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一、花草樹木皆有佛性
1.植物對人類的貢獻
·日用供應 ·醫藥提煉 ·環境維護
2.植物本有的靈動佛性
·隨緣任運 ·有情有義 ·堅忍精進
3.佛教與植物的關系
·僧人護林 ·草木說法 ·善巧譬喻
二、蟲魚鳥獸皆有佛心
1.動物自在的清朗佛心
·天生本領 ·情深義重 ·聰明伶巧
2.佛教與動物的因緣
·戒殺護生 ·譬喻教化 ·契機悟道
前 言
所謂自然界,是宇宙間所有生物與無生物的總稱,包含有動物、植物和礦物叁界。人類只是動物界裏的哺乳類之一種,卻往往以「高等智能生物」自居,而自認有主宰宇宙的權利。其實人類也和自然界的其它生物一樣,都是由魚類、兩棲類、爬蟲類進化而來,只因人類進化快速,才取得領導世界的權利。
但是,二百五十多年前「工業革命」之後,由于人類的短視及爲維護自身的利益,恣意濫殺濫伐濫墾,掠奪其它生命的生存權,和破壞礦物資源等,導致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周遭環境之間的生態活動,失去應有的秩序和平衡,如生命多樣性的喪失、臭氧層出現破洞、地球暖化、土壤惡化、酸雨肆虐、環境汙染等等。
一九九二年六月在巴西裏約熱內盧舉行的「地球高峰會議」,即是以保護動物、植物和自然資源爲主要目標,而被視爲「搶救地球」的會議。在會議結束五個月後,聯合國便正式發布一份文件,名爲「全球科學家呼籲世人的一封信」,這份文件共有七十一個國家、一千六百多位資深科學家署名,且曆年來的諾貝爾獎得獎主有半數以上的人皆在連署之內。此封信開頭即說到:
人類與自然正處于迎面相撞的危機,人類的活動,已爲環境和寶貴的資源帶來無可挽回的傷害,嚴重危及人類社會與動植物界的未來,更可能使現在的世界惡化,不再適合生存……,人類必須立即徹底改變管理地球與生命的方式,否則難逃苦難……
確實,唯有每一個人具備生態保育的觀念,尊重其它物種的生存空間,我們的地球才能活得長久,我們的後代子孫也才有安居樂業的空間。
佛教是一個重視自然生態的宗教,自古以來,寺院建築常與山林融和,不破壞森林環境;僧人修行力求淡泊簡樸,不侵犯自然資源,都是與萬物同體共生的表現。另外,曆代的高僧大德,植樹造林、整治河川、修橋鋪路、珍惜資源,倡導戒殺素食、放生護生,更是自然保育的具體實踐。
佛陀一生也和大自然有著密切的關系,他降生在藍毘尼園的無憂樹下;創立佛教之前,一直在茂密的森林中修持苦行;後來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證悟宇宙的真理;在鹿群遊走的鹿野苑初轉*輪;沿著恒河流域弘法度衆;最後在拘屍那羅城外的娑羅雙樹下涅槃。
除了佛陀,其它像阿難在林間習定;須菩提于樹下宴坐,體會甚深空義;永明延壽禅師聞柴薪落地,豁然契悟「撲落非他物,縱橫不是塵,山河並大地,全露法王身」;趙州禅師的「庭前柏子樹」,以及南宋·張九成參柏子樹公案,聽到蛙鳴,省悟「春天月夜一聲蛙,撞破乾坤共一家,正恁麼時誰會得,嶺頭腳痛有玄沙」。甚至有將自然萬物神格化,來借以說法的,如經典中的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山神、川神、火神……。可以說大自然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山河大地、日月風雷,都是修行者悟道的機緣,同樣的,因佛教對大自然的尊重與愛護,也多少維持了自然生態茂盛蓊郁、法爾如是的本來面貌。
佛教主張「大地衆生,皆有佛性」、「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因此,本篇論文從植物、動物的各種活潑生機,和微妙多樣的生存之道中,來蠡測他們本自具足的佛心佛性,並探討與我們生活空間、時間息息相關的大地萬象,如何在宇宙發揮功能,而顯現其佛體和佛用。也希望藉此讓大家對自然生態有進一步認識,並能衷心的珍惜、尊重和保護。
以下茲就花草樹木皆有佛性、蟲魚鳥獸皆有佛心、山河大地皆爲佛體、日月風雷皆爲佛用四個單元分別論述。
一、花草樹木皆有佛性
一般人對植物的認識,不外是花草樹木能讓人賞心悅目、美化環境,蔬菜水果能讓人食用,提供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和維生素。事實上,植物的重要性與運作方式之龐雜遠超過人們的想象!
