史上諸多的公案。過去祖師也講: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我本來面目?我未生以前,究竟哪一個是我本來面目呢?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這就是一個“疑情”。也有祖師提“狗子無佛性”。一切衆生都有佛性,爲什麼“狗子無佛性”呢?大家就可以從這裏入手,去參究它。這就是從那個你不明白的地方去起疑情。

  禅宗修行一門,重在用心,如何用心,就是要去“參”,要了生死,就要參透生死,只有將生死看穿,才能超越生死,這就是禅宗教人如何去認識生死的辦法之一。參的過程就是悟的過程,起疑生情才能有悟,本煥長老強調的要…

《湖北高僧本煥長老的參禅與念佛說——《本煥長老法彙集——方便開示》述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