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一、花草树木皆有佛性
1.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日用供应 ·医药提炼 ·环境维护
2.植物本有的灵动佛性
·随缘任运 ·有情有义 ·坚忍精进
3.佛教与植物的关系
·僧人护林 ·草木说法 ·善巧譬喻
二、虫鱼鸟兽皆有佛心
1.动物自在的清朗佛心
·天生本领 ·情深义重 ·聪明伶巧
2.佛教与动物的因缘
·戒杀护生 ·譬喻教化 ·契机悟道
前 言
所谓自然界,是宇宙间所有生物与无生物的总称,包含有动物、植物和矿物三界。人类只是动物界里的哺乳类之一种,却往往以「高等智能生物」自居,而自认有主宰宇宙的权利。其实人类也和自然界的其它生物一样,都是由鱼类、两栖类、爬虫类进化而来,只因人类进化快速,才取得领导世界的权利。
但是,二百五十多年前「工业革命」之后,由于人类的短视及为维护自身的利益,恣意滥杀滥伐滥垦,掠夺其它生命的生存权,和破坏矿物资源等,导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周遭环境之间的生态活动,失去应有的秩序和平衡,如生命多样性的丧失、臭氧层出现破洞、地球暖化、土壤恶化、酸雨肆虐、环境污染等等。
一九九二年六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地球高峰会议」,即是以保护动物、植物和自然资源为主要目标,而被视为「抢救地球」的会议。在会议结束五个月后,联合国便正式发布一份文件,名为「全球科学家呼吁世人的一封信」,这份文件共有七十一个国家、一千六百多位资深科学家署名,且历年来的诺贝尔奖得奖主有半数以上的人皆在连署之内。此封信开头即说到:
人类与自然正处于迎面相撞的危机,人类的活动,已为环境和宝贵的资源带来无可挽回的伤害,严重危及人类社会与动植物界的未来,更可能使现在的世界恶化,不再适合生存……,人类必须立即彻底改变管理地球与生命的方式,否则难逃苦难……
确实,唯有每一个人具备生态保育的观念,尊重其它物种的生存空间,我们的地球才能活得长久,我们的后代子孙也才有安居乐业的空间。
佛教是一个重视自然生态的宗教,自古以来,寺院建筑常与山林融和,不破坏森林环境;僧人修行力求淡泊简朴,不侵犯自然资源,都是与万物同体共生的表现。另外,历代的高僧大德,植树造林、整治河川、修桥铺路、珍惜资源,倡导戒杀素食、放生护生,更是自然保育的具体实践。
佛陀一生也和大自然有著密切的关系,他降生在蓝毘尼园的无忧树下;创立佛教之前,一直在茂密的森林中修持苦行;后来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证悟宇宙的真理;在鹿群游走的鹿野苑初转*轮;沿著恒河流域弘法度众;最后在拘尸那罗城外的娑罗双树下涅槃。
除了佛陀,其它像阿难在林间习定;须菩提于树下宴坐,体会甚深空义;永明延寿禅师闻柴薪落地,豁然契悟「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并大地,全露法王身」;赵州禅师的「庭前柏子树」,以及南宋·张九成参柏子树公案,听到蛙鸣,省悟「春天月夜一声蛙,撞破乾坤共一家,正恁么时谁会得,岭头脚痛有玄沙」。甚至有将自然万物神格化,来借以说法的,如经典中的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山神、川神、火神……。可以说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山河大地、日月风雷,都是修行者悟道的机缘,同样的,因佛教对大自然的尊重与爱护,也多少维持了自然生态茂盛蓊郁、法尔如是的本来面貌。
佛教主张「大地众生,皆有佛性」、「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因此,本篇论文从植物、动物的各种活泼生机,和微妙多样的生存之道中,来蠡测他们本自具足的佛心佛性,并探讨与我们生活空间、时间息息相关的大地万象,如何在宇宙发挥功能,而显现其佛体和佛用。也希望藉此让大家对自然生态有进一步认识,并能衷心的珍惜、尊重和保护。
以下兹就花草树木皆有佛性、虫鱼鸟兽皆有佛心、山河大地皆为佛体、日月风雷皆为佛用四个单元分别论述。
一、花草树木皆有佛性
一般人对植物的认识,不外是花草树木能让人赏心悦目、美化环境,蔬菜水果能让人食用,提供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和维生素。事实上,植物的重要性与运作方式之庞杂远超过人们的想象!
