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里去的了。
另外在《玉耶女经》里面,指示我们一个好太太要具备五种妇德:
1.要做“母妇”:爱夫如子,像母亲疼爱子女一样地去关心丈夫。
2.要做“臣妇”:事夫如君,要像大臣侍奉国君一样地礼敬丈夫。
3.要做“妹妇”:事夫如兄,要像小妹妹一般把先生当兄长手足,对他友爱、关怀。
4.要做“婢妇”:事夫如妾,要像婢女侍候主人一样地恭奉丈夫,给他自尊自信。
5.要做“夫妇”:虽然,过去有父母、兄弟姊妹、朋友亲人,现在离开他们了,嫁给了先生。过去,彼此也许没有很好的因缘,现在凭着媒妁之言,双方情投意合而结为夫妇。虽然,结婚的典礼只在一瞬间,但是夫妇的关系却要永远地维持下去,恒久不变。做太太的要认为:世间上最能干、最有为、最可靠、最疼惜我的是我的丈夫。做丈夫的,也要这样想:世间上最贤慧,最体谅我的就是太太。这种心理能维持多久,夫妇的恩爱幸福就有多深多长。像经上说的:“恩爱亲昵,同心异形,尊奉敬慎,无憍慢情;善事内外,家殷丰盈,待接宾客,称扬善名,是为夫妇”。
以上从佛经中仅仅提出朋友、夫妇的例子来讲“你”“我”的相处关系,事实上佛经中对于君臣、父子等其它伦常关系,也都有精辟独到的阐明。从经上佛陀谆谆的教示中,我们可以了解佛教不仅对出世之学有精深圆融的思想体系,佛教对于世间纲常的诠释,其究竟透彻,如实切要,也是各种学说难以望其项背的。
四.究竟解决你我的问题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你我之间的一切关系都在缘份上维系,善缘得善谊,恶缘造恶业。那么我们如何彻底解决人我的一切是非争执呢?我提供几点办法给各位参考:
(一)“你好我坏,你大我小,你有我无,你乐我苦”
我说这几句话,各位一定觉得很奇怪:怎么和我们平常认定的道理不一样?我们都希望自己好、自己大,希望拥有和快乐,怎么反而把好的、大的、有的、乐的都给别人去享受呢?这就是千百年来人类功利心态的“所知障”。人与人之间,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彼此的一切不和谐,就应该奉行这四句话,这会让你获得意想不到的法喜。
1.“你好我坏”:有两户人家,一户张家老是吵架,另一户李家则内外融洽,从不吵架争执。日子久了,张家不免纳闷,就问李家:
“为什么我们家天天吵架,没有一天的安宁,你们家却和和气气的,几乎从来不闹纠纷呢?”
李家的人说:“因为你们家都是好人,所以会吵架;我们家一个个都是坏人,所以吵不起来。”
“那有这种事?这话什么意思?”
“比方说:有人打破了花瓶,你们家的人立刻觉得自己没错而错在别人,于是一个指摘对方不小把花瓶打破了,另一个则认为不能怪他,而是你不该把花瓶乱摆,谁都认为自己对,自己是好人,自然就争执不休了。我们家的人则一个个怕伤害别人,宁可承认自己坏也不愿指责对方,所以打破了花瓶的人马上道歉说:“对不起!对不起!我太不小心了!”,对方也立刻引咎自责说:“不怪你,不怪你,我不该随便把花瓶放在这儿!”,我们人人都承认自己错、自己坏、不推诿、不卸责,家里的关系自然和谐无争了。”
我们每一个人如果都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随时肯谦卑自承:“对不起!”“我错了!”“我做得不好!”……,那么,为人处事就会很顺利,一切无明自然泯除,一切罣碍自然消解。
2.“你大我小”:同样的道理,世间上每个人如果都希望自己比别人伟大、强大,争执也会层出不穷;如果能怀“让你伟大,我来渺小”的心态,自然就能化戾气为祥和。其实,要想伟大的人不一定就伟大得起来,自然渺小的人也并不真的就很渺小,反而是“能忍为大”“能容为大”,能包容涵纳他人的人更伟大。
3“你有我无”:一般人总希望自己拥有的比别人多,而不顾别人的空乏,但是如果大家都没有,只有你个人独占,恐怕别人也不会让你顺顺心心的安享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一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又是一例。把“有”让给别人,自己“无”有;“无”并不是真的一切空空,而是无限、无穷、无尽,“有”则反而有限、有穷、有尽了。从我们的精神上、道德上去与佛法相应,会发觉这世上许多无形无相的东西反而更可贵,一切价值不在于虚无的外表,而在于丰蕴的内涵。
4.“你乐我苦”:一般人总是好逸恶劳,只求一己逸乐,不顾他人苦楚,这是世间争执的泉源。我们现在要把快乐献给别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当别人快乐的时候,我们也会感染快乐;当众人快乐的围绕着我们的时候,我们的快乐就会更大更深。“牺牲享受,享受牺牲”即是这个道理。
第二个解决人我关系的办法,就是《般若心经》上的:
(二)“照见五蕴皆空”
“人之大患,在吾有身”,在佛教里面,一切苦的根源在“我”,“五蕴”就是“我”的代名词。“色、受、想、行、识”这五样东西,蕴含了人的一切精神、物质上的得失忧喜,佛经里面记载人有八万四千个烦恼,这八万四千个烦恼,就好比八万四千个盗贼;统领这八万四千个盗贼的,有三员大将,就是“贪、瞋、痴”,而御使这三员大将的总司令就是“我”,收服了这个“我”,自然天下太平了。实在说,我们做一个人的负担也很重,有八万四千个盗贼盘踞在我们的身心里,这个身心就像一座大营房,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像六股盗贼,一个个伺机为非作歹,不容易受我们领导控制,那么,要怎么样才能离苦得乐呢?这个关键就在一个“无我”上面。佛教讲的“无我”,并不是要我们先去死、去自杀了,就没有我,因为六道轮回流转,人是死不了的,仍然有个“有我”在;佛教讲的“无我”,是“无我相,无我执”,道理很深,我现在用一个譬喻来说明:
有一个人晚上赶路回家,天太黑迷了路,看到路旁有一间小屋,就进去歇一歇。
刚休息不久,就有一个小鬼揹了一具尸体进来了,那个人吓得魂不附体,还来不及逃命,立刻又跑进来一个大鬼,兜头扭住小鬼争夺尸体,这个说是我的,那个也说是我的,结果两个鬼头僵持不下,吵得轰隆价响,把那个人吓得悚悚发抖,不小心弄出了声音来,被大鬼听到了,就说;
“好!这里面还躲着一个人,把他抓出来,叫他评评这尸首是谁的。”
顺手一揪就把这人揪出来,小鬼理直气壮的问:
“你说,这一个尸首是谁先揹来的?”
