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作礼」、「敬禀」;对长官用「敬呈」、「敬上」;对老师用「敬叩」、「敬上」;对平辈用「敬启」、「谨启」、「谨上」、「合十」;对晚辈用「手书」、「手启」、「手泐」。
(5)日期:在署名敬辞的右下方用略小的字体写下写信的日期,以表示书信的时效。一般仅写月日,有时年月日可全写,甚至加上时间。遇有节气或特殊日子时,亦可加写,如「端午节」、「中秋节前一日」。
(6)附候语或补述语:在书信末尾另行补注,除非事实上的需要,否则宜避免之。对于内文未述及而必须补充的事情,可在署名之后,另起一行书写,称为「补述语」。「附候语」则是附笔问候的意思,也要另起一行书写。
(二)书写信封应注意事项
1.字体:应力求工整,绝不可潦草,尤其写给尊长,最好用正楷书写。
2.地址:受信人地址及寄信地址均应书写清楚,不可省略,尤其寄挂号信及限时专送时,寄信人应将地址、姓名详细写明,以备无人收信时退回,避免误事。
3.姓名:受信人姓名应写在信封上长方形框格内,首字不可低于受信人地址的首字。寄信人姓名亦应写明,尤其是寄挂号信及限时专送信件。不过一般平邮信件多将其简略化,只写姓。
4.受信人称呼:书写受信人称呼,佛教徒可写「居士」、「大德」,亦可视受信人的身分而定,如「同学」、「老师」、「法师」、「师父」等,然对于政府官员及具有相当社会地位的人,则应把受信人的官衔及职称与姓名一并写出。
5.收启字:收启字因受信人与寄信人之间的关系不同而有所分别。对尊亲属如祖父母、父母可以用「安启」,对有官衔者可以用「勋启」,与大德通信应写「慈展」、「尊启」、「道启」等,对老师可以用「道启」,对长辈可以用「赐启」,对尊长及长官可以用「钧启」,对平辈则用「大启」、「台启」、「惠启」,对于晚辈可以用「台展」、「台览」、「收启」、「亲展」或「启」,如属机密性书信,不愿别人窥看的,则可用「亲启」、「亲钧启」,或「密启」。寄明信片时,则无开启的动作,所以对受信人只能用「台收」、「收」。
6.邮票:邮票的黏贴并无定则,不过邮票之图案多为我国的风光宝物、先哲名贤、名画典故,应将其正贴,若是贴倒或贴歪,还是不妥。
7.封缄字:在寄信人的署名下用「缄」或「寄」字,对长辈则用「谨缄」、「谨寄」。如果寄明信片时,由于没有封闭(缄)的动作,所以只能用「寄」。
8.托人带信:在信封长方框外右侧写「敬请」或「敬烦」,然后空一字,写「吉便带交」或「转交」、「转致」、「转陈」、「转呈」、「携交」、「面呈」、「面陈」、「面致」等字样。在长方框外左下角写「○○○拜托」、「○○○敬托」等字样,并附月日。
若在「敬烦」或「敬请」字上加注寄交者的姓名及称呼,其首字不得低于受信者姓名首字。
9.请对方送信人带回的信:在信封长方框右侧写「藉复」或「藉陈」,「回文」、「回陈」等字样。在长方框外左下角写「名内具」,受信人是尊长时则写「名内肃」。
(三)摺信法
过去对于信纸的摺法十分考究,现在比较不重视,但仍应把信摺叠整齐,放入信封时,使称谓语在上方,靠向封口,当受信人启封时,可以先看到称呼他的称谓语。
附对佛教人士尺牍称谓表:
称 别
开首(任用)
结尾(任用)
自署(任用)
对
长
辈
某公大德仁座
敬请慈安
后学某某跪白
某公大和尚慈鉴
恭请尊安
晚某某和南谨上
某公大法师尊鉴
只颂得大自在
弟子某某顶礼
某公长老佛眼
跪颂慈安
晚学某某拜禀
某公法师讲席
恭祝福慧无量
侍学某某拜启
学人某某作礼
对
平
辈
某某师兄慧鉴
顺颂净乐
弟某某合十
某某道兄净鉴
即请禅安
小弟某某谨启
某某我兄道鉴
即颂法喜
惭愧弟某某谨白
对
不
明
平
长
辈
某某法师慧鉴
敬颂道绥
学者某某敬启
某某大德净览
只请慧安
不慧某某和南
某某仁者莲右
谨颂法安
不学某某谨上
某某上人法鉴
敬祝智能圆满
学人某某顿道
某某和尚惠鉴
肃叩法喜无量
末学某某谨白
1.与大德通信,称呼当尊之以「长老」。自称「学人」、「弟子」、「学生」、「门徒」、「三宝弟子」皆可,信封面应写「慈展」、「道启」等字。
2.尽量尊称大德字号,不全称名讳,或以上下一字称之。
3.若为在家众,则尊称为「居士」。
六、应用文件
除了书信往来,在生活、工作中,也会遇到其它须应用文字语言的情况,如联语、幛额、便条等,现各举数则供参考。
(一)联语
1.佛寺
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近相亲,怎不满腔欢喜?
