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侵犯;不饮酒戒是对自己的智能神识不侵犯,也不丧心乱性去侵犯别人。倘若我们的社会能够人人知法度、守五戒,社会必然没有争斗纷讼的事情,为非作歹的宵小鼠辈必定销声匿迹,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同世界就不难实现了。
(3)禅定
布施持戒是修福德,福德具备了,还要进一步修智能。如何才能求得智能?要契入甚深的禅定才能发慧。没有禅定的福德是动摇不定的,儒家说的大学之道,要经过知止、定、静、安、虑的功夫,然后才能有所得。其实这就是佛教澄心止虑的禅定修持,戒定慧称为三学是通于各家的。有人或许会认为我又不想上天堂,不需要修禅定。禅定固然是上生天堂的要道之一,禅定更是一种养身修心之方,禅定是心灵的一份平静。
在熙熙攘攘日常生活中,如果能拥有一分一秒的禅定,其中的快乐是不可言喻的。譬如公务人员,天一亮就得赶车上班,早上工作四个小时下来,身心疲惫,吃过午饭之后,有的伏在案上休息,有的躺在沙发一睡就是半晌。结果还是晕头转向,倦态犹存,更别说养精蓄锐了。如果懂得养身之道,运用几分钟禅定打坐,比起打盹一小时功效更好。修禅定有几个要领,只要操持得法,循序渐进,自有妙用。首先将腿盘起,这是集中精神,统一意志。如果无法双盘,单盘也可以,但是绝对不能将两条腿散放交叉,如此便容易心散意乱,不能达到打坐禅定的目的。其次将嘴把微合,眼睛合闭,面带笑容,这是内敛精气的功夫,专心一致的法门。然后是调息,凡人一呼一吸称作一息,平常我们作息极为粗心,根本不明白吸气呼气也是一门大学问,只顾鼻息嗅觉,感应灵通就行了。其实一息要做到心平气和的境界才是上乘。首先将气吸入,然后慢慢呼出,越慢越好,复归平静。最后是调心,有人打坐外表虽然已趋宁谧,但是内心依然心猿意马、妄想纷飞,不能里外合一。若能摄心一处、动静不二,便可达到禅定的真谛了。
(二)地狱三原则
上天堂要修布施、持戒、禅定等三福行,入地狱也有三原则,入地狱的三原则为神通、业力、大愿。
(1)神通
神通可以自由出入地狱天堂,无所障碍。譬如佛陀的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当佛陀到忉利天为母亲说法时,优填王思念佛陀,因此请求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带领画师到天宫,记下佛陀的金容,然后返回人间依样描绘刻画佛陀的法相,让弟子们瞻仰膜拜。一天目犍连尊者突然想起去世的母亲,不知转生何道,尊者以天眼通一瞧,看见母亲正在地狱中受苦,心痛如绞,立刻施展神足通来到地狱,希望救了自己的母亲,并且度脱了无数在地狱中饱受酷刑的众生,这就是民间妇孺皆晓的目连救母的典故。目犍连尊者能够到地狱去救护母亲,是凭仗着神通的力量。神通力并非人人皆能感得,神通要建立在道德、慈悲、禅定之上,譬如观世音菩萨发无上心,悲愿具足、普度慈航,因此神通圆融,人称圆通大士。如果求神通只是为了哗众取宠,甚至藉此歛财害人,根本没有资格具备神通。没有慈悲的神通是魔法,没有智能的神通是邪道。
(2)业力
佛经上说:“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业力是有情行为造作、果报招感的力量。有情众生造作无量无边的五逆重罪,这些罪业形成一股巨大无比的力量,依有情众生所造的行为后果,将有情众生牵引至地狱去受报受苦。因此凡夫众生的堕落地狱,不是由天神阎君所主宰操纵,而是取决于自己的业力,业报自做还要自受,丝毫不会混淆,一点也逃不过。善的业力促使我们上生天堂,恶的业力牵引我们堕入地狱,我们对于“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的身口意三业,怎能不戒惧谨慎,善加摄持呢?
