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裏去的了。
另外在《玉耶女經》裏面,指示我們一個好太太要具備五種婦德:
1.要做“母婦”:愛夫如子,像母親疼愛子女一樣地去關心丈夫。
2.要做“臣婦”:事夫如君,要像大臣侍奉國君一樣地禮敬丈夫。
3.要做“妹婦”:事夫如兄,要像小妹妹一般把先生當兄長手足,對他友愛、關懷。
4.要做“婢婦”:事夫如妾,要像婢女侍候主人一樣地恭奉丈夫,給他自尊自信。
5.要做“夫婦”:雖然,過去有父母、兄弟姊妹、朋友親人,現在離開他們了,嫁給了先生。過去,彼此也許沒有很好的因緣,現在憑著媒妁之言,雙方情投意合而結爲夫婦。雖然,結婚的典禮只在一瞬間,但是夫婦的關系卻要永遠地維持下去,恒久不變。做太太的要認爲:世間上最能幹、最有爲、最可靠、最疼惜我的是我的丈夫。做丈夫的,也要這樣想:世間上最賢慧,最體諒我的就是太太。這種心理能維持多久,夫婦的恩愛幸福就有多深多長。像經上說的:“恩愛親昵,同心異形,尊奉敬慎,無憍慢情;善事內外,家殷豐盈,待接賓客,稱揚善名,是爲夫婦”。
以上從佛經中僅僅提出朋友、夫婦的例子來講“你”“我”的相處關系,事實上佛經中對于君臣、父子等其它倫常關系,也都有精辟獨到的闡明。從經上佛陀諄諄的教示中,我們可以了解佛教不僅對出世之學有精深圓融的思想體系,佛教對于世間綱常的诠釋,其究竟透徹,如實切要,也是各種學說難以望其項背的。
四.究竟解決你我的問題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你我之間的一切關系都在緣份上維系,善緣得善誼,惡緣造惡業。那麼我們如何徹底解決人我的一切是非爭執呢?我提供幾點辦法給各位參考:
(一)“你好我壞,你大我小,你有我無,你樂我苦”
我說這幾句話,各位一定覺得很奇怪:怎麼和我們平常認定的道理不一樣?我們都希望自己好、自己大,希望擁有和快樂,怎麼反而把好的、大的、有的、樂的都給別人去享受呢?這就是千百年來人類功利心態的“所知障”。人與人之間,若想從根本上解決彼此的一切不和諧,就應該奉行這四句話,這會讓你獲得意想不到的法喜。
1.“你好我壞”:有兩戶人家,一戶張家老是吵架,另一戶李家則內外融洽,從不吵架爭執。日子久了,張家不免納悶,就問李家:
“爲什麼我們家天天吵架,沒有一天的安甯,你們家卻和和氣氣的,幾乎從來不鬧糾紛呢?”
李家的人說:“因爲你們家都是好人,所以會吵架;我們家一個個都是壞人,所以吵不起來。”
“那有這種事?這話什麼意思?”
“比方說:有人打破了花瓶,你們家的人立刻覺得自己沒錯而錯在別人,于是一個指摘對方不小把花瓶打破了,另一個則認爲不能怪他,而是你不該把花瓶亂擺,誰都認爲自己對,自己是好人,自然就爭執不休了。我們家的人則一個個怕傷害別人,甯可承認自己壞也不願指責對方,所以打破了花瓶的人馬上道歉說:“對不起!對不起!我太不小心了!”,對方也立刻引咎自責說:“不怪你,不怪你,我不該隨便把花瓶放在這兒!”,我們人人都承認自己錯、自己壞、不推诿、不卸責,家裏的關系自然和諧無爭了。”
我們每一個人如果都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隨時肯謙卑自承:“對不起!”“我錯了!”“我做得不好!”……,那麼,爲人處事就會很順利,一切無明自然泯除,一切罣礙自然消解。
2.“你大我小”:同樣的道理,世間上每個人如果都希望自己比別人偉大、強大,爭執也會層出不窮;如果能懷“讓你偉大,我來渺小”的心態,自然就能化戾氣爲祥和。其實,要想偉大的人不一定就偉大得起來,自然渺小的人也並不真的就很渺小,反而是“能忍爲大”“能容爲大”,能包容涵納他人的人更偉大。
3“你有我無”:一般人總希望自己擁有的比別人多,而不顧別人的空乏,但是如果大家都沒有,只有你個人獨占,恐怕別人也不會讓你順順心心的安享吧?“人爲財死,鳥爲食亡”是一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又是一例。把“有”讓給別人,自己“無”有;“無”並不是真的一切空空,而是無限、無窮、無盡,“有”則反而有限、有窮、有盡了。從我們的精神上、道德上去與佛法相應,會發覺這世上許多無形無相的東西反而更可貴,一切價值不在于虛無的外表,而在于豐蘊的內涵。
4.“你樂我苦”:一般人總是好逸惡勞,只求一己逸樂,不顧他人苦楚,這是世間爭執的泉源。我們現在要把快樂獻給別人,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當別人快樂的時候,我們也會感染快樂;當衆人快樂的圍繞著我們的時候,我們的快樂就會更大更深。“犧牲享受,享受犧牲”即是這個道理。
第二個解決人我關系的辦法,就是《般若心經》上的:
(二)“照見五蘊皆空”
“人之大患,在吾有身”,在佛教裏面,一切苦的根源在“我”,“五蘊”就是“我”的代名詞。“色、受、想、行、識”這五樣東西,蘊含了人的一切精神、物質上的得失憂喜,佛經裏面記載人有八萬四千個煩惱,這八萬四千個煩惱,就好比八萬四千個盜賊;統領這八萬四千個盜賊的,有叁員大將,就是“貪、瞋、癡”,而禦使這叁員大將的總司令就是“我”,收服了這個“我”,自然天下太平了。實在說,我們做一個人的負擔也很重,有八萬四千個盜賊盤踞在我們的身心裏,這個身心就像一座大營房,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像六股盜賊,一個個伺機爲非作歹,不容易受我們領導控製,那麼,要怎麼樣才能離苦得樂呢?這個關鍵就在一個“無我”上面。佛教講的“無我”,並不是要我們先去死、去自殺了,就沒有我,因爲六道輪回流轉,人是死不了的,仍然有個“有我”在;佛教講的“無我”,是“無我相,無我執”,道理很深,我現在用一個譬喻來說明:
有一個人晚上趕路回家,天太黑迷了路,看到路旁有一間小屋,就進去歇一歇。
剛休息不久,就有一個小鬼揹了一具屍體進來了,那個人嚇得魂不附體,還來不及逃命,立刻又跑進來一個大鬼,兜頭扭住小鬼爭奪屍體,這個說是我的,那個也說是我的,結果兩個鬼頭僵持不下,吵得轟隆價響,把那個人嚇得悚悚發抖,不小心弄出了聲音來,被大鬼聽到了,就說;
“好!這裏面還躲著一個人,把他抓出來,叫他評評這屍首是誰的。”
順手一揪就把這人揪出來,小鬼理直氣壯的問:
“你說,這一個屍首是誰先揹來的?”
