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朱谦之先生与日本净土教研究▪P3

  ..续本文上一页认为从来日本精神较之理更以事为其特征。例如,由传教传来的天台宗,是富于理论的宗教,但那惠心的天真独朗的观法便成易行的了。在彼可说较之理更向于事,而且从此遂发生如亲鸾的净土真宗那样极端日本的宗教了。日本文化的重心,从理、事一致至事、理一致,更毋宁认为事事无碍。例如,日本佛教传入时,所传是华严、天台那样理智的宗教、烦琐哲学的宗教,但那是渐渐简单化了、实践化了,从理而向于事。传教的天台,至源信已经大大地易行化、实践化了。一心三观成体验的,以天真独朗之一语来表示,这个方向成为法然、亲鸾的净土教,到亲鸾更发展为独创的日本的宗教了。”[31]“日本佛教在亲鸾圣人所说无义为义、自然法尔里面,可认为有日本精神的是所谓现实即绝对、绝对的否定即肯定。”[32] “佛教从来认为是非国家的。可是铃木大拙引用了《大无量寿经》(四一)的“此会四众,一时悉见,彼见此土,亦复如是”等语。和在此土里以释尊为中心的会众得见净土似的,由彼土的会众得见此土。娑婆映净土,净土映娑婆,明镜相照。在这里可以说指示着净土与娑婆的联贯性或一如性。我以为从此可以考虑到净土真宗化的国家这个东西,所谓国家,应于此土反映净土。”[33]等等,朱谦之先生指出,“西田不但站在净土真宗的立场给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恶辩护,而且更积极地把净土与日本国土相联系,高唱其反动的日本的国家至上主义。”[34]“西田的“娑婆映极乐”的宗教化的历史哲学,结果认为只有天皇制国家的帝国主义才是日本形成的原理,即世界形成的原理。”[35]可见,“西田哲学跟着日本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越到后来越趋向反动。天皇制,即以天皇与其宫廷,军事、行政官僚、贵族、寄生的土地所有者及独占资本家的结合体为根柢的,西田哲学则正是拥护天皇制的一种哲学。”[36]今天我们回想到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的军队侵略中国,真宗僧侣随军助虐,在中国传教,朱谦之先生的分析并不是不无道理的了。

  三木清(明治三十年——昭和二十年,即1897~1945)是继西田之后的一位日本哲学家,朱谦之先生对三木与净土真宗的关系也做了研究。三木自称自己在中学时就“变为哲学志愿者了”,但朱谦之先生指出:“其实,他那时与其谓为向望哲学,不如说是倾向宗教。”[37]因为“那时候主要是读宗教的书,读了基督教的书、佛教的书,读了日莲宗,又读真宗的书,又禅宗的书也读了。在这样沉潜于一种宗教的气氛之中感着安慰。宗教书中尤其耽读的是净土真宗的经典,如近角常观的《叹异钞讲义》之类。”[38]又因为三木与西田一样,都是出生于真宗家庭,三木自述云:“原来,我育于真宗之家,又记得常听到祖父母或父母诵《正信偈》、《御文章》等,并命自己照样在佛坛前诵读。读这些经,是我那地方的基础教育之一。这就是小孩时候所受的影响吧。青年时代没有别的,最惹我心的是真宗,因此直到现在还是这样。”[39]他甚至说:“想着我今后的着落,结局是净土真宗吧”。[40]可以说,日本的哲学家受到传统的家庭宗教信仰的烙印很深,这也正是朱谦之先生研究日本净土真宗人物思想的入门手之处,从三木的自述里朱谦之先生就得出了结论,认为这就“怪不得三木晚年的遗稿《亲鸾》竟那样倾倒于亲鸾上人了。虽然如此,在学校的环境里,宗教的位置还是用哲学来代替的,所以在当三年生的时候,他也决心倾向于哲学。在哲学之中,最受影响的是西田几多郎的《善之研究》,同时并不忘情于宗教。”[41]所以“三木哲学是西田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不是越到晚年而越发明白了吗

