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念佛止观修学法要▪P14

  ..续本文上一页时候,你看他这个人,怎么会有这么高的智慧啊!你很容易就相信,他这个心不是今生才有生命的,他累积很多的这方面的知识。

  

所以我们从刚出生的一个婴儿,我们判断一个婴儿有这么多功能,也知道他一定有前生的造作,所以我们相信有前生的生命。那么有前生,就还会有一个前生,还有前生,还有前生……就是有无量的前生。所以换句话说,我们知道我们不是今生才有生命,我们在三界当中已经经过无数次的流转。而每一次的受生,都必须有一个母亲,才能有一个生命体。换句话说,这样子讲,不管是天上的飞鸟 或者地上的蚂蚁,乃至于在座的诸位,当然我们现在可能都互相不认识,但是,当我们回顾过去的时候,我们可以肯定,每一个人都曾经做过我的母亲。虽然今生已经不是扮演这个,今生可能已经不是扮演我母亲的角色,但是前生是我的母亲的事实,是不容许改变的。所以你第一个,你一定要把你跟众生的关系找出来,原来是一个母子的关系。

  

第二个,念恩。那么这个时候当我们跟众生有关系以后,这个事情就好办了。我们要思惟他前生做我母亲的时候,就像今生的母亲一样,牺牲她自己的安乐来照顾我们,她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那么给我们吃,她把她所有的很多很多的安乐啊牺牲掉,只是为了养育我们。她对我们有恩惠,就像今生的母亲一样。那么,这样子我们就会有一种想要报答的心情。那么想要报答的心情呢,就能够产生慈心的予乐。他没有快乐,我希望他快乐;那么他有痛苦,我希望他离开痛苦。

  

那么,在整个对众生的慈悲心当中,龙树菩萨的意思就是,关键点在知母。DL喇嘛说啊,人跟人之间,还有国家跟国家之间的对立啊,为什么往往是一个很小的事情,就产生一个很严重的世仇?重点就来自于漠不关心,我也不关心你,你也不关心我。为什么?因为我们两个之间根本没有关系。你是一个生命的个体,我也是一个生命的个体,那么漠不关心就很容易造成彼此的对立,乃至于仇恨。但是我们不应该这么狭隘,只局限在今生的时空。我们应该从今生的时空跳脱出来,观察到我们过去无量生命的流转,每一个众生都曾经做过我的母亲,那么她对我们都有恩惠,虽然时空改变,但是这个恩惠是不能改变的。这样我们对众生就有多一份的宽恕和包容。好!这地方等于是我们应该要去回顾无量的生命,每一个众生都做过我的母亲。

  

当我们有这样的一种思想以后呢,就容易了,最后至心回向。我们可能在佛堂当中有念佛或者拜佛或者做什么……种种的善业,我们可以回向,回染向净,成就自利的功德,愿生西方净土中;但是我们也对众生生起一份关怀,回小向大,我们也希望众生都能够因为我的持戒念佛的功德,能够离苦得乐。

  

这个地方啊,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我们对众生释放善意,DL喇嘛讲一句话,众生不一定得到利益,但是你自己先得到利益。因为你释放善意的时候,你的心跟菩提心相应,你的心跟佛性相应,你自己灭除罪障。我曾经在台湾的一个地方闭关,闭关的时候,因为那个地方后面有很大的树林,我也曾经听过学长说啊,那地方晚上都有些事情。果然我去闭关,到了第二第三天啊,晚上就很复杂。很复杂,当然我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我持咒,用强硬的方式跟它抵抗,后来我没有选择这个方式。我用沟通的方式,我开始跟他对话。我每天做完功课,我就回向,我就先释放,我观想我所做的功德,就像光明一样,释放到我后面那片树林当中,所有的有情众生都因为我的善法,你们离开痛苦,得到安乐。那一次开始回向以后,晚上就没有事了。

  