植物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有機體,也是細菌之外,所有生命的先驅者。在植物(生産者)、動物(消費者)、細菌真菌(分解者)叁者環環相扣的生物圈裏,植物除了提供食物,更能吸收太陽能,行光合作用,提供給我們呼吸所需的燃料--醣類、氧氣及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來平衡地球的溫度。
自古以來,佛教裏常有「花草樹木能否成佛」的爭論,事實上,人類也須經過叁大阿僧只劫的修行,才能到達佛的境界。所謂「青青翠竹,無非妙谛;郁郁黃花,皆是般若」,是從悟道者的角度視之;當其證悟時,花草樹木也與之一起成佛。
以下分別從植物對人類的貢獻、植物的各種運作表現、佛教和植物的關系中,來發掘、說明它們神聖的佛性。
(一)植物對人類的貢獻
1.日用供應
植物以水和空氣作爲原料,再藉陽光、水和空氣的合作,製造自己所需的食物;植物可以說是能自行製造糧食的生物。但是動物不能,牠們必須從外界獲取生存的食物。草食動物以植物維生,肉食動物則以草食動物或其它動物爲食物,所以植物可說是所有生物的「食物供應者」。
我們每天都會吃下植物的某些部分,如菠菜、高麗菜、莴苣等是植物的葉子;蘿蔔、胡蘿蔔、甘薯等是植物的根;馬鈴薯、蓮藕等是莖;作爲主食的米、麥、高粱、豆類則屬果實;水果如蘋果、梨子、葡萄、橘子等,我們食用的大都爲其果肉的部位。
植物的各部位,從種子、芽、根、莖、葉到花、果實,幾乎都能提供我們生命所需的各種能源,如蔗糖、澱粉、蛋白質、纖維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
我們的日常用品裏,也有許多是取之于植物,如樹幹可以製作桌、椅、書櫃等各種木器,也是製紙的原料;亞麻的莖皮能製布,種子可榨油,作醫藥和工業用;橡樹樹幹中的乳狀膠質,能加工提煉成橡膠,製成皮球、橡皮圈、輪胎等;棉樹的種子能紡紗織成布匹,裁製成各式衣物;竹子中空有節,質地堅韌,能作管、箫等樂器及各種竹器;棕榈樹的樹幹可作建材,棕皮能製繩索、毛刷、床墊等;樟樹有香氣,可提煉成樟腦和樟油,有防臭驅蟲的作用。
還有,沈香樹的木心堅實,氣味芳香,在佛教裏,常被製成供佛的香品和念珠;栴檀樹也因木質密致有香味,除能製成香品、香油,也常用來雕刻佛像或佛具。
以上列舉的僅是一般人較熟知的植物用途,其它的貢獻更是不勝枚舉。
2.醫藥提煉
植物不但提供給人類食物、衣物、日常用品,它更是古今藥品的主要原料。古代印第安人把柳樹稱爲神奇之樹,當他們頭痛發燒時,把柳樹皮搗爛敷在額頭上,便能減輕病痛。後來生物學家發現柳樹皮汁含有水楊酸,有消炎、解熱、鎮痛的功能;它就是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藥劑--阿斯匹靈的主要原料。
另外,像類固醇、避孕藥最早是從馬鈴薯中提煉出來的;橡樹含有止血劑的成份;毛蕊花是一種溫和的鎮靜劑;杜松可以治療膀胱炎;洋蓍草能夠凝血;長春花是治療糖尿病的藥方……。
在大乘佛法中,菩薩爲救度一切衆生,須遍學一切法門,即涵蓋世間與出世間一切學問的「五明」,其中的「醫方明」就是有關疾病、醫療、醫方之學。經典中也記載著許多可以治病的藥,如有所謂的「五種藥」,各經說法不同,在《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一裏指的是毘梨勒、余甘子、诃梨勒、畢鉢朵及胡椒五種,其中的毘梨勒是榄仁樹的一種,它能醫治皮膚病、癞病。
诃梨勒屬于使君子科,能通便、治風邪。《本草綱目》說它「樹似木梡,花白,子似栀子,主消痰下氣」。在《衆許摩诃帝經》卷七裏,記載佛陀曾經患風邪,帝釋天從天上下來,拿了诃梨勒供養佛陀,並說:
世尊,我知聖體小有風病,此贍部洲有诃梨勒,色妙馨香可療斯恙。我今持來奉上世尊,唯願大慈納受而食。
佛陀服用後,果然很快就痊愈了。
中藥裏常用的枸杞,梵語叫奢彌草,具有養肝明目、補腎益精的功用。在《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卷一裏寫道:
若患赤眼者,及眼中有努肉及有翳者,取奢奢彌葉,搗濾取汁,咒叁七遍,浸青錢一宿更咒七遍,著眼中即差……。
經典中提到能治眼疾的植物尚有安禅那及屬夾竹桃科,漢譯「羊踯躅」的迦羅毘羅樹。還有像能治咽喉病的迦毘陀樹(梨樹);可驅蛔蟲、治瘡疥,似苦楝樹的絍婆樹;預防皮膚病的郁金香等,也是佛陀時代常作爲藥用的植物。
自古至今,無論在宗教界、醫學界,植物一直提供給我們各種醫療藥劑,如心髒藥劑、止痛劑、抗癌藥劑、麻醉劑、抗生素、驅蟲劑、利尿劑、止瀉劑、口服避孕藥、激素等等,這些藥已多達數千種。尤其對化學藥品恐慌的現代人,植物自然療效的測試和研究就更趨熱門了。
3.環境維護
花草樹木將大自然妝點得缤紛多彩,讓人怡情養性,根據科學研究分析,樹木所含「芬多精」的成份,能令人神清氣爽,具有安撫煩躁身心的作用。據說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常聽從醫生的建議,在公務繁重導致疲憊的時候,就會藉擁抱一棵大樹來恢複精神。
實際上,植物對人類與地球最大的貢獻,除了提供食物之外,應是淨化空氣和水土保持。尤其是森林,由于有森林的存在,大量的樹葉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吐出氧氣,才能維持人類與動物的生命。而且濃密森林的根、地下莖及其它部位,能將雨水吸收保存,調節水量,保育土壤,防止洪水的暴發和河川的幹涸。
由此可知,植物本身的存在就具有極爲重要的價值,但是又有多少人意識到生態破壞對人類的影響有多嚴重?曆代以…
《佛教與自然生態(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