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自觉与行佛▪P4

  ..续本文上一页方能达成。如牛力虽能挽车,亦须御者方有所至。」

  此外,《大集经》说:「发愿能摧伏烦恼魔军。」《发菩提心经论·誓愿品》说:「菩萨发心,先建至诚,立决定誓,立誓之人,终不放逸、懈怠、缓慢。」由此可见,入道之由,莫不行愿,因为「果」虽然是由「行」所招感,但是如果没有「愿」力,即使是行,也无法到达所期望的目的,所以发心立愿是成就一切事业的重要助缘与动力。

  一般学佛的人,经常劝人要发心、要立愿。其实,发心立愿不是佛教徒的专利,社会上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发心立愿。发心,才能把事情做好;立愿,做事才有目标。发心立愿就像开采能源一样,心里的能源是每个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大财富。《劝发菩提心文》说:「金刚非坚,愿力最坚;虚空非大,心王最大。」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愿力有多坚,力量就有多强。心发则佛道堪成,所以,学佛一定要发心立愿,发心立愿才会有成就。

  发愿也如读书,要不断升级,刚开始只发小小的愿不妨,但渐渐的要发大愿,要让愿力不断升华。例如,我发愿在这一生中,能诵多少经,能念多少佛,能为众生做多少善事,能传播佛法度多少众生;我发愿一生做道场的护法,做众生的马牛,做家庭的保母,做社会的明灯。能够发愿「行佛」,确实「行佛所行」,更是了不起。

  谈到「行佛」,曹仲植先生是台湾「生命线」的创始人,她的夫人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四十年前,她在「普门精舍」皈依佛教,对我所提倡的人间佛教思想极为推崇,所以她时常鼓励曹居士亲近佛教,听经闻法。向来没有信仰的曹居士原本十分为难,但由于深爱太太,也就勉强陪她出入佛教寺院。

  有一次法会结束,曹夫人拉著先生的手,走到我面前,说道:「师父!请您度我的先生信仰佛教,教他拜佛。」

  只见曹居士一脸尴尬的表情,我连忙打圆场道:「曹先生不必拜佛,行佛就好了。」

  曹居士一听,高兴极了,此后逢人便说:「星云大师讲的,我不必拜佛,我是行佛的。」

  此后,曹居士从事社会慈善公益活动,不遗余力,例如他创办台湾「生命线」,援助无依无助的人走向光明之路;成立曹氏基金会奖助清寒学生,捐助残障人士轮椅数十万部;每年灾害,捐助千百万元赈灾。此外,对于佛光山、美国西来寺、法国巴黎道场的建寺工作及国际佛光会的弘法活动,他也发心资助;在印度、锡兰等佛教圣地,他设中、英、梵文铜牌,介绍佛教史迹。

  当别人赞美他善名远播时,他总是说:「念经不如听经,听经不如讲经,讲经不如实践。我只是『行佛』而已。」

  「行佛」就是依照佛陀的教法去实践奉行。平时我们称呼学佛的人为「行者」,就是要去「修行」佛法,要如佛陀所说、所行去做,所以真正的修行人,是要「行佛」,而不只是「学佛」而已。

  在佛教的经典里,每部经都是以「如是我闻」为开头,最后则以「信受奉行」作为结束;能够信受奉行佛法,就是行佛。所以佛弟子应以「行佛」为修持的标准,例如:

  1.慈悲喜舍是行佛  9.惭愧感恩是行佛

  2.救苦救难是行佛  10.吃亏委屈是行佛

  3.奉献服务是行佛  11.忍耐接受是行佛

  4.义行仁道是行佛  12.四不坏信是行佛

  5.端正身心是行佛  13.与时俱进是行佛

  6.生活密行是行佛  14.胸怀法界是行佛

  7.尊重包容是行佛  15.同体共生是行佛

  8.与人为善是行佛  16.佛化人间是行佛

  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陀是已经证悟成佛的众生,众生是未修证的佛陀;佛陀是「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众生是「所作未办,流转生死」。因此,如果我们能「行佛所行」、「学佛所学」,则必定可以离苦得乐,解脱自在。 

  

   ※  ※  ※

  只修学佛法,需要「解行并重」,不重慧解,盲修瞎练容易走火入魔;但是光在慧解上著力,在修持上没有实证的功夫,所谓慧解也只是知识,和研究哲学差不多,不能获得宗教里的真正利益。学佛的人,必须「解行并重」,解是信佛、行就是行佛。有了慧解,才能自觉;透过行佛,才能觉他。我们既然信佛,又再发心修持,就要在生活里每日受用佛法。例如嘴边常挂著赞美别人的言词,就是奉行佛法言语布施;常体会出人我之间的因缘关系,就会悟出众生原是一体不可分的;勤劳服务,看起来是为别人,其实是为自己的;感恩恭敬,看起来是对人的,其实是自己受益的。

  中国自明清以来,佛教大德们都非常理解佛法,谈玄说妙,差不多都能把佛法说得头头是道。遗憾的是大都没有实证的功夫。一个对于宗教没有实际体验的人,其言行难免不会走样。比方说,念佛,你曾有过一心不乱的境界吗?参禅,你曾有过心境合一的时际吗?礼拜,你感到庄严的人格升华吗?诵经,你对佛法有大信心,生大尊敬吗?除了这些形式的修持外,你对横逆境界有大忍耐,能不生退心吗?你对芸芸众生能慈悲喜舍,毫不悭吝吗?在五欲之前,能去除贪念;在气愤之时,能去除瞋心吗?可以说多少会讲佛法的人,自己就是不能实践佛法。所谓「说到一丈,不如行到一尺」,由此愈发突显「自觉」与「行佛」的重要。

  自觉是自我开发,觉他是行佛之行;能够「自觉」与「行佛」,必然「心中有佛」,而时时与佛同在。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佛」,眼里看到的必定都是佛的世界,耳朵听到的必定都是佛的音声,鼻中嗅到的必定都是佛的气息,口里所说的必定都是佛的语言,身体所做的必定都是佛的事情;如果人人如此,这就是一个佛的世界,家庭怎能不幸福安乐呢?治安怎能不安全良好呢?国家怎能不富强康乐呢?

  所以,让我们每一个人从今天开始,都自我期许「我是佛」吧! 

  

《自觉与行佛》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