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时都有「定向识途」的本能,有的候鸟甚至每年几乎都在同一季节的同一月、同一日飞到同一地点。杜甫诗云:「故国霜前白雁来。」看到白雁飞来,就知道霜期即将来到,所以河北人称这种白雁为「霜信」。
这些候鸟在长距离迁徙时是靠什么来辨识方位呢?根据学者的研究,发现候鸟是利用日月星辰的位置和地球的磁场,来作飞行的罗盘、定向识途的标志。牠们这种不用依靠任何仪器,能长途飞行而不迷失的本领实令人佩服。
除了候鸟,鲑鱼也是不会迷路的识途老马。鲑鱼在一定的河川产卵,两个月后卵孵化,春天来临时,小鱼沿著河流下溯游入海洋,四年后,这些鱼又会逆流游回原来的那条河流产卵。有人研究说鲑鱼能记忆自己诞生的河流的气味,凭著这股记忆,牠们可以从大海旅行一千多公里之遥,回到故乡的河川。
同样的,青蛙虽然嗅觉不发达,也能分辨池塘边、地面上的湿气味道,出门之后,总会回到自己出生、装著家乡池水的池塘,绝不会回错家!有些狗、猫、马及驯化的动物,也拥有很好的方向感,无论多远都能找到回家的路。这一点人类就逊色多了,不只迷失人生道路,更会忘失自己的「本家」呢!
《生物的超能力》书中提到,蝙蝠是非常机警的动物,牠们会发出一种高频的超音波,并以这些超音波的回音来判断周围环境和猎物位置,靠著优异的导航系统,牠们能在黑暗中自由的飞翔、捕猎,绝不会撞到墙壁、树干,甚至一公厘粗的丝线也有办法避开。科学家们即是利用蝙蝠「回音定位」的本能,发明了声纳与雷达。
除了蝙蝠,海豚、鲸鱼和鼠类也是以超音波相互联系。例如当田鼠的幼鼠被放到巢外时,牠会发出超音波呼叫母鼠,母鼠也会发出超音波回应幼鼠。不过动物的这种本领却给人类带来困扰,曾经有计算机的电线频频被老鼠咬坏,调查的结果发现,原来计算机的线路会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音波,这种超音波却把老鼠给引来。
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有再生的能力,如人体受伤的部位会自行愈合,就是一种广义的再生,不过人的手或脚断了是无法再长出来,相形之下,动物的「断肢」自保实是一种颇为神奇的能力。壁虎、蜥蜴的尾巴断了还会再长出来,因此当遭逢外敌攻击时往往会弃尾而逃。再生能力最强的应属涡虫,将牠的身体切成两半,牠不但头部能再生出尾部,尾部也能再生出头部,于是变成两只涡虫。而水螅又比涡虫厉害,牠圆筒形的躯体即使被切成数节,每个小节都能再生成完整的水螅。
螃蟹是甲壳动物中最进化的一种,牠一共有十只脚,最上面的一对,已进化为似钳状的螯,可以用来觅食和御敌,其余的八只脚能在路上行走,也能在水中游泳,不过这八只脚的关节只能左右弯曲,因此螃蟹只好左右横行。当牠碰到危险状况,那一对螯抵挡不住敌人的攻击时,牠也会自断一螯,转移敌人的注意,然后趁机逃走。
章鱼遇到敌人攻击,除了吐出墨汁,也会切断触脚来逃命。动物这种壮士断腕,不执著、不留恋,懂得割舍的勇气,也值得我们深思。
蟑螂已在地球生存了三亿二千多万年,牠们能如此「长寿」,就是凭恃著无所不吃,又超级耐饥、耐渴、耐寒、耐压的本事。苍蝇的翅膀每秒可振动两百次,而且动作敏捷,是空中特技高手,虽然牠们会传播病菌,惹人讨厌,但牠们能分解动物尸体,对整个生态系统,仍有很大的贡献。
动物具备形形色色的天生本领,其它如蛇有精良的温度传感器,对温度很敏感,能感知猎物的体温,寻找温度适合的环境;纹白蝶能看见紫外线;鸟类在稀薄空气中也能呼吸;抹香鲸藉著头部脂肪块来调节浮力,让身体能在海洋中安稳的浮著;有的动物能预知灾难的来临等等,凡此可知许多动物的天生本领,都强过人类的肉体和体能!