这个人心里又慌又怕的心想:“如果我照实说的小鬼揹来的,大鬼一定不会饶过我;如果我说这个尸首是大鬼的,说了谎作了伪证,小鬼一定发怒,并且违逆因果。唉,反正左右是一死,还是实话实说吧!”
于是心一横,大声说了:
“这个尸首,我看见是先由小鬼揹进来的!”
大鬼一听之下,大怒,就扭断这个人的膀子,一口吞下肚子里去了;小鬼看到这个人帮了他的忙,反遭不测之祸,心有不忍,立刻从尸体上拔下来一只膀子给那个人接上。大鬼更生气,就掰下这人的左臂来吃,小鬼随即卸下尸体的左手接上;大鬼再拆下腿,小鬼就接上新腿;大鬼气得不得了,一把砍下那人的头,小鬼就又接上个尸头;这样撕来换去的,又吵又闹,到最后两鬼都含怒呼啸而去,只留下这个人呆呆的想:“我是谁啊?我的膀子、手臂、腿、头都被大鬼吃了,现在这个换上来的膀子、手臂、腿、头都是那具尸体的,究竟那一个才是我啊?”
现在的医学已经进步到“器官移植”的境界了:眼睛坏了,可以把别人的眼睛移植到我们的身上来;皮肤溃烂了,可以用羊皮、牛皮移补;肾脏坏了,父母、兄弟、姊妹的肾脏都可以移植给我;等到统统换过之后,这个“我”又是谁呢?人身原是一个假合的幻形空象,所谓“照见五蕴皆空”,就是不要在这个形相上计较、执着,认为这是我的眼睛,这是我的耳朵,这是我的观念,这是我的权利,这是我的思想,这是我的……,“有我”,是痛苦的根源;“无我”,才是解决你我问题的妙方。
最后一个解决你我关系的究竟如实之法,就是《金刚经》上说的:
(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除了“无我”之外,还要“无你”,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也就是“四相一起捐,圣凡悉平等”,到了这个境界,没有一切“你”“我”分别对待的假相,就会呈显出平等自如的法,大家就能和谐相处,融洽自在了。
为什么“四相一起捐”之后,没有你我,就会没有苦恼呢?我现在举一个譬喻来说明:假如你和一个人讲话,他坐着,你站着,你一定会在心里嘀咕:“哼,好大的架子,你有什么了不起?”觉得气愤难平。可是回到家了,你的小儿小女一看到你回来,就缠着你说:“爸爸!你跪下来当马给我骑!”你不但会高高兴兴的跪下来让他们骑上去,还让他们一面骑一面打:“快点跑!快点跑!”,乐得哈哈大笑。人家坐着你站着,你就生气,因为有“你”“我”之分;回到家给小儿女当马骑,跪着爬,你反而高兴,因为是“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和我一样没有分别,也没有“你”“我”的差异,所以能不烦恼、不生气,一切扰扰纭纭的分别妄想就都不会生起了。
人生在世,解决痛苦的究竟之道,就是把“你”当作“我”,你我一体,你我不二,将心比心,解衣推食。像常不轻菩萨,对一切人都抱着尊重的态度:“我尊敬你们,不敢轻视你们,因为你们将来人人可成佛”,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建立在互相尊敬、人我一如的妙谛上面,那么一切的纷争平息,我们的社会也就更加安和乐利了!
今天大家不辞路远的来到这里,共同护持这一场讲座,就是因为我们能无我无你无私心,但求沾被佛法,自净其意如虚空,而全然没有纷争私情。我希望大家记取眼前这一刻“一切是非莫顾”的心情,转身踏破虚空,带着光风霁月的心胸回去,做一个光明磊落的好人,成就三世诸佛的甚深妙法,信解历劫如来真实意!
祝福大家吉祥如意,幸福快乐!
《谈你说我》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