  如果明了西田哲学是以“无“的论理为基调的东方型的宗教哲学,那末和西田同出于净土真宗之家的三木哲学,其晚年提倡以”无形之形”的思想为主体的《构想力的论理》,并写作遗稿《亲鸾》,便一点也不足为异了。”[42]朱谦之先生还指出了三木哲学的归宿,这就是:“尤其惹人注目,当三木摸索着“构想力的伦理”的发展可能性时,也就展开了走向亲鸾的道路。遗稿《亲鸾》,礼赞亲鸾一生活动是真实之教、真实之行、真实之信、真实之证!三木的“不安的哲学”,终究只能在神秘的、宗教的、非科学的信仰里得到最后的“大解脱”。”[43]

  四、朱谦之先生准备作的日本净土教研究

  近年来,因出版《朱谦之先生著作文集》的工作,笔者在整理朱谦之先生的遗稿中,发现了一本《日本佛教哲学思想史参考用书》的手稿。该稿的封面上,朱谦之先生亲笔写了撰写四卷本《佛教思想史》的计划。其总体计划是,即第一卷印度篇;第二卷中国篇;第三卷日本篇;第四卷朝鲜篇。这是他想写的一本比较大部头的,以研究东亚佛教思想为主线历史书。可惜的是这部书只有了一个书目性质的资料索引后,就没有再继续下去了。由于现在朱谦之先生的手稿还没有整理完,故关于《佛教思想史》这一详细的写作计划到现在还未发现,但是根据多年来笔者整理朱先生遗著的经验,很可能这个计划会在某一笔记本中。

  《日本佛教哲学思想史参考用书》是已经成型的手稿,主要记录了用于撰写这部书时的一些原始资料和研究资料的出处,非常详细地列出了上千部有关日本佛教的著作名称和出处。这是朱先生的一贯风格,每当他要作一研究课题时,都要将有关的资料全部收集,分类编出,写在纸上或笔记本上。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今天的年轻人学习。

  在封面上,朱先生已经详细地开出了分类大目录,即“Ⅰ、原始资料;Ⅱ、历史资料;Ⅲ 、研究资料”三大部分。同时标明了时间,即“1963.7.14;1963.9.12;1965.5.22.增补”,说明这是经增补三次,前后三年才最后完成的。而这时正是朱先生刚好撰写完和出版了一系列有关日本哲学与思想的著述文章之后。朱先生通过研究日本哲学思想,已经看到了佛教在日本哲学思想史中的重要性。

  五、结 语

  以上笔者介绍了朱谦之先生的日本净土教研究的情况。可以看出,朱谦之先生对佛教是非常了解的,他不仅熟悉佛教的教义理论,而且还曾经试图直接进入佛门。虽然他最终没有走进佛门,但是他对佛学思想的研究从没有停止过,而且取得了一些成就。可惜的是他一生里想做的几本佛教研究的专著,都没有实现,仅仅是做了一些资料的搜集工作,他的佛学研究主要反映在撰写的一些哲学史的著作中,以及翻译的佛教著作。

  从朱谦之先生的遗稿中,我们发现,他的工作态度是非常认真的,为了撰写佛学著作,他花费数年的时间,尽可能地将所有目及的资料悉数找到。在本文中里列出的有关日本净土教研究的目录,就已经显示了他所搜集的资料是非常丰富的,虽然这是近50年前的事情,而且现在的研究成果早已超出了以往,但是他所做的目录仍然对现有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帮助。据笔者所见的近年出版的有关日本佛教研究的著作中所附的参考书目,也没有像朱谦之先生这样列出如此详细、如此多的参考书目。其次,在他列的参考书目中,进行了比较科学的分类,例如他所做的“Ⅰ、原始资料;Ⅱ、历史资料;Ⅲ 、研究资料”三大部分书目,甚至有的书目还列出了书中的主题和重点,例如“《净土宗の起源及发达》 望月信亨 昭和五年 东京 共立社 本书泛论净土宗 其中如第一编《弥陀净土经典の成立に就いて》(页302~345) 第三编本愿论 第四编净土论 均可参看”条,除了记录了作者,出版单位和出版时间外,还特意说明此书的哪能些内容可以参看,哪些内容就不用看了。这说明他对这些书是亲自见过的,甚至读过的,不然他不会这么熟悉书中的内容,且又勾出了重点。这样的缜密的工作态度,难道不是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吗。我们仅从这份目录里,就能见朱谦之先生的为人和工作风格,以及他的治学严谨的态度。