2.情深义重
动物有情识、有心智能力,已是众所皆知。过著社会性生活的动物,更有著亲情、爱情、友情、社会伦理,以及和人类、其它生物之间温馨有趣的互动。
骨肉亲情是天生的感情,在动物身上,我们也能发现许多鞠躬尽瘁、无条件付出的爱。燕子是人类喜爱的鸟类之一,亲燕为了餵食刚出生的雏燕,每天会不辞辛苦的出外捕捉昆虫达二、三百次,雏燕张开嘴巴吃饱之后,还会对著亲燕翘起屁股,让父母把牠的粪便衔出巢外。唐朝诗人白居易诗云:「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即是描写亲燕育子的辛劳和伟大。
企鹅椭圆形的身材,和左右摇摆蹒跚行走的模样,很令人怜爱。企鹅妈妈下完蛋后,牠就把蛋交给企鹅爸爸,自己则长途跋涉到不结冰的海岸,为未来的宝宝寻找食物。负责孵蛋的企鹅爸爸会把蛋摆在两脚之间,用牠厚厚的皮下脂肪轻轻盖住。在冰天雪地中,企鹅爸爸如老僧入定般不动不吃达六十天,等到小企鹅孵出时,企鹅爸爸已精疲力尽,形销骨立,体重减轻了五分之二。这时出外觅食的企鹅妈妈会带著食物及时赶回来,接著由饿坏的企鹅爸爸开始出外觅食给宝宝吃;小企鹅就是如此的在父母亲细心呵护下慢慢长大。
抚养照顾之外,动物也知道「教育」的重要。刚出生的小海獭不会游泳,海獭妈妈逐一教导牠们如何游泳、潜水、觅食,晚上睡觉时,海獭妈妈会让孩子躺在牠身上,然后用长长的海藻把母子俩牢牢绑在一起,如此,再大的风浪也冲不散牠们。
母狮子为了训练小狮子,经常故意把小狮子推下山谷,让小狮子在不断攀爬、跌倒的挫折磨练中培养生存的能力。无尾熊教子也很严格,小无尾熊不听话时,母熊会按住小熊,用手打牠的屁股,如果小熊撒娇哭闹,母亲会继续打,直到牠不哭为止。
当敌人出现时,母鹿为了保护小鹿,会假装受伤,设法把敌人引开。在《大唐西域记》卷七里,也记载母鹿护子,鹿王慈悯的感人事迹。有一位国王常常到树林里打猎,树林里住了好几百头的鹿,为了避免全族一时覆灭,鹿王和国王商量,一天送一头鹿过去让国王食用。有一天,依照次序轮到一头怀孕的母鹿去送死,母鹿对鹿王恳求:「我虽然应该去死,但我的孩子还没到死的时候啊!」
鹿王心生不忍:「可怜慈母爱子之心,竟然恩及未出世的孩子。」便代替母鹿前往送死。
国王看到鹿王亲自前来,非常讶异,了解实情后惭愧说道:「我是人身,却和野兽一样残忍;你是鹿身,却具有人一般高贵的道德。」从此不再打猎,让这些鹿能自由无惧的在树林里生存。
现代的社会履行一夫一妻制度,在动物世界中也不乏夫妻忠贞相守至老死的。有句成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里的「鹄」就是天鹅,是大自然里的美丽动物,牠们不但严守一夫一妻制,而且一辈子夫妻恩爱,感情深厚。
作为和平象征的鸽子非常恋巢,夫妻间常会亲昵的轻啄对方的头、脸,互相抓痒,整理对方的羽毛,牠们也是白头偕老,永不分开。海豚会细心照顾生病的伴侣,伴侣死了,海豚会悲伤哭泣,不肯进食,甚至到后来也跟著去世。