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镇江定慧寺)
山中鸟语花香,活泼天机,好参妙谛;
湖上风清月白,真空景象,即是如来。(杭州上天竺寺)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杭州韬光寺)
古今来宗教几何?自由平等,无如我佛;
东西国文明进化,言论高尚,独让法王。(汉阳归元寺)
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普陀普济寺)
问一声汝今何处去?
望三思何日君再来!(佛光山头山门)
兜率娑婆去来不动金刚座;
琉璃安养左右同尊大法王。(佛光山寺大雄宝殿)
永念亲恩,今日有缘今日度;
本无地狱,此心能造此心消。(佛光山寺万寿堂)
东方佛光普照三千界;
西来法水长流五大洲。(美国西来寺山门)
福地同登,万修万人去;
山门直上,一念一如来。(佛光山寺福山寺山门)
2.贺住持受任
荷担如来家业
住持圆觉伽蓝
为众生开智海
依正教转*轮
心是菩提十方圆证
普为法界一切众生
色相已空谈菩提果
庄严俱妙雨曼陀花
弘法流传名山生色
住持得主古寺常新
3.祝寿联
深妙圆融天下欢喜
慈悲乐善仁寿吉祥
荣誉日登仁者寿域
颂声并作果生福田
两老雍谐善人多寿
一门欢爱家道必昌
从三德藏发最胜愿
证无量寿转不退轮
慧日高悬辉天监地
心光普照耀古腾今
4.挽联
(出家者)
飞锡高游光明世界
慧珠朗照普利人天
发广大心誓兴梵刹厥功告成归净土
乘般若船直到彼岸惟愿再来度众生
数十年艰苦备尝兴丛林结众缘宿愿已了
忽一旦庄严作化守戒律传后学含笑云归
(男居士)
*轮常转般若德
佛化希垂接引恩
自古参禅都登上寿
羡兹念佛确得往生
入圣超凡因缘具足
离苦得乐感应道交
能观无常苦空举念慈悲归净土
有佛如期接引此身应去侍弥陀
是佛是心往生极乐世界
即空即色成就无上菩提
(女居士)
历经民国缔造北伐统一国共战争吾母即为现代史
走遍大陆河山游行美日终归净土慈亲好似活地图 (挽母亲──星云)
净土华开报说我母西方去
娑婆道场祈请慈亲乘愿来
教子爱民无愧贤者母
慈善修心归去见如来
八十有七母仪贤德世间少
百余遗春忠忱孝悌节义多
教子教女功成道就无愧称贤母
修福修德世缘已满有愿见如来
(二)幛额
1.祝寿
南山献颂 蓬岛春风 万寿同登常乐我净
寿晋无疆 慧命无量 祝寿无量福慧具足
2.祭奠
得大自在 悲愿宏深 入佛圣域 法性不坏
乘愿再来 垂范人间 大德可风 痛失法将
解脱无碍 花开见佛 慧炬长明 入如来地
高登莲品 往生莲邦 化满西归 心无罣碍
上品上生 泽在人间 永居安养 往生净土
上生佛国 净土可期 华枝春满 莲华化生
功德圆满 般若清净 莲池海会 念佛生西
拈华微笑 菩提证果 究竟涅槃 神归安养
寿母西归 懿范长存 淑德咸钦
3.庆贺
茶庄 ── 卢陆遗风 武夷九曲
药房 ── 橘井流丹 颐寿延春
书局 ── 天地精华 古今学术
餐饮 ── 色香味备 名山特产
(三)便条
便条是简便的字条,也可以说是一种变式的书信。
今之社交应酬,除应用电话、传真、书信、e-mail 往来沟通外,很多时候必须亲自走访,当面商议决定。但抵达目的地后,不一定能见到所要会见的人,对方或许因事外出,或许另有他事,短时间内不能会面,此时访客又不便久候,只好留个便条。或是有事请托、说明,也以文字书写,有凭有据且简单清楚。
由于便条书写简便,已成为今人最常用的一种应用文,其撰写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便条的书写不同于书信,以简明扼要为重。
1.「开头应酬」、「启事敬辞」,甚至「称谓及敬称语」等,均可省略。对交谊深厚及熟悉的亲友,书条开始可写「称谓及敬称语」,或仅写「称谓」,在称谓下加冒号。
2.「正文」,为便条书写的目的所在,可直接叙述。
3.「文后应酬话」及「结尾敬辞」,则看情形而定,如空间许可,最好一并写上,以表尊重、谦虚。
4.「署名」、「日期」等应尽量齐备。对不熟悉的亲友留置便条,文末如仅表明署名,无法表明自己的身分、职务、官衔(事实上也不便在便条纸上写自己的职位官衔),此种情形,须同时留置印有职位官衔的名片,名片正面,名字的右上方写自称语,名字…
《佛教丛林语言规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