植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有机体,也是细菌之外,所有生命的先驱者。在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三者环环相扣的生物圈里,植物除了提供食物,更能吸收太阳能,行光合作用,提供给我们呼吸所需的燃料--醣类、氧气及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来平衡地球的温度。
自古以来,佛教里常有「花草树木能否成佛」的争论,事实上,人类也须经过三大阿僧只劫的修行,才能到达佛的境界。所谓「青青翠竹,无非妙谛;郁郁黄花,皆是般若」,是从悟道者的角度视之;当其证悟时,花草树木也与之一起成佛。
以下分别从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植物的各种运作表现、佛教和植物的关系中,来发掘、说明它们神圣的佛性。
(一)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1.日用供应
植物以水和空气作为原料,再藉阳光、水和空气的合作,制造自己所需的食物;植物可以说是能自行制造粮食的生物。但是动物不能,牠们必须从外界获取生存的食物。草食动物以植物维生,肉食动物则以草食动物或其它动物为食物,所以植物可说是所有生物的「食物供应者」。
我们每天都会吃下植物的某些部分,如菠菜、高丽菜、莴苣等是植物的叶子;萝卜、胡萝卜、甘薯等是植物的根;马铃薯、莲藕等是茎;作为主食的米、麦、高粱、豆类则属果实;水果如苹果、梨子、葡萄、橘子等,我们食用的大都为其果肉的部位。
植物的各部位,从种子、芽、根、茎、叶到花、果实,几乎都能提供我们生命所需的各种能源,如蔗糖、淀粉、蛋白质、纤维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我们的日常用品里,也有许多是取之于植物,如树干可以制作桌、椅、书柜等各种木器,也是制纸的原料;亚麻的茎皮能制布,种子可榨油,作医药和工业用;橡树树干中的乳状胶质,能加工提炼成橡胶,制成皮球、橡皮圈、轮胎等;棉树的种子能纺纱织成布匹,裁制成各式衣物;竹子中空有节,质地坚韧,能作管、箫等乐器及各种竹器;棕榈树的树干可作建材,棕皮能制绳索、毛刷、床垫等;樟树有香气,可提炼成樟脑和樟油,有防臭驱虫的作用。
还有,沈香树的木心坚实,气味芳香,在佛教里,常被制成供佛的香品和念珠;栴檀树也因木质密致有香味,除能制成香品、香油,也常用来雕刻佛像或佛具。
以上列举的仅是一般人较熟知的植物用途,其它的贡献更是不胜枚举。
2.医药提炼
植物不但提供给人类食物、衣物、日常用品,它更是古今药品的主要原料。古代印第安人把柳树称为神奇之树,当他们头痛发烧时,把柳树皮捣烂敷在额头上,便能减轻病痛。后来生物学家发现柳树皮汁含有水杨酸,有消炎、解热、镇痛的功能;它就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药剂--阿斯匹灵的主要原料。
另外,像类固醇、避孕药最早是从马铃薯中提炼出来的;橡树含有止血剂的成份;毛蕊花是一种温和的镇静剂;杜松可以治疗膀胱炎;洋蓍草能够凝血;长春花是治疗糖尿病的药方……。
在大乘佛法中,菩萨为救度一切众生,须遍学一切法门,即涵盖世间与出世间一切学问的「五明」,其中的「医方明」就是有关疾病、医疗、医方之学。经典中也记载著许多可以治病的药,如有所谓的「五种药」,各经说法不同,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一里指的是毘梨勒、余甘子、诃梨勒、毕鉢朵及胡椒五种,其中的毘梨勒是榄仁树的一种,它能医治皮肤病、癞病。
诃梨勒属于使君子科,能通便、治风邪。《本草纲目》说它「树似木梡,花白,子似栀子,主消痰下气」。在《众许摩诃帝经》卷七里,记载佛陀曾经患风邪,帝释天从天上下来,拿了诃梨勒供养佛陀,并说:
世尊,我知圣体小有风病,此赡部洲有诃梨勒,色妙馨香可疗斯恙。我今持来奉上世尊,唯愿大慈纳受而食。
佛陀服用后,果然很快就痊愈了。
中药里常用的枸杞,梵语叫奢弥草,具有养肝明目、补肾益精的功用。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卷一里写道:
若患赤眼者,及眼中有努肉及有翳者,取奢奢弥叶,捣滤取汁,咒三七遍,浸青钱一宿更咒七遍,着眼中即差……。
经典中提到能治眼疾的植物尚有安禅那及属夹竹桃科,汉译「羊踯躅」的迦罗毘罗树。还有像能治咽喉病的迦毘陀树(梨树);可驱蛔虫、治疮疥,似苦楝树的絍婆树;预防皮肤病的郁金香等,也是佛陀时代常作为药用的植物。
自古至今,无论在宗教界、医学界,植物一直提供给我们各种医疗药剂,如心脏药剂、止痛剂、抗癌药剂、麻醉剂、抗生素、驱虫剂、利尿剂、止泻剂、口服避孕药、激素等等,这些药已多达数千种。尤其对化学药品恐慌的现代人,植物自然疗效的测试和研究就更趋热门了。
3.环境维护
花草树木将大自然妆点得缤纷多彩,让人怡情养性,根据科学研究分析,树木所含「芬多精」的成份,能令人神清气爽,具有安抚烦躁身心的作用。据说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常听从医生的建议,在公务繁重导致疲惫的时候,就会藉拥抱一棵大树来恢复精神。
实际上,植物对人类与地球最大的贡献,除了提供食物之外,应是净化空气和水土保持。尤其是森林,由于有森林的存在,大量的树叶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吐出氧气,才能维持人类与动物的生命。而且浓密森林的根、地下茎及其它部位,能将雨水吸收保存,调节水量,保育土壤,防止洪水的暴发和河川的干涸。
由此可知,植物本身的存在就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但是又有多少人意识到生态破坏对人类的影响有多严重?历代以…
《佛教与自然生态(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