  朱谦之先生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复杂的时代。他对日本净土教的研究,是在受到极“左”思想的压力下而做出的。当时佛教已经被判定为“迷信”之类,学术界里对佛教的研究的人寥寥数几。朱谦之先生顶着压力默默地做着这项工作,为了学术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才智,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当然,在“左”的思想影响下,他的学术观点又必须跟着当时的政治形势走,所以他的研究里不可能不带上时代的烙印,有的观点甚至有些偏激,但是这并不能抹杀他的学术贡献。如果是他还活在今天所遇到的开放时代,我想他的观点一定会有所改变,而更重要的是,他一定会写出煌煌的佛学巨著。可惜的是他没有碰到这个大好机会。这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一代人的悲哀,愿今后不再重演。

  (本文得到了邢东风先生的帮助,特此鸣谢。)

  --------------------------------------------------------------------------------

  [1] 十卷“文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卷主要收集了生平自述、社会、政治方面的著述,第二卷收集了朱先生早年的中国哲学研究、史学研究和中国音乐文学研究以及南方文化研究的专著,第三、四卷为中国哲学史研究,第五卷为历史哲学研究,第六卷为现代史学和文化学的研究,第七卷收集了比较文化个案、中外文化交流、宗教学的研究著作,第八卷为日本哲学的研究,第九卷收集了日本哲学史撰述与韩国禅教史方面的译作,第十卷为中国禅学思想史的译著。

  [2] 《现代学术》第2期。

  [3] 1、朱舜水——中国の开绿灯朴的唯物主义在日本仁(亻云)元左明末の学者 《人民中国》(日文版)1963年第4期。

  2、 编朱舜水集 朱谦之编1981年8月中华书局。

  3、 日本的朱子学 三联书店,1958年8月。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 近代日本思想史第二册(译稿五册) 1959年1-3月。

  5、 日本哲学史提纲(德川时代,讲义) 1959年12月。

  6、 日本近代思想家(从安藤昌益至幸德秋水,七册) 1961年2月-4月,稿本。

  7、 安藤昌益—18世纪日本反封建思想家 《北京大学学报》1962年第4期。

  8、 日本古学及阳明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12月。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9、 日本哲学(东方哲学史资料选集)

  10、日本哲学史 三联书店,1964年,北京。

  11、镰田柳泓的哲学思想《光明日报》1962年6月1日。

  12、阳明学在日本的传播——中外思想交流史话 文汇报,1962年4月1日

  13、朱舜水是“武士道典型人物”吗?作者胡槐植。《文汇报》1962年6月

  14、徂徕学传入中国——中外思想交流史话,《文汇报》1962年3月13日

  15、朱舜水与日本文化《东北学术讲演录》

  17、国古典哲学对于日本的影响,《东北学术讲演录》

  [4] 《日本哲学史》第7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

  [5] 《日本哲学史》第8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6] 《日本哲学史》第14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7] 《日本哲学史》第15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8] 《日本哲学史》第15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9] 《日本哲学史》第16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10] 《日本哲学史》第16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11] 《日本哲学史》第17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12] 《日本哲学史》第19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13] 《日本哲学史》第19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14] 《日本哲学史》第20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15] 《日本哲学史》第20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16] 《日本哲学史》第21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17] 《日本哲学史》第21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18] 《日本哲学史》第22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19] 《日本哲学史》第23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20] 《日本哲学史》第24—25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21] 《日本哲学史》第321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22] 《日本哲学史》第322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23] 《日本哲学史》第322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24] 《日本哲学史》第324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25] 《日本哲学史》第337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26] 《日本哲学史》第338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27] 《日本哲学史》第338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28] 《日本哲学史》第338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29] 《日本哲学史》第338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30]《日本哲学史》第339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31] 《日本哲学史》第338—339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32] 《日本哲学史》第339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33] 《日本哲学史》第339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34] 《日本哲学史》第339—340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35] 《日本哲学史》第341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36] 《日本哲学史》第342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37] 《日本哲学史》第354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38] 《日本哲学史》第354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39] 《日本哲学史》第354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40]《日本哲学史》第354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41]《日本哲学史》第354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42] 《日本哲学史》第363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43] 《日本哲学史》第389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朱谦之先生与日本净土教研究》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