這個人心裏又慌又怕的心想:“如果我照實說的小鬼揹來的,大鬼一定不會饒過我;如果我說這個屍首是大鬼的,說了謊作了僞證,小鬼一定發怒,並且違逆因果。唉,反正左右是一死,還是實話實說吧!”
于是心一橫,大聲說了:
“這個屍首,我看見是先由小鬼揹進來的!”
大鬼一聽之下,大怒,就扭斷這個人的膀子,一口吞下肚子裏去了;小鬼看到這個人幫了他的忙,反遭不測之禍,心有不忍,立刻從屍體上拔下來一只膀子給那個人接上。大鬼更生氣,就掰下這人的左臂來吃,小鬼隨即卸下屍體的左手接上;大鬼再拆下腿,小鬼就接上新腿;大鬼氣得不得了,一把砍下那人的頭,小鬼就又接上個屍頭;這樣撕來換去的,又吵又鬧,到最後兩鬼都含怒呼嘯而去,只留下這個人呆呆的想:“我是誰啊?我的膀子、手臂、腿、頭都被大鬼吃了,現在這個換上來的膀子、手臂、腿、頭都是那具屍體的,究竟那一個才是我啊?”
現在的醫學已經進步到“器官移植”的境界了:眼睛壞了,可以把別人的眼睛移植到我們的身上來;皮膚潰爛了,可以用羊皮、牛皮移補;腎髒壞了,父母、兄弟、姊妹的腎髒都可以移植給我;等到統統換過之後,這個“我”又是誰呢?人身原是一個假合的幻形空象,所謂“照見五蘊皆空”,就是不要在這個形相上計較、執著,認爲這是我的眼睛,這是我的耳朵,這是我的觀念,這是我的權利,這是我的思想,這是我的……,“有我”,是痛苦的根源;“無我”,才是解決你我問題的妙方。
最後一個解決你我關系的究竟如實之法,就是《金剛經》上說的:
(叁)“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除了“無我”之外,還要“無你”,要“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也就是“四相一起捐,聖凡悉平等”,到了這個境界,沒有一切“你”“我”分別對待的假相,就會呈顯出平等自如的法,大家就能和諧相處,融洽自在了。
爲什麼“四相一起捐”之後,沒有你我,就會沒有苦惱呢?我現在舉一個譬喻來說明:假如你和一個人講話,他坐著,你站著,你一定會在心裏嘀咕:“哼,好大的架子,你有什麼了不起?”覺得氣憤難平。可是回到家了,你的小兒小女一看到你回來,就纏著你說:“爸爸!你跪下來當馬給我騎!”你不但會高高興興的跪下來讓他們騎上去,還讓他們一面騎一面打:“快點跑!快點跑!”,樂得哈哈大笑。人家坐著你站著,你就生氣,因爲有“你”“我”之分;回到家給小兒女當馬騎,跪著爬,你反而高興,因爲是“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和我一樣沒有分別,也沒有“你”“我”的差異,所以能不煩惱、不生氣,一切擾擾纭纭的分別妄想就都不會生起了。
人生在世,解決痛苦的究竟之道,就是把“你”當作“我”,你我一體,你我不二,將心比心,解衣推食。像常不輕菩薩,對一切人都抱著尊重的態度:“我尊敬你們,不敢輕視你們,因爲你們將來人人可成佛”,如果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能建立在互相尊敬、人我一如的妙谛上面,那麼一切的紛爭平息,我們的社會也就更加安和樂利了!
今天大家不辭路遠的來到這裏,共同護持這一場講座,就是因爲我們能無我無你無私心,但求沾被佛法,自淨其意如虛空,而全然沒有紛爭私情。我希望大家記取眼前這一刻“一切是非莫顧”的心情,轉身踏破虛空,帶著光風霁月的心胸回去,做一個光明磊落的好人,成就叁世諸佛的甚深妙法,信解曆劫如來真實意!
祝福大家吉祥如意,幸福快樂!
《談你說我》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