从许多哺乳类、鸟类和鱼类的行为中,能明白牠们巩固的家庭伦里,以及欢喜、悲哀、痛苦的感情反应。
猿猴是人类的近亲,牠们有百分之九十八的DNA组合和人类一样,所以在感觉、感情、族群互动上的表现都和人类很相似。猴子习惯过团体生活,喜欢有频繁的互动交流。牠们最感兴趣的大事就是生小猴子,每当一只猴子诞生,许多猴子就赶去探望,大家帮刚生产完的母猴理毛,也会去摸摸刚出生的婴儿,品头论足一番。
鲸鱼和海豚也喜欢群居,尤其在生育季节,更是互相照应,如鲸宝宝在海底诞生,母鲸和其它鲸鱼会合力把牠抬出水面,以免溺毙。有同伴受伤,牠们绝不会弃之不顾,一定留在身边照顾牠、陪伴牠,这种高贵的情谊实值得赞歎!
蚂蚁是靠著触角的嗅觉来传递讯息,辨别敌友及食物的味道,因此同窝的蚂蚁在路上相遇,会头碰头,晃动触角。我们都知道蚂蚁非常团结合作,除此,牠们更有分享食物的美德,当一只工蚁在路上发现糖水,牠会先吸足,回窝后再把糖水吐出来分给全窝的蚂蚁。
鸟类有「卫亲保种」的自然反应,同族中年长、有经验者,会教年轻、没经验的幼鸟怎样认识、避开敌人,年轻的幼鸟也从不自作聪明,总是牢记父母的好意忠告;这也是现代年轻人必须学习的。
同体共生、相互包容,是对生命的尊重与生存的态度。在动物界也常有异族互利共生的情形。如台湾乡下,经常可以看到白鹭鸶站在水牛背上的祥和画面,鹭鸶啄去牛背上的寄生虫,既帮水牛清洁身体,也填饱自己的肚子。
野山羊和火鸡也是一对互相帮助的好朋友,牠们在一起时,机警的火鸡常用牠那高八度的叫声,提醒野山羊有危险人物靠近;冬天大雪封山之际,野山羊以蹄子刨开积雪找寻食物时,火鸡也能趁此填饱肚子。
生长在浅海中有一种叫隐鱼的小鱼,牠们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在遇到危险、无处藏身时,总是钻到海参的内脏里,如此一来,隐鱼得到了保护,海参也从隐鱼的排泄物获得养分。
和人类一样,动物们在得知同伴去逝时,也会悲伤,并且为牠们举行葬礼。
《人间福报》的「奇人妙事」曾刊载,非洲有一种獾,当牠们发现死亡的同类时,会想尽办法召来同伴,将死去的獾拖到附近的河流中,然后一起肃立河岸,望着河水悲伤的哀鸣不止。澳洲草原上有一种野羊,在看到另一只野羊死时,也会悲伤地哀鸣,并用头上的角用力地撞击树干,以表示牠们对同伴的哀悼。
西伯利亚的灰鹤则保持著奇特的葬礼仪式,牠们在首领的带领下,哀戚地站在死者面前鸣叫著,当首领突然一声拔尖的长鸣后,众鹤便一个个噤口低头开始默哀,直到首领发出结束的叫声为止。南美洲的亚马逊河边的平原上,娇小玲珑的文鸟,为同伴举行的葬礼充满了美感,牠们会各自飞到林中找寻绿叶、浆果和花瓣撒在同伴身上,表示对同伴的送别。
动物和人类一直维持紧密的关系,早期驯养动物偏重实用意义,如当交通工具、看…
《佛教与自然生态(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