所以,其实我们今生的生命有很多障碍,人事的障碍。比如说,人跟人之间的相处,有障碍。你跟你的兄弟,你跟你的母亲有障碍。你有两个选择,第一个,你可以让事情更好;第二个,让事情更坏。你采取对立,我们从生命的经验,没有一个东西是因为对立而解决问题的,不可能!你只会让事情更糟糕。那么,我们今天能够自己主动对他释放善意,就算不能改善许多,起码是让自己达到伤害(降)到最低。我今天在车上,有个居士给我看一本杂志,他那个杂志上说,日本人研究过,就是我们今天喝水,如果你对水释放善意,你用赞美的言词来赞美这个水啊,这个水的结构会变成比较漂亮,像一朵花的结构;如果你起嗔心来呵骂这个水,它这个结构变得比较丑陋,而且它会产生那个比较负面的元素会出现。的确是这样。当你起嗔心的时候,其实整个法界对你都不利。

  

所以当我们能够对众生起慈悲心,其实自己是受益。你要有这个观念。而且重点就是今生的受益还不是重点,重点是你要起慈悲心,才能够成就菩萨种性。你不成就菩萨种性,你根本不可能往生净土,二乘种不生。所以这个地方就是,当我们在积集善业的时候,我们在修止、修观、在对弥陀皈依的时候,厌离娑婆,希求极乐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忽略了,不是(只有)我们自己在流转当中,一切的如母有情也在三界流转,而我们也应该对他们释放一份的关怀,把功德回向给他们。

  

好!我们看甲四的结示劝修。基本上我们在修习净土,有两个修行的方法。第一个静中修第二个、历缘对境修。我们最好是有一点定课,平常啊,一句弥陀念诵听十句成片三三四,在心中要建立一个佛号的力量。那么修止以后,也可以修三分钟到五分钟的观,思惟娑婆世界的过患、思惟极乐世界的功德,让自己产生一种坚定的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愿力。这个愿力绝对不能等到临命终才来做。那么,当然我们佛堂时间,可能正常的居士时间会比较少,平常你在工作当中、生活当中,遇境逢缘,我们的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很可能我们过去的妄想,或者是顺境生起贪爱、逆境生起嗔心,那么这个时候你不要忘了,一定要把你的法宝现出来,调伏它,转念念佛妄想消灭,佛号独存

  

我们一个往生的标准——你对烦恼要有调伏力。就是说,我们可能对三界还有很多很多的欲望,但是这些欲望,当佛号现前的时候,都能够调伏。也就是说,佛号在你的心中是最强大的势力。我们不一定要强人所难,说所有的欲望都要断除,也不一定要这么高的标准,但是起码你对佛号的皈依是最强大的力量。也就是说,佛号出现的时候,所有的烦恼都可以调伏。所以彻悟禅师的《净土八要》,他讲,以折服现形烦恼为修行之要务。就是你这个佛号要有调伏力,当然这个调伏包括止,包括观。

  

好!我们最后做一个举颂劝修。这个是我们净土宗的二祖善导大师的一个偈颂: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

  

假饶金玉满堂岂免衰残老病。

  

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

  

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这个偈颂是从两方面来观察生命。第一个,对娑婆世界的观察。那么我们在三界得一个生命体,迟早都是渐渐鸡皮鹤发。就是老,老会出现,我们会衰老。鸡皮鹤发就是有皱纹啊,丑陋,会出现。第二个呢,有病痛,看看行步龙钟。我们身体不再那么健康,走路开始缓慢。虽然我们也可能因为过去的善业的力量,使令自己金玉满堂,拥有种种的财富,但是金玉满堂并没有力量来阻止这个衰残老病的出现。换句话说,任如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这个只是一个暂时的因缘。所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那既然三界是一种无常的、痛苦的,那么我们离开三界,难道还有选择吗?还可以。就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

  

念佛法门事实上是两个内涵:第一个是有所破坏,第二个、有所建设。第一个对三界的爱取烦恼的对治,第二个,对弥陀功德的皈依。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今天就跟大家介绍到这个地方,好!谢谢大家。那么时间也到了,我看这个问题我实在是没办法回答,请大家能够原谅。那么大方向的话,其实你把这个课程好好地学习,有些问题应该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时间到了,我们来回向,请大家合掌。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好!南无阿弥陀佛!!!

  

  


  

   [C1]应为“五”?

  

  

  

《念佛止观修学法要》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