(3)大愿
重罪众生轮回地狱是由恶业牵引,而诸佛菩萨示现地狱是由于悲心大愿。从佛经上的记载,可以了解许多的大菩萨都发心到最为边苦的地方去度众,因为病重的患者最需要医生的治疗,黑暗的幽谷最需要光明的照射,痛苦的众生最需要菩萨的救拔,而地狱是痛苦最深的世界,因此是菩萨倒驾慈航,积极前往的地方。譬如有名的地藏菩萨就发愿要度尽地狱的一切众生:“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虚空纵然有尽,众生是无边无尽的,众生所造的恶业更是无量无数,如此看来地狱是永远不会空的,地藏菩萨救拔倒悬的悲愿之剀切远大,是何其的显明了。
四.佛教对天堂地狱的看法
佛教虽然教我们修持生天的三福行,但是并不是叫我们都厌弃人间,遁逃到天堂。好比我们乘车从高雄到台北,虽然途经台中新竹,但是不一定要下车停留,我们可以半路经过,直达台北。同样的,我们在人间修行经过天道而成佛证果,也不必在天堂伫足不前。事实上,天堂虽然比人间享福千万倍,但是天道的众生只知耽逸于快乐,不能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等到福尽堕落,只有懊悔空叹,乐极生悲了。
人间虽然比天道苦,但是人间有比天堂优胜的地方。人间有记忆,记忆使我们记取痛苦的教训,珍惜甘甜的不易;人间有梵行,梵行使我们知道规范身心,净化三业;人间有勤劳,勤劳使我们不敢放逸,能够培福修慧;人间有勇猛,勇猛使我们能够积极精进,趋向佛道。因此人间虽然有些烦恼痛苦,但是这些磨难挫折却是成就甘露妙果的逆增上缘。人间的苦难能够磨练我们的心志,成为我们修道的净业,因此人间容易上进,天堂反而容易堕落,古德说:“人身难得”,人间比天堂可贵,实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上升天堂固然是有些人梦寐以求的希望,但是佛教最终的目的是往生净土,并且进一步把人间美化成净土。净土和天堂相较之下,有三点的胜劣异同:(1)净土是上升而非退堕。从《阿弥陀经》可以了解,一旦往生西方极乐净土,都是阿鞞跋致、一生补处菩萨,再也不会退转。而天堂尚有五衰之相、三灾之难,仍然要堕入六道轮回,比不上净土的永生不坏,亘古不变。(2)净土是平等而非阶级。净土之中的诸佛菩、无量众生,平等一如毫无差别,不像天堂还有天帝、神将、眷属的阶级差异。(3)净土是进修而非完成。净土中可以慢慢再修行,莲增九品,花开见佛。不像天堂停顿安逸,不知精进。
今日的台湾由于社会大众的同心协力,朝野人士的贡献智能,积极从事各项的建设,可以说已经把台湾建设成一个和乐庄严的净土。今后我们的努力方向,除了要把生存的国家庄严成为人间天堂、人间净土之外,更要进一步将内心也净化成人间天堂、人间净土,从内心展现净土的清凉,让人间充满净土的极乐。慈悲是我们的天堂净土,智能是我们的天堂净土,勤劳是我们的天堂净土,忍耐是我们的天堂净土,我们要发心建设人间天堂,成就人间净土。
有一天,刮起一场台风,把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围墙吹倒了,天堂的玉皇大帝大为紧张,深怕墙一倒塌,地狱的众生一窝蜂挤进天堂,破坏天堂的纲纪,于是火急和阎罗王磋商解决的办法,商量如何重建这道围墙,一番讨论之后,双方决定各自派出三位代表:一是律师、一是工程师、一是银行家,共同来修复地狱和天堂的藩篱。律师是请来研究围墙的产权问题;工程师是策划围墙的建筑工作;银行家则是筹措经费。商议已定,阎罗王很早就推选出三位地狱的代表,而玉皇大帝那一方面却迟迟没有回音。阎罗王再三催请,终于发出最后的通牒,警告玉皇大帝说:
“你如果再不派出人选来,地狱天堂因果错乱的严重后果,一切由你负责。”玉皇大帝满脸无奈,苦笑回答说:
“阎君请勿躁怒,并非我不派人,实在是天堂里找不出这三种人啊。”
原来律师靠诉讼打官司维生,好行诬告毁谤,不得上天堂;工程师专门偷工减料,盗人财物,也不得上天堂;而银行家精打细算,心机深沈,腹藏鬼胎也不得上天堂,因此天堂缺少这三种人。
我举出这则寓言,并无蔑视或取笑这三种人才的恶意,事实上世间各行各业,士农工商都是凭心力血汗去挣取钱财的。何况我们的社会果真缺少这三种行业,就不能日新月异步开发了。没有律师就没有人权与法治;没有工程师根本谈不上建设;没有银行家金融就无法运转发达,因此这三种人才实是社会的栋梁,国家的中坚,我之所以说这个故事,无非是告诉各位上天堂有上天堂的路,入地狱也自有其道,各行各业应该要各自尽忠职守,不要做了人间的罪人,被摒拒于天堂的门外。此时此刻,我们急需完成的是人间天堂、人间净土,人人誓愿做个顶天立地的人间之人,人人心中都能成就一片庄严肃穆的净土。